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小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书籍

小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书籍

发布时间:2024-10-08 08:49:52

‘壹’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说说操作方法: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五、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性(观念必须更新)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六、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七、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八、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 , 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九、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3.什么叫“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贰’ 如何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中开展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1.定义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细小,研究周期比较短暂、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进行研究。
2.区别
大课题:教育行政部门拟定,学校申报、立项,教育部门是课题的拟定者、审核者、管理者和成果鉴定者。
小课题: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共同确定、研究,并且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属于校本研究,有一定的规范性。
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论述、分析,如写教学日志、传记、构想,课后小结等也属于校本研究的形式,但缺乏规范性。
所以,小课题研究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的第三条道路。
3.小课题的特征:(1)研究的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范畴、主题。(3)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搜集——制定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总结。
4.特点:
(1)应用性(从实用性看)
小课题研究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因而相对大课题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与紧迫性。
(2)双重性(从研究的目的看)
小课题研究不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向外展示成果为目的,也不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性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学者型、专家型、学术型教师的成型、发迹都是从小课题研究开始的。
(3)群众性(从主体看)
大课题:一部分教师、少数几个人
小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都是主持人
(4)广泛性(从范围看)
以教学问题为中心,设计学生素质发展的所有问题。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
(5)自主性(从研究的过程看)
大课题是从课题书目中找来的课题;
小课题是教师自主发现的教学中问题,是教师自己遭遇到的课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
大课题:至上而下、“要我研究”;
小课题:“我要研究”,是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全情投入,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大课题:轰轰烈烈的大会,挂匾仪式
小课题:没有刻意的对外渲染,研究过程静而扎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二、如何确定小课题
1.要先有通盘考虑:
题目的确定要基于对小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要针对从自己实践中挖掘出的真实问题。
尤其要琢磨好:(1)目的;(2)方向;(3)内容;(4)重点;(5)方法。
2.要确定(界定)好关键词(要素)
(1)五个关键因素: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方式或者方法
(2)四个基本要求:明确;完整;准确;简洁。
例:低年级/语文/集中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段、年级、学科内容/重点
明确 准确
完整、简洁
3.要采用表达肯定意见的陈述句(句式)
不采用口号式的题目,例“走近文本”,“我能行”
不采用祈使句式,例“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标准案例:(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三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
三、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课题研究贵在“小”:
(1)选择切口小: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种现象。
(2)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
(3)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例1:新课题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研究过大)
例2:指导小学生背课文的研究(研究很小)
(二)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1)发现问题须细心: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细致分析疑难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普遍有较大困难,记得慢,忘得快,然而,记忆单词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好单词,教师确定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的课题。
3.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可能存在的障碍及解决的办法。
例:有一个数学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是“研究学生讲题的可行性”,教师首先明确研究,梳理出“什么样的题让学生讲”“如何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习惯;再者,教师及时作好讲前安排,讲时点评,讲后小结。课题研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4.研究过程的实践须细心:资料的搜集保存,小问题要细心来“大做”。
5.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论文、调查文集、调查报告、活动资料集粹、教师成长案例。
6.研究成果反思须细心:细心分析利弊得失,细心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小课题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访谈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观察。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搜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
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五、小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
1.课题的来源(问题提出):说明课题的起因
2.研究内容: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3.研究目标:做到什么程度
4.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研究
5.研究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怎么
6.研究结果:分析、总结经验
六、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着改进。
我的主张:
做喜欢做的研究
做能够做好的研究
做有效性的研究
做小课题的研究
因此要求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研究的技能
七、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
比较正规的表达方式:报告式或叙事式。
1.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包括: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应用。
2.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包括题目:
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叁’ 如何进行高中政治小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正面教育原则,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但事实上很多中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政治课存在偏见,认为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学了没用;二是在新课改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政治课仅仅作为学生进入大学门槛的参考,不论是家长或是在校学生都认为这门“副科”的考试成绩好不好关系不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师、学生普遍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单方灌输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这些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我们都应该关心重视的重要环节,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对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现状的调查。
2、分析学生缺乏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的原因。
3、研究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途径,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学科实用性,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学科技能,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阅览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筛选、整理,为本课题的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2、调查访谈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从中探寻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为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供有力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依据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并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期逐步完善。
4、经验总结法:综合理论学习、借鉴外地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并结合自己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反馈、及时归纳,总结出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并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加以推广。

