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传统方法的绩效评价研究是什么

传统方法的绩效评价研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16 17:34:50

㈠ 绩效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但是,实践证明:尽管上述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成本(因此提高生产力),它们并不一定能改善绩效,不论是在哪一水平(组织、团队、个人)评价绩效和如何界定绩效,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改善绩效的机会,真正能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改变,也就是说,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进行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气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八十年代后半期和九十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1 绩效的概念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1]。因此,我们要想测量和管理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其确切内涵。
一般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在给绩效下定义,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就个体层面来讲,人们给绩效所下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Bernadin等(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 [2]。Kane(1996)指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 [3]。不难看出,“绩效是结果”的观点认为,绩效的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ties, 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不同的绩效结果界定,可用来表示不同类型或水平的工作的要求,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应注意区分。
*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的资助,项目资助号:79930300。
现在,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普遍接受绩效的行为观点,即“绩效是行为”。这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4]。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量)。绩效是组织雇人来做并需做好的事情。绩效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绩效由个体控制下的与目标相关的行为组成,不论这些行为是认知的、生理的、心智活动的或人际的” [5]。Borman & 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为行为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方面,其中,任务绩效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关系绩效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6]。上述认为绩效不是工作成绩或目标的观点的依据是:第一,许多工作结果并不一定是个体行为所致,可能会受与工作无关的其它影响因素影响(Cardy and Dobbins,1994;Murphy and Clebeland,1995)[7];第二,员工没有平等的完成工作的机会,而且,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一定都与工作任务有关(Murphy,1989)[8];第三,过份关注结果会导致忽视重要的过程和人际因素,不适当地强调结果可能会在工作要求上误导员工。
我们认为,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采用较为宽泛的绩效概念,即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行为是达到绩效结果的条件之一。这一观点在Brumbrach(1988)给绩效下的定义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即“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 [9]。这一定义告诉我们,当对个体的绩效进行管理时,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绩效包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两个方面。

2管理绩效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管理绩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绩效评价的不足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其整体效能和绩效。Levinson(1976 )曾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绩效评价的明显缺点在于:对绩效的判断通常是主观的、凭印象的和武断的;不同管理者的评定不能比较;反馈延迟,这会使员工因好的绩效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或者为根据自己很久以前的不足作出的判断而恼火”[10]。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因为,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促进形成一个更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建设性的、开放的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自己的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11]。

2.2 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组织绩效可以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近年来,质量已经成为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Kathleen Guin(1992)指出,“实际上,绩效管理过程可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TQM)。因为,绩效管理可以给管理者提供‘管理’TQM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将TQM看作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可以说,一个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质量”的过程——达到或超过内部、外部客户的期望、使员工将精力放在质量目标上等。

2.3 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后,需要采用新的管理绩效的措施

多数结构调整都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反应,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如:减少管理层次(de-layering )、减小规模(downsizing)、适应性(flexibility)、团队工作(team-working)、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战略性业务组织(strategic business units)、授权(empowering),等等。组织结构调整后,管理思想和风格也要相应地改变,如: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以便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员工更多地参与管理的机会,促进他们对工作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给员工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胜任特征,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 绩效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近两年来,我们对绩效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曾先后帮助一些企业成功地建立了绩效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具体包括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和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四个环节。

3.1 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

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的认可的过程。由于绩效包括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部分,因此,绩效计划必须清楚地说明期望员工达到的结果以及为达到该结果所期望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即确定工作目标(work objectives)和发展目标(development objectives)。

3.1.1 工作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工作目标的设计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目标确定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目标设计也是一个员工全面参与管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的过程,是绩效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员工只有知道了对组织或部门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他们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期望的结果。
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目标应与部门或团队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为一个从组织目标到部门或团队目标再到个人目标的目标逐步分解过程,个人目标是部门、组织目标的细化,个人目标的实现应能促进部门或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第二,工作目标的设计是员工与部门主管共同的任务,员工应自主设计自己的目标并与部门主管达成一致。在过去的绩效评价中,员工的目标设计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是强加给员工的,不管员工愿不愿意去做,也不关心员工能否实现,一般做法是年初上级领导为员工设计目标,年终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正是因为这种‘强加性’和缺乏员工的全面参与,使得绩效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第三,所确定的目标的表述应简洁明了,符合“SMART”目标原则,即:Special:工作目标是准确界定的;Measurable:工作目标是可测量和评价的;Agreed:工作目标是双方认可的;Realistic:工作目标是可达到但有挑战性的;Timed:工作目标是明确规定了最后期限和回顾日期的。第四,应确定主要目标,一般为5-7个目标,而且,每一个目标都应赋予权重,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列,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第五,每一个目标都应有可衡量的标准,所定标准应尽可能量化,可根据可量化的程度选择数量、质量、时间、成本等作为衡量指标指标。

