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方法

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07 20:56:27

A. 学长还有一个问题,莫大研究生的文学系主要学什么啊研究俄罗斯文学,读很多原文名着的是吗

是啊,和俄罗斯人一块儿上课,不过读研的俄罗斯同学多数对中国人态度不错,只有那些素质比较低的不爱搭理我们,多数不错。俄语本科毕业去莫大只有新闻系和俄语系(语言系)不需要读预科,其它的系都需要读预科,因为你没有本科的基础知识。二级证不需要,入系考试是要的,但不是所有的系都需要入系考试的。不过,入系考试可不是只有中国人哦,那些乌克兰、白俄等俄语母语的国家的留学生会和你一块儿竞争留学生名额。入系考试,各个系不一样吧,不过你应该不用担心,基本上应该可以入系的吧。而且,我们当时入系考试都是选择题,呵呵,看你运气也是一方面哦。
文学系要读的可不都是名着,反正我看当时我们俄语班那个文学系的会读一大堆的书,不过她也是我们班俄语最好的!

B. 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

回顾俄罗斯文学的历史星空,19世纪的文学创作是最为耀眼的一颗。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们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称其为黄金时代, 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此后涌现的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说、诗歌、戏剧巨匠。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个主要流派的,还有杜勃留罗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评论着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诗歌

C. 俄罗斯文学有哪些特点

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带有民主主义倾向、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17世纪:带有民主主义倾向

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着作一度兴盛。17世纪下半叶,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对新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或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

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

18世纪: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彼得一世时期的文学仍然是新旧杂陈,具有过渡性质。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

罗蒙诺索夫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50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俄罗斯文学中,较着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3)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现代文学的特点

1917年十月革命后直到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制度,因此其文学又通称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因为俄国是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这个阶段俄罗斯文学又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维埃俄国初期,文学界存在许多作家团体,派别之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卢纳察尔斯基为团结作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执政的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

D. 俄国文学特点

在世界文论中,俄国的文论,尤其是19世纪以来的文论,是特别令人瞩目的。思想清新、见解深刻的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一个接一个出现,有如灿烂的群星,人才辈出。这并非偶然。沙皇农奴制政权的反动高压统治,使得大批有才能的人士集中到文艺领域,一展身手。由于俄国文化水平当时还落后于西欧,他们不能不经过一番向西欧学习、模仿、移植的阶段。但是没有经过多少年,在文艺理论方面,这一批学生和模仿者不但取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建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而且还跑在了西欧的前面。这不仅对俄国读者公众有巨大的意义,而且也在世界文艺思想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份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遗产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刘宁主编的《俄国文学批评史》是我国俄语语言教学界老一辈学者集体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填补空白意义的、坚实的学术专着。其特点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对俄国文艺理论批评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分析、理清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各批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做到了史论结合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该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概括地论述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俄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过程,详细阐述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潮、流派、团体出现的前因后果、各次论争的内容与背景、各种观念与主张的基本含义。对于其中比较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以专论形式阐述其学术精要。该书还对俄国文学批评的各种思潮、文学创作倾向、社会运动方针的紧密结合,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它是俄语语言文学界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的第一部有分量的学术着作。

该书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阐明俄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分期原则、俄国文学批评的民族特点及国际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俄国文学批评史的形成及其思想历史渊源。第三:19世纪上半期的文学批评流派,及其相互影响和斗争。突出评介别林斯基、赫尔芩等人的唯物主义美学和现实主义批评。第四:19世纪下半期的文学批评流派相互影响及斗争,主要评介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派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的美学观及文学批评活动。第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批评流派的崛起。突出评述普列汉诺夫、列宁、高尔基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第六:俄国文学批评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主要评述俄国文学理论批评,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情况及其对“五四”以来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总结其中的历史教训,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借鉴。

