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测量法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或尺度,以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某种属性。其中,包含着测量的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教育测量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定量观察法是按照事先设计的一套明晰而严密的“计量系统”实施的观察,它也被称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这套系统包括:明确的观察对象、有严密逻辑性的观察项目系统、确定的观察程序和记录单位,还有物化的观察记录工具。它的长处是能系统地、高效地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系统地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它的短处是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用严格设计的统一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收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点:1.调查工具标准化;2.调查过程标准化;3.调查结果标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计划地控制教育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转变,然后检验假设,并由此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1.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说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作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可以是:1.以文字记录的资料,报纸、期刊、教材等内容往往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2.以声音记录的资料,包括:上课录音、学生谈话录音、竞选会现场的录音,与某个年段的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3.以影像记录的资料,包括:教学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片、图片。
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基本特点。1.明显的内容;2.客观的事实;3.系统的记录;4.量化的结果。
(二)质性方法
作为与实证研究相对的定性研究,有着独特的研究传统和研究假设,为定性研究所采用的质性方法,有着它的定义。陈向明先生给质的研究方法下了一个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包括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有以下特点:1.调查过程灵活深入。2.获取信息完整真实。3.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访谈调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2.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4.访谈调查不能体现匿名的特点,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这往往会影响受访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观性。
定性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它有以下几种特点:1.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信息。2.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3.可以进行多次观察。定性观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2.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
叙事研究法就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领域,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教育叙事研究具有:1.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为对象。3.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主体。4.形成认识时采用归纳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来研究者征得研究对象的配合相当耗时。2.不易了解到局内人的真正想法。3.研究者很容易受到叙事者故事的影响而偏离研究目的。4.叙事研究受到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5.叙事研究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系统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运用体现在研究主体身上,主要表现为系统思维。它的关键特点体现在运用系统科学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并据此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性方法——既包括实证方法,也包括质性方法,以达到研究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及相关因素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着重探讨研究对象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系统方法论及系统思维的特点:1.与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相比,系统思维具有清晰性和开放性。2.与自然科学的还原主义分析思维相比,系统思维强调系统的整体性。3.与以往任何一种研究范式相比,系统方法论提供了新的思维原则、模式、路线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范例。
(四)复杂思维方法
复杂思维直面世界或事物本来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化的生动丰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是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情境思维为特征的。教育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1.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2.教育活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3.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科学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1.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即研究者,课程即实验,课堂即实验室。2.强调参与、合做与交流。3.强调实践反思。
(六)文献法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文献检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检索是由文献贮存和文献检索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检索系统。狭义的文献检索则指根据检索课题,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把所需要的文献及其线索查出的过程。文献法有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研成果,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有利于为教育科研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益;有利于拓展研究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② 研究生物学特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哪些
