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文体不同教学方法

文体不同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23 00:38:38

1. 小学语文有哪些文体,各种文体如何教学

1、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
教师如能从品人入手让学生认识文中的作者和行文时的作者,教学生品读出作者文中的情思和写文时的真情,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品文而识人,知晓每一位散文家的文体风格。反过来也是同样的,学生把握住每位作家的文调,就能很快的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认识作者本人,最终都能达到散文教学的成效。可见,品人、品情、品文是相互依存,共同滋长的。

2. 怎样确定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这是文本教学的基本常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众多教师都习惯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的课文,既违背了文本体式的内在规定性,又违背了文体学习的内在规律,使教学高耗而低效。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倡导这样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依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遵照文体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试着粗浅地谈淡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

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叙事者,讲故事也。叙事就是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者一系列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我以为,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一般地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写人,或叙事抒情,或叙事寓理。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概括事件梗概,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那样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作品主要包括童话、散文、小说、剧本、叙事性文言文等。即使它们都归人叙事性作品,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其个性。
(一)童话教学策略。
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内心愿望或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教学童话类课文重点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童话的结构完整而规律,情节离奇而曲折。整体把握,有利于了解发展线索,有利于概括主要内容,有利于把握思想内涵,有利于领悟叙事技巧。
2.引发想象。“幻想性…虚拟性”是童话的核心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能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多样训练。儿童审美经验不足,对童话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学中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第三学段童话教学中除了表演、续编、配画等训练以外,应该重在设计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
(二)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练、文采隽永;它情思飞扬,意境深邃;它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又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教学散文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理清文脉。散文结构上形散而神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到散文中那根巧妙勾连一大堆看似散乱材料的“思想红线”,它是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美。
2.品味语言。散文语言大多凝练传神,新颖隽永,最值得学生揣摩,教师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揣摩把握其精髓,咀嚼其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带领学生沉潜于文本语言中,品读一字一词一句的生命,感受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咀嚼出散文的语言美。
3.感受意境。散文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要读懂散文,就要带领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中,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三)小说教学策略。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教学小说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分析故事情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类课文大多是长篇小说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甚至节选内容就如一篇小小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搞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揭示上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最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描写,而描写又可分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即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那些以他人的言行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即侧面烘托)。教学中须抓住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体会小说的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性格、思想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制约。教学时须指导学生分析环境,从中了解环境与人物、主题的密切关系。
(四)叙事性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也叫古文。教学文言文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通全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把课文读顺,激发学习欲望,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内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启发思维,感悟内涵。
3.品味语言。文言文语言凝练、形象,言简意赅,或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或阐发发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又是学.习语言技巧的活动。
4.熟读成诵。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淀一些经典文言,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学时,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实现“读…背”并举,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五)剧本教学策略。
剧本是一种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文学体裁。剧本的主要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教学剧本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剧本大意。剧本是通过对话来推进情节的。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熟悉剧本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
2.感受人物形象。剧本也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的。教学中须循着剧情的发展,抓住人物对话,注意旁白语言,分析人物语言在人物之间构成的矛盾冲突,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演一演。儿童天生好动,善于模仿。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剧本,让学生沉醉于剧中情节的丰富,享受着剧中语言的魅力,悲喜着剧中人物的悲喜,从而喜欢并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二、诗歌的教学策略
诗歌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诗歌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二是体会诗人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读成诵。这样的教学遵循了诗歌阅读由“言”及“象”,由“象”及“境”,由“境”悟“意”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诗歌主要包括新诗和古诗等。
(一)新诗教学策略。
新诗,又称新体诗、自由诗。首先它是诗,因此它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其次是“新”,时间上它兴起于“五四”时期,与传统的古诗有所区别。教学新诗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中揣其义。有些诗句,单靠讲析是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但是,要切身体验到某些词句的深层含义,须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2.读中摹其情。我们在诵读中要引导学生用个体生命与诗文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读中反复地揣摩、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把自己与诗人的心灵在碰撞刹那的体验表达出来,这样才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3.诵中熟其文。熟读成诵,积累运用。反复的朗读、用心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取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教学古诗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会意。理解古诗,重在突破那些学生感到生疏,古今意义有别、词序颠倒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扩、留、补、换、调、嚼、连。
2.入境。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3.悟情。诗重想象,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人境悟情。诗也重诵读,在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才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小学阶段应了解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四种。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由此可知,说明性文章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1.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
2.抓住事物特点。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着的位置,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到这些句子就能了解网络知识。
3.了解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
4.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理清了说明顺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征,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材料,需要读者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进入文本并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常见的类型有:目录、索引、图形、图示、地图、数据表、时间表、清单、票据、广告、证书等。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1.发现有用信息。图文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比较快地得出结论。
2.进行信息整合。首先,通读,知大意。其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最后,选择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
3.尝试简单推论。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五、说理文的教学策略
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文章,通常用一个或几个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即中心论点。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理文的阅读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小学阶段的说理文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为中学学习议论文奠定了基础。为了过渡,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了这类课文。教学说理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论点。说理文的中心内容是说理文的灵魂,是作者的思想观点、见解主张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就能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而大部分说理文对中心内容都有概括,学生准确把握说理文的中心内容其实不难。
2.读懂实例。说理文的实例是为论证服务的,教学时应和一般的记叙文有所区别,理清人物、事物的事例脉络即可,不可纠缠情感渲染、生动描述等。说理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
3.举例运用。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开头摆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总结提升。让学生举例运用这一说理方法,这便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渗透了演绎和归纳的形式逻辑思想,能使学生体会到说理文的逻辑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本文谈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不是主张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而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想法: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常识,考虑学段要求,尊重文本特点,循着文体特征去教,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某种文体知识,特别是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

