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按照评价的发生时间分为以下几种评价:
1、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主要功能是分置(即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安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确定造成对补习性的辅导毫无反应以及一直反复出现的学习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
在开始学习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使教学更加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布卢姆认为,诊断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为缺少先决条件的学生设计一种可以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内容的学生设计一些发挥其长处并防止厌烦和自满情绪的学习方案。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形成性评价是掌握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措施。掌握学习非常重视自我纠正系统的作用,“即通过频繁的反馈和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的帮助进行改进”。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在于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而不带有评价成绩。
3.总结性评价
布卢姆认为,“终结性评价的首要目标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或者是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概括地说,终结性评价是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性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
Ⅱ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
(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常这种评价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如何?
(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
(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3.制订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订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参与交往状态”为例来说明如何制订操作说明。(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参与交往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
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F.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
(1)操作说明的内容。从上面的操作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操作说明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评价指标的解释,即这个评价指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这个评价指标,它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个具体指标的观察内容,这个观察内容实际上是对达到指标的状态的描述,而这种描述通常是用行为指标来表示的。除了相应的行为之外,还可以对具体观察时需要获得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定和建议。
(2)注意事项。操作说明是对评价指标的细化,其目的是为了让评价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评价指标的含义,以及评价指标所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在制订评价指标的说明时,应该尽可能清楚地标明评价指标的相应含义和具体的反应行为,其实质类似于给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以制订操作说明的关键是说清楚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及其相应的行为指标;在给出相应的行为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过于琐碎,也不宜建构一个过于大而全的东西,只要让评价者知道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就能够判断这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将其细化为进一步的三级,甚至是四级指标。
4.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
通常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即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评价方案,大体上是对价值、应用等的一个简单描述。
(2)评价原则,即整个评价方案的制订、指标的建构、评价的实施、结果的解释、应用等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在有些评价方案中,不直接提评价原则,而是提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从某种角度上看,评价的思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之间。评价原则是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评价原则不应过于虚幻,而应该根据具体目的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原则,如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等。
(3)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个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4)操作说明,是评价指标的具体细化、应用与评价范围的说明,是判断哪些行为、情境适用于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和解释,是对评价指标特征的说明。
(5)评价表的使用说明,主要需要说明应用评价表的方法、步骤、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对一些评价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提醒。此外,还通常包括对评价表的评价结果或者等级的判断和应用进行说明。
5.实施
量表评价法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要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因此在评价之前应确保评价者掌握和熟悉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相应评价要点与行为,对于不太熟悉方案的评价者可以采用教学录像评价的方式进行培训。
(2)评价中。评价者应该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学过程来组织的评价指标之外,对于评价指标的判断和评价往往需要跨越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阶段,甚至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说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据评价要点,在评价过程中作好相应的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始,以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相应的感受。要注意的是:听课笔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没有必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案;同时要熟悉整个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