E. 求一篇关于俄国文学的论文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个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萌发去寻找精神解放的途径,而自身性格软弱的钳制,又使他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独、苦闷。他们既不满俄国社会现状,愤世嫉俗,但又不愿站在人民一边,精神上无所寄托。他们一面觉得在鄙俗的上流社会无以容身,但又对上流社会以外的生活同样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一、 近现代研究“多余人”形象现状一瞥回眸我国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俄国“多余人”形象入手,进而对世界文学之中与俄国“多余人”相类似的典型进行探讨,从狭义到广义的比较研究中萌生出一个新命题,即“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1)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我国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国评论界几乎一直囿于“多余人”是俄国文学“特产”的认识阶段,普遍惯性地使用这个定型的结论。而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形象的认识都基于时代所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在动乱前,我们对俄国文学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来天火”给苦难的大众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个“全面肯定”的时期,我们对“多余人”身上的觉醒和抗争的积极方面,给予了最充分的关注,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他们身上的消极方面。进入极左时期,对俄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冰冻,“多余人”真正变得多余,并销声匿迹。总体上,这个阶段我们对“多余人”形象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个分散的初级认识阶段,对“多余人”也多是从介绍的角度进行普及性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的20年至今,这一阶段进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对“多余人”问题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开拓,主要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读者熟悉的非“多余人”典型重新审视,发现了“新”的“多余人”。不满足于已有定论,勇于开拓发现。有文章指出“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只有觉醒,没有真正的反抗”,认为达吉雅娜也具有“多余人”的色彩。其二,对于那些原本公认的“多余人”形象或提出质疑或重新评价。其三,从整体上对俄国“多余人”产生、发展情况、进步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刘亚丁的专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一书中提出俄国“多余人”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同时这个高峰时期俄国“多余人”的影响,也唤起了我国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一代作家的创作。(2)“多余人”现象的初步联网以俄国“多余人”为稳固的经线,我们打破国界,在“多余人”研究中出现横向“联网”。评论家首先把视线投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和“孤独者”。如《屠格涅夫和郁达夫的“多余人”比较研究》、《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贾宝玉与奥涅金之比较》等。其次,评论者在日本和法国文学中找到了俄国“多余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着《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认定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多余人”。有的论述了日俄“多余人”的相似之处后,还从价值观、伦理、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了日俄“多余人”的差异。另有把法国的“世纪儿” 和“孤独者”联系起来,启示我们追溯中法文学的姻缘。对于中日“多余人”之异同也有专文进行了论述。以日本“私小说”为切入点,阐述了对中国“零余者”的影响。(3)一个新命题的萌生——“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 对于世界近200年间的“多余人”现象,沿着二百多年的不断的发展历史轨迹,得出了“多余人的演化”轨迹。从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为起点,其后是19世纪初“世纪儿”的“世纪症”蔓延,几乎与此同时“拜伦式英雄”和哈洛尔德震动欧洲;到了19世纪20至50年代,俄国的“多余人”以强大的阵容和整齐的队伍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国的“孤独者”、“零余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反映雄”虽然姗姗来迟,却与法国的“局外人”、英国的“愤怒青年”和德国的“新维特”,互相呼应,携手问世,构成了当代“多余人”联网。这一联网真正实现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梦想。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各国文学的自身的实际来重新审视“多余人”现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经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扫描,评论界定质定量地给世界“多余人”现象得出一个纵横交叉的历史发展模式,得出这样一个简略的图示:(美国) “反英雄” (20世纪中) (中国) “孤独者” (20世纪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纪初) (俄国) “多余人” (19世纪前叶) (英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愤怒青年” “拜伦式” “维特热” “世纪儿” “局外人” (20世纪中) (19世纪初)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20世纪中) (德国) “新维特” (20世纪中) 本图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国文学在相同和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相近“多余人”类型的各自姓氏代号。每个代号的专用名称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群体系列。同时图示中的国际性的排列组合,克服了本土文学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创造的新局面。

