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病是穷病”经常胃胀,中医5个方法,养脾胃,摆脱消化不良
有人说“胃病就是穷病”,这话不无道理。随着 社会 节奏的加快,大多数人为生计忙碌,在各种工作、应酬等包围下,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平时的饮食和休息,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及作息,就让胃“很受伤”。
消化不良、胃部饱胀不适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其中以早饱、餐后饱胀感、食欲不振、嗳气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既然现代医学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那么经常胃胀不适、消化不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脾胃疾病的探究,事实上祖国医学早有系统且详尽的记载,历代医家也总结出了有效的治法。祖国医学将该病症称之为“痞满”,“痞”顾名思义有壅滞不通的意思,在中医上是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而“满”指满闷不舒。
《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痞满,脾病也。”事实上,胃胀的病根多在脾胃。因为脾胃居于人体的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具有动而不息之性,若脾失健运,不能行气于脾胃,则气结而不散,发为痞满。
好比脾胃是一个食物的加工厂,如果脾胃功能失调,那么不仅食物不能顺利加工,甚至加工完成的成品也不能运输到各地,加工厂里的“废水”“垃圾”等物质也难以正常运输出去。
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禀赋不足有关,而致寒、热、痰、湿、食、郁、瘀内蕴,使脾胃气机壅滞,痞塞不通为病。
因此,要想摆脱胃胀,应以治脾为关键。
然而,调理脾胃并不是单纯的健脾益气,不同的患者,其病机证素也大有不同,因此,临床上健脾的治法也有所不同。正如乐启生中医团队所讲“脾健不在补,贵在运”,治脾应以运为健,以运为补。在实际治疗中,常见有5类治法:
(1)调肝运脾治胃胀
乐启生中医团队临床实践发现,在胃胀的患者中,也有不少患者以肝郁气滞为主,因肝的疏泄功能通常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肝属木,脾属土,打个比方,肝的功能就像一棵树,而脾的功能就如同土壤,树的树根具有疏松土壤和稳固土壤的作用,而土壤则反过来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
因此,此类患者常表现为 胃脘痞塞胀满,胁肋窜痛,情绪变化大时诱发或加重,喜欢叹息,伴见噫气、急躁易怒、目干目胀等 ,舌红苔白。治疗上应重视疏肝运脾。
(2)理气运脾畅气机
脾胃的气机通畅、条达是正常消化的前提,如果脾胃受寒凝滞,或者食积中阻,痰湿粘滞,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利、脾气郁遏而成胃胀。
这一类人群多表现为 没胃口,明明没吃多少却总感觉饱饱滞滞,腹胀如鼓,打嗝或者放屁之后则感觉有所缓解 。治疗上应以理气助运,开郁行脾为主。而且,因为气滞证极少单独出现,其病因各异,兼夹之邪亦不相同,所以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应针对病因配伍,如因饮食积滞者需配伍消导药,代表方如保和丸;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如枳术丸、健脾丸;因湿阻滞者,化湿药配伍理气,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
(3)消食运脾助健运
患者主要表现为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打饱嗝、反酸水为主,亦可有不思饮食,或恶心,或呕吐胃中积滞的宿食,或大便腐臭、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红、舌苔厚腻 等症状,此类通常为中医常讲的食积证。治疗应以消食运脾为主。
(4)化湿运脾复升降
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常与湿邪困阻有关,也即我们常说的湿气重,患者多表现为 胸闷脘痞,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之感,恶心,欲呕吐,口淡不渴,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浊厚腻 。治疗应以化湿运脾为主。
(5)益气运脾和阴阳
在进食后饱胀的患者中,其中由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患者也较为常见,临床上一般表现为 脘腹满闷,时轻时重,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之感,便溏,体乏神疲,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上应以益气运脾为首要。
除此之外,也有一类较为特殊,存在于很多长期胃胀的患者中。中医常讲“久病致瘀”,如果患病时间长,或者日久不愈,可以考虑从瘀论治,“瘀”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的一辆废弃车辆,会导致公路拥堵,影响后面的车辆正常行驶。因此对于顽疾,可根据病情予以活血运脾法调治。
近期来诊的37岁患者江女士,自述反复胃胀,尤其是进食后明显,偶尔还出现泛酸,平时急躁易怒,月经先期,面部皮肤色素沉着,此前到当地医院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观其舌可见舌质偏暗。
根据江女士的病情,中医辨证考虑为脾虚不运,肝胃郁热,胃气壅塞。治法:健脾助运,疏肝泄热,消痞散结。
方用夏枯草、川连、吴茱萸、炙乌贼骨、香附、川芎、陈皮、炒白术、炙鸡内金、鸡血藤、凌霄花、紫草、白残花、制僵蚕,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江女士服上方后自述,胃胀明显缓解,泛酸缓解,但仍月经未正常出现,原方加炒当归,嘱咐继续服14剂。后经三诊、四诊治疗,江女士自述胃胀等诸症均基本痊愈,随访3月,月经也正常,胃胀未再反复。
【按语】 考虑到江女士病史较长,虚实夹杂,所以治疗应采用复法,多向考虑,方用川连、吴茱萸、炙乌贼骨以泄肝和胃,制酸降逆;夏枯草、香附、川芎清肝、疏肝;白残花、陈皮、炒白术、炙鸡内金和中运脾;鸡血藤、凌霄花、紫草活血养血调经兼消面部色素沉着;僵蚕化痰散瘀,增强疗效。二诊患者症状已明显好转,考虑经期及面部色素情况,加当归养血活血,增强疗效。诸药配伍,调理后随访了解到诸症悉平。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