3. 如何针对不同的文体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里看出来?3、图文结合,讲述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和诵背全诗。在检查过程中,允许学生发现不同意见,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学法继续自学、检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文体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不论是学习古诗还是其他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4. 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 教学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甚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直观演示法、 故事 吸引法、创设疑问法、情境感染法、对比讲评法、开门破题法等。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有其生活环境的。

为此,小说的教学应多创设情景,利用电脑、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挂图等设备,根据教材内容,再现其形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前,老师就可安排学生收集《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上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故事吸引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

二、“三抓要素”教学法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1、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个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任何一部出色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着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不但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而主要人物都是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他的言行动机又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所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就不但要说明他的外貌、心理,还须揭示他的言行特点以及促使他如此行动的原因。

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注意作品中各类人物的代表,各类代表人物性格的特点,是在作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的,作品的思想意义,也往往要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来体现。

如《故乡》中塑造的三个典型形象代表了三类人物: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寻求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的三个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抓住故事情节教学

情节结构,在具体作品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有的是单线,有的是复线,每条线索都为展示一个或一组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服务。因此,对于每个作品都应具体分析。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

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如《变色龙》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而《杨修之死》用的则是“颠倒”的写法。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3、抓住环境描写教学

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最后一课》中的场景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反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沦陷了的阿尔萨斯和作为占领者的普鲁士军队。描写自然环境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最后一课》对清晨自然景物的描写,短短的几句话,表现了主人公小弗郎士的身份、地位、性格和他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的欢快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塑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这个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小学生形象。他关心天气和优美的环境胜过关心领土的沦陷和敌军的占领,他担忧“分词”胜过担忧国家大事。作者把景物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

三、情感体验教学法

小说创作是作者情感的艺术表达过程,作者不是要说服读者的理智,而是用形象和真情实感去感染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同感,而小说的阅读也就成了接受这种情感的体验活动,所以情感在小说中占有主导地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情感的艺术只能用情感的方式亲近,情感的力量也只有抓住小说丰富多彩的情感特性,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中进行充分的、活跃的体验情感的活动,改变那种单纯的机械枯燥的分析主题思想,让学生死记一些现成刻板难懂的思想意义分析的语句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如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去具体感知,让这些人物形象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中进入他们的心灵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或同情、或崇敬、或憎恶、或鄙夷……

例如《社戏》里的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这个人物形象令人可亲可敬;《我的叔叔于勒》里的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冷酷无情的言行,认人心寒;《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令人可悲可笑。作者对人物的出色描写中流露出的情感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共鸣。

2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

1、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即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还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分析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第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作分类。

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则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或许开心,或许感伤,或许哀叹,或许沉思。那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给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分类。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鉴赏的明确目标。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阅读小说

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小说。很多学生阅读小说只是为了好玩,对小说的内容浅尝辄止。有时候只可以做到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小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之后,才能做到全面阅读小说。高中小说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为了读小说而读小说,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形成了,老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3、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语言魅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视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说是一门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品味小说语言的美。小说语言美要靠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 ,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替代这个过程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描写林黛玉的 句子 :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透过字里行间,学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娇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美。