(3)评价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因此在评价等级的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需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意见,能够跟上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讨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量表评价法主要由评价者和上课的教师来进行,通常可以将上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在评价时,最好能够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6.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评价报告
采用量表评价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进行评价量表的填写,相反,评价等级的判断还需要综合来自教学各方面对象的信息,而这个过程就是指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评价者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的结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针对评价对象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意见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评价结论中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尽可能具体和有针对性。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
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专业化、系统化、量表化、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随堂听课评价法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往往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其自身对课堂教学有很高的造诣,评价意见往往中肯、具体、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法相比于量表法,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也有利于发挥。
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的。在随堂听课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仅有共同关注的评价内容,而且评价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气氛非常适宜于教师的成长。任课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获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离的原则
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随堂听课评价法的设计和应用
1.课前的充分准备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收集、了解与即将要评价的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召开预备会议,向被评价者介绍评价的目的、内容,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熟悉教学目标、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针对性,而这个针对性来源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应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了解被评价课的教学设计。听课评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拓展的空间,甚至可以针对所教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即评课者自己如果来上这堂课,应该如何上?此外,还应该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以便在随堂听课和课后的讨论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了解教学设计,也能够使得听课和评价时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对于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随意改变。
(3)确定听课方式。随堂听课评课中,评价者可以选择充当旁观者和参与者,而这两种角色决定了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经验丰富的评价者往往交叉使用这两种听课方式。当评价对象进行课堂讲解时,评价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体但并不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当开展小组活动时,评价者可以在教室中四处走动,观察小组活动或者参加小组活动,必要时还可向小组提供帮助。
要根据听课目的(汇报课、研讨课、指导课、检查课)确定侧重点,针对教师业务层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听课的重点将集中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薄弱环节上。在随堂听课之前确定听课重点,将使随堂听课更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并通过课后讨论提高评价对象的教学能力,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2.课中的仔细观察和翔实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评价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同时评价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细观察。由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听课也是看课。
具体听些什么呢?首先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仔细思考评价对象是否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其次是听评价对象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清晰;三是听评价对象的提问和教学启发是否得当;四是听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恰当、富有创造性;五是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看些什么呢?首先是看评价对象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得法,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即看评价对象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次是看学生:观察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活跃;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即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2)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具体、详细。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可包括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总的来说,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实录;二是课堂教学评点。通常在听课记录本上的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教学实录中,首先是教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学科、班级、评价对象、第几课时等;其次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第三是板书内容;第四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第五是学生活动情况;第六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录有三种记录方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是评价者(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据此提出的相应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课堂评点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的及时点评,这种点评不是听课完成之后的回顾式点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3)认真剖析,归纳小结。
