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 认识符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 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学重点:
1. 认识符号“>”、“<”、“=”,明白其含义。
2. 学会比较1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表示1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动物头像图片、三角形和正方形各5个、0~10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三角形5个、正方形7个、0~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引导学生谈论去过动物园的经历,询问看到的动物以及最喜欢的原因。
- 宣布今天将去动物乐园参观,小动物们都在那里准备庆典活动。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1. 数一数
- 展示课件上的“动物乐园”情境图。
- 询问学生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鼓励学生先在心里数一数。
-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和数量。
- 讨论学生数的快慢和方法。
2. 比一比
- 学习“谁与谁同样多”
- 情境导入:如何用4朵小红花奖励动物。
- 认识“=”:介绍等号“=”表示同样多。
- 举例:展示更多相等的例子。
- 学习“谁比谁大”
- 尝试比较:让学生提出想比较的动物。
- 引导观察和总结比较符号“>”和“<”的使用规则。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练习比较数字和物体的大小。
-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
四、总结反思,提升认知
- 回顾今天学习的比较符号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等。
五、布置作业,深化学习
- 发放作业纸,包含一些比较符号的练习题。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比较符号。
B. 有趣的动物教案
在《可爱的哺乳动物》主题活动里,幼儿展现出对动物的浓厚兴趣,主动探索动物知识,掌握了不少动物相关经验。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理解和创造性表现,我设计了《有趣的动物》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幼儿运用已学粘贴、绘画技能,通过拼画、造型方式,生动展现动物特征和动态,同时融入知识、语言、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明确,旨在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运用技能创作出各种动物的造型,同时培养他们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准备了动物图片、彩色几何图形、彩色笔等材料,以及设置了一个生动的动物乐园场景。
活动流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乐园,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鼓励与动物建立友谊。通过自由参观和引导讨论,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想象,思考如何用几何图形拼出动物。
接着,进入幼儿美术活动阶段。展示彩色几何图形,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这些图形拼贴出有趣的动物形象,邀请它们加入动物乐园。教师在活动中提供指导和参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活动最后,组织幼儿分享作品,讨论所创作的动物及其活动场景,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主题。通过活动的结束部分,鼓励幼儿将保护动物的意识传达给更多人,共同为保护动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