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山的喷发》教学设计
教学前言: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授学生与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引导他们通过科学活动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 科学知识目标:
- 了解火山喷发的基本现象。
- 认识火山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
2. 能力培养目标:
- 通过探索火山喷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现象的双重性。
- 培养学生冷静应对突发情况、细致观察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
- 实验材料:水槽、带颈的锥形瓶、勺子、漏斗、干苏打、滴管、洗洁精、红醋、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自主发现问题:
1. 导入语:同学们,关于火山的现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所关注。我国《三海经》记载了火焰之山。今天,我们将研究火山的喷发,请观看录像。
2. 播放火山喷发录像。
3. 提问:关于火山,你们有什么好奇的?最想了解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遵循爱因斯坦的名言,认识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二、新授:
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谈话:火山喷发是如何发生的?熔化的岩石是如何从地球内部来到表面的?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解释。
实验步骤:
- 在水槽中放置锥形瓶,瓶口放漏斗,倒入干苏打,加入洗洁精。
- 缓慢倒入红醋,观察变化。
2. 猜想:火山喷发是如何进行的?岩浆如何移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依据牛顿的观点,认识到猜测的重要性。
3. 课件演示火山喷发现象,介绍岩浆的喷发过程。
4. 小结: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深化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理解,理解岩浆在高压下冲破岩层,喷出地表的过程。
5. 火山现象的观察与推测:
- 地球构造。
- 地球内部温度。
- 地球深处的物质及其喷发原因。
- 描述火山喷发过程。
6. 小结: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学生应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火山喷发,并从火山喷发过程中加深理解。
7. 谈论对火山现象的感受:
- 分组讨论。
- 小组汇报。
8. 小结:通过讨论,使学生对火山现象有更深刻的感受,并从正反两方面了解火山喷发的影响。
9. 指导学生了解火山的其他知识:
- 火山分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 火山喷发的利弊:提供肥料、矿物、地热;带来灾难。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从火山喷发延伸到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加深对火山现象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火山喷发
火山分类:
- 活火山
- 休眠火山
- 死火山(我国有600多座火山,大多是死火山)
火山喷发的利弊:
- 利:提供肥料、矿物、地热
- 弊:带来灾难
板书设计旨在清晰展示教学重点,同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他们系统化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