Ⅲ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Ⅳ 常用项目分析与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项目分析方法:损失期望值法、模拟仿真法、专家决策法、风险分类矩阵、概率影响矩阵。
用内部一致性分析所求得的鉴别力不一定能代表试题的效度;鉴别力指数低的试题不一定表示该试题有缺点;课堂测验的项目分析资料的有效性是随时空而变化的,并非固定不变;有研究表明,编制新的项目需要的时间几乎比修订现存项目长5倍。
即从题目的思想性、内容取样的适切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评鉴。就是根据试测结果对组成测验的各个题目(项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题目好坏、对题目进行筛选。 分析指标包括项目难度和区分度。
(4)采用什么方法评价扩展阅读:
1、教育工作中,若测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试在某方面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不必过多的考虑难度。
2、大多数测验希望能较准确地测量个体之间的差别,选择题目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0,而各题难度在0.50±0.20之间。
3、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平均难度在0.50左右比较合适。
4、筛选性测验(选拔性,竞争性测验)则要采用难度接近录取率的项目。
Ⅳ 风险评价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连的过程;
2、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3、针对每个风险制订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业任务: 工作地点: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工作
内容
危害后果
现有安全
控制措施
评价结果
建议纠正/预防措施
L
S
F
风险等级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对一个检查对象进行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小项;
2、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
3、针对每一个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的后果;
4、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的控制措施;
5、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订改进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检查工序: 检查对象: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未达到标准的后果
现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风险等级
建议改进措施
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如下表: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每日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1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残
3
重大,有伤残
1
轻伤,需救护
(4)危险等级划分(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对各工艺环节中评价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强调尽可能覆盖整个系统,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险类别、危险状态、存在条件、事故后果等,特别适用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析步骤
l 对系统的生产目标、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l 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
l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后果的危险等级;
l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性等级划分
按导致事故危险、危害的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将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Ⅵ 璇勪环搴旈噰鐢ㄤ粈涔埚拰浠涔堢浉缁揿悎镄勬柟寮
璇勪环搴旈噰鐢ㄤ粈涔埚拰浠涔堢浉缁揿悎镄勬柟寮忥细璇勪环搴旈噰鐢ㄥ舰鎴愭ц瘎浠峰拰缁堢粨镐ц瘎浠风浉缁揿悎镄勬柟寮
𨰾揿𪾢鐭ヨ瘑锛
绗涓锛岃瘎浠风殑杩囩▼鏄涓涓瀵硅瘎浠峰硅薄镄勫垽鏂杩囩▼锛
绗浜岋纴璇勪环镄勮繃绋嬫槸涓涓缁煎悎璁$畻銆佽傚疗鍜屽捝璇㈢瓑鏂规硶镄勪竴涓澶嶅悎鍒嗘瀽杩囩▼銆
缁煎悎澶氭柟闱㈢殑锲犵礌锛岃瘎浠凤纸Evaluation锛夊氨鏄鎸囷纴阃氲繃璇勪环钥咃纸Evaluators锛夊硅瘎浠峰硅薄镄勫悇涓鏂归溃锛屾牴鎹璇勪环镙囧嗳杩涜岄噺鍖栧拰闱为噺鍖栫殑娴嬮噺杩囩▼锛屾渶缁埚缑鍑轰竴涓鍙闱犵殑骞朵笖阃昏緫镄勭粨璁恒傚叾涓锛屾墍璋撹瘎浠疯咃纸Evaluators锛夛纴涔熺О涓鸿瘎浼颁汉锛屼富瑕佹槸瀵规煇涓瀵硅薄杩涜岃瘎浠风殑涓昏傝兘锷ㄤ綋銆
鍑哄
瀹嬄风帇镙愩婄嚂缈艰瘨璋嫔綍銆嫔嵎浜旓细钬滀粖宸为儭瀵勫眳锛屾湁涓佸咖浜嬫晠鏁板勾涓岖敌𨰾嗘恶鍒拌咃纴浜︽湁鐢抽儴鏁板勾锛岃岄儴涓涓嶆浘鏀规f灭ず钥咃纴钖忎汉鍏铹惰瘎浠凤纴闀胯窗銆侀儙瀹树负灏忓畼镞剁殕灏濇湁涔嬨傗濋噾路鍏冨ソ闂銆娄负姗勫瓙阅甸噾銆嬭疭涔嬩竴锛气沧槑鐝犺瘎浠锋晫杩炲煄锛屽纯鎺锋偿娑傛剰链骞炽傗
娓呴粍鍏楦裤婄忔儬鍏ㄤ功路𨱒傝韭风墰椹存潅绋庛嬶细钬灭墰椹寸壊鐣滐纴鐑熷寘甯冭姳閰掓洸绛夌◣锛屼氦鏄扑箣镓鏀朵篃锛屼緥链夌堕琛岀粡绾锛岃瘎浠峰彂璐с傗濊亗缁寮┿婂簭銆嬶细钬沧橀棴镊充簬瀹幂殑鍐呭癸纴濡傛灉鐪熸湁璇昏咃纴灏呜嚜浼氶嗕细锛岃嚜浼氲瘎浠凤纴镞呬紞浼忕敤涓岖潃鎴戣嚜宸辫翠粈涔堛傗
寰愭湐鏂广婂墠瑷銆嬶细钬滃惔浼熶笟瑕佹眰姝诲悗浠ュ儳瑁呬笅镢锛屽撶戜笂涓嶅埢浠讳綍镵屽悕锛涢挶璋︾泭鍒椤湪姝诲悗鍙楀埌杩瀹炽备粬浠鍦ㄦ枃瀛﹀彶涓婂簲璇ョ粰浠ラ傚綋镄勮瘎浠枫傗濈帇瑗垮溅銆娄汉镄勪笘鐣屄风涓夊堕偦灞呫嬶细钬滀粬婊′互涓鸿繖涓娆″𪾢瑙堬纴浼氢娇镊宸辩殑浣滃搧寰楀埌搴旀湁镄勮瘎浠峰拰钻h獕銆傗濄婂画鍙猜烽殣阃镐紶涓娐锋垰钖屾枃銆
Ⅶ 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问题一:学习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标准,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在标准与信息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时,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技术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做出判断,使之对学生的学习产出导向、鼓励、批评、纠正、改进等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我会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我对学生的爱。以往我常运用的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种: 1、即时口头评价的方法;2、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3、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4、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5、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在学习了本专题后,我认为顾志跃院长所讲授的提问与评价值得一试。