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听力障碍检查法有哪些
(1)赫兹(Hz)
是音振频率单位,即每秒钟的音振次数赫兹多用来测量音调的高低
(2)分贝(dB)
说明声音的音量大小时,用分贝表示0dB是大多数人刚刚能听到的声音,40~50dB的声音相当于一辆悄悄行使的小汽车,或者一间不太安静的办公室,在5m 远处普通说话声音大约在50~60dB70~80dB的声音相当于非常响的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声音,最小的说话声是耳语声,大约只有10~15dB,而极大的声音如喷气式飞机声音远远大于100dB(甚至120dB)
(3)可听声次声和超声
小于16或20Hz的声音为次声,16或20Hz~20KHz的声音为可听声,大于20KHz的声音为超声虽然人的耳朵最高能听到2000Hz的声音,但就能听懂的人谈话的最重要的频率范围是300~3000Hz,这被称为言语频率
(4)人说话声的各种高度和强度
一般辅音较高,元音较低另外,远处的声音听起来较小,近处的声音听起来较大下图显示了人的声音的域带,它是由相距120cm的普通声,相距60cm的普通声,相距60cm的大声,相距的30cm的大声域带组成的,这个声音言语范围呈一个香蕉状,所以也称为“言语香蕉”它代表了人们平时谈话时的频率和强度,主要意义之一在于聋儿戴助听器以后,其听力一定要在言语香蕉之内或范围之上,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言语区域(言语香蕉)
5.临床应用 正常人BAEPs各波出现率:ⅠⅢⅤ的出现率为100%,缺失延迟出现应视为异常,尤其单侧缺失更有意义临床中常常进行双侧波形对比,通过波间距测量值来进行诊断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BAEPs定位的误差与实际病灶仅相差1cm左右,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所以,BEAPs目前在耳鼻喉科和神经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客观听阈估计
正常耳短声诱发ABR听阈值为0~20dBnHL,依据ABR的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可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在传导性耳聋者,其Ⅴ波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与正常者平行,向右移位感觉神经性耳聋者曲线较正常者陡这些信息不仅可用来估计听觉损失的程度,也可用以判断其类型在临床上,ABR主要用于新生儿和婴儿的听力筛查,客观测定儿童听阈,对成人进行伪聋鉴别以及为配戴助听器的候选人进行客观听力评估
(2)诊断听觉传导通路病变
脑干诱发电位应用于听觉传导通路病变的诊断时,主要是鉴别蜗性和蜗后性病变波Ⅴ潜伏期和波Ⅰ-Ⅴ间期的延长以及双耳(患耳和健耳)波Ⅴ潜伏期相差0.4ms,都作为诊断蜗后性病变的依据,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非常敏感另外,在耳蜗性听力减退患者中,ABR波Ⅰ潜伏期变化一般延长,而波Ⅲ或波Ⅴ变化不大,因此波Ⅰ潜伏期延长使Ⅰ-ⅢⅠ-Ⅴ波间潜伏期缩短在蜗后性病变时,波Ⅰ-Ⅲ间期大于2.5ms,波Ⅰ-Ⅴ间期大于4.5ms均有诊断价值
(3)用于颅脑及听神经瘤手术的术中监测
由于ABR对于脑干听觉通路即便是很少的损伤也相当敏感,更重要的是其不受全身麻醉的影响,因此在各种对听结构有损伤危险性的手术中,ABR是非常有用的监测工具
(4)神经科定位诊断参考
用于脑干内病变(肿瘤血管病变炎症以及变性病等)后颅窝占位病变桥脑小脑角占位病变幕上病变以及昏迷和脑死亡的检查综上所述,对儿童听力语言的发育要注意尽早进行观察,并与同龄正常儿进行比较要根据婴幼儿听觉发育及语言发育的规律观察其对声音有无反应,可以利用铃哨子小喇叭等予以刺激(大铃的响度约为120分贝,哨子的响度约为100分贝),对此正常小婴儿可出现眨眼及全身颤动的现象此外还要观察婴幼儿的发音情况和语音发育情况一旦对儿童的听力语言发育是否正常发生怀疑时,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早诊早治早训练
2. 临床上常用的耳部影像学检查法有哪些
(1)耳部X 线检查法。颞骨岩乳突部的X 线拍片是耳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常用的投照位如下。
①乳突侧斜位(35°)。亦称伦氏位。可显示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及乳突气房,尚可观察乙状窦板、下颌关节突等。有助于了解中耳乳突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及其范围。
②岩部轴位。又称麦氏位。能显示上鼓室及鼓窦入口。临床上常将该位与伦氏位共同作为中耳乳突X 线拍片的常规位置。
③岩部斜位。又称斯氏位。主要用于观察内耳道、内耳骨迷路、岩尖等病变。
④颞骨额枕位。又称汤氏位。可观察岩尖、内耳道及内耳。
(2)颞骨CT 扫描。颞骨CT 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颞骨的细微解剖结构,如外耳道、鼓室、鼓窦入口、乳突、3 个听小骨、面神经管、内耳道、乙状窦、前庭水管开口、耳蜗、前庭及3 个半规管等。颞骨CT 扫描仪不仅可清晰显示颞骨的细微骨性病变,尚可显示其中的异常软组织块影。因此,对耳的先天畸形、颞骨骨折、各种中耳炎症、肿瘤等具有较高的助诊价值。
颞骨CT 扫描一般采取轴位(横断面)和冠状位,扫描层厚2mm。轴位以外耳道口上缘与眶上缘顶点的连线为基线,由下而上逐层扫描。冠状面则与听眦线(外耳道口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相垂直,从外耳道口前缘开始,自前而后逐层扫描。
颅脑CT 扫描对某些耳源性并发症及小脑脑桥角肿瘤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磁共振成像可显示与颞骨病变有关的小脑脑桥角及颞叶、脑室等软组织解剖结构变化,如肿瘤、脓肿、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