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模型(上)
在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时,曼昆的着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尤其是在IS-LM模型与古典供给理论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概述方面。
首先,让我们澄清对于价格弹性的误解。实际上,价格往往在短期内具有黏性,这是因为诸如劳动合同与采购合同等长期合约使得价格不易调整。然而,对于长周期问题的分析,假定价格具有弹性是可行的。
接下来,总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涵产出量、资本量与劳动量。产出量与实际GDP的形成紧密相关,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投入以及生产函数。劳动力与资本量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实际工资增加与资本价格降低,凸显出人口增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进入总需求的探讨,IS-LM模型揭示了总需求与价格总体水平的关系。主要因素如消费者信心、企业对投资盈利性评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至关重要。长期视角中,随着价格的弹性增加,货币中性原则应运而生,货币数量增加仅仅导致所有产品价格上升,不改变实际生产过程。
IS-LM模型将经济总收入的决定因素,如家庭、企业与政府的支出计划,展现在凯恩斯交叉图上。通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经济达到均衡。中间过程往往通过企业的存货管理决策来实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国民收入随着价格水平上升而下降的现实。
政策干预通过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得以实现。货币政策调整(如加息与降息)对利率与总需求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与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来完成的。与此相比,财政政策的实施则通过改变税收与政府支出的水平来调整总需求。
短、长期IS-LM模型之间的差异,凸显了价格弹性的不同作用。在长期,价格的弹性能使经济达到中性状态,而短期内价格黏性的存在,使得货币量的变化对经济有实质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策在短期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古典经济学则聚焦于长期自然产出水平与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