1. 案例研究法:此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际,深入分析具体案例,以探索管理规律。其优势在于操作便捷,能直观揭示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 实地研究法(田野调查法):研究者亲自前往管理活动发生现场,通过访谈和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收集到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并获得深刻的洞察。
3.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研究者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量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减少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中的主观偏见,样本量越大,研究结果的普遍性越强。
4. 数学建模法:利用博弈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数学工具进行逻辑推理和模拟实验。这种方法有助于明确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和作用机制,其结果通常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预测性。
‘贰’ 学校管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总结法
这既是研究学校管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学校管理理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类对自我实践的理性认识,其关键环节就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学校管理的应用性价值的体现主要靠这一方法。因此,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理论应该学会用好总结法。
五、行动法
这是教育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合作,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为教育工作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创设了条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深受学校管理者普遍欢迎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文献、初拟方案、收集资料、试行修正、总结评价共七个步骤。这种研究由于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实践中进行的,所以其行动方案需要借助不断的尝试和调整,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带有一定的经验性,要取得客观可靠的普遍性结论,还需在研究的一定阶段恰当运用实验研究。
‘叁’ 管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1、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 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研究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则,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3)管理的实验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比较研究法分成如下几类。
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
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都属于横比。
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比,也要进行横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这里所指的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教育毕竟是一个不同于工人制造产品的活动,很多东西并非能够量化。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5.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认识一个事物,既可以从宏观上认识,也可以从微观上认识。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异同点或基本规律进行比较,则是宏观比较。从微观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异同点或基本规律进步比较,则是微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