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

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5-01-09 23:39:11

①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联系是什么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他们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尤其在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关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更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梳理一下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方便大家在案例分析题中结合实际更好的来应用。
1.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教育规律是在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概括性的认识。教学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只能认识和发现规律,不能创造规律。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而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4.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的联系
首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与直观性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其中直接经验就是学生在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表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文化成果,是个体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不是说直接经验就毫无用处,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这就是要求我们处理好直接感知与间接接受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那么在教学原则中需要我们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个原则主要强调直接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外部世界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在教学方法中需要应用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演示法和参观法。
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和应用,如果在案例分析题中,如果教师应用了演示法的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就贯彻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其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与启发性教学原则和谈话法。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贯彻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那么在教学方法中往往需要应用启发性谈话来帮助实现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学习。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启发性谈话能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来回答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在案例分析中教师采用了谈话法,那么就要留心是否是启发性谈话。如果是启发性谈话就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最后,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方法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在中公的课堂上,我们能够更好的将更多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期待在中公教育遇到更好的你。
牛刀小试:
【单选题】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 )的教学规律。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答案】C。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这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故本题选C。

②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利用规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规律。而教学原则是由人们制定的,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二)我国目前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ƒ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观点: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启发性原则

(1)定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观点: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3.巩固性原则

(1)定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观点: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观点:

《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

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实施教学。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教学方法的特征:(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2)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4)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5)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6)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1)定义: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3.演示法

(1)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2)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练习法

(1)定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具体的要求。②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切的步骤。③要有恰当的分量与适当的难度。④要有科学的时段与有效的方法。⑤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⑥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

5.实验法

(1)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2)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6.讨论法

(1)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7.参观法

(1)定义: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2)参观的类型:①感知性参观。②并行性参观。③验证性参观。④总结性参观。

(3)参观法的要求:①参观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现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重点和地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②参观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参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主动问、认真记。③参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客观评价、写好报告。

8.读书指导法

(1)定义: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

(2)基本要求:①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②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③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9.实习法

(1)定义: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与实验法、练习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2)实习法的基本要求:①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关的理论知识、实习任务与操作规则,落实实习场所,备妥实习用具,分好实习小组。教学实习要搞好试讲。②实习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做好操作示范,把握实习进程,检查实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③实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开好总结大会,并为每个学生写出公正、客观的评语。

10.发现法

(1)定义: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并总结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活动的经验教训所提出

③ 课堂小结方法

课堂小结方法一

一、情趣口诀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难记的数学规律、法则和定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重点内容编成顺口溜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强化记忆,便于以后运用。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时这样小结:“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法则:‘位对位,个位起,满十进,不满退’,而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可以归纳为‘0减几,要注意,前面退位再减几,0上有点看成9,0上没有点还是10’。”这样小结简洁明确,抓住了本课教学内容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了“0减几”这个重点、难点,末尾的这个“顺口溜”抓住了所教内容的关键,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学生特点。

二、强化重点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小结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时这样小结:“今天我们在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分数的种类。分数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假分数又有两种情况: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实际上是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它们都可以写成带分数。正确区分这两类分数,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征。”

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这样小结:“(1)自然数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这一标准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如果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自然数又可分为质数、合数和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1这样三类。(2)要分辨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通过检查约数来判断,也可以直接查质数表。”这样的小结直截了当,使学生抓住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接受。

课堂小结方法二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方式有很多种,在设计课堂小结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情景设置,问题设计等去选择合适的小结方式,一般课堂小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自议小结法。现在教学理念的特点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设错――纠错”小结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根于错。在数学课堂小结教学中,适时合理的设置错误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过程中,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习题检测小结法。教学课堂小结可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达到强化和巩固的目的。

课堂小结方法三

一、巧用歌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变繁琐枯燥为简明有趣,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结解题步骤时,我采用了五步走口诀,即“一看(看清题目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二通(通分)、三算(计算)、四约(约成最简分数)、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二、创设悬念

数学课的小结,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考虑设置悬念。比如在教学“约分”这节课中,师生在总结约分方法的同时,我向学生指出: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使分数化简,也可以使几个分数都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但总结了新知识,而且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三、多元处理

课堂小结的设计不应单纯围绕知识与技能,应该多元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课堂小结时围绕知识可以问:“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围绕数学思考可以问:“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和知识点?”围绕解决问题可以问:“想一想,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围绕情感态度可以问:“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和同学们合作得怎样?”等等。

课堂小结方法四

课堂小结应尝试“断断续续”

课堂小结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固定环节,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灵活地扩大小结的范围,在适当的契机适时地进行小结,让学生及时反思,从而促进后继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使得反思归纳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课堂小结也并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大胆地拓宽课堂小结的时空,让课堂小结延伸到课外乃至校外,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进行各种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小结活动。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中常见生活用具的价格,用虚拟物品的形式开了几家百货商店,要求学生任意购买两件商品,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及找回的钱数。由于活动耗时较多,笔者分次开展活动。学生在这种“买”与“卖”的趣味性活动中,兴味盎然地开展小结,巩固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的方法,这样的小结方式比那种“指名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小结应求“快快乐乐”

改变传统的课堂小结,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要转变以往那种或单纯围绕“知识点”进行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或让学生为自己找榜样——你觉得这节课哪位小伙伴表现得特别棒等。让学生从课堂小结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再创造的喜悦,变被动的复述为主动的构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小结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时,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生日,然后小组之间说说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或那一月包含着本节课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在与自己密切联系的数据中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小结的氛围。针对学生出生日期中“年份”差不多的情况,教师出示了自己的生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平年、闰年”以及“大小月”等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尽管没有要求学生在小结过程中说出那些抽象的定义,但是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④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又不疲劳呢y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

教学规律:

1、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2、育人律。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3、发展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病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单纯抓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

阅读全文

与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什么 浏览:137
高中课文教学方法 浏览:556
宏观经济研究方法 浏览:393
常用毛胚成型方法 浏览:886
记物理笔记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186
民间治疗混合庤的方法 浏览:934
电脑和飞信的使用方法 浏览:818
最快锻炼腹肌方法只用动腿 浏览:355
北京企业研究方法分析报告 浏览:207
外食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303
磁铁红外感应报警连接方法 浏览:520
高速玻璃双边机连接方法 浏览:238
特推邀请码在哪里找方法 浏览:471
最简单的方法永久除毛 浏览:257
消音枪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284
友合豆浆机使用方法 浏览:538
如何让伤疤好得快的方法 浏览:174
消除对女性的偏见解决方法 浏览:558
趣闲赚最佳方法 浏览:8
农村的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光棍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