3.1.2 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我们知道,工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员工的行为表现应该保证主要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确定工作目标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和认可相应的工作行为要求即胜任特征(competencies)。设计目标时考虑到发展目标,这是与目前绩效管理系统主张发展导向(development orientation)相一致的。强调发展目标既可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也可为员工个人赢得利益。
确定胜任特征的要求的方式就是建立该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绩效标准。理想的绩效标准是“硬”指标,如,销售额或利润、获得的专利和发表的文章、客户满意度等。如果没有合适的“硬”指标,可以采取让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者提名的方法。
第二步,选择效标样本,即根据已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也就是达到绩效标准的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组。
第三步,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有BEI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专家小组、3600 评定、问卷调查、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直接观察。目前,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
第四步,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对从各种途径和方法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任特征。这一步具体包括假设产生、主题分析或概念形成等环节。
第五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一般可采用三种方法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1)选取第二个效标样本,再次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分析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是否能够区分第二个效标样本(分析员事先不知道谁是优秀组或普通组),即考察“交叉效度”;(2)针对胜任特征编制评价工具来评价第二个样本在上述胜任特征模型中的关键胜任特征,其评价结果是否与效标一致,即考察“构念效度”;(3)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或其它测验进行选拔,或运用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培训,然后,跟踪这些人,考察他们在以后工作中是否表现更出色,即考察“预测效度”。
根据“SMART”目标原则,个体所设计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可达到但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工作目标应略高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因此,为了保证顺利实现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员工必须有一个提高自己的胜任特征的过程,而且,通过提高自己的胜任特征,还可以促进员工完成更高的工作目标。在这里,可以根据前面所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编制工作行为评价问卷,并采用3600 评定方法来确定员工实际具有的胜任特征与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的差距,即培训需求,然后,就可以确定员工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了。
制定发展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与员工应就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达成一致。第二,员工有权利和有责任决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第三,培训和发展活动应支持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第四,培训和发展活动应符合员工学习的风格。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在职培训、进修、研讨会等。

3.2 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

管理员工的绩效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过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员工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管理绩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2.1 辅导(coaching)

辅导是一个改善员工知识、胜任特征(行为)和技能的过程,。辅导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及时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进展情况如何,确定哪些工作需要改善,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第二,在必要时,指导员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第三,使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有效的辅导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辅导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一个教育过程;员工个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并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在学习过程能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咨询和监控;反馈应该具体、及时并集中在好的工作表现上。
进行辅导的具体过程是:第一,确定员工胜任工作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掌握可迁移的技能;第二,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学习需要;第三,与该员工讨论应该学习的内容和最好的学习方法;第四,让员工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在哪个环节上需要帮助;第五,鼓励员工完成自我学习计划;第六,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具体指导;第七,就如何监控和回顾员工的进步达成一致。

3.2.2 咨询(counselling)

有效的咨询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进行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员工没能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时,管理者借助咨询来帮助员工克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领导在进行咨询时,应该做到:第一,咨询应该是及时的,也就是说,问题出现后立即进行咨询。第二,咨询前应做好计划,咨询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第三,咨询是双向的交流。管理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倾听者”的角色。这样,能使员工感到咨询是开放的,并鼓励员工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第四,不要只集中在消极的问题上。谈到好的绩效时,应具体并说出事实依据;对不好的绩效应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第五,最后,要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具体行动计划。
咨询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1)确定和理解:确定和理解所存在的问题。(2)授权: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这些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行动。(3)提供资源:即驾御问题,包括确定员工可能需要的其它帮助。

3.2.3 进展回顾(progress review)

