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梁长海的论文与着作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SCI他人引用1200余次;EI收录42篇;ISTP收录5篇;撰写/翻译5部专着中6章;应邀在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多次。
代表性期刊论文
69. Xiaojuan Ni, Chuang Li, Min Pang, Bingsen Zhang, Dangsheng Su, Changhai Liang*, A solvent-less and fast route to highly dispersed Ru/CNT catalysts by microwave-assisted MOCVD, 2011, submitted
68. Xin Jin, Yanjiao Yi, Qiumin Zhang, Changhai Liang*, A novel route to MoS2/MCM-41 by in-situ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molecular precursor , 2011, submitted
67. Xiao Chen, Bingsen Zhang, Zhengfeng Shao, Wenzhen Li, Dangsheng Su, Changhai Liang*, Magnetic, Electrochemical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Nickel Silicides Prepared by Direct Silification Method, 2011, submitted
66. Chuang Li, Zhengfeng Shao, Min Pang, Christopher T. Williams, Xiongfu Zhang, Changhai Liang*, Carbon Nanotubes Supported Pt-Ru Core-Shell , Alloy and Monometallic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of Phenylacetylene, 2011, submitted
65. Yanjiao Yi, Xin Jin, Bingsen Zhang, Qiumin Zhang, Dangsheng Su and Changhai Li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supported Ni-Mo-W Sulfide Catalysts for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2011, submitted
64. Bingsen Zhang, Yanjiao Yi, Wei Zhang, Changhai Liang, Dangsheng Su*, Unsupported Ni-Mo-W Sulfide Catalysts: A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2011, submitted
63. Anqi Zhao, Xiao Chen, Jingchao Guan, Christopher T. Williams, Changhai Lia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balt silicide on silica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Co(SiCl3)(CO)4, PCCP, 2011, revised
62. Yanjiao Yi, Xin Jin, Lei Wang, Qiumin Zhang, Guang Xiong, and Changhai Liang*, Preparation of Unsupported Ni-Mo-S Catalysts for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etramethylammonium Thiomolybdates, Catal. Today, 2011, revised
61. Zihui Xiao, Zhiqiang Ma, Xinkui Wang, Christopher T. Williams, Changhai Liang*, Effect of Preparative Parameters on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Cr Catalysts in Non-alkoxide Sol-gel Route, Ind. Eng. Chem. Res., 2010, 2010, 50, 2031-2039
60. Xiao Chen, Anqi Zhao, Zhengfeng Shao, Chuang Li, Christopher T. Williams, Changhai Liang*, Silicide Overlayers on Nickel Surface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henylacetylene, J. Phys. Chem. C, 2010, 114 (39), 16525-3
59. Zhengfeng Shao, Chuang Li, Xiao Chen, Xinkui Wang, Changhai Liang*, A facile and controlled route to prepare eggshell Pd catalyst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henylacetylene, ChemCatChem, 2010, 2, 1555-1558
58. 张小菲,邵正锋,毛国强,何德民,张秋民*,梁长海*,萘在贵金属Pd﹑Pt及Pd-Pt催化剂上的加氢活性及耐硫性能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10,26,2691-2698
57. Xiaofei Zhang, Qiumin Zhang*, Anqi Zhao, Jun Guan, Demin He, Haoquan Hu, Changhai Liang*, Hydrogenation of naphthalene over nickel phosphide supported on silica for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quinoline and its hydrogenated intermediates, Energy & Fuel, 2010, 24, 3796-3803
56. 张奇,刘春艳,梁长海*,何德民,关珺,张秋民*,H2S和喹啉对NiWS/γ-Al2O3催化剂上吲哚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燃料化学学报,2010, 印刷中
55. Min Pang, Ling Ding, Chuang Li, Changhai Liang*,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Mo2C/CNTs nanocomposites as an efficient support for electrocatalysts towards oxygen rection reaction, Stud. Surf. Sci. Catal., 2010, 175, 275-278
54. Jingchao Guan, Anqi Zhao, Xiao Chen, Mingming Zhang, Changhai Liang*,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Fe(CO)4(SiCl3)2 for the synthesis of hydrogenation catalyst made of highly dispersed iron silicide particles on silica , Stud. Surf. Sci. & Catal., 2010, 175, 259-262
53. Xiao Chen, Anqi Zhao, Zhengfeng Shao, Zhiqiang Ma, Changhai Liang*, A Novel Approach to Synthesize Highly Selective Nickel Silicide Catalysts for Phenylacetylene Semihydrogenation, Stud. Surf. Sci. Catal., 2010, 175, 77-84
52. Changhai Liang*, Ling Ding, Chuang Li, Min Pang, Dangsheng Su, Yuemin Wang, and Wenzhen Li, Nanostructured WCx/CNTs as highly efficient support of electrocatalysts with low Pt loading for oxygen rection reaction, Energy Environ. Sci., 2010, 3, 1121-1127
51. Min Pang, Chuang Li, Ling Ding, Jian Zhang, Dangsheng Su, Wenzhen Li, Changhai Liang*,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Mo2C/CNTs nanocomposites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supports for oxygen rection reaction, Ind. Eng. Chem. Res., 2010, 49, 4169-4174