生物学源自博物学。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进展跃进下,经历了实验生物学,探讨范围除生物体本身,心理学等等领域生物学(Biology)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以核酸为物种间的共同语言、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生物学这名词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于1802年提出,更包括生物体和环境、功能
③ 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三)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五)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六)对未来的预见性
④ 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具体的课程很麻烦,我不知道你是否被引用本科或考研,但我劝你慎重考虑(当我只看到它的名字,并认为这个大厅的个性,他们的报告现在有点后悔)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之间的的生物层次结构和功能,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和化学过程和重大生命活动的物理特性。生物物理澄清有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规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生物。
17世纪的测试pathi生物萤火虫发光; 1786伽伐尼肌肉静电性能; 1796杨的波动,光,色觉理论的理论,研究眼几何光学的液体动力学的性质和心脏的作用;亥姆霍兹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生物系统,包括生活,包括可以归结为物质世界的运动。他学习的速度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杜波依斯 - 雷蒙德首次制造出了电流表,用于研??究肌肉和神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在1848年发现的。
1896年伦琴发现X射线几乎立即应用于医药,1899年皮尔逊的做法在科学的语法,一本书中提到:“作为具体实例的物理定律的生物物理学研究生物现象...“,并列举了血液中的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神经传导的电现象,表面张力和膜电位,发光与生物功能,以及机械应力,弹性,粘度,硬度和生物结构的关系及其他的问题。
1910年山电技术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和显示特性的神经纤维传递信息是一系列均匀的电脉冲,脉冲是由的膜内国外迟缓。在19世纪的显微镜的应用导致的细胞理论的创作,在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提供更多信息,生物超微结构。
早在1920年,已被列入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的结构。阿斯特伯里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毛,丝和羊毛纤维结构体,并发现,形成链中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主链构象,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的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的互补结构模型。 “医学物理学”在1944年推出的生物物理,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听证会的结构和功能,色觉,肌肉,神经,皮肤,并报告说,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生物对象的应用。
物理概念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生物物理薛定谔在1943年的讲话:“生命是什么”和维纳的说法,生物控制论;前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引进的概念,“负熵”,尝试一些新的方式解释有机体的物理结构,维持生命活动,以及基因突变的延续;后者,在生物控制过程,包含收到的信息,转化,存储和处理。
他们认为,因为生命的物质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特殊的运动规律,也应该遵循运动的问题,常见的一般规律。这种通信两个领域的生物学和物理学。
20世纪20年代开始生物分子的性质,铁电,压电陶瓷,半导体,液晶状态,在生物系统中发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电磁性能,以及生物圈中常见的RF通信等等。但是,许多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物理特性。
1980年发现,两个合成的DNA片段的左手双螺旋结构,人们普遍想了解的性质,左手的DNA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在; 1981人在两个阶段的L-片段插入一段时间的AT,整个的螺旋立即旋转到右侧,是否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左手系的DNA的描述?比旋度的生命活动的意义,现在还没有答案。
根据生物的物理特性,可以测量各种物理参数。然而,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更复杂的生命物质,参数已经改变。现有的测试方法往往不适用,有待技术的突破,将有可能进一步阐明生命的奥秘。
(研究的电子和质子的研究),而且还探索生命活动的物理和活性在体内的基本粒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主要部分之一。水生物,研究电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生命活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已经发现质子,质子的非局域和质子隧道效应的生物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量子生物学的研究,探讨在体内的这些基本粒子的行为。
最初的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吸收的光子中,只有万亿的第二瞬时可视化的流程和初始的高能量的电离辐射能量的吸收也瞬间初始能量在体内的命运和行为,从吸收的出现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样的物理作用,这就需要敏感和快速检测技术。
蛋白质变性在约56℃,但我们可以发现在温泉高于70℃生物培养的人体细胞保存在零下190℃,解冻的细胞保持正常状态,这些生物结构水体的状态是什么呢?如果澄清的水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极端的状态,将有助于了解规律的生活。
生物体中的数百个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最终选择了电影的基本结构形式。从透明,识别,通信,能源转换等生命活动中,几乎所有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提供场地,这本身也积极参与活动。
有时出现的技术,使生物物理的研究大大提高。如X射线衍射技术,分子生物物理学的出现。因此,虽然这项技术本身并不一定代表生物物理,但其生物物理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尽管生命是一个高级自然的运动形式,性质三(物质,能量和信息)运动性能。只有在非常复杂的生理性运动变化快,随着日益复杂的生物复杂性的结构物质和能量的使用,增加了大量的信息,使研究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研究的物理规律的生活物质,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自然的生物,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整个的性质,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物学概述,植物学,孢粉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类学,动物行为学,生理学,细菌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优生学,悉生生物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仿生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力学,生物能量学,生物声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
