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怎样上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
教师要想上好科学活动课,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还要做出很多准备。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科学活动课容易,但是成功的上好科学活动课很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我对上好科学活动课的一些想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活动课的选课 一节成功的科学活动课,选课是很重要的。科学活动课在选课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探究,一定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身边的现象,是幼儿生活中能见到,千万不要脱离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范畴。 例如:在《小动物过冬》活动中,我选择的小动物都是幼儿喜欢的、熟悉的。选择的时间在12月份,幼儿能轻松的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学习小动物过冬的样子才更贴切。 2.科学活动课的活动目标制定 科学活动课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要细,要具体化,且不可笼统,一节课制定的目标不要过多,过高。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就不能从中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在目标制定的同时,还要想到目标能否顺利达成。 例如:在《沉与浮》活动中,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为了使课堂活跃、丰富。我制定了太多的目标,如下: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4)大胆探索、尝试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5)能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 经过研讨,把目标调整为: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与下沉。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总之,一节课下来,我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讲课,孩子没有得到真正探究的机会和过程。 3.科学活动课的活动材料选择 科学活动课活动材料的选择要丰富,可以是幼儿生活中的物品和学习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动手改造的物品。教师选择的活动材料时应是幼儿身边触手可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5、6岁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适合活动的开展,会给你的活动带来阻力。 例如:在《谁能站得稳》活动中,我选择的活动材料都是幼儿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像铅笔、毛巾、吸管、卡纸筒、橡皮泥、大米、化妆品的包装盒等,对于这些幼儿熟悉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操作时会更容易更轻松,想到的方法也更多,为了让吸管站得稳,幼儿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把吸管插在大米里。为了让毛巾竖着站得稳,把毛巾竖起来放在空心的卡纸筒里。 4.科学活动课的语言 科学活动课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活动课,科学活动课的语言不但要亲切、温柔,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还要组织的严密,有逻辑性,太多的理论性术语幼儿听不明白,说的太简单,课堂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要简单、易懂、严谨。 例如:在《沉与浮》活动中,我问幼儿物体是漂在水面还是落在水底,幼儿说出后,我再告诉幼儿漂在水面的物体是浮,落在水底的物体是沉。 科学活动课中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有时不需要说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鼓励孩子大胆的进行探究、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连接的秘密》活动中,我让幼儿把毛根连接起来,小朋友用的都是系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个小朋友用钩的方法,孩子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只是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孩子就高兴的跳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点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5.科学活动课的导入 科学活动课的导入很关键,有效的导入,可以直接激发幼儿的探知欲望和兴趣,有了探知的欲望和兴趣,那么,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活动中,才能听得认真,做的认真,那样你的课堂效果会更好。有效的导入,要直击课的主题、直击知识点。 例如:在《有趣的空隙》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空隙"这个词,我用了游戏导入,让幼儿将手指并拢,挡在眼前,问幼儿:你看见了我了吗?接着又让幼儿将手指张开,问幼儿:看见我了吗?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游戏,手指并拢和张开,让幼儿轻松的理解了"空隙"这个词。可见有效的导入有多重要,既理解了知识,又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6.科学活动课的问题设计 科学活动课的问题设计要合理,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首先让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愿意去探讨,愿意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要在游戏中得到,要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 例如:在《吹泡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我先让幼儿用吸管吹泡泡,观察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在用三角形吹泡器吹泡泡时,我让幼儿观察泡泡形状的同时,也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在用正方形吹泡器吹泡泡时,我让幼儿观察泡泡形状的同时,又让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最后吹泡泡时,我让幼儿动手去感受泡泡。 7.科学活动课的课件使用 多媒体课件适用于任何学科,在科学活动课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简单化,可以让幼儿直观、生动的感受事物的变化。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要选择好时机,且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在《昆虫捉迷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昆虫的隐藏方式,我制作了有趣的课件,让幼儿寻找课件中隐藏的小昆虫,在找昆虫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昆虫是不是真的昆虫,合理有效的使用课件,可以激起幼儿的探知兴趣。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科学活动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B.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教学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当我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时,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流,表现出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满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仅能用改变光源位置、在镜上贴物等方法来改变光斑的形状,而且还发现了多个光斑重叠,其光斑的亮点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未能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儿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的方法操作,这说明能力弱的幼儿对光斑的产生和变化还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一事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电焊工要戴护眼罩、滑雪运动员要戴雪地镜,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懂得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C.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常用的教法、学法有哪些呀
