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现代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现代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07 06:02:54

Ⅰ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具体方法

1 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
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理活性实验和作用机理是在体外进行的,而利用中药粗提物直接进行体外实验,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指给动物经口用药后一定的时间采血,取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提出,95年前后国内即陆续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于1996年资助重点项目:中药复方体外实验的方法学研究,在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关系研究、给药方案研究、反应体系中含药物血清加入量的确定、采血时间的确定及时效关系研究、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对效应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含头风饮(川芎、天麻为主)药物血清抗血小板释放5-HT和阻滞内皮细胞钙通 道作用为指标的实验中证实:在一定范围内,动物给药量与吸收入血的药物量及含药血清的体外药理效应呈正相关〔1〕;含药血清的药物浓度除与给药剂量有关外,还与给药方案 (如一日内给药次数及给药天数等)直接相关〔2〕;体外实验体系中含药血清加入量 的多少对药理效应产生明显的影响,因而对最佳反应体系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3〕 ;在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前,进行时效关系研究,找出给药后最佳采血时间是十分 必要的〔4〕;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可能对药理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应以使 用新鲜血清或保存时间较短的血清
为宜〔 5〕。鉴于目前多数中药或复方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成为制约中药现代研究的瓶颈,近年 进行了中药血清药化学与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的尝试,以揭示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提出在 建立血清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测定相应含药血清药理效应强度后,进行药物效应成分分析, 如果含药血清的药理效应强度与其血清指纹图谱中某成分指纹峰大小相一致,则说明该成分 与所观察药理作用密切相关〔6〕。中药血清药理学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 学成分的特点,结合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手段,将有可能成为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方法体系。
2 单味药药理研究
常用单味中药药理研究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仍以对整体动物 药理效应观察及对器官、组织、细胞的影响等为主,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的药味相对集中,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居多,不少常用中药 的新药理作用机理被揭示。
研究发现黄芪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皮质、海马、纹状体3个脑区降低的M胆碱受体和M1亚型受体密度有显着的上调作用,并可调节老年大鼠血浆环核苷酸含量〔7〕;衰老大鼠心肌 β受体密度及T3、T4、皮质醇含量均降低,黄芪、人参、枸杞子可 升高之〔8,9〕;对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脑血管加压素系统异常有改善作用 〔10〕;可以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钠排泄 〔11〕;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细胞毒活性有显着增强作用,并可能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C1q的分泌功能来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12,13〕;还发现 黄芪煎剂及含黄芪小鼠血清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及IL-2的产生有促进作用〔14〕。冬虫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细胞内Ca2+ 的浓度,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超载现象,并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 内脂质过氧化〔15,16〕。红参在预防高血压性视网膜动 脉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内皮细胞膜的光整性、细胞器的结构及内皮细胞分泌各种血管舒缩 物质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还有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及调节血压的作 用〔17〕。生地黄可明显抑制皮质酮致“阴虚”模型小鼠巨噬细胞Ia抗原 的高水平表达,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18〕。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脑水肿,减少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丙二醛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19〕。
3 有效部位、有效单体药理研究
随着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进步,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化学学科结合更为密切, 中药 有效部位、有效单体的药理研究日益增多。近年研究涉及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有数十种, 研究较多、较深入的有人参皂甙、雷公藤多甙、三七皂甙、淫羊藿总黄酮、川芎嗪、天花粉 蛋白、牛膝多糖、地黄多糖等。有效部位、有效单体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 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参皂甙对辐射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防护作用〔20〕 ;人参二醇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1〕;人参根总皂甙 具有明显抗DNA损伤及抗突变效应〔22〕;人参皂甙Rb1对应激性性行为低下有保护 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应激动物血浆皮质酮升高和提高睾酮水平有关〔23〕。雷 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显着降低人工晶体表面、虹膜和睫状体的炎症反应 〔24,25〕;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磷脂酶A2有明显抑制作用 〔26〕。三七总皂甙显着提高心肌细胞内肌浆网膜钙泵活性,减少心肌细胞Ca2 +〔27〕,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28〕。天花粉蛋白能 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S期DNA合成,通过抑制瘤细胞分裂增殖以及诱导瘤细胞凋亡而 抗肿瘤〔29〕。
4 复方药理研究
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古方和现代经验方进行多指标的系统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揭示方剂的治疗原理,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创。近年来,中药复方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分子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近年古方的药理研究有数十首,其中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大承气汤、 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研究较多。在古方研究中较多地探讨了方剂的作用机制,给方剂 的传统功效描述赋予现代药理学内容。如桂枝汤可能通过影响兴奋胃肠运动的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以及抑制胃肠运动的生长抑素、 血管活性肠肽等在下丘脑和胃肠道中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30~33〕;桂枝汤 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10株病毒致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含 药血清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等4株病毒对Hep-2细胞的增殖〔34〕。当归补血汤 含药血清随给药剂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细胞集落数明显增多〔35〕。将六味地黄汤 方视为一个整体,以活性评价为导向,从六味地黄汤中定向追踪分离 ,获得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该部位对TH及TC的功能有调节 作用〔36〕。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方剂的作用原理。经验方的药理研究 开展得更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多结合新药研究的有关要求,着重于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不少 方剂已经或即将开发为新药。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所在,用药理研究方法观察方剂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仍然是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虽然还是以方剂药味加减 、正交设计等方法为主,但在应用中也有明显提高,采用一些新方法来更好地分析方剂的配伍问题〔37〕。关于复方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99年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 项目,强调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探讨方剂的物质基础,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 应三者之间的联系,阐明配伍内涵,成为新的探索方向。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 系研究表明,各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可能与产生新物质有关〔38〕。以方剂的物质 基础研究为核心,注重方剂配伍理论与现代药理交互作用理论结合,物质基础分析与药理效 应观察相结合,从组成方剂的单味药、方剂的化学部分以及化学成分三个层次探讨方剂的配 伍与物质基础的变化的关系,在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 探讨方剂的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与药理效应间的联系,已成为复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9〕。
5 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规律,对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制定适宜的用药方案等均有重要意义。中药药代动力学尤其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 无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采用体内药物浓度法、药物累积法(动物急性死亡率法)、药理效应法、微生物指标法等,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尚待进一步完善。近年进行了黄 芩 甙、葛根素、苦参碱、芸香甙、绿原酸、钩藤碱、马钱子碱、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动物体内的 药代动力学研究,但单一有效成分的药代参数显然还难以反映含有该成分的单味中药或复方 的药代动力学过程。1991年黄熙等提出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将中药复方看作是一个整 体的药物,研究方剂效应成分在体内的命运。认为所谓“复方效应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 形单体,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化学成分(组成); “效应”既可以是活性效应,也可以是毒性效应〔40〕。有人提出综合运用中药有 效成分药动学-药效学同步分析统一模型、血清药理学方法及高效毛细管电泳、二维及三维 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或质质联用技术等,进行中药及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4 1〕。

