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04
七、抽样
总体: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单位: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多段抽样: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偶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
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雪球抽样: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空间抽样: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
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
置信区间: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抽样误差: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八、实验研究
实验: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随机指派: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双盲实验: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交互作用: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
拉丁方格设计: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
九、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市场调查: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民意调查:也称为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问卷调查: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封闭式问题: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相倚问题: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
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
声望偏差: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
威胁性题目: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
知识性问题: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
相倚题目: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
游离者: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近因效应: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
用字效应: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
顺序效应: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
上下文情境效应: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
整体设计法: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
Ⅱ 准实验研究方法有哪些
准实验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累积法、转换法 。
控制变量法:
1研究它们之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
累积法:
将微小量累积后测量求平均的方法,能减小相对误差。
准实验通过将样本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二者之间平均结果的差异来获得干预的因果效应。然而,在实践中并不存在真正的随机分配。“准实验”的准就体现在找到一个近似随机分配的理想实验,但这种分配可能不是完全随机的。一方面,我们需要观察分配的随机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尝试减少分配的非随机性。
准实验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真正的实验研究而言,采用一定的操控程序,利用自然场景,灵活地控制实验对象。包括对照组无前测设计和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与真正的实验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没有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严谨性略低,因而所产生的因果结论的效度比真正的实验研究低,但优点在于所要求的条件灵活,在无法控制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