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学方法及原则

教学方法及原则

发布时间:2022-02-09 14:40:13

教学方法原则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当代教学原则体系:

(一)教学整体性原则

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二)启发创造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②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和指导原理。 这一概念表明: 1、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2、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来说,正确的教学原则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这样才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教育家们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今天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中,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有限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着眼,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美国J.S.布鲁纳依据认知派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等。

这里所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或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是指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教学对象来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反对面向部分,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讲,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好传统。在教学中贯彻教学整体协调原则的基本点是: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即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不讲科学性,把错误的思想教给学生,就是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没有思想性就影响了科学性,因为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概念。

③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直观演示法;4、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6、参观教学法;7、启发法;8、发现教学法;

④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利用规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规律。而教学原则是由人们制定的,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二)我国目前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ƒ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观点: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启发性原则

(1)定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观点: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3.巩固性原则

(1)定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观点: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观点:

《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

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实施教学。

5.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教学方法的特征:(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2)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4)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5)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6)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1)定义: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3.演示法

(1)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2)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练习法

(1)定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具体的要求。②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切的步骤。③要有恰当的分量与适当的难度。④要有科学的时段与有效的方法。⑤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⑥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

5.实验法

(1)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2)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6.讨论法

(1)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7.参观法

(1)定义: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2)参观的类型:①感知性参观。②并行性参观。③验证性参观。④总结性参观。

(3)参观法的要求:①参观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现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重点和地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②参观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参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主动问、认真记。③参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客观评价、写好报告。

8.读书指导法

(1)定义: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

(2)基本要求:①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②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③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9.实习法

(1)定义: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与实验法、练习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2)实习法的基本要求:①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关的理论知识、实习任务与操作规则,落实实习场所,备妥实习用具,分好实习小组。教学实习要搞好试讲。②实习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做好操作示范,把握实习进程,检查实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③实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开好总结大会,并为每个学生写出公正、客观的评语。

10.发现法

(1)定义: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并总结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活动的经验教训所提出

⑤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和指导原理。 这一概念表明: 1、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2、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来说,正确的教学原则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这样才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教育家们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今天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中,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有限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着眼,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美国J.S.布鲁纳依据认知派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等。

这里所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或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是指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教学对象来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反对面向部分,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讲,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好传统。在教学中贯彻教学整体协调原则的基本点是: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即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不讲科学性,把错误的思想教给学生,就是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没有思想性就影响了科学性,因为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概念。

⑥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方向性原则。

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由中国共产党掌握教育领导权;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2、公益性原则。

基本要求是: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是办学的最重要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和监督;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举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劳动应受到全社会尊重;整个社会和公民负有通过一定方式支持教育的义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3、机会均等原则。

《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终身教育原则。

《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先关规定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⑦ 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考点 5: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7)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⑧ 教学的四大规律八大原则

在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知识点的考试中,“教学”一章一直是考察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这两节内容更是考点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的题型有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其实考题难度不大,但是仍有很多学员依然分不清教学原则,总会出现题干选项匹配错误。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家对于各项原则的来龙去脉以及各原则之间的对比区分不是特别的明晰。

所以,今天就带领大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常考的教学原则内涵关键词以及常考的教学原则典型案例和古语来深度剖析教学原则,以便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每一个教学原则,进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一、考点复现(四大教学规律、八大教学原则)

(一)教学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

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二)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二、考点组合解读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说,教学原则是人为的主观制定,一个主观的教学原则必定会反应客观的一个甚至多个客观规律。这里的规律可能是依据我们教学的规律制定,也可能是依据教育活动中的其他规律制定。所以,为了加强深度理解,大家一定要整明白每一个原则的来龙去脉,以免快速定位考点。具体考点解读如下表格所示: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原则内容的相关解读,下面给大家出示几个相关考题,以便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加以巩固。具体如下:

【单选题】

1.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想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点。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所以,该原则主要体现了教学规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故答案选B。

2.一位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出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体现是( )教学原则。

A.直观性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中,该老师采用观看录像带以及碎纸片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直接体验,属于模象直观。故本题选A。

⑨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原则由方法来贯彻,方法运用体现原则。贯彻原则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例如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可以有讲授法、谈话讨论、情境创设法等,都能很好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仅供参考。

⑩ 教学的原则方法要求

(一)直观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想,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三)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极性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阅读全文

与教学方法及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内容 浏览:435
做防水都有哪些方法 浏览:346
新生儿换尿布的错误方法图片说明 浏览:478
餐饮厨房着火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172
风寒湿毒的治疗方法 浏览:731
杀牛蛙用什么方法快又好 浏览:315
周期函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浏览:619
中能电脑缝纫机使用方法 浏览:255
电脑开多个微信方法 浏览:513
通过电脑最挣钱的方法 浏览:984
正确给猫咪剪毛的方法技巧 浏览:522
铁路桥梁的恒载的计算方法 浏览:480
泌尿系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浏览:632
q10牛奶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940
测玻璃裂痕用什么方法 浏览:899
正确歌唱发声方法 浏览:314
磁石补铁最佳方法 浏览:399
烤鸽子的腌制方法视频 浏览:348
班主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教资 浏览:906
14天不出屋锻炼方法 浏览: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