提问与评价,这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问一些问题,就是所谓的提问。首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其次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追溯答案,从而引发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就要小结,这个小结就是评价。但不能只用对或错做简单的评价,教师要用一定的鼓励性或引导性的语言来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表扬,进一步引导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引导性语言比批评更有用,学生虽然回答错了,也要让他得到有效的补偿,这种补偿可以是认知上的、也可以是动机上的,通过补偿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是要经常用到的,不提问就不了解学生,而了解是学生学习的开端。不评价学生就得不到有效补偿,而有效补偿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引导学生健康前行。在今后的教学,我会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问题二:常见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收益现值法,它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若干年内每年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格,即评估值。
2、重置成本法,它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实际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格,即评估价。或者,估算出被评估资产与其全新状态相比有几成新,即成新率,然后用全部成本与成新率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评估价。
3、现行市价法,它是指在市场上选择相同或近似的资产作为参照物,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将被评估资产与参照物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后,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价。
4、清算价格法,它是指企业在破产或停业时,按清算价格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格。
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评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估目的,评估时的市场条件,被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相适应。资产评估目的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评估的问题,这是在进行资产评估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资产评估目的会影响到评估假设、评估范围和评估对象的确定,从而影响到评估方法的确定。所以,资产评估目的制约着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第二,评估方法的选择受评估对象的类型、理化状态等因素制约。由于不同的评估方法是从不同的途径评估资产的价值,因此评估时应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特点,分析从哪个途径评估最合适。在评估时,首先应区分被评估资产是单项资产还是整体资产,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是通用性资产还是专用性资产,是可以复制的劳动创造的资产还是不可复制的资源性资产。一般来说,整体资产、无形资产和不可复制的资源性资产可以考虑选择收益法和市场法;通用性的单项有形资产可以选择市场法;专用性资产、可以复制的劳动创造的资产可以选择成本法进行评估。
第三,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各种评估方法运用所需的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搜集的制约。每种评估方法都需要有相应的大量数据资料,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收集到这些资料或者收集有很大困难,则只能选择其他的替代方法进行评估。如无货币收益的公益性资产、微利亏损企业、收益无规律难以预测的资产以及风险报酬率无法确定的资产,不能运用收益法评估,可以考虑选择成本法。
第四,评估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工作效率和评估人员的特长。
总之,在评估方法的选择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可机械地按照某种模式或某种特定的顺序进行选择。而且不管选择了哪种评估方法,都应该保证评估目的、评估时所依据的各种假设与各种参数及其评估结果在性质上和逻辑上的一致。
问题三:常见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评估方法主要有:
1、收益现值法
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若干年内每年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格,即评估值。
收益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考虑资产的各种贬值因素,并且,由于是用未来收益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其结果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其局限性是,大多数设备因为所预测的现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机器设备在内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无形资产等整体资产带来的,很难量化到单台机器设备上。预测未来收益和确定折现率的主观因素较大,两者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2、重置成本法
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实际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格,即评估价。或者,估算出被评估资产与其全新状态相比有几成新,即成新率,然后用全部成本与成新率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评估价。
成本法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价值,首先估算与评估对象完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全新资产的成本。如果被评估对象是一台全新的设备或一个全新的工厂,则被评估对象的价值为它的重置成本。根据替代性原则,在进行资产交易时,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按市场标准重新购置或构建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被评估资产已经使用过,则应该从重置成本中扣减在使用进程中的自然磨损、技术进步或外部经济环境导致的各种贬值。因此,成本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和资产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将重置成本扣减各种贬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
3、清算价格法
清算价格法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公司。公司在股份制改组中一般不使用这一办法。采用清算价格法评估资产,应当根据公司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价值。
4、市场比较法
是根据公开市场上与被评估对象相似的或可比的参照物的价格来确定被评估对象的价格。如果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是不完全相同,则需要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对价值的影响作出调整。影响机器设备市场价值的主要是比较因素。比较因素是一个指标体系,它要能够全面反映影响价值的因素。不全面的或仅使用个别指标所作出的价值评估是不准确的。一般来说,设备的比较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即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