二、“多余人“形象研究之我见(1)“多余人”的特征 “多余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体,身上混杂着复合的色彩,反映了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他们有勇气从厌恶的环境中拔了旧根,却找不到适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无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隐身人”。(2)国度“多余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国“多余人” 俄国“多余人”的精神探索,具有东方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多余人”是从俄国的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血肉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多余人”产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国盛产“多余人”特别是从贵族阶级中不断地裂变处“多余人”,与俄国贵族阶级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这些反映传统主题的杰作里,我们明显地看出文学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儿。 ②东方隐士——日本“逃遁者” 无论是二叶亭四迷《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山,还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余人”形象,都表现出“隐士”的特点。他们是“内向的”,拘谨、沉重、迟缓,远没有欧洲和俄国“多余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洒脱、豁达和冒险精神,但它们具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旧思想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羁绊着“多余人”新思潮的萌发;其次,东亚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传统的打“和”精神对他们“隐士”精神的造成有着密切的制约作用。日本“逃遁者”是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批“多余人”形象,它为年轻而短暂的日本近代文学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同时也为中国“零余者”的诞生不断吹来了春风。 ③最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中国“零余者” 从郁达夫笔下的自叙的“沉沦者”到鲁迅笔下的孤独的魏连殳,从丁玲笔下的沙菲到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从老舍笔下的祁瑞宣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中国“零余者”蜂拥而来。古老的封建王国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大变革中,开始整个民族的蜕变,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轨道,是中国“零余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时,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为了中国“零余者”的催生剂。“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知识青年,与近代西方意识的接轨决定了中国“零余者”精神含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中国“零余者”思考的浓缩性和情感的强烈尖锐度。(3)“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来自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是由“多余人”的崇高的悲剧性格所决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一定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点上,而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其次,“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往往陷于强烈的内省和忏悔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内源性”忧郁症。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美学效应,使读者获得悲与喜交融、崇高与滑稽相混杂的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多余人形象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学原因。阅读“多余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你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间发现“自我”,产生共鸣,带来思索。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着,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译林出版社,1996年

F. 俄罗斯作家如何将自然与文学结合在一起的

俄罗斯作家对于土地、家园、环境、森林、湖泊、生物、非生物等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比如,描写动物的作品,俄罗斯文学中例子有很多:特罗耶波尔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和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这两部作品描写的狗,都是以人类忠诚的朋友身份出现,当然这都是很传统的角色;叶赛宁着的《狗之歌》和屠格涅夫着的《木木》中的狗,是以弱势群体的角色出现。作家高尔基在听了叶赛宁朗诵的《狗之歌》之后,评价叶赛宁是对一切生物的爱与恻隐之心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当然,俄罗斯的但凡喜爱大自然的文学家,根据高尔基的观点都可以称得上“器官”。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文章就有这样的感染力,他一向喜欢钓鱼,有一天竟然萌生一种感慨:鱼儿是否会哭泣呢?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它不会说话也不会喊叫,即使哭泣又谁能知道呢?要是会说话喊叫的话,整条叶尼塞河,甚至所有的河流岂不都要吼声如雷贯耳吗?日本的村上春树也曾发出过“有谁见过水中鱼儿的眼泪”这样的感慨,这句很平常的话在我国曾一度盛行。

说到俄罗斯文学中的动物,我们就要去探讨俄罗斯的“渔猎文学”了,像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谢·阿克萨科夫、涅克拉索夫、普里什文等俄罗斯作家和诗人他们都有打猎的爱好,但从当代的生态保护方面就有人对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的自然生态观提出了质疑。在打猎问题上普里什文对西方人和俄罗斯人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西方人是将打猎当做一种消遣或一项运动,而俄罗斯人打猎是一种认识自然的方式,其中包含的是对自然的爱,也是保护自然的一种方法,更是为了获得生活乐趣。也许打猎是对自然的热爱、是对自然的保护这种说法不合乎逻辑,但在生态平衡、物种丰富、未开发的原始地带,打猎确是一种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方式,对于大自然的生存挑战,如鳄鱼捕食过河的犀牛、豹子捕食羚羊、老鹰抓野兔,以及一系列的生存斗争,称之为生物链,我们没有人去怀疑它们会不环保。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狩猎,一个是单纯为了生存、为了在森林中生活需要的口粮;另外一个是为了研究,如为标本馆或博物馆提供标本。

后来普里什文、托尔斯泰等人也都纷纷放弃了打猎。俄罗斯作家和诗人都非常关注与喜欢动植物,普里什文把大自然比作是“伟大的家”,对自然万物都以“我的”相称,对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每一个精彩的部分都充满了爱的温情,他能听到海边心形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下产生的“心跳”声,他能从花草的开放中感受到大地与阳光相交会的过程,他能从泥泞中感觉到那些沼泽在“思考”。拉斯普京在《告别马焦拉》中描写了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场面:女主人公纳斯塔霞恋恋不舍多年居住的老屋即将沉入水库中,就像诀别老朋友一样看着老屋,嘴里不停地叨咕,尽管她把老屋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但还是于心不忍,于是在窗户上又重新挂好窗帘,在门口按原样铺好旧地毯,临走前在炉子里生了最后一把火,让老屋不要冷冷清清而是暖暖和和地留下来。很生动地写出了房屋的女主人公纳斯塔霞对老屋的深深眷恋,可以看出她对故乡的恋情,也同时表达了拉斯普京等俄罗斯作家们对赖以生存的故乡和精神归宿的大自然有多么的依恋。

