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侍扒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老裤昌“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1)孔子认为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孔子最早提出启发纯散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
Ⅱ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1、因材施教:
释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处:战国 孔子《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译文:
子路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公西华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2、有教无类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3、温故而知新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举一反三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5、学而优则仕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白话译文:子夏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