Ⅱ 濡备綍鍙戝𪾢涓钻钻鐞嗙幇浠g爷绌剁殑鐩稿叧璁烘枃

濡备綍鍙戝𪾢涓钻钻鐞嗙幇浠g爷绌剁殑鐩稿叧璁烘枃浠嬬粛濡备笅锛

镐荤殑𨱒ヨ达纴涓钻钻鐞嗙幇浠g爷绌舵槸涓涓澶嶆潅钥岄吨瑕佺殑浠诲姟锛岄渶瑕佹垜浠涓嶆柇鎺㈢储鍜屽姫锷涖傚彧链夎繖镙凤纴鎴戜滑镓嶈兘镟村ソ鍦扮悊瑙e拰鍒╃敤涓钻锛屼负浜虹被镄勫仴搴峰仛鍑烘洿澶х殑璐$尞銆

Ⅲ 标题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学习方法有哪些

方法如下:
1、神经递质、调质和和神经肽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2、电生理学方法。
3、中枢神经通路损毁方法。
4、脑成像术。
5、分子生物学技术。
6、体外神经组织培养。
7、受体研究。
8、示踪技术。
9、行为学方法。
10、免疫学检定方法。

Ⅳ 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大概有5种方法:

1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

这是中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中药成分中提取、分离毒性成分,进行相关毒性实验,如在含生物碱的中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种中的乌头碱;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碱;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曼陀罗、洋金花的莨菪碱;苦楝子中的苦楝碱;麻黄中的麻黄碱;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碱等。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外周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常先呈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再如在含有苷类的中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蟾酥、夹竹桃等品种中的强心苷,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肌收缩的增强,心率减慢;木通、黄药子、商陆等皂苷成分,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种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迅速与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细胞的氧化反应;芫花、广豆根等品种中的黄酮苷,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2
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毒代动力学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在毒性试验条件下药物所达到的全身暴露与毒性发生的内在联系;比较动物与人的全身暴露来解释毒理试验数据的价值;为临床前毒性研究的实验设计(如动物种属、试验剂量和用药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3
细胞毒性试验MTT法

这是借助于细胞生物学技术直接观察中药在细胞学水平上的毒性反应。包括对细胞、细胞器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对细胞整体活动的影响等。而MTT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毒性反应。从微观角度反映中药毒理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4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目前该方法应用于中药毒性研究的尚较少,但直接用实验动物的含药血清培养细胞观察中药的毒性效应,可从微观角度阐明毒理。为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中药毒性机理开辟道路,值得借鉴。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中药毒理学研究,如对中毒脏器中核酸含量测定,对药物性损伤的肝细胞中药物代谢酶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毒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探讨等,均将有助于从基因分子水平探讨中药毒性产生的机理与本质。

Ⅳ 神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体外神经组织培养
2、神经递质、调质和和神经肽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3、受体研究
4、电生理学方法
5、示踪技术
6、中枢神经通路损毁方法
7、行为学方法
8、脑成像术
9、免疫学检定方法
10、分子生物学技术

