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

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2-04 01:07:01

⑴ 土的颗粒分析方法有()。

【答案】:A、C、D
土颗粒分析方法为筛分法,适用颗粒大于0.075mm的土,和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适用颗粒小于0.075mm的土。

⑵ 颗粒分析试验的操作步骤

1、密度计的校正 密度计在制造过程中, 其浮泡体积及刻度往往不易准确, 况且, 密度计的刻度是以20C的纯水为标准的。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度计在使用前应对刻度、弯液面、土粒沉降距离、温度、分散剂等的影响进行校正。 (1)土粒沉降距离校正 ① 测定密度计浮泡体积 在250mL量筒内倒入约130mL纯水,并保持水温为20C,以弯液面上缘为准,测记水面在量筒上的读数并划一标记,然后将密度计缓慢放入量筒中,使水面达密度计的最低刻度 处(以弯液面上缘为准)时,测记水面在量筒上的读数并再划一标记,水面在量筒上的两个读数之差即为密度计的浮泡体积,读数准确至1mL。 ② 测定密度计浮泡体积中心 在测定密度计浮泡体积之后, 将密度计垂直向上缓慢提起,并使水面恰好落在两标记的中间,此时,水面与浮泡的相切处(弯液面上缘为准),即为密度计浮泡的中心,将密度计固定在三角架上,用直尺量出浮泡中心至密度计最低刻度的垂直距离。 ③ 测定1000mL量筒的内径(准确至1mm),并计算出量筒的截面积。 ④ 量出密度计最低刻度至玻璃杆上各刻度的距离, 每5格量距1次。 ⑤ 按下式计算土粒有效沉降距离 )A 2(A 201bbVLLVLL  (1-2) 式中,L为土粒有效沉降距离,cm;L为水面至密度计浮泡中心的距离,cm;L1为最低刻度至玻璃杆上各刻度的距离,cm;L0为密度计浮泡中心至最低刻度的距离,cm;Vb为密度计浮泡体积,cm3;A为1000mL量筒的截面积,cm。 ⑥ 用所量出的最低刻度至玻璃杆上各刻度的不同距离L1值代入式(1-2), 可计算出各相应的土粒有效沉降距离L值,并绘制密度计读数与土粒有效沉降距离的关系曲线,从而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就可得出土粒有效沉降距离。
(2)刻度及弯液面校正 试验时密度计的读数应以弯液面的上缘为准,而密度计制造时其刻度是以弯液面的下缘为准。因此应对密度计刻度及弯液面进行校正。将密度计放入20ºC纯水中,此时密度计上弯液面的上、下缘的读数之差即为弯液面的校正值。因弯液面上缘刻度永远大于下缘刻度,故此值永远为正。某些密度计出厂时已注明以弯液面上缘为准,即校正值为零。
(3)温度校正 密度计刻度是在20ºC时刻制的, 但试验时的悬液温度不一定恰好等于20ºC, 而水的密度变化及密度计浮泡体积的膨胀,会影响到密度计的准确读数,因此需要加以温度校正。密度计读数的温度校正值可从表1-1查得。
(4)分散剂校正 为了使悬液充分分散,常加一定量的分散剂,悬液的密度则比原来的增大,因此应考虑分散剂对密度计读数的影响。具体方法是:将量筒内1000mL的纯水恒温至20ºC, 先测出密度计在20ºC纯水中的读数, 然后再加试验时采用的分散剂, 用搅拌器在量筒内沿整个深度上下搅拌均匀, 并将密度计放入溶液中测记密度计读数, 两者之差, 即为分散剂校正值。
(5)土粒比重校正 密度计刻度系假定悬液内土粒的比重为2.65制作的,若试验时土粒的比重不是2.65,则必须加以校正,甲、乙两种密度计的比重校正值可由表1-2查得。
2、处理土样及制备悬液 (1) 取代表性试样200~300g, 风干并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放入研钵中,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散。 (2) 称风干试样30g,倒入500mL锥形瓶,注入纯水200ml, 浸泡过夜。 (3) 将盛土液的锥形瓶稍加摇晃后放在煮沸设备上进行煮沸,煮沸时间宜为40min。 (4) 将冷却后的悬液全部冲入烧杯中,用带橡皮头研棒研磨;静止约1min,将上部悬液倒在0.075mm洗筛上,经漏斗注入1000mL的大量筒内,遗留杯底沉淀物用橡皮头研棒研散,再加适量纯水搅拌,倒出上部悬液过筛入量筒内。如此反复,直至悬液澄清后将烧杯中全部试样过筛,冲洗干净;将筛上砂粒移入蒸发皿内,烘干后,按试验一步骤2过筛称量,并计算各粒组百分含量。 (5) 在大量筒中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10mL,再注入纯水至1000mL。 3、按时测定悬液的密度及温度 (1)将搅拌器放入量筒中,沿悬液深度上下搅拌1min,使土粒完全均布到整个悬液中。注意搅拌时勿使悬液溅出量筒外。 (2)取出搅拌器,同时立即开动秒表,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测记0.5、1、2、5、15、30、60、120和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并测定其相应的悬液温度。根据试验情况或实际需要,可增加密度计读数次数,或缩短最后一次读数时间。 (3) 每次读数时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s将密度计徐徐放入悬液中部,不得贴近筒壁,并使密度计竖直,还应在近似于悬液密度的刻度处放手,以免搅动悬液。 (4) 密度计读数以弯液面上缘为准。甲种密度计应准确至0.5, 估读至0.1;乙种密度计应准确至0.0002, 估读至0.0001。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密度计,放入盛有清水的量筒中。 (5) 测定悬液温度,应准确至0.5ºC。

