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企业管理分析方法

企业管理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22 22:40:28

1. 管理会计常见的分析方法


1、成本性态分析法: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它联系成本与产量增减关系的动态进行差量分析,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中一项基础性的内容。

2、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有重要意义。

3、边际分析法:增量分析是一种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是指自变量的微量变化。这个微变化所形成函数的精确变化率,就是边际的概念,在数学上用导数表现。边际分析可用来确定生产经营最优化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优化目标——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多等,都可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最优的边际点(如能使企业成本达到最低的产量、实现利润最多的销售量是多少,等等)。

4、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5、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

2. 现代管理:管理学中的几种分析方法

管理学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

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

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

4、swot分析方法

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
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不常用的:

1、SWOT分析法

2、PDCA循环规则

3、5W2H法

4、SMART原则

5、时间管理——重要与紧急

6、任务分解法(WBS)

7、二八法则

8、OGSM计划法

9、头脑风暴法

10、德尔菲法

11、名义群体法

12、鱼骨图分析法


3. 什么是SWOT方法

SWOT分析法是制订企业战略决策、竞争情报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SWOT方法,了解当前企业环境,未来竞争状况,制订一套能适应当前,也能因应未来的企业策略。 所谓SWOT分析,也称为态势分析、知己知彼战略。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段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研究基础是波特提出的波特模型。 一、SWOT分析主要步骤 1、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公司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 2、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二、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这个SWOT分析表: 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应以下面的原则为基础: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2、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 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 在企业计划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骤都写出来: 1、在某些领域内可能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者在变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利的趋势,在这些领域或趋势中,公司会有些劣势,那么要把这些劣势消除掉。 2、利用那些机会,这是公司真正的优势。 3、某些领域中可能有潜在的机会,把这些领域中的劣势加以改进。 4、对目前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监控,以便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的时候不感到吃惊。 三、战略决策选择 在为将来做计划时,确定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代表的是可利用的优势还是劣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成功的决定因素指的是那些公司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把这些与成功的决定因素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表格,它反过来可以让你做一下比较:你的能力和资源与行业中重要的能力和资源的比较,这将有助于让你识别出公司目前的优势与劣势。 SWOT分析法提供了分析的框架,注重三个要素:目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是一种非常简捷明了的方法。通过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比较,确定企业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增长型战略:内部、外部条件都非常好,宜大力发展。 扭转型战略:外部条件很好,内部有问题,要把握机会,调整方向。 防御型战略:外部、内部条件均不如意,不能进攻,也无力扭转。 多元经营战略:内部资源丰富,外部有威胁,为分散风险而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即“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四、SWOT运用方面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市场分析 (1)现有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 (2)产品在市场中的变化,变化的趋势与速度; (3)产品在市场上的变化,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4)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走向; (5)市场中产品种类的消长状况; (6)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的未来空间。 2、竞争状况 (1)在现有市场上谁是我们的主要竞争者,在可预测的未来市场上,谁又是我们的主要竞争者,并将这些竞争者,透过市场调查一一的罗列出来; (2)这些竞争者他们的优势与缺点客观的列出; (3)针对主要的竞争者,其优势,用何策略去缩短距离,甚至赶到前面。 3、科技发展 (1)是否可预见新科技发展会影响生产方法或成本; (2)是否可预见新的科技出现的产品对现有的产品有替代性; (3)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否会随其变更; (4)本身企业的研究发展基础如何。 4、经济影响 (1)消费市场的经济成长状况; (2)是民生必须品或一般消费品,经济成长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应作不同的评估。 5、法规变化 (1)企业活动的法规是否完备; (2)法规是否会经常变动,对企业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6、人力资源 (1)可预见的人力资源是否会缺乏; (2)基层人力与中高层人力资源可能的变化预测。 7、政治、社会 (1)可预见的政治是否稳定; (2)政治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度; (3)社会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检视企业目前的市场及未来市场之优势及缺点,从而评估企业自身现在具有或应尽快弥补之条件。 1、企业机能:研发能力、人力资源运用及发展能力、财务规划控制能力、生产力、行销能力。 2、管理机能:计划能力、组织能力、训练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 (三)、企业运行指标分析 1、收益能力: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 2、安定能力: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资金周转运动比率。 3、活动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4、生产能力:作业生产能力、营销能力。 5、成长能力:营业收入成长能力;、产品附加值成长能力、企业人均产值成长能力。 6、研究发展能力:与市场衔接的能力、技术改进及储存能力。 7、社会责任;企业投入公益事业的能力。 如何形成策略、策略如何实际执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最重要的考验与挑战,SWOT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作用,而具体的操作必须视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定。但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应当看得太深,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即可。
希望采纳