绩效进展回顾应该是一个直线管理过程,而不是一年一度的绩效回顾面谈。工作目标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们主张经常进行回顾。对一些工作来讲,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谈和进展总结是合情合理的。但对其它短期工作或新员工,应该每周或每天进行反馈。在进展回顾时,应注意:第一,进展回顾应符合业务流程和员工的工作实际。第二,将进展回顾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第三,不要因为其它工作繁忙而取消进展回顾。第四,进展回顾不是正式或最后的绩效回顾,进展回顾的目的是收集信息、分享信息并就实现绩效目标的进一步计划达成共识。第五,如果有必要,可以调整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

3.2.4 自我监控

由于组织的扁平化和分散化,必须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员工应该能够管理自己的绩效,而不过多地依赖领导。员工应该从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的同事那里获得具体的指导和反馈,主动随时回顾自己的绩效,在正式的绩效回顾之前,先对自己的绩效进行判断,并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计划。

3.3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

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考核期开始时签订的绩效合同或协议(performance contract or agreement),一般都规定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测量标准。绩效合同一般包括:工作目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作目标、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绩效合同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和工作行为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工作结果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员工工作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和评价,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按照绩效合同中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工作行为的评价工具是工作行为评价问卷,该问卷以工作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包含的胜任特征为结构维度编制而成,一般采用自评和3600 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由员工本人及其上级、同事、下级、客户对被考核的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进行等级评定。
3.4 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

一般的讲,无论是结果绩效还是行为绩效,只要达到或超过了绩效考核期开始时确定的绩效标准,都应该给予奖励。但是,奖励的方式不一定都与钱有关。而且,奖励只有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时才具有激励作用:一、为被奖励者重视;二、与被奖励者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绩效相一致。由于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对一个人具有较大激励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会毫无激励作用,因此,有效的奖励系统应能反映不同员工的需要。通常的奖励方式有:绩效工资;表扬;晋升;个人奖金;团队奖金;奖品;特殊津贴等。
目前,人们对绩效工资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支持,另一种是反对。在引进绩效工资系统时,应考虑这些不同的观点。

1.支持绩效工资的观点

Heneman(1992)的报告指出,“许多研究都表明了绩效评定和工资变化相关”。也就是说,绩效评定的分数高,绩效工资的增加额也高。公司能够把绩效工资与过去的绩效联系起来。但是,Heneman(1992)又进一步指出,“工资与绩效的相关程度不高”。因为,除了绩效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绩效工资的确定。况且,这些研究并没有谈到工资的激励作用[13]。

2.反对的观点
绩效工资是一种激励因素吗?它能够改善绩效吗?此类问题是非常难于回答的。因为,动机和绩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还相互影响[14](Kanfer,1995)。某种干预(如绩效工资)与特定结果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即使发现了相关,也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Fletcher & Williams(1992)对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对组织HR和直线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人们对金钱的激励作用几乎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数人觉得管理层的真正激励因素是达到绩效标准后的职业和个人自豪感,或者是对组织的忠诚,或者是来自同事的压力。相反,也有一些人认为金钱是激励改善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15]。Thompson(1993)对三个组织的员工调查后总结到,“在实践中,并没有看到人们经常谈到的绩效工资的益处。第一,绩效工资没有激励作用(即使对绩效评定高的人),相反却很有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几乎没有证据说明绩效工资能够留住高绩效者,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绩效较低者会寻求离开组织。第三,即使在已经实施三年多的情况下,员工对绩效工资带给组织文化的影响方面仍持消极或中立的态度。最后,员工对绩效工资是否公平不清楚” [16]。

4 小结

第一,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通过这种循环,个体和组织绩效得以持续发展。
第二,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全体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过程,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设计自己的绩效目标,并与领导达成一致;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决定绩效管理成败的关键。
第三,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沟通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第四,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通过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支持、指导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胜任特征;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主动地学习,相互学习,绩效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绩效管理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