三、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水平,在积累和反思中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能力,提升专业水平,这对于促进新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2011年5月—12月, 《素质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2012年1月—5月,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想政治课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网上查阅相关文献,阅读相关杂志,伴随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
五、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 2011年6月—8月, 撰写读书笔记1篇。
2、 2011年9月—12月, 撰写读书笔记2篇,完成教学案例1篇。
3、 2012年1月—3月, 撰写读书笔记1篇,完成教学案例2篇。
4、 2012年4月—5月, 完成课例分析1篇。
5、 2012年6月, 总结材料,完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过程(2011、3--2012、6)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6)
确立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本人过去教育教学方面积累的相关素材,查找出相关书目,分析、编制研究的初步方案,申报立项。
(二)读书和实施阶段(2011、6---2012、4)
1、课题研究读书情况
课题研究期间,主要阅读了一些主要书籍,在网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图书馆也翻阅了许多报刊杂志,做了大量摘抄卡片,写了许多读书笔记、案例和随笔,同时通过阅读,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课题研究思路更加明晰,思考感悟更深刻。
2、具体实施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随学校一起去外地课改较好的学校,如安徽的泗县二中进行实地观察与考察,回校后,通过统筹规划,我即着手对我校的一些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吸收各层次学生的意见,总结学生缺乏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原因,并据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调查,有些同学不喜欢上政治课。他们认为,上政治课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他们很多都表示对政治课学习没兴趣。由于对政治课没有积极性,出现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思想开小差的这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或做其他作业,甚至是搞小动作、看小说、杂志等现象。通过研究分析,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同学对学习的兴趣不太浓厚,他们不少都崇尚拜金主义,丢失了传统美德,如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等,不思进取;在道德观念上,不少青少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薄等;在生活方式上,贪图享乐,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贪图高消费。这些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影响都使得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认为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可读可不读,读的不好也没有关系,严重影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当前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模式的影响。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高考的评价模式仍然是一考定终身,所以高中的学校里基本上还是推行的应试教育模式。由于应试教育,全社会普遍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做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并且把它与教师的工资评比、晋级挂钩。所以教师教学目的是期望学生能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学生勤奋学习目的是希望考试中得高分;再加上当前江苏的高考模式最终只把语、数、外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把政治学科只作为一项参考值,所以很多学生平时基本上只学习语、数、外,或是把95%的精力用在了语、数、外的学习上,政治这样的学科只要考前临时突击及格就万事大吉了,只有及少数语、数、外成绩很好的同学想考入国内较好的大学可能才会稍微多下点功夫,不过这也是考试的需要,很多同学也很痛苦,实在是不想学,但也是被逼无奈,很多家长也是认为政治学科是“副科”,学不学,考好与否都没关系。这样,无疑会降低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甚至将弱化了思想政治的课程地位。
2、学校因素
目前有些学校对于政治课的地位和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的同学一周只上一节政治课,就是选修班的同学竟然一周一班也只上两节课,自习课也没有;有的学校领导也认为高中政治课可上可不上,多上一节或少上一节几乎没有任何不好的影响;课务安排上,政治课总是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或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要么是饥饿,要么是睡觉,请问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吗?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师把政治课当作自习课来上,或者其他主科的教师也喜欢拿政治课来上语、数、外之类的课程,政治课的地位严重受到削弱,更别谈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3、教师因素
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个人素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考生的考分。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位高水平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认为成绩优秀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的大多是作业与成绩。同时,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在于加大知识的灌输容量,加大课堂课后的作业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怕学的情绪,把读书当作沉重的包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应加强研究探索育人的新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政治教师的素质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政治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教学能力差、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模式简单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理论,无法吸引学生;有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由于高考及升学的压力,很多政治教师都是只讲课内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使得政治课缺乏活力,导致政治课学生厌学的比例增多,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更加低下。
4、学生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不愿学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离得太远,与实际沾不上边。认为政治课教学是强制教化不真实,对认识真实的社会没有帮助,与现实社会有距离。比如高二《政治生活》讲到人民当家作主时,很多同学都唏嘘,太假了,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总是感觉到我们老百姓是任人宰割,一点最基本的权利也没有,政治课太不真实了。政治理论也不能创造出多少社会财富和经济效益,将来走向社会,就业也困难,那我们背这些理论有什么意义?
高中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不足,也影响了他们对政治课的态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初中不重视政治课、政治课开卷考试、政治的基础不扎实,再加上课外知识面较窄且阅历有限,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在进入高中学习政治课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把握。同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只认识到政治课的智育功能,忽略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导致对政治课的兴趣低落。
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从社会方面