⑤ 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有哪些要点
美学方法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有哲学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人类学的、文化学的、形态学的、文艺学的、心理学的和科学技术的等多种学科的方法。
有本体论的、主体论的、实践论的、认识论的、符号论的、价值论的、创造论的等多视角的理论方法,以及多学科、多视角相融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观察与体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推理与实证,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证明与证伪,实验与统计的结合以及纵向、横向的比较方法等。
美学的来源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⑥ 地层特性研究
地层层序初步建立后,必须对该地区的地层特性进行研究。其内容包括厚度、岩性以及对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分布的研究。常用的手段是地质分析推理和地下制图方法,通过绘制剖面图、平面分区图、平面等值线图来达到恢复与展现地下地层结构的目的。对这些图件的综合解释,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地层对比关系,有助于构造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地下地层结构的时空概念,从而指导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一) 地层厚度的研究与应用
1. 等厚图的编制
等厚图是最基本的地层特性图件。地下地层等厚图的资料来源于录井或测井资料的对比结果。井点之间的厚度变化是通过等值线来体现的。勾绘的等值线,即等厚线,要与图上各井点的厚度相吻合。井点之间的等值线由内插法作出,但要与沉积特点相一致。因为等厚线的分布受物源区大小、远近,相对沉积速率,剥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采用井间机械内插,必然会出现解释上的不协调或与其他地质现象不协调的矛盾。图2-5A是根据井点提供的地层厚度内插作图的,既没有考虑到中心区沉积较厚,也没有考虑到在地层缺失区地层减薄率的变化。图2-5B用同样资料,但考虑了上述因素,勾出的等值线图能较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在图2-5B的西区,零线到200m厚度线间的密集等值线表明那里的地层沿着花岗岩斜坡分布,说明西边为近岸沉积,地层减薄率大是由于花岗岩体上升受剥蚀所致,密集的等值线应保持与花岗岩体平行。在图的东区地层加厚率大,岩心样品为粗的长石砂岩和砾岩,推断其物源为花岗岩体,从密集的等厚线及粗的岩性,可以进一步圈定秃顶花岗岩区的形状和范围。此外,在图的东南部位,厚度为190m,450m,590m的3个井点间厚度变化率小,岩性为细粒沉积,推断该区为一地势较高的平缓台地,向东南方向倾没。由B图与剖面图C的综合解释,可以看出东区沉降较早,西区沉降较晚。
图2-4 地层对比中常见地质现象实例
图2-5 在不整合面和花岗岩之间 (C)用同样厚度数据勾出两种不同的等厚图 (A、B) (据Low,1977)
等厚图是利用直井的铅直厚度资料,当地层水平时,直井所穿地层的铅直厚度等于地层真厚度,当地层倾斜时,铅直厚度大于真厚度。所以,在有构造倾角变化的地区,应一律用真厚度作等厚图。当然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作铅直厚度等值图,如利用地层顶面构造图推算底面构造图时,就要利用铅直厚度等值图。
2. 等厚图的应用
等厚图很有意义,它经常能揭示出令人困惑的问题。等厚图的应用很广泛,包括:
(1) 指导勘探工作,如预测探井标准层深度和估计完钻井深以下的深部标准层海拔。
(2) 利用地层等厚图与地层顶面构造图叠加,编绘地层底面构造图。
(3) 利用不同时期等厚图研究古构造。
(4) 利用不同时期等厚图配合岩相图,研究沉积环境,建立相的时、空概念。
(二) 岩相图的编制与应用
如何把一套反映环境的岩层组合变化表现出来,是地层特性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常用手段是编制岩相图。
在编制各类岩相图件之前,首先要对井的剖面资料予以整理,即在对比基础上,确定出同一时间层段的井号、井深、岩性、分层厚度、分岩类统计厚度,以及各岩类所占厚度的百分比值,等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按资料准备程度及要求,编制各种类型的相图。表现岩性组合的图件形式有剖面图、平面图及立体图3类。平面图又可有等值线图、分区图及点图3种形式。表现相变化最直观的图件是立体图,但当相变快、井剖面资料少时,难以做到。目前,运用最多的是岩性组合平面展布图。在计算机处理数据与作图日益普及的今天,需广泛开展岩性组合的定量研究。
1. 岩相图
岩相图是把能够说明岩相的主要岩性组合,以分区形式表现出来,它的背景图为该层的等厚图。如图2-6所示,图中按主要岩性组合划分为6个相区。从图上可以清楚了解到物源区、沉积区、盆地相对升降等区域性变化情况。对于简单的砂泥岩地层,可以选择能说明相带特征的资料,如砂岩体形态或测井曲线形态等作为分区的依据。
图2-6 岩相图 (岩性组合图) 与等厚图 (据Low,1977)
当岩性变化复杂,井点资料少,勾画不出岩相带的平面分布时,可以点图形式直接将资料整理结果标在井位上。以圆的直径表示该井所钻遇某层段的视厚度值,圆内用不同符号代表各种岩性在层段内所占的百分比。从图上可以粗略地看出各种主要岩类的厚度及岩性组合的大致变化。
2. 等岩图
等岩图是一套图件的组合 (图2-7)。先以等值线形式表示某层段内不同岩类的厚度分布,然后在各等厚图上按不同岩性类型分区。一个地区等岩图采用何种岩性组合方式,要看用所选岩性组合作出的等岩图能否明确表示出主要岩类的分布特点。对一套等岩图、地层等厚图以及表明沉积物矿物组分的图件进行综合分析,对阐明沉积物源区,判断沉积环境以及了解沉积过程都极为重要。显然,分的层段越薄,研究也就越仔细。对大套多层重复的岩性组合,由于划分不出薄的制图层,因而分岩类研究较为有利。
图2-7 等岩图 (据Lerey,1977)
3. 比率图
在制图层段中,求一种岩类的累计厚度与其余岩类总厚度之比,将该值标于井位旁边,按内插法勾绘等值线图。在勾等值线图时,要注意与地质特征相吻合。
4. 百分比图
在要制图的层段,计算某一种岩类的累计厚度与该层段总厚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将该值标于井位旁边,按内插法勾绘等值线图。
以上介绍了各种常规图件的编制方法及其代表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管什么类型的地层图件,都仅仅显示了某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它并不能精确完整地描绘出一个复杂的地层结构。所以,在研究地层特征时,必须将所有编绘的各类图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上下相邻层段也进行类似的研究,以建立地层发育的时、空概念。此外,为了评价可能的储集岩,还需要细分相带,进行定量的测绘制图。
⑦ 组织行为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无法揭示客观规律,组织行为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套作为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要遵循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则: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⑧ 科学研究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科学研究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求实和创新精神。
⑨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解剖案例来发现规律。特点是简单易操作。
2、实地调查法、或田野调查法。到现场进行访谈、观察等。特点是容易发现新问题。
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规律。特点是可以弥补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偏颇性,样本越大,普适意义越强。
4、数学建模法。如利用博弈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计算、推理、模拟等。特点是便于发现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