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耳前瘘管病如何治疗
耳前瘘管或称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期第一腮沟的遗迹。多单侧发病。瘘口常位于耳轮前脚,瘘管可形成分支或树叉状,管内表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样分泌物。本病一般常无症状,偶尔在挤压时有少量粘液或粘脓从瘘口溢出;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疼痛或形成脓肿,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反复感染化
脓者,局部可形成脓瘘或瘢痕。一般来说,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意做过敏试验);或红霉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局部清洁消毒,碘伏纱条换药;待红肿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务必一次彻底切除,否则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效果甚差。
中医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胎毒内蕴而形成。若感染反复发作,常流脓液,治宜益气养血,补托排脓。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熟地黄15g,白芍12g,当归12g,金银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连翘15g等,水煎服。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红升丹药捻插入瘘口,尽可能内伸,外敷生肌玉红膏,隔天换药1次。饮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鲜蛋为主,忌海鲜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