政治课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我们的国家应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同时全国和社会各方面要加强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继续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从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政治课,不仅重视政治课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政治课的学习过程。经常在校内开展各类思想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品质。学校高度重视政治课,从而引导教师及学生也重视政治课,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政治课也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激发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从教师方面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所以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其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深入学习党的教育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与毛泽东指出的学生要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党的教育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党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奋斗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战线上的数千万教育工作者都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整个教学过程总是以老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们的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老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以党的教育理论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彻底转变观念,要抛弃“为了升学而教学”的思想,确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新的观点。
第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现代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英国着名学者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应该是导火线、冲击波和兴奋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改进课堂讲授方法,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大现代化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及应用;关注时事热点,把时事热点带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经济生活》时,可以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如大蒜价格的变化等;在讲解“生活与哲学”时,可以把日本大地震发生时引发的我国的抢盐潮联系起来讲联系的普遍性的观点等;在讲解文化生活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小悦悦”事件来讲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等,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富有哲理的诗句来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美不胜收。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解释内容过程中可以达到直观形象、深入浅出的示意作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成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主体。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生吞活剥的全面接收,要根椐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
第三、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还离不开板书、板画、语言等媒介。我们应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在黑板上端正板书、板画和用严谨的语言教学,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同年龄同性别的不同学生,其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第四、必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规范师德,增强教师的感召力。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总之,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面对新世纪的一代新人,更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总而言之,如果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能在上述诸方面自觉地进行转变、更新和提高,自觉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那么,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状况,必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定会大大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在推行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声誉。
4、从学生自身方面
在学生方面,应该首先应该端正学习政治课的态度,其次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效率。其实每一门课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能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学生应该把政治课看作是一门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智育,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育的课程,认真对待政治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培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从而为社会造福。高中政治特别是高二的《生活与哲学》告诉了同学很多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哲理,如果认真的学习和仔细的揣摩,应该对自己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总结阶段(2012、5---2012、6)
对实践中的有效材料与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1、提高了自己的理论与研究水平,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
2、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了以教为主的僵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备学为主,学教结合的新课改教学模式。
3、促进了学生学习由“埋头学、读死书”向“回头看,活学用”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民主、互动、和谐的生态课堂的创设,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八、思考与困惑:
1、在课题研究中,我初步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但仍感觉不够完善,效果仍不能太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促进师生发展的功能未能充分体现。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仍要以此为重点,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与研究,以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我的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的方法,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重视得不够,课题研究的成果显得不够全面、丰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我们感觉到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深入全面地学习个性化教育理念,更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一年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需要我不懈地付出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在市级、县级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上下探索”,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肆’ 小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设计,课例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五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准备进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09——2014.10)
(1)对三个学段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4.10——2015.01)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定期通报研究成果。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01)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推荐部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改革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