⑶ 土颗粒的粒径级配确定方法有哪两种分别适合什么

程上,使用的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有筛分法和水分法两种。对于 粒径于0.lmm的粗颗粒采用筛分法;小于0.1mm的采用沉降法。

固体颗粒构成土骨架,它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研究固体颗粒就要分析粒径大小及其在土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筛分法是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筛孔直径与土中各粒组界限值相等的标准筛,称出经过充分过筛后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即可求得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目前我国采用的标准筛的最小孔径为0.075mm(或0.1mm)。

静水沉降法首先应将土中集合体分散制成悬液,然后根据不同粒径的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的原理(斯托克斯定律),测定细粒组的颗粒级配。

⑷ 颗粒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

密度计法是依据斯托克斯(Stokes)定律进行测定的。当土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较大的颗粒下沉较快,而较小的颗粒下沉则较慢。一般认为,对于粒径为0.2~0.002mm的颗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作等速运动,这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密度计法是静水沉降分析法的一种,只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样。
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纯水,经过搅拌,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制成一定量的均匀浓度的土悬液(1000mL)。静止悬液,让土粒沉降,在土粒下沉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mm)的颗粒占土样的百分数。 用密度计进行颗粒分析须作下列三个假定: 1、斯托克斯定律能适用于用土样颗粒组成的悬液。 2、试验开始时, 土的大小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悬液中。 3、所采用量筒的直径较比重计直径大得多。

阅读全文

与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7度智能手环使用方法 浏览: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浏览:261
贤上腺素缺少症治疗方法 浏览:23
如何保持积极的方法 浏览:724
植物爬藤网安装方法 浏览:604
水蛭怎么养值方法 浏览:869
后车座安装方法 浏览:561
h5手机制作方法与步骤 浏览:780
测量静态电压的方法 浏览: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浏览:126
扇形弦的计算方法 浏览:696
哲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浏览:868
腋臭非手术治疗方法 浏览:354
男用润滑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294
魅族相机水印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56
lol里缓存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420
隧道防风布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359
手机拍照放大到6倍的方法 浏览:768
除湿器使用方法 浏览: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