50. Olumide Winjobi, Zhiyong Wang, Changhai Liang, Wenzhen Li*, Carbon nanotube (CNT) supported platinum-palladium nanoparticles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10, 55(13), 4217-422
49. Xin Jin, Chongle Ma, Yanjiao Yi, Qiumin Zhang, Jieshan Qiu, Changhai Liang*, 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Unsupported Binary and Ternary Sulfid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from Tetraalkylammonium Thiosalts, J. Phys. Chem. Solids, 2010, 71, 642-646
48. Anqi Zhao, Xiaofei Zhang, Xiao Chen, Jingchao Guan, and Changhai Liang*, Cobalt Silicide Nanoparticles in Mesoporous Silica as Efficient Naphthalene Hydrogenation Catalyst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of Co(SiCl3)(CO)4 Precursor , J. Phys. Chem. C, 2010, 114, 3962-3967
47. Zhiqiang Ma, Zihui Xiao, Jeroen A. van Bokhoven,Changhai Liang*, A Non-alkoxide Sol-gel Route to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Cu-Cr Catalysts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J. Mater. Chem., 2010, 20, 755-760
46. Ye Luan, Qiumin Zhang*, Demin He, Jun Guan, Changhai Liang, Hydrodenitrogenation of quinoline and its intermediates over sulfided NiW/Al2O3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H2S , Asia-Pacific J. Chem. Eng., 2009, 4, 704-710
45. Xiaofei Zhang, Qiumin Zhang*, Jun Guan, Demin He, Haoquan Hu, Changhai Liang*, Hydrogenation of naphthalene on nickel phosphide supported on silica, Asia-Pacific J. Chem. Eng., 2009, 4, 574-580
44. Changhai Liang*, Wei Xia, Maurits van den Berg, Yuemin Wang, Hamideh Soltani-Ahmadi, Oliver Schlüter, Roland A. Fischer and Martin Muhler*,Synthesi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d Nanoparticle / Functionalized CNF Composites by a Two-step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Pd(allyl)(Cp) Precursor, Chem. Mater.,2009, 21(12), 2360-2366
43. Tonghua Wang, Suxia Tan, Changhai Li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wood by microwave–inced ZnCl2 activation, Carbon, 2009, 47, 1880-1883
42. Qingling Liu, Tonghua Wang, Hongchen Guo, Changhai Liang, Shili Liu, Zhiguo Zhang, Yiming Cao, Dangsheng Su and Jieshan Qiu,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 Performance Carbon/Zeolite T Composite Membrane Materials for Gas Separation, Micro.& Meso. Mater. 2009, 120, 460-466
41. Changhai Liang*, Anqi Zhao, Xiaofei Zhang,Zhiqiang Ma,Roel Prins, CoSi particles on silica support as a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st for naphthalene hydrogenation, Chem. Commun., 2009, 2047-2049
40. Changhai Liang*, Ling Ding, Aiqin Wang, Zhiqiang Ma, Jieshan Qiu, Tao Zhang,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and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Tungsten Carbides on Carbon Nanotubes, Ind. Eng. Chem. Res., 2009, 48(6), 3244-3248
39. Changhai Liang*, Zhiqiang Ma, Ling Ding, Jieshan Qiu, Template Preparation of a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Cu-Cr Catalyst with High Surface Area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Catal. Lett., 2009, 130, 169-176
38. 马崇乐,金鑫,丁玲,张秋民,邱介山,梁长海*,高比表面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对喹啉选择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催化学报,2009,30 (1), 78-82
37. Changhai Liang*, Zhiqiang Ma, Hongyan Lin, Ling Ding, Jieshan Qiu,Wiebke Frandsen and Dangsheng Su,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Nanoscale CexFe1-xO2 Solid Solution by Template Route, J. Mater. Chem., 2009, 19, 1417-1424
教材和专着中章节
6. 梁长海,辛勤,“氨合成化学”,现代催化化学 (辛勤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0,第三章
5. 梁长海,“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现代催化研究方法 (辛勤,罗孟飞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第十章, pp429-488
4.Changhai Li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Carbides on Carbon Material by Carbothermal Hydrogen Rection, Focus on Nanomaterials Research, Chapter 1,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6, pp1-14
3.辛勤,梁长海,“红外光谱技术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 (辛勤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第七章,pp320-385
2.梁长海,李文震,辛勤,“催化发展简史 (译自Catalysis Letters 67卷第一期)”,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 (辛勤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附录,pp860-908
1.Changhai Liang*, Zhonglai Li, Jieshan Qiu, Zhaobin Wei, Qin Xin, Can Li, Graphitic Nanofilaments: A Superior Support of Ru-Ba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in Nanotechnology in Catalysis (Eds. B. Zhou, S. Hermans and G. A. Somorjai ),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3, volume II, Chapter 25, pp543-555