4. 企业战略管理六种分析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六种分析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你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企业战略管理六种分析方法,欢迎阅读。

一、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二、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别是:

1.现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2.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3.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4.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6.协力业者的力量。

透过此六种竞争力量的战略管理分析,有助于厘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点出产业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界定最能改善产业和企业本身获利能力的策略性创新。

三、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新7S原则

新7S原则(Principal of New 7S),由美国管理大师达·维尼提出,强调的是企业能否打破现状、抓住主动权和建立一系列暂时的优势。新7S原则的经营思维架构,具体包括:

(1)更高的股东满意度(Stockholder satisfaction)。这里的“股东”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即客户的概念,包括过去企业最重视的股东、市场导向管理中迅速得到重视的顾客以及近几年人本管理的主角即员工。

(2)战略预测(Strategic soothsaying)。要做到客户满意,公司就必须用到战略预测。了解市场和技术的未来演变,就能看清下一个优势会出现在哪里,从而率先创造出新的机会。

(3)速度定位(Speed)。在如今超强竞争环境下,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创造出一系列的'暂时优势,所以公司快速从一个优势转移到另一个优势的能力非常重要。速度让公司可以捕捉需求、设法破坏现状、瓦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在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之前就创造出新的优势。

(4)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经营者们要做的工作,是探寻价值创新的道路,而很少去控制和管理现有的业务运作。

(5)改变竞争规则(Shifting the rules against the Competition)。改变竞争规则可以打破产业中既有的观念和标准模式。亦步亦趋,是被动应战,常常取不到好的效果。

(6) 告示战略意图(Signaling Strategic intent)。向公众及产业内同行公布你的战略意图和未来行动,有助于告诫竞争对手,不要侵入你的市场领域;同时,还可以在顾客中有效地形成“占位效应”,即有购买意图的顾客会等待告示公司的该种产品研制生产出来后再购买,而不去购买市场上已有的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

(7) 同时的、一连串的战略出击(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Strategic thrusts)。仅有静态的能力,或是仅有优良的资源都是不够的,资源需要有效地加以运用。公司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知识和能力妥善运用,以一连串的行动夺取胜利,并将优势迅速移到不同的市场。

四、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由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提出的。

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蓝海以战略行动(Strategic Move)作为分析单位,战略行动包含开辟市场的主要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动作和决定,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指出价值创新(Value Innovation)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

五、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战略十步骤系统

战略管理十步骤系统是有助于企业从受众的角度发现市场的一种工具,十步骤每一部分的内容自成体系。

"十步骤系统

企业理念

环境分析

竞争控制

客户分析

自身状况分析

潜力分析

目标描述

视觉化工作程序化

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控制

六、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四种战略类型

雷蒙德·迈尔斯(Raymond Miles)和查尔斯·斯诺(Charles Snow)在1978年《组织战略、结构和方法》(Organization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一书中认为, 企业战略并不是取决于组织的类型或风格,而是取决于那些需要战略解决的基本性问题:

事业问题(Entrepreneurial problem): 企业如何管理市场份额。

工程问题(Engineering Problem): 企业如何执行解决事业问题的方案。

行政问题(Administrative Problem):企业应该如何架构以适应解决前两个问题的需要。

基于这三种类型的问题,他们将企业分为四种战略类型:

1、防御者(Defender)。作为成熟行业中的成熟企业,采用高效生产、严格控制、连续、可靠的手段,努力寻求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

2、 探索者(Prospector)。一种致力于发现和发掘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的企业。它的核心技能是市场能力和研发能力,它可以拥有较多的技术类型和较长的产品线。

3、分析者(Analyser)。这是一类规避风险同时又能够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它致力于有限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以质量提高为手段,力争超越竞争对手。

4、反应者(Reactor)。这是一类对企业外部环境缺乏控制的企业,它既缺乏适应外部竞争的能力,又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能。它没有一个系统化的战略设计与组织规划。


;