市场比较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有一个有效、公平的市场。有效是指市场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评估参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是活跃的。而公平是指市场应该具备公平交易的所有条件,买卖双方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在谨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并且假定这价格不受不适当 *** 的影响。
问题四:论文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
问题五: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有哪些 工作岗位评价方法
常见的有岗位参照法、分类法、排列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其中分类法、排列法属于定性评估,岗位参照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定量评估。
(1)排列法
排列法是在不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的情况下,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将各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某个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
排列法的工作步骤如下:
①岗位分析。由有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做好相应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对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有关岗位方面的资料、数据,并写出调查报告。
②选择标准工作岗位。所选岗位必须广泛分布于现有的岗位结构中,同时彼此间的关系需要得到广泛的认同;必须能代表岗位所包括的职能特性和要求;标准岗位的数量通常选取总岗位的10%~15%;需建立一个用以排列其他岗位的结构框架。
③岗位排列。评定人员必须对有关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实际排列过程中,岗位不仅要与标准岗位相比,也要同已排列好的岗位相比。排列后岗位等级通常呈金字塔形结构。
④岗位定级。按评判标准对各岗位的重要性做出评判,将各岗位的评定结果汇总,用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岗位相对价值的次序。
排列法的优缺点:
这种方法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尽快确立新的工作岗位等级,有时也被作为鉴别不合理工资差异的初步措施。企业岗位较少可以选此方法。
缺点:
1、由于大企业岗位分布呈金字塔形,需要定级的工作岗位数量多并且不相近,评定结果最终又必须依靠评定人员的判断。因此难于找到对工作内容都相当熟悉的评定人员。而且评定人员的组成和各自的条件、能力并不是一致的,这势必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程度。
2、由于这种方法完全是凭借评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主观的进行评价,缺乏严格的、科学的评判标准,使评价结果弹性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3、由于工作岗位没有进行因素比较,方法相对简单、粗糙,它只适用生产单一、岗位较少的中小企业。
(2)分类法
分类法又称归级法,是对排列法的改进。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制定一套职位级别标准,然后将职位与标准进行比较,将它们归到各个级别中去。其工作步骤为:①岗位分析;②岗位分类;③建立等级结构和标准;④岗位测评排列。
分类法的优点为:①比较简单,所需经费、人员和时间相对较少。在工作内容不太复杂的部门,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结果;②因等级标准的制定遵循一定依据,其结果比排列法准确、客观;③出现新工作或工作变动时,容易按照等级标准迅速确定其等级;④应用灵活,适应性强,为劳资双方谈判及争端解决留有余地。
分类法的缺点为:①岗位等级的划分和界定存在一定难度,带有一定主观性;②较粗糙,只能将岗位归级,但无法衡量职位间价值的量化关系,难于直接运用到薪酬体系中。
(3)配对比较法
配对比较法也称相互比较法,就是将所有要进行评价的岗位列在一起,两两配对比较,其价值较高者可得1分,最后将各岗位所得分数相加,分数最高即等级最高,按分数高低将岗位进行排列,即可划定岗位等级。通过计算平均序数,便可得出岗位相对价值的次序。
(4)要素计点法
要素计点法又称点数加权法、点数法,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定若干关键性评价要素,并确定各要素的权数,对每个要素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然后给各要素的各等级赋予一定分值,这个分值也称为点数,最后按照要素对岗位进行评估,算出每个岗位的加权总点数,便可得到岗位相对价值。
要素计点法的具体步骤为:
①......>>
问题六:系统评价有那些评价方法? 你说的是什么系统?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有:费用丁效益分析,关联矩阵法,关联树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而且我觉得你好像是归错了类哦,不该来这里
问题七:现代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各个方法有啥优点? 5分 方法很多,有:AHP、FUZZY、AHP+Fuzzy、拓扑法、神经网络技术、数据包络法、灰色理论,以及一些几种方法几个的综合方法,等等。骇以去找本书看看,里面内容很多的
问题八: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
问题九:评价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基本认识,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定位,个人简历中一篇好的自我评价会对用人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但很多朋友左思右想也无从笔。如何做好自我评价? 因为在每个人的观念中都有一个现实自我和一个理想的自我。了解现实自我并接受和悦纳它,就会认可自己、心理健康,但如果不了解现实自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排斥,产生心理障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呢? 一、以人为镜 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您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来了解自己,这种比较虽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评价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来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二、兼听则明 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评价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自我评价上有偏差,需要调整。但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应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而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的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整。 三、身体力行 如果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当您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时,不要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苦恼。只有先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改正它,只有先悦纳自我,您才能更加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