② 王绪绪的简历
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兼任国家环境光催化技术研究中心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副所长,省部共建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环境科学》杂志编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催化/光催化研究。
教学:1996年以前在陕西师范大学期间主要担任本科生一线教学任务,主讲物理化学课程和物理化学实验,曾连续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并主编有《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书一部(1992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70万字)。2000年以来在福州大学主要从事本科生《催化剂制备与表征》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催化研究方法》和《沸石分子筛化学》以及博士研究生《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等学位课和选修课的教学。自2000年以来共指导1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10人。目前在学研究生9人,访问学者1名。
③ 我想好好学习一下吸附剂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拜托高手推荐几本书籍,由浅入深的系统的学习一下
关于催化方面的书籍推荐:现代催化研究方法(2008,大连物化所)
关于吸附剂方面的书籍推荐:吸附科学(原着第2版)
供参考!
④ 促进了欧洲历史发展的“催化剂”,为什么会是“黑死病”
前言:公元14世纪中期,一场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瘟疫“黑死病”在悄无声息之间肆意席卷了整个欧洲。关于这场瘟疫,有不少学者至今仍认为它给当时人类所带来的危害程度甚至不亚于一次大规模的现代核战争。此外,生活在那一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12月21日)在其代表作《十日谈》当中是这样描述那场可怕的瘟疫的:“腹股沟或腋窝会长出肿块,有时会有鸡蛋,甚至苹果那么大。接着,病症开始扩散,肿块变成黑色或紫色的斑点——几个大的或是许多小的,遍及全身……毫无疑问,死神真正邻近。”
03、“黑死病”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黑死病”导致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结果便是“人口数量骤减”。从经济学的角度也可知道,人口数量的大量减少必然会导造成有限的劳动力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劳工的薪水迅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之下,封建地主阶级倘若想把劳工薪水水平压缩至“黑死病”爆发之前肯定是不现实的,一旦如此,阶级矛盾势必会得到激化,甚至爆发起义。在这其中,最为显着的便是英国沃特·泰勒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法国的佛罗伦萨手工工人起义等等,尽管这些起义最终失败,但却有效地促使了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长此以往,封建地主和旧贵族阶级的地位和权威必然会因受到巨大的冲击而不得不给新兴资产阶级“让路”。
综上所述,虽然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但正如德国着名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所说的:“恶”往往也会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⑤ 哪里有关于催化剂发展历史的图片资料
催化剂按来源来分,可分为生物催化剂和非生物催化剂。非生物催化剂目前大多数是工业催化剂,它们都是由人工合成的,是具有特定组成和结构的制品。
工业催化剂按材质分,可分为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硫化物催化剂、酸碱催化剂和络合催化剂等;按使用领域来分,工业催化剂又可分为炼油催化剂、化工催化剂和环保催化剂等。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催化剂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日趋严峻,能源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恶化,我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净化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措施。
(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催化剂产品涉及煤炭气化、液化及多联产技术开发、煤炭高效洗选脱硫及污染物综合控制与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以及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以及高硫重油、高硫石油焦综合利用等有关能源开采清洁生产等领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
(2)根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规定,本行业产品涉及其第75子类的油品加氢技术及设备、加氢裂化催化剂和相关技术、劣质原油和渣油加氢技术、催化裂化原料预加氢技术、煤液化油加氢提质技术、费-托合成油加氢改质技术、特种油品的加氢技术、催化裂化等二次加工技术、油品精制技术、润滑油加氢技术和生产超清洁汽柴油的油品加氢技术,属于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3)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煤炭产业政策》,提出了扶持骨干企业、重点企业的产品种类,以及扶持高端替代产品的种类,提出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开展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等。同时对环境与生态保护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本行业的发展也构成有力的政策支持。
⑥ 吴越的主要成就
在长达57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不懈攀登,勇于创新,开拓奉献,先后在燃料电池、密封系统供氧、天然气综合利用、催化剂制备、稀土催化性质的规律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性成果。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和国家发明金牌奖、吉林省科技成果奖等奖项;出版《催化化学》、《现代催化原理》等专着和译着6种; 发表科学论文350余篇;创建了长春应化所催化研究室;先后培养研究生30多名,为发展我国的催化化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从事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 吴越先生以极大的精力从事社会科学和政治活动,先后担任和兼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全国发明评选委员会化学学科评委会委员、吉林省科协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并担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工学报》、《分子催化》等10余种国家级学术刊物编委、副主编等,并为此呕心沥血,竭心尽智,表现了他献身祖国和科学的崇高品质和情怀。
⑦ 化学分专业问题
化学的专业,这个范围很大啊,和化学有关的都可以算的,我学的可以说是化学吧,化学工程与工艺,我们化工与制药学院都可以说是化学方面的吧,给你看看我们化药院的专业介绍吧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本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