㈡ 浠涔堟槸浼犵粺缁╂晥璇勪及镄勪富瑕佹垚鍒

璇ョ哗鏁堜富瑕佹垚鍒嗗备笅锛
1銆佸伐浣沧垚鏋滐细璇勪及锻桦伐鍦ㄥ伐浣滀腑镓鍙栧缑镄勬垚鏋滐纴濡傚畬鎴愮殑浠诲姟鏁伴噺銆佽川閲忕瓑銆
2銆佸伐浣沧佸害锛氲瘎浼板憳宸ョ殑宸ヤ綔镐佸害锛屽傝矗浠诲绩銆佺Н鏋佹х瓑銆
3銆佸伐浣滆兘锷涳细璇勪及锻桦伐镄勫伐浣滆兘锷涳纴濡傛妧鑳芥按骞炽佷笓涓氱煡璇嗙瓑銆
4銆佸洟阒熷悎浣滐细璇勪及锻桦伐鍦ㄥ洟阒熶腑镄勫悎浣滆〃鐜帮纴濡傛矡阃氲兘锷涖佸岗璋冭兘锷涚瓑銆
5銆佷釜浜哄彂灞曪细璇勪及锻桦伐镄勪釜浜哄彂灞曟儏鍐碉纴濡傝嚜鎴戝︿範銆佽嚜鎴戞彁鍗囩瓑銆

㈢ 绩效考评理论方法探讨

一、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

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主要为两个:一是公共选择理论;二是委托代理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也成为当代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西方公共财政模式的本质内涵是建立公共选择机制,由公共选择机制形成公共意志,再由政府代理执行这一公共意志。政府的财政行为必须体现公共意志的要求,反映公共利益,在这样的理念下,政府必须设法找到符合公众选择目标取向的、提高公共资金有效性的途径,绩效考评是其中的办法之一。通过绩效考评使公众获得或了解其效益,也使政府在决策中具有依据,并获得民众的支持。

委托代理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委托代理理论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目标的非一致性而建立的。涉及三个重要要素: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代理成本。在公共资金使用中涉及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一是公共资金管理者与用款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公众与公共资金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公众作为委托者,财政部门作为代理者,分配资金,并向民众有所交待;财政部门作为委托者,用款单位作为代理者使用资金,代理者需向财政部门有所交待,以向民众交待。在我国,民众的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

二、绩效考评的目的

1.提供政府公共投入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

西方各国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初始动力之一,是解决公共支出活动中资金严重浪费和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以便在各个公共部门和公共项目支出中建立更为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排序机制。作为公共支出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部门的绩效评价,也要体现节约支出的经济性原则。

2.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公共投入的效率性

效率性在西方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共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实施进度比较、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作为公共支出的地质调查局局属部门的绩效评价,也要体现以最小投入获取预期产出节约的效益性原则。

3.确保公共支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的适当性

适当性是指公共支出的项目、计划、工程的设立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否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作为公共支出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部门的绩效评价,也要体现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广大民众意愿的适当性原则。

三、绩效考评指标选择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实行考评;

2.可比性原则

即在具有相似目的的活动之间有共同的指标,不同活动之间的衡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3.重要性原则

对指标在整个考评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考评要求的关键指标。

4.分类原则

其部门绩效考评的内容,要根据考评对象的具体职责、业务工作范围以及考评单位的具体要求分类确定。绩效考评的对象按四类划分:区域性地质调查机构、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

5.相关性原则

即选定的绩效考评指标与部门的目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四、绩效考评指标设立的方法

绩效考评指标设立的方法应选择平衡记分卡、关键指标考评法。

1.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较早提出的,其着作《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在全球企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是对组织绩效考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从财务层面、业务流程与运作层面、客户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4个方面来评价组织的现状及发展。这一方法既注意现实目标的完成,也评价长远目标的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性。

这一方法应用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为:

(1)有利于短期指标与长远指标的结合;

(2)能从多角度来考评组织的绩效;

(3)指标可定量化,便于评价。

但在应用于地调局局属部门的绩效考评时,指标要作调整。主要调整为:目标完成指标、流程管理指标、财务经济指标、学习成长目标指标等。

2.关键指标考评法

关键指标考评法为KPI考评法,是指在局属部门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时选取关键指标的原则。

关键指标考评指标设立强调“SMART”的基本原则:

“S”代表Speciifc,要求绩效考评指标应是具体的、明确的;

“M”代表Measurable,要求绩效考评指标应是可衡量的、可评价的;

“A”代表Achievable,要求绩效考评指标应是能够实现的;

“R”代表Realistic,要求绩效考评指标应是现实的;

“T”代表Time bound,要求绩效考评指标具有时限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部门的绩效评价在指标设立时要采用关键指标考评法,其理由为:

(1)节约考评成本。因为指标以重要关键指标为考评指标,不需要全部各项工作均作为考评指标,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2)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就已经由各分管的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在落实,而特别重要的工作对组织发展至关重要的少数工作,在绩效考评中必须考评,关键指标考评法做到了这点。通过按平衡记分卡的4个方面,设立关键指标能达到促进组织发展的效果。