5.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一家公司想要做大做强,那么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才不会想一盘散沙一样,不同的公司适用不同的管理,看看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1

1、简单说,决策就是指做出决定。简单的说决策就是只做出决定。严谨来说决策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决策的特征,决策并非主观武断或盲目选择科学的决策应当在科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分析基础上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合理可行有价值的判断。

2、 科学的决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这是组织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任何一个组织都有目标,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是组织得以长期生存的保障。在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上确定要达到的结果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目的的确立是决策的首要要环节。

可行性,满意性,必须根据激烈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评论各种备选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这就是要求可供选择的方案必须是多个这样才有比较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满意,最满意的决策才是有意义的。

3、我认为企业的经营策略的策划有以下内容一句不同的标准他的策划的类型,和方式会有不同企业经营决策可以分成许多类型,我们要了解它不同的类型特点也有助于适用于选择更合适的策划方案。

决策有以下类型。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经营决策又称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而言是重大的至关重要的决策,比如确定和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新产品开发,企业上市,兼并企业合营合资经营扩展生产能力等。他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

管理决策的制定必须纳入经营决策的轨道,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比如机构重组人事调整资金筹措与使用的它具有局部性中期性,战术性影响时间短和范围小的特点。一般是中层管理层者做出。

业务决策具有琐碎性短期性与日常性的特点业务决策是企业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的问题而做出的决策比如库存控制食堂饭菜的品种职工洗澡时间等。他说单纯执行性决策。决策的重点在于对日常的作业进行有效的组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是基层管理者做出。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按照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划分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主体分为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2

人们经常把“经营”和“管理”这两个词汇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也因此认为“企业经营”就是“企业管理”。

全世界第一个把“经营”同“管理”概念明确区分开来的是法国的法约尔。

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经营不同于管理。

经营是以顾客为核心,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以追求企业最大效益为目的;管理是以员工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企业最优效率为目标。

总的来看,经营和管理,一个眼睛向外、一个眼睛向内;它们好比是企业的两只手、缺一不可,完整构成企业家工作的全部。

随着并购重组浪潮的风起云涌,在追求最大效益这个目的下,经营又逐渐分成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产品经营仍然致力于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如何创造产品品牌、如何提高技术含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在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而资本运营则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其手段包括在资本市场上不断融资、包括不断兼并收购企业、甚至包括不断重组或者卖出手中的企业,最终在实现资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

与前者相比,它买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企业,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的路子,规模扩张的速度自然就比前者来得更快,或者说更容易就“做大”。

正因如此,人们也把“资本运营”称为“做乘法”,而把“产品经营”称为“做加法”。

当然,另一方面,“做乘法”的风险也比“做加法”要大得多,因为“乘法”做得不好就会变成“除法”、而“加法”做得不好也只不过是变成“减法”而已。

为了不让“乘法”变成“除法”,或者“加法”变成“减法”,其关键就在于“管理”。

事实上,当很多企业家为了产品经营或资本运营方面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穷于对各种危机进行管理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自己面临的是一场管理的危机。

很多人都知道,通过加强管理,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同样会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管理出效益”。

但当企业真的面临市场拓展不力或者兼并重组不顺的时候,很多人却又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忘记了应该跳出经营的范畴,回到“管理”或者说回到“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去找原因。

对此,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是这样阐述,“利用资源组成一家企业,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汇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是不够的。

需要的是资源的嬗变。

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于诸如资本、原料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

它需要管理。

”在所有的资源中,可以发生嬗变的只有人力资源;所谓管理,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人的管理,或者说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人为本”这几年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和“禁止吸烟”一样的流行语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汇在很多地方都被作为标语到处悬挂。

可是,当某个理念一旦成为口号或者标语以后,是否能得到执行就不得不让人表示怀疑。

相较而言,“禁止吸烟”至少在概念上还是明确的,而“以人为本”,当很多人把它作为标语悬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或者作为口号写进企业文化手册的时候,恐怕都还没有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经过考证,中国古代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应该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

据西汉刘向编辑的《管子》“霸言”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而在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最有名的则是刘备。

当年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襄阳地区有很多的人跟着刘备逃跑,大概难民有十几万,辎重有数千辆,日行十几里,走得非常地慢。