引导学生学会小说的阅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课堂上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比较呆板地只是为了学习,更不能只注重结果。教师在学生小说阅读教学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那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1、课堂再现小说情节

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在高中小说的教学上,学生具有了很强的想象能力,较强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表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形成独到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小说,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说情节在课堂的再现也让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课外小说阅读拓展

教师在小说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的小说作品或者是名着。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故事,这段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这部名着。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

对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外的阅读会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小说就变成了学生消遣课余时间的一个好工具。通过课外小说阅读的拓展,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积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上也会变得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

3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达到感知、领悟、体验、品味。

阅读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综合的行为方式。阅读的心理过程是通过知觉、想象、联想、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思想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读者对作品中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加以填补、充实、升华、完善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个性化的体验。一是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二是在阅读体验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三是将阅读理解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内涵。对一篇小说的解读,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

二:外引内联

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既可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作为了解社会现实、 文化 内涵、风土人情等的参照,也可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作为体会写作风格、观点态度、题材选择等的参照。这样,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之自觉自愿地成为小说的研究者、质疑者、创新者。他们会因为知识的拓展而感到轻松有趣,并从中摄取更多营养、逐步培养出较高的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力。

如教学《祝福》时,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较陌生,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但是,学生接触鲁迅小说并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与《孔乙己》、《故乡》进行对比。教师注意突出不同点:如:在思想内容、、主题的侧重点、主要人物的共性与个性、表现形式上都可进行对比。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向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并且把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势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供借鉴的 经验 。

三:互动探究

教师可通过提问布置探讨性的思考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既可以采取由下而上,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也可直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又不可束缚学生的思路。

比如教学小说《边城》,就可以运用互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实施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如下设计:

安排学生先基本熟悉课文,然后老师设计好探究方向:

1、分析小说中个性化人物语言。

2、体会小说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揣摩小说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4、分析 文章 的感情基调。

5、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句、段并讨论。再分组研讨,整理探究成果。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中心发言,教师适时组织同学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讨论。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予以补充。

四:读写结合

在小说教学中,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基于理解、感受层面,侧重于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读写结合。

⒈拟标题。它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小说情节,训练概括能力。如给《边城(节选)》的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⒉编提纲。它有助于梳理小说情节,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如按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祝福》的情节提纲。

3、 换文体。它有利于人物形象或思想性格感知。如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所提供的情节材料,以《祥林嫂传》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二、基于品味、欣赏层面,侧重于小说言语特色品味的读写结合。

小说有两种基本的言语方式:叙述和描写。对小说言语方式的解读主要着眼于小说叙述与描写技巧的揣摩,尤其是小说中的描写。它有力地强化了叙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些为写作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比如:

⒈小说评点批注。把对小说言语形式的品评、揣摩所得记录下来,建构起清晰的小说言语图式。

⒉语言赏析札记。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由“言”的阅读到“象”的想象再到“意”的感悟的深化。

3、初稿与定稿比较分析笔记。这种活动有助强化学生的语感。如教师提供《祝福》的始发稿文本(1924年《东方杂志》)与定稿文本(《鲁迅全集》第二卷),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三、基于领悟、体验、思考层面,侧重于小说主题意蕴或人物形象意义分析与评价的读写结合。

⒈写 读后感 。如读完《老人与海》,主人公的遭遇与坚强性格让我们感慨万千,颇受启发。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⒉写文学评论。如学完《边城(节选)》,可布置学生扩展阅读原着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沈从文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请从作品的思想情感方面写一篇文学评论。

四:基于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指导学生驱遣想象来填补小说“空白”而设计的着眼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读写结合。

⑴补写。就小说文本中的“空白”,发挥想象以填充,从而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知。如:试结合你对“四叔”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补写出两处省略号的内容。

⑵ 扩写。或利用想象拓展情节,充实文本内容,或利用想象来延伸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思想性格的体验。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五:基于比较阅读视野的读写结合。这种比较有不同小说文本的比较,有同一小说文本的原文与教材删改后的文本比较,有同一小说的文本与不同艺术形式(如影视)的比较。

六:基于创造性阅读的读写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是:把读过的小说改编为一个剧本,在班级里传阅;给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写封信,给他一个忠告;设想不同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一次巧遇……