五、绩效考评的具体指标设立

基于以上原则和方法,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框架,见表10-1。

表10-1 局属单位绩效考评指标框架

㈣ 绩效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绩效管理的方法或则说绩效考核方法有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立时,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最常用的有: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BSC)、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等。

第二,在绩效管理实施中即绩效考核时,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最常用的有: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配比法、360度反馈法、等级评估法、强制分布法等,当然有些方法两者都可用,如目标管理法。

因此,我们在绩效管理中,在选择绩效管理方法时,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的角度来选择

1、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定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在我们开始实施绩效管理时,首先是绩效计划,绩效计划中,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目标值的确定是非常关键,因此,根据我们的绩效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绩效管理实施达到什么效果来确定绩效管理方法,如:如果我们要求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那么,平衡计分卡就是很好的绩效管理方法,如果我们要求绩效管理的结果用数据来说话,那么,KPI方法就是很好的工具。

2、依据绩效考核指标特点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当我们采用了KPI、BSC等方法建立了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后,接下来是如何考核。考核方法的选择关键是看我们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的内容和目的,比如:一些行为态度的考核指标,或者说是一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在实施绩效考核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配比法等,在我们对绩效考核结果总体评价时,有时候强制分布法是最好的方法。

3、依据绩效考核方法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绩效考核方法。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我们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方法,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来满足我们绩效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是几个方法的有机结合和应用,达到我们绩效管理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绩效管理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条件来选择。

二、从企业的角度选择绩效管理方法

从企业的角度来选择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调价,这里我只谈内部环境条件影响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体系成功与否,企业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一个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成功与否,也跟企业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些企业应用一些绩效管理方法,但,另外一些企业却不适用,其原因是企业文化起到了抵触,因此,企业文化就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360度反馈绩效管理方法,在提倡和谐的企业文化就不适用,在一些管理比较严谨的企业就比较适用,这也就是在很多国外企业比较常用的考核方法的原因吧。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就不能用,即使能用也达不到绩效考核的目的和理想效果。

2、企业管理体系

在我们选择绩效考核方法时,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因为,现有管理体系是支撑我们绩效管理体系的支柱,如果在我们选择绩效管理方法时,没有考虑此条件,就是我们脱离绩效管理能成功实施的外部环境,那么,建立起来的绩效管理体系一切都是理想化的,不切合实际的,这样的绩效管理体系肯定不会成功的,比如: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企业里,我们没有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的管理体系,那么,我们所用的绩效管理指标都采用量化的办法来实施考核,那么,绩效考核的要么是不能进行,要么得到的数据就不真实有效。

3、企业习惯的行为方式和领导者的管理风格

绩效管理既然是从上向下推行,那么,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就不得不考虑领导的管理风格,否则,你的设计出来的体系也许就不十分完美,还有,在任何一个企业里都有或这或那的成文或不成的规矩和行为模式,如果我们在设计时,不加以考虑,那么,你的绩效管理体系也可能是不完美,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阻力。

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不但要考虑绩效管理体系本身的特点和绩效考核方法的适用性,还要考虑各企业自身管理的特点、企业文化和领导管理风格等因素。以上关于绩效考核的内容引入中国培训网的内容。

阅读全文

与传统方法的绩效评价研究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级棉花和二级的鉴别方法 浏览:120
二清机鉴别方法 浏览:217
制做蛋糕方法视频 浏览:503
苍耳子怎么用治风湿骨病方法 浏览:398
散热器组装电脑方法 浏览:427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方法 浏览:141
新手带货开直播有哪些好方法 浏览:7
中国原油的计算方法 浏览:382
鼻饲管实验方法与步骤 浏览:362
直肠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浏览:651
远距离路由器连接方法 浏览:49
芥末酱怎么保存方法 浏览:400
膳食结构研究方法 浏览:894
食用百合种子来源盆栽养殖方法 浏览:398
鼻腔检测新冠的方法 浏览:212
消防泡沫枪头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264
不用分析就能赚钱的方法 浏览:617
大枣种植方法 浏览:625
楼房甲醛用什么去除最好的方法 浏览:814
未知物质化学键的痕量分析方法 浏览: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