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在计算GDP时,主要采用“生产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各个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然后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产出增加值。
2. 中国的这一计算方法源自苏联的MPS(物质产品核算体系),并随着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的发展而演变。
3. 相比之下,美国和西方主要经济体采用“支出法”来计算GDP。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整个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此外,还要减去产品和劳务的进口差额来得出GDP总量。
4. 中美两国采用不同的GDP核算方法。如果使用同一种方法,中国的GDP总量与美国的差距将会大大缩小。
5.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常被认为是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6. 中国采用的“生产法”在避免重复计算方面有更多优势,尤其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核算。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统计相对复杂,不够全面,并且可能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的贡献,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对经济的辅助贡献。
7. 从统计角度看,对于同一个国家来说,“生产法”通常会比“支出法”得出更小的GDP数值。
8. 如果中国的GDP被认为夸大了,那么美国的GDP可能包含了太多的虚拟成分。例如,在科研支出的经济核算上,中国普遍采用了政府部门和公立大学的科研投入体系,而这些部门虽然有力地支撑着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转和发展,但很难产生用于市场交换的实际产品。这些经济活动只计算在政府支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