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媒介研究内容简介
媒介研究,一门深度剖析媒体现象的学科,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本书便采用了这一分类框架:文本研究、机构分析以及受众理解。首先,文本研究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媒介内容的分类、核心概念以及关键问题,为新学者提供了理解并参与相关讨论的必备理论基础。
作者精心提供的文本分析工具,如同一把钥匙,协助读者解析复杂的媒介内容。它引导我们通过探讨媒介机构的争论,洞察提供内容背后的组织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剖析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在受众章节,作者细致地剖析了各类受众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媒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透过本书,我们可以观察到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核心的欧洲媒介研究与美国主流大众传播研究之间在课程设计、理论思维和方法论上的显着差异。近年来,两者在学术领域的互动与融合趋势也尤为明显,显示出学术界的动态与进步。这为研究者提供了多角度的视角和跨文化的学习借鉴。
② 如何开展媒介学研究
开展媒介学研究要从媒介定义、媒介要素及媒介的种类及传播方式入手。
广义的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在传播学意义上(狭义上)是广告媒介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这样说,媒介即讯息。同时媒介也成了一个职位,媒介专员、媒介策划、商务媒介等职位。
媒介包括两方面要素:
一是包容媒质所携带信息或内容的容器,如书( 甲骨、竹简、帛书、纸书)、相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影音光盘等。
二是用以传播信息的技术设备、组织形式或社会机制,包括通讯类(驿马、电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移动电话等)广播类(布告、报纸、杂志、无线电、电视等) 和网络类三大类。
③ 媒介研究的内容简介
媒介研究通常被分为三个研究领域,这也是本书所用的分类模式:文本、机构和受众。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媒介研究领域的分类、主要概念、核心问题、研究切入点等,为初学者提供了进入这个学术领域并能够利用专业的概念和思路参与讨论的基础知识。
作者提供的文本分析“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介内容:通过梳理关于媒介机构的争论,作者审视了提供媒介内容的组织机构,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媒介产业;在有关受众的章节中,作者对受众的各种情况及其对媒介的消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从本书的内容和组织结构还可以看出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核心的欧洲媒介研究与美国主流大众传播研究在课程设置、思路和方法论上的一些差别,以及二者近些年来在学术界的互动与融合。
④ 新传考研 | 传播学中定性研究的七种方法
探索传播学定性研究的艺术:七种独特视角
在传播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定性研究方法犹如调色盘上的七彩斑斓,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七种关键的定性研究法,它们分别是符号分析、文本分析、深度访谈、民族志研究、人种学方法、焦点小组座谈以及投影技法。
符号分析,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注文本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本中的符号进行列举、解析,研究者探索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意义结构。这需要细致地探讨每个符号的组合方式,以及象征或隐喻手法的运用。
文本分析方法是一种灵活而深入的解读方式,涵盖了众多理论流派,它侧重于揭示媒介内容的结构、功能和潜在意义,而非量化数据。通过解读,研究者揭示媒介讯息背后的深层含义。
深度访谈,以一对一的、无结构的交谈揭示个人的动机和情感,访员需具备高超的访谈技巧,通过步步追问触及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尽管样本量小,但其详尽的资料能深入揭示个体感受。
民族志,源自人类学,通过参与观察和持续深入,研究者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挖掘细节,它揭示了不易接触群体的内在世界,但代价是时间与资源的投入。
人种学方法将现象学与参与观察结合,强调日常对话在社会联系中的作用,通过全面深入的描述,理解社会制度和人类行为的内在联系。
焦点小组访谈通过开放式讨论,捕捉到关于媒介信息的鲜活见解,将量化数据与定性分析结合,是市场研究和传播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投影技法借助无结构的访谈,鼓励受访者揭示内心动机,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揭示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
每一种方法都为研究者提供了独特视角,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丰富了传播学研究的多元面貌。通过理解这些定性研究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解读和理解媒介世界中的复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