化学工程方向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授予权,也是目前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的学科。本方向按“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化工高等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适应性,掌握现代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的生产过程、设备设计和产品研制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化研究方法和工具,能胜任化工类生产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可到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以及其相关产业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应用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控制、化工设计及技术经济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生化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等公共选修课程。
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楚天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教授9人、副教授7人。
本专业方向具有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为在校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化学工艺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也是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的重点学科之一。本专业方向是湖北省批准设立楚天学者岗位的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有教授8人, 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2名)。
化学工艺是以产品为目标的产品工程学,它利用已有化学、化学工程等科学成就为化学工业提供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法、原理、设备与流程。因此它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举足轻重的二级学科。化学工艺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科。
毕业生可从事化工、石化、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环境、医药、食品等过程技术和设备以及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情况良好。
工业催化方向 本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是催化化学、材料和化学工程之间理工结合的交*学科,2005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催化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催化所产生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科学与技术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科学技术。近年来,材料化学和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生化技术、绿色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催化科学与工程起到了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使该学科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和技术。
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级研究型及工程技术型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催化科学技术基础和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现代化学物理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科技现状与发展前景,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工业化的复合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化工(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环境保护、材料、医药、食品等研究和生产部门工作。
本方向的课程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所有主要课程,同时还开设多门本方向课程:新材料科学、化学工艺学、化工数学、表面化学、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制备工程、催化反应工程、催化研究方法、工业催化剂设计原理、催化进展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5人。本方向教师具有厚实的科研条件,同时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等研究平台可以为本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科技活动机会,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工业分析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分析化学理论与现代测试技术专长、具有选择、拟定、改进分析方法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能在化工、环保、质检、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刑侦、军工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新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依托“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资源丰富,仪器设备先进,是我校培养应用分析化学专门人才的摇篮。
精细化工方向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国家化学工业的精细化工率越来越高,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精细化工人才的旺盛需求。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涂料、粘合剂、染料、颜料、医药中间体、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洗涤剂、食品添加剂、助剂等。
本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楚天学者”1名、特聘教授1名、教授8名,师资力量较强,为大多数同学进入科研从事课外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所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就业率高,在精细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按照重视基础、拓宽专业面、加强实践、培养能力的基本原则,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系统、扎实的现代药学理论基础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对药物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市场开拓和认知能力,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培养能够在医药、精细化工、食品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开拓型、复合型、创造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制药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实力强,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效果突出。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药物制剂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口径、厚基础,理工兼备、医工渗透,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药物制剂高级技术人才和执业药师。