G.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由于1812年卫国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贵族革命的准备,加上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上升到主导的地位。

1825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从萌芽、形成到完全确立的时期。

十九世纪中叶,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六十至七十年代是文学杂志最为活跃的时期。

七十年代以后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作家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们心灵的观察,创作技巧也更加成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渐走向高峰阶段。

(7)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文学:

1、在体裁上,文坛上小型叙事体裁(短篇小说)勃兴,长篇叙事体裁(长篇小说)衰落;戏剧和诗歌发生转型,朝着现代主义方向位移。

2、从创作方法来看,现代主义悄然崛起,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出现了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趋势;小说领域出现了自然主义流派。

十九世纪是个变革的时期,那是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那是各种思想碰撞的时代。那是一个抗争与压迫同在的世纪。

H. 俄罗斯文学的精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给的分数有点少啊。下边文章按照自己的要求稍微改写下就可以了。

俄罗斯的文学博大精深。俄罗斯文学跟历史、社会,宗教、俄罗斯艺术以及俄罗斯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研究俄罗斯文学如果不研究俄罗斯的历史、社会,宗教、俄罗斯艺术以及俄罗斯文化对俄罗斯人思维、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很难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学。

自19世纪起,从普希金、高尔基到托尔斯泰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作家,在绘画艺术上有列宾、苏里科夫、萨弗拉索夫、列维坦等众多世界知名大师,音乐上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夫斯基,还有俄罗斯的芭蕾舞艺术、器乐演奏技术,后来到20世纪兴起的苏联歌曲、苏联电影等等,都源源流入中国,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个时代的人。当年,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唱遍了整个中国。虽然,现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整个世界充斥着欧美电影和音乐,俄罗斯在剧烈的欧美浪潮冲击下有被冷落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艺术的深刻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无不体现着强大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智慧。

I.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苏俄文学

文学的根基是文化,所以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这种方法非常具有可行性。任光宣撰写的《俄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一书主要论述了俄国的宗教。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具有特殊性。何云波撰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一书,虽然以作家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它与任光宣着作在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作家的创作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推荐朱宪生撰写的《论屠格涅夫》和汪介之撰写的《俄罗斯命运的回声——高尔基思想与艺术探索》这两本书。朱宪生撰写的《论屠格涅夫》一书全面展示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但最主要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对作家的意识风格和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探讨。汪介之撰写的《俄罗斯命运的回声——高尔基思想与艺术探索》一书突破了以往的批评模式,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尔基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他还提出了自己建立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统一,外部条件与主观因素兼顾”上的分期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汪介之又提出了一系列的见解。除这两本书外,周起超撰写的《俄国象征派文学研究》一书极具理论气息和理论深度。郑体武撰写的论文集《危机与复兴——白银时代俄国文学论稿》着重研究了俄罗斯的现代主义诗歌,作者敏锐的观察和灵活的思想通过作品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张捷撰写的《苏联文学的最后七年》这部专着主要论述了1985—1991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该书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还陆续出版了叶水夫撰写的《苏俄文学史》中的当代部分、许贤绪撰写的《当代苏联小说》、倪蕊琴等编着的《当代苏俄文学史纲》、曹靖华主编的《俄苏文学》第三卷、黎皓智撰写的《苏俄当代文学史》等几部苏俄当代文学着作。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学意识、不同的文化理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苏俄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尤其对侨民文学和“回归文学”问题作出了重点描述。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如何练习 浏览:937
肺癌脾虚有怎么好方法治疗 浏览:902
手持式照度计使用方法 浏览:311
织毛线鞋子的方法与步骤 浏览:834
菱铁矿氧化镁分析方法 浏览:596
清洗衣服上的油漆方法技巧 浏览:972
男性不育治疗方法 浏览:801
给电脑截图画直线的方法 浏览:262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好方法 浏览:56
测量树的高度是什么探究方法 浏览:372
厕所铝合金门铰链安装方法 浏览:531
十字绣架使用方法 浏览:240
蜜桃冰沙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55
孕妇发烧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浏览:323
盘中快速卖出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55
谱图分析方法有 浏览:786
承山穴的定位方法图片 浏览:79
宝宝断奶正确方法如何顺利断奶 浏览:558
戒定慧心的最佳方法 浏览:1000
点棱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