多通道参与法、操作法、实验法、
D. 浅谈幼儿教学如何渗透科学教育
作为幼儿进行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专门场所,科学发现室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幼儿园建立以来已经基本得到普及。然而,科学发现室的实际作用还不尽如人意,科学发现室的设施、材料及在科学发现室开展的活动距倡导者们的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今,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学发现室的作用,使其成为高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依然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发现室的作用
作为一种专用活动室,科学发现室不同于科学角,它是一种扩大了的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科学活动场所,是一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发现、科学探索并获得科学经验和科学能力、养成科学精神的环境。
1.能够及时满足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
科学发现室空间较大,材料富,能充分满足儿童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儿园在科学学习中心通过材料的提供及时支持幼儿的想法,极大地满足了幼儿随时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需求,保护并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2.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探索需要
科学发现室作为一种全园共享的课程资源,其材料不是按照年龄阶段提供的,而是混龄提供的。全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都能在科学发现室找到适合自己探索的材料和工具。也就是说,在科学发现室,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同样的材料。例如,在常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幼儿都可以开展“光与影”的科学探究活动,但各有各的探究内容。
3.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科学发现室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科学活动场所,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有助于幼儿最大程度地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科学发现室,活动的内容、伙伴、材料、玩法等都由幼儿自己选择和决定,对事物有共同兴趣的幼儿会自发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商量,共同完成任务。幼儿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获得科学经验,发挥创造性,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教师的引导
科学发现室的活动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引导。
1.通过提供材料间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
在科学发现室,教师一般不对幼儿的科学探究作直接指导,主要是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间接引导。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科学发现室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过多干预幼儿活动,二是提供的材料成品化、高档化,缺乏可探索空间,不适合幼儿操作。因此,在科学发现室中,教师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干预幼儿的活动,而应提供低结构的、可探索的材料,以间接指导幼儿探索。一般而言,幼儿园会根据探究的重点对科学发现室进行区域划分,在每个区域中提供相应的不同操作难度的低结构材料,以便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儿园的科学学习中心区域众多,材料丰富且以低成本、低结构材料为主,有助于幼儿通过探索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经验。
2.基于观察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既然教师在科学发现室中对幼儿的引导主要是通过提供材料来实现的,那么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观察不等于简单地看。观察是教师在看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判断幼儿的兴趣在哪里,幼儿对哪些材料和现象感兴趣,幼儿倾向于用什么方式探究等,而这些信息恰好可以成为教师提供材料、组织后续活动的线索。例如,如果没有教师的观察、分析,深圳市教育幼儿园开展的“溜冰场”主题活动也就很难延伸出“水中旋转的陀螺”“沙池里旋转的陀螺”“木板上旋转的陀螺”等活动。
3.个别化地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科学发现室是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建构个人知识的场所。因此,教师不应该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也不应为每个幼儿设置特定的目标,而应在提供材料、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指导。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了解与理解并不深入,他们有时会采用集体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讨论等方法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将尊重个别差异、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的科学发现室变成另一个集体教学场所。教师在具体引导时,应尽量避免这种集体教学式的讲解和讨论。
4.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教师就要给幼儿充分的发现和探索的自由。首先,教师应该鼓励、支持幼儿的行为,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其次,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为控制。例如,深圳市教育幼儿园允许幼儿自由进出科学学习中心,自由拿取材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活动。
5.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在科学发现室,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对活动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有话可讲。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等特点,请幼儿将自己在科学
E. 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科学探究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阶段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第三步:进行实验和观测。 第四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证据。 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五个步骤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 ——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第三步:实验和观测 ——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第四步:信息处理 ——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第一步: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 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思考: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适合引领孩子探究的? 怎样促使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 案例: 炎炎夏日来临,孩子近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风”的问题,如: 风是从哪儿来的? 有些什么样的风? 教室里为什么没有风? 哪儿的风最大? 哪些东西喜欢风? 哪些东西不喜欢风? 我能造风吗?哪些东西方便造风? …… 思考: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个问题来引领孩子进行探究?为什么? 12幼 适合引领孩子探究的问题是: 适合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能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关键概念,具有方法论意义。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促使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的途径: 一是: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即顺应——生成途径。 二是:创设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儿童引入情境,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即预成——转化途径。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孩子们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孩子进行推测与讨论时,教师指导时需注意: 要引导幼儿有依据地进行推论,而不是瞎猜乱想。 ﹡要积极鼓励幼儿同伴间观点的相