本专业研究以合成药、天然药、生物提取物、生物发酵和生物工程产物等为原料,经科学配方和特殊加工工艺制备成高附加值的特殊商品和保健品。其药剂学原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可拓展应用在食品、日化、精细化工、兽药、农药等行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是一门与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紧密相关的高速发展的学科。本专业按理工兼备、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工程技术训练,毕业生具有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如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等从事开发、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优良。本专业现有“楚天学者”一名,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生物技术的系统操作技能、实验动手能力,能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医药、食品、化工、环境保护、采矿冶金、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省重点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均占70%。以“湖北省基础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考研率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被全国知名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业分析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工业分析专业知识,能在化工、环保、质检、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食品、刑侦和军工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具有从事现代化工领域工业分析、生产技术管理、环境保护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绿色建材与装饰设计方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材料与包装设计方向)
·材料化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方向)
·材料物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像化学不是一个什么简单的有机啊,无机之类的,它真的是一个相当广的范围,并不是说就只是抱着化学书看的,它涉及方方面面的东西,只是说化学占得比重比较大而已,而且很注重试验操作,以后可以从事化工工作或是搞研究都可以的,而且,如果你是学理科的,化学还算比较简单的,一般不会很难,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的
⑧ 化工本科是什么意思
化工本科是指化工专业的本科人才。化工专业培养对各种化工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能较熟练利用地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设计的人才。
一、基本介绍:
本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化工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能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和过程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分离工程等。
本专业是培养大中型化工生产、开发、设计总工程师和高级部门管理人员的摇篮。毕业生可以到化工、炼油、轻工、食品、生物、医药、环保、能源、军工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软件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主要学科:
1、化学工艺
培养具有深厚的化工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从事化工过程及生产工艺研究、过程开发及设计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向相关的新型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等。
本专业是培养大中型化工生产、开发、设计总工程师和高级部门管理人才的摇篮。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催化化学
本专业学生能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和设计。培养具有深厚的化工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催化理论、化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工业催化工艺学、工业催化剂制备及原理等。
毕业生适于在各化工、能源等部门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适于从事催化科学理论研究与工业应用技术研究等相关内容。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应用化学
本专业是化学与化工并重结合的专业,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同时受到应用研究、科研开发和科技管理方面的综合训练,能在化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的理工结合型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国家基础化学示范中心优厚的研究条件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催化原理、生物化学等。
毕业生适合在化学或化工研究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作为现代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先导作用。本专业系材料学科、化学工程学科、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属材料类。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良好的材料工程技术素质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管理技能的高层次、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及原理、无机材料性能测试及研究方法等系列课程。
材料化学学科涉及领域众多,人才需求广泛。毕业生既可以在科研院所、高校及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5、制药工程
本专业培养以化学、药学、制药工程为基础,辅之适当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药物以及天然药物研究、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在医药、农药、食品、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制药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覆盖了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科目,毕业生择业面宽广。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装备与车间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药业公司、医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设计、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
⑨ 哪位简要介绍一下化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化学里专业方向很多,因为它毕竟属于基础学科。具体方向和专业要选好了,作为男生,就目前就业形势来看,对男生而言,学化工很好,做些工程设计等等,可以进公司企业,待遇不错的国企等等,就业面是很宽的;另外,要是学化学理科,搞科研也不错(看个人喜好和追求了),其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专业,现在在大、中城市都有很好的就业范围,比如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每月薪金少说也到了5000左右了;即使不进这样的公司,进事业单位同样好找工作,比如学校,比如检验检疫局类的单位,都是不错的。
一句话,化学里的专业方向一定要选好了,总之应用性强的专业,进什么单位都好找工作啊!
补充:我是化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找工作中,有感而发!同时,祝愿你能选好专业方向,踏实干下去,一定会很好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