Ⅵ 药物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药物毒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药物毒理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常用实验仪器
第一节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器
第三节血液凝固分析仪器
第四节尿液分析仪器
第五节安全药理实验常用仪器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毒性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第二节毒性实验的实验动物设施、设备和使用管理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管理
第五节实验动物管理各种操作的标准操作规程
第四章动物实验设施和实验准备
第一节动物实验观察室环境设施设备条件与要求
第二节普通环境下动物实验观察与日常管理要求
第三节屏障环境内动物实验观察与操作规范
第四节隔离环境内动物实验观察与操作规范
第五节简易隔离环境内的操作规范
第六节动物手术室设备及管理要求
第七节实验动物准备与要求
第八节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准备
第九节动物病理解剖的准备
第十节动物样品的采集
第五章动物实验常用操作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临床检查基本方法
第二节实验动物病理解剖技术
第三节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第六章常用统计方法
第一节半数致死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第二节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第七章影响药物毒理学实验的因素
第一节受试物对毒性实验的影响
第二节实验动物对毒性实验的影响
第四节实验环境对毒性实验的影响
第五节其他因素对毒性实验的影响
第八章GLP实验室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实施GLP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GLP的内容
第四节GLP实验室管理要点
第九章安全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国内一般药理学实验技术要求
第三节ICH的技术要求
第十章急性毒性实验技术要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急性毒性实验常用方法
第三节ICH对急性毒性实验的要求
第四节国外急性毒性实验指导原则简介
第十一章长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十二章皮肤给药毒性试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皮肤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第二节皮肤给药长期毒性实验
第三节皮肤刺激性实验
第四节过敏性实验
第十三章局部给药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腔道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
第二节腔道给药的长期毒性实验
第三节刺激性实验
第四节溶血性实验
第十四章遗传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体外遗传毒理实验方法
第二节体内遗传毒理学实验方法
第十五章生殖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一般生殖毒性实验
第二节围生期生殖毒性实验
第三节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实验
第十六章致癌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啮齿类致癌实验
第二节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实验
第十七章药物依赖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身体依赖性实验方法
第二节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评价方法
第十八章毒代动力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技术要求
第三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第四节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和储存
第五节常用分析方法
第六节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十九章心血管系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心血管毒理学概念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生理
第三节作用于心血管药物的毒性
第四节心血管药物的毒理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五节心血管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
第二十章神经系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神经系统毒性概述
第二节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方法概述
第三节学习及记忆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活动功能的评价方法
第二十一章免疫系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免疫抑制
第三节超敏反应实验
第四节自身免疫反应实验
第二十二章血液系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造血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药物对于造血细胞与微环境的毒性作用
第三节血液毒性的研究方法
第二十三章肝脏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肝损伤的体内评价方法
第二节肝损伤的体外评价方法
第三节肝损伤的动物模型
第四节细胞色素P酶系(CYP)实验方法
第五节肝细胞其他常用亚细胞组分的制备方法
第二十四章肾脏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整体实验
第二节离体实验
第三节体外药物肾毒性实验方法
第二十五章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呼吸系统毒性概述
第二节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方法
第三节结果与评估
第二十六章内分泌系统毒性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的一般概况
第三节内分泌激素的生化测定方法
第二十七章药物毒性病理学检查基本方法
第一节实验动物剖检
第二节组织制片
第三节组织切片染色
第四节免疫组织(细胞)化学
第五节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第六节组织学检查
第七节电子显微镜及超薄切片技术
第二十八章分子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杂交
第三节蛋白质转移印迹技术
第四节聚合酶链反应
第五节转基因动物技术
第六节生物芯片技术
第七节蛋白质组学技术
第八节代谢组学技术
第二十九章计算机技术在药物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在新药安全评价研究应用中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附录1常用统计学界值表
附录2常用浓度换算与常用试剂配制
一、常用酸碱溶液的比重及配制方法
二、常用缓冲液配制
三、常用染色剂的配制
四、常用洗涤剂的特性和配制
五、去污渍的方法
六、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数据
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暖温控器使用方法 浏览:609
什么方法检查并确诊为前列腺炎 浏览:658
科学研究方法及介绍 浏览:760
臀高的正确测量方法 浏览:921
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述方法 浏览:305
创宁水泵外用连接滤桶方法 浏览:333
孟德尔豌豆实验是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543
双色球最有效计算方法 浏览:970
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使用方法 浏览:196
如何一天赚一万黑色方法 浏览:561
虚脱治疗方法 浏览:831
地暖管线的计算方法 浏览:482
有哪些可以赚钱的方法 浏览:657
胫椎病症状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烧酒是用什么方法 浏览:603
数据分析方法5种pdf 浏览:102
电脑win7语言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54
打鼾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54
securecrt使用方法 浏览:793
做菜的方法在哪里看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