常用的写作活动有:

⒈ 编课本剧。如将《套中人》这样的主要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文本改编为课本剧脚本。

⒉ 故事新编。如:依据鲁迅小说《祝福》和《故乡》中表现祥林嫂和闰土命运与思想性格的有关材料,发挥想象,进行虚构,写一篇祥林嫂与闰土对话的 记叙文 。

要注意的是:指向于写作的小说阅读鉴赏,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写,而是依靠写的任务来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使阅读鉴赏的所得更加明晰深刻。它是一种知识的学得,一种方法的运用,一种技能的培养,在丰富多样的“写”的实践活动中,解放鉴赏主体的言语创造的智慧。

当然,小说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4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入手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小说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条件下,引导他们去分析人物,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结合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特点(方法);学习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的分析。

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根据小说的特点,我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因此,在导入课文后,我并不急于进入课文,而是先与学生讲清课文的体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特点,以及学习小说需解决的事项。

二、重视分析,把握故事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情节是小说的罗辑面”。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

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我教《鲁提辖拳大镇关西》一文时,板书课题后,由学生补充介绍了选文前段的内容,然后我说:“有朋自远方来。”学生齐接:“不亦乐乎!”随后我把“乐”字写在了黑板上,并用箭头指向课题的“打”字。“为什么由乐而打呢?”学生有疑问,便产生了阅读课文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出了故事的情节,把握了事件发展的脉络。

从“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到“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这一情节发展变化中,学生们又理解了鲁提辖“粗中有细”的多重性格。从激怒郑屠到三拳打死郑屠,学生们有理解了鲁提辖另一个性格侧面:有勇有谋。而这两个性格侧面的形成又是鲁提辖富有正义感的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再从鲁提辖的结局“、、、、、、;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可以看出社会与鲁的性格的不包容性,即矛盾性:社会黑暗,恶人横行,好人遭殃。顺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分析,柳暗花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心思想也就跃然纸上:表达了被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这样从分析情节入手,学生易于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小说的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高潮本义是指潮汐涨落的一个周期里,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小说的高潮是比喻情节中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守财奴》这篇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难”一章,可以说是这一章的高潮部分。小说通过“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法器”等一系列描写,深入刻画了守财奴的丑陋嘴脸。这一系列的精彩描写表明,在葛朗台眼中,父女之情,骨肉之亲,比不上与金子的关系,金子比女儿还重要。这一幕家庭闹剧正好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 名言 ,“资本主义撕开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掌握描写手法,分析人物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历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甚至成了人类某些品行的代名词,当人们谈及这些名字,就会想起相应的性格特点。如阿Q的落后愚昧、自欺欺人,葛朗台的狡诈自私,泼留希金的贪婪成性,路瓦栽夫人的醉心虚荣,别里科夫的顽固保守,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忠于爱情,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勇敢、顽强拼搏,符拉索娃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等等。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个性和共性统一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憾,得到美的悦愉。

四、鉴赏环境,分析其作用

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条件。典型性格生存的环境是流动的。由于外界环境随时都在变动,才有了人在其间的社会位置的变化,也才有了人物性格的逐渐显露。出色的文学作品总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环境的水乳交融,显示出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小说 作文 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进行小说的阅读鉴赏,要教会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阅读,不能就看故事来读故事,不能就好玩来读。更应教会学生如何有目的的阅读,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读,从不同方面的阅读分析中得到收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还要从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的启示。


阅读全文

与文体不同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奶狗快速长大的方法 浏览:186
直发梳使用方法 浏览:322
怎么理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浏览:839
口算乘法运用到的教学方法 浏览:843
安装双面玻璃的方法 浏览:378
鱼池过滤槽安装方法 浏览:489
蒲公英花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863
凉血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30
用数字画简单的方法 浏览:125
厨房门安装方法 浏览:185
直角驼背的正确方法 浏览:151
改善鼻炎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5
懒人做生日蛋糕简单方法 浏览:390
调查影响二胎生育意愿的研究方法 浏览:307
怎样喂中华龟是正确的方法 浏览:627
草牛肉质量鉴别方法和技巧 浏览:831
简单木头积木的搭建方法 浏览:580
做奥数的最简单方法 浏览:982
创造性劳动方法有哪些 浏览:974
居家隔离正确的方法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