F. 浅论如何优化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
老多了??闹心的时候真的想掐死几个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矛盾纠纷类无组织无纪律类生活不能自理类不良习惯类
G. 幼儿园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
1、观察法:幼儿园直观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观察进行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指有预期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方法:指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依据观察的目的要求,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提高观察的效率。
(1)幼儿自发观察:幼儿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发地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物体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识食物、动植物都用这种方法。
(3)比较性观察:指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等。还可以分为整体比较和分解比较。整体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点。分解比较是对两种物体分别从局部逐一地进行比较。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即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H. 幼儿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I. 幼儿科学教育的6种方法
科学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的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的,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各自的小环境,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孩子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以他们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灵收集着这些信息,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于是,当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琐屑屑,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做为一个倾听者,只要仔细辨别,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来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且熟悉的活动内容。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的更美好,因此科学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设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环境和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的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做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幼儿探索创新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幼儿科学活动的创造欲望。
三、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对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科学的启蒙及科学经验和技能。
如:在《有趣的邮票》的探索活动中,首先为幼儿提供许多不同的、精美别致的单张邮票,引导他们在观察、相互议论中了解邮票不同的形状、结构,对花花绿绿的邮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
同时,在整套邮票中幼儿又发现了邮票之间有小孔,又引起了议论:有的说是为了区分一张张的,有的说是为了好看......,为了使幼儿能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又提供了两张不同的手工纸,一张有折痕、一张有小孔,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纸能整齐的撕开"的结论,自己解开了"邮票有齿孔"的秘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不仅获得了科学道理,而且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首先,要发挥幼儿多种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如:在《风的形成》的活动中,可让幼儿用嘴吹吸管而形成风,或用扇子扇而形成风。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会对有关实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可以先让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他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J. 幼儿科学教育的6种方法
一,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
现在许多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下班回到家后往往都非常疲惫,但这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下班回家后要多和孩子聊天,玩游戏,这样能跟孩子建立感情,也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二,了解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敏感期,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举动。例如在动作敏感期会比较好动,书写敏感期会到处乱涂乱画,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去责备打骂孩子,一定要了解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在保护好他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打扰他。关于敏感期的一些知识,可以关注我看我往期的文章。
三,夫妻之间要沟通协调
当夫妻之间就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双方在私底下探讨解决。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甚至互相贬低对方。夫妻之间在孩子面前的表现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性格。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幸。
四,订立规矩
孩子是肯定需要管教的,一味放任不利于孩子成长。但管教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效的管教方式是要给孩子订立规矩,孩子一旦破坏规矩就要警告他或者进行惩罚,绝不心软。
五,以身作则
给孩子订立的规矩,自己也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孩子就会故意不服从规矩,如果孩子故意不服从规矩,父母又加以惩罚,就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六,弹性管教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教育方式上不能全套照搬书上或者某某专家的观点,父母要不停尝试,多去了解孩子,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死板的执行他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