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应该跟比拟区分开,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例句: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夸张的种类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句: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五、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例句: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㈡ 修辞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㈢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例句:
1、比喻:
比喻法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2、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夸张:
夸张法。一种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解释: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4、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解释:这片土地如此幸运能够埋葬岳飞这样的忠臣名将,而捆锁住秦桧这样奸佞之人的白铁链又是多么的无辜啊。
6、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解释: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