‘伍’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有什么方法呢?想知道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课题研究流程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小课题研究的多样表达方法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小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一般课题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

(二)以需要探究出发提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靠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但研究时要明白: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开展小课题研究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4、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 所以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

(1)小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

(2)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

(3)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看了小课题研究的方法的人还看:

1. 小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2.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3.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3篇

4. 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书籍

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张红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ISBN:9787504146014
开本:16开
定价:49.00元
内容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为三部分:1.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特点;选题与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未单独列出,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2.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与操作技术,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内容涵盖实验方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人类学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涉及较为复杂的问卷设计与定量分析手段,故占用较多章节进行介绍。此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于前面几类范畴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可以采用前面任何一种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领域,故放在最后部分。
3.研究论文写作,最后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点放在对国际规范的介绍,并指出我们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 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
第三章 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
第四章 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
第五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
第六章 准实验方法及其意义
第七章 测量与量表编制基础
第八章 问卷编制的基本知识
第九章 调查方法
第十章 抽样原理与设计基础
第十一章 样本的描述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 关系研究及其统计技术
第十三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
第十五章 历史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比较研究方法
第十七章 研究论文的写作
附录:研究论文提交或投稿前检查要点
参考文献
……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平装: 2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30306724, 9787030306722
条形码: 9787030306722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科学出版社
售价:40.00元
内容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适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唤,全面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在尊重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前提下,本着强化基础、突出实用、反映前沿、面向基础教育和教师的原则,重视教育研究的知识、方法与技术的统一结合,重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保持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选题、教育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育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等基本框架下,反映行动研究、质化研究等新的研究范式的内容,强化测量法、统计分析法等工具性方法内容,整体编排上遵循?科和认知逻辑,每章节编排上按照知识、操作程序与方法、实际运用等顺序,方便认知、操作,便于学习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适合于从事教育工作各类学习者学习需要。
图书目录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阶段
思考题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选题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概述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确定的过程和策略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应用训练
思考题
第三章教育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四节 教育研究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第四章教育测量法
第一节 教育测量法概述
第二节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第三节 教育测量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教育测量法应用训练
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文献法
第一节 教育文献法概述
第二节 教育文献的收集
第三节 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文献综述及其撰写
第五节 文献综述撰写应用
思考题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
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
第四节 访谈与问卷的应用训练
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思考题
第七章教育观察法
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
第二节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和要求
思考题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第九章教育个案研究法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十一章教育比较研究法
第十二章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的其他方法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析
第十五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图书编号:1322917
ISBN:9787304020644 [十位:7304020644]
作/译者:孟庆茂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页数:367
重量:0.463Kg
内容提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了:在承接了为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编写一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的任务后,一个既简单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始终萦绕脑际,编写这本书是为什么?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读这本书又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又是为什么?思来想去,浮现了一个想法:在当今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下一代仍知道奋进和刻苦,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作者介绍
孟庆茂,1941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县)一农民家庭。因是孟子73代,“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鼓励我读书成长,总梦想能像先祖那样对教育作些贡献。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10余年。1978年,心理学专业被恢复,旋即转到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出版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有关着作。曾研究了“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中小学生注意力训练”等课题,2010年以来研究的重点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等。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功效学会人类认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理事等社会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第二节 科学方法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程序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分解第二节 注意教育研究的内容效度第三节 教育的四大支柱与当前教育科研选题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取样设计第三节 策略设计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第二节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模式和评价
第五章 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第一节 调查访问法第二节 问卷法
第六章 观察法与测验法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第二节 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第三节 测验法一般问题第四节 测验的编制与分析技术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第一节 教育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第八章 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行动研究法的一般问题第二节 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第十章 假设检验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第三节 方差及方差差异性检验第四节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第五节 计数数据的检验——γ2检验
第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解释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评价后记……

阅读全文

与小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书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分数计算方法图片 浏览:64
华应龙介绍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浏览:585
豆芽怎么种植方法视频 浏览:621
牙髓炎症状不治疗方法 浏览:973
碳元素分析用什么方法 浏览:753
成人排气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590
孩子鼻甲肥大有什么方法 浏览:990
热容胶粘书脊的方法视频 浏览:274
卓立特饵料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806
痤疮的治疗小方法 浏览:266
汽车安装两台dsp方法 浏览:509
迷你世界打狙方法怎么百发百中 浏览:204
冷库铜管保温包扎带方法视频 浏览:560
两条铁丝的电线连接方法 浏览:570
小米5s显示桌面时间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8
杨幂玉石鉴别方法 浏览:608
抽杆文件夹使用方法 浏览:341
锻炼性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7
检查灭火器的正确方法是 浏览:927
瓜萸种植方法图片大全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