曹操派出轻骑,日行一两百里,在后面疯狂追赶。

眼看曹军就要追上,手下很多人都劝刘备丢弃百姓先行逃难。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刘备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据说当时感动得很多人热泪盈眶。

但是,我们认为,即使是刘备的“以人为本”也还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当企业家嘴里念叨着“以人为本”的时候,心中大概会有这样三种情况。

一种事实上是“以人为成本”,着眼点往往是低工资、少福利、慢增长、少用人,也就是如何节约成本上;一种是刘备式的“以人为资本”,用各种办法让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甚至是帮助自己得天下。

关心也好、爱护也罢,在这里都仅仅是手段,而决不是目的。

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为根本”,也就是一切都要以人为根本前提、以人为根本目的。

以人为根本前提,是指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以人为根本目的,是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本,就是要认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满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马斯洛提出过着名的“需求金字塔”,将人的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好象五级由低到高的台阶,人只有首先满足较低台阶的一种需求后,才谈得上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很多人常常认为只有“企业文化”才需要以人为本,却忘记了如果工人连工资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无法养活自己和家庭的时候,你在企业里搞一些诸如员工联欢、文体比赛的“企业文化”活动想去满足他的“社交需求”,只能是缘木求鱼,自然也谈不上“以人为本”。

因为现在的他连“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企业首先应该做的是要通过薪酬考核系统的改善,让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获得让他满意的报酬。

这种薪酬考核系统的改善和“企业文化”好象没有关系,但它同样是“以人为本”。

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如果薪酬问题没有解决好,员工会不满意;但反过来,薪酬问题解决了,员工就满意了吗?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

赫兹伯格于1959年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研究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

据此,他提出了今天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十分着名的“双因素理论”(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观念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根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相应地,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水平、劳动保护、工作环境以及各种劳资关系处理等。

如果组织能满足这些外部因素,组织成员也不会因此而得到激励,只是不会觉得不满意而已。

所以,“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真正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这些真正对人有激励作用的内部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进步和成长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因素”。

如果组织能够满足成员的这些内部因素,就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并达到激励组织成员的目的。

如果组织没有满足这些激励因素,组织成员也不会觉得不满意,但失去了激励作用。

所以,“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所以,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应该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对保健因素的改善,这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调整人事政策、改善薪酬待遇等,以让员工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另一个是对激励因素的强化,主要是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以真正让员工满意。

后者就是属于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两者都是“以人为本”,但只有后者,才能给予员工真正的激励,也才能把员工真正凝聚在一起。

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之所在。

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3

成功管理企业战略变革有五种共同管理行为:

第一,建立具有强大的战略能力的最高管理者为核心的战略变革管理团队;

第二,全面、科学评估企业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选择适应性的企业战略变革模式;

第三,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能够协调新战略和各种组织要素及阶段性实施绩效的动态关系;

第四,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变革;

第五,培育和优化企业战略学习机制。

补充:

企业战略学习机制的实质是使战略制定阶段和战略执行阶段动态适应,从而使环境--战略--组织能够动态匹配。企业战略变革所面临的内外部情形复杂易变,且历时又长,制定新战略时的情境会在实施新战略时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培育企业战略学习机制的必要性。

成功的企业往往通过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稳固的反馈机制、构建有利于知识高保真地迅捷流动的扁平化组织、培育容纳争论和鼓励争论的氛围以及激发创新的机制,培育和发展企业战略学习机制。才能使得员工和企业的心智模式更加具有学习性和开放性,建立了新的公司形象。

阅读全文

与企业管理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通v80音响设备的连接方法 浏览:704
基因连接酶的正确方法 浏览:863
变形制造工艺方法有哪些 浏览:669
水胶布的使用方法 浏览:266
摇表测量电机转速方法 浏览:832
电脑无线网连接的方法 浏览:180
女儿不处对象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浏览:313
丰胸仪器使用方法 浏览:600
如何提高学习力的方法 浏览:532
怎么看真假酒的鉴别方法 浏览:970
分析方法等同性验证 浏览:904
物体熔化的计算方法 浏览:357
快速折被子的方法 浏览:994
提取青蒿素用到的研究物质的方法 浏览:200
有哪些方法可以清理血管 浏览:475
电视背景墙彩钢条安装方法 浏览:457
海尔冰箱使用方法 浏览:671
支气管扩张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浏览:630
vivo无线网络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8
眼睛水肿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