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最初的思维研究方法是

最初的思维研究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4-03-12 13:01:52

1. 几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资料备存)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 。

思维的分类

  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

 (1)直观行为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游裂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

 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

 (1)再现思维

 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

 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皮森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

 (1)归纳思维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

 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3)批判思维

 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

 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

 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神握闭的思维。求证思维的结构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

 (8)逆向思维

 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9)横向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

 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11)想象思维

 就是在联想中思维,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12)分解思维

 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从每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13)推理思维

 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14)对比思维

 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15)交叉思维

 从一头寻找答案,在一定的点暂时停顿,再从另一头找答案,也在这点上停顿,两头交叉汇合沟通思路,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思维,如“围魏救赵”。

 (16)转化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17)跳跃思维

 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

 (18)直觉思维

 一次性猛然接触事物本质的思维,它是得出结论后再去论证。这种思维需要平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积累。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以整体性和跃迁性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

 (19)渗透思维

 分析问题时,看到错综复杂的互相渗透的因素,通过对这些潜在因素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20)统摄思维

 凭借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全貌,并统摄推论各个环节。它是用一个概念取代若干个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

 (21)幻想思维

 “脱离现实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幻想思维可以在人脑中纵横驰骋,也可在毫无现实干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任意方向的发散,从而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幻想的脱离实际,也就无法避免错误的产生,但只要幻想最终能回到现实中来并加以现实的检验,错误就会被发现和纠正。

 (22)灵感思维

 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它常常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是由人们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们进行长期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的一种境界。

 (23)平行思维

 是为了解决一个较为大型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求互不干扰、互不冲突即平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它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24)组合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若干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事物或是创意。组合法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25)辩证思维

 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运用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主要是运用质与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

 (26)综合思维

 就是多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很多问题光靠一种思维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必须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才能解答。

 (27)核心思维:就是对于事物只索取重点,不关心任何杂乱无章的东西,学识渊博的人才具有这种凝聚核心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都是裸露的。他有别于思维核心整个思维运行中最初的奇点,这一点还没有定位角色。

(28)虚拟思维: 21世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科学家们不得不定性虚拟思维的含义。它是以自我核心为实点参照,以大脑为初始虚拟折射平台,以网络信息为外部虚拟折射平台的现实思维过程。

  (29)发散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30)  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31)移植思维——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32)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

  0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者离开了形象信息,离开了形象思维,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间接的、过时的甚至不确切的,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主要有:形象性;想象性;直接性;敏捷性;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等。

 模仿法。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想象法。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象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组合法。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移植法。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

 0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反向思维。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怀疑法。有一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打破习惯,反过来想一下,这种精神越强烈越好。习惯性做法并不总是对的,对一切事物都报有怀疑之心是逆向思维所需要的。

 对立互补法。以把握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为目标。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事物之间因差异的存在而带来的互补性。

 悖论法。就是对一个概念、一个假设或一种学说,积极主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论之处。

 批判法。对言论、行为进行分辩、评断、剖析,以见正理。以批判法来进行逆向思维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维技能为基础,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

 反事实法。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反事实思维。主要有加法式、减法式、替代式三种类型。

 03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04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集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

 05灵感思维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突发性和模糊性由于是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独创性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不具有独创性,就不能叫灵感思维。

 非自觉性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思维的突出性,必然带来它的非自觉性。

 思维灵活活动的意象性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久思而至指思维主体在长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况下,暂将课题搁置,转而进行与该研究无关的活动。恰好是在这个“不思索”的过程中,无意中找到答案或线索,完成久思未决的研究项目。

 梦中惊成梦是以被动的想象和意念表现出来的思维主体对客体现实的特殊反映,是大脑皮层整体抑制状态中,少数神经细胞兴奋进行随机活动而形成的戏剧性结果。并不是所有人的梦都具有创造性的内容。梦中惊成,同样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科学头脑”。

 自由遐想科学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觉放弃僵化的、保守的思维习惯,围绕科研主题,依照一定的随机程序对自身内存的大量信息进行自由组合与任意拼接。经过数次、乃至数月、数年的意境驰骋和间或的逻辑推理,完成一项或一系列课题的研究。

 急中生智利用此种方法的例子,在社会活动中数不胜数。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为,结果证明,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另辟新径思维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内容与兴奋中心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寻解定势却由于研究者灵机一动而转移到与原来解题思路相异的方向。

 原型启示在触发因素与研究对象的构造或外形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已经有充分准备的研究者一旦接触到这些事物,就能产生联想,直接从客观原型推导出新发明的设计构型。

 触类旁通人们偶然从其他领域的既有事实中受到启发,进行类比、联想、辩证升华而获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往往需要思维主体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沟通起来,进行内在功能或机制上的类比分析。

 豁然开朗这种顿悟的诱因来自外界的思想点化。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一些明示或隐喻获得。豁然开朗这种方法中的思想点化,一般来说要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点”,四是“巧破”。

 见微知着从别人不觉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并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创建为止。见微知着必须独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时,配合敏捷的思维。

 巧遇新迹由灵感而得到的创新成果与预想目标不一致,属意外所得。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赐良机”,也有的称之为“正打歪着”或“歪打正着”。

 06系统思维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 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整体法是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

 整体法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如果在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维的时候,不用整体思维法,那么无论在宏观或是微观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结构法进行系统思维时,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很大影响。这就是系统中的结构问题。

 好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

  要素法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之为构成要素。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功能法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07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联系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发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全面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受益一生的思维习惯

从现在起,培养五个获益终生的思维习惯

1客观冷静的事物分析意识:千万不要对任何事物抱有成见。刻板成见是个害人不浅的东西,它不仅让你变得偏执而封闭,目光短浅,更会殃及你思维的独立性,影响你与他人良性关系的建立。

2 迎难而上的问题解决意识: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沟通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解决的。

3 富人思维:富人,是脑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目标定下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要怎样筹措资源。

4 价值导向思维:如果我们多运用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来认识生活,多用一些价值导向思维来评判是非对错,长久坚持下来,一切都会变得井井有条,效率也会高很多。

5 从本质上看待一切,学会换位思考:从本质上来看,想让别人帮助你做某事,或是想通过你的努力获得你想要得到的收益,就必须从根本上看待问题,搞清楚你所拥有的交换筹码与对方的现实所需。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再想想对方那里缺什么东西。

有句话说得真没错: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 常用于思维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
第一 归纳和演绎。这是用得最为广泛、思维方向正好相反的辩证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个性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一般。因此,才能从个别中归纳出一般来。同时,又由于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因此,才能从一般中演绎出个别来。认识的秩序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过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归纳和演绎还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相转化的。认识通常从归纳开始,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的结论常常是演绎的前提;演绎得出的结论又成为归纳的指导,演绎转化为归纳,再用事实的归纳来验证和丰富演绎的结论。例如:当达尔文接受了他人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后,收集了大量事实,从中归纳、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系统理论和结论。科学的产生,都是从发现和整理个别的、具体的事实开始的,对大量的具体事实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从中发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就是科学,而科学理论一经产生,就会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广阔的道路。
第二 分析与综合。这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是由事物的客观属性决定的,即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和属性有机组成的;作为过程的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结而成的。分析是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一切问题,把客观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侧面和各个属性,分别加以研究,并把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的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去,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具体特征。例如:医生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无济于事的。高明的医生总是把病人视作有机整体,先找出主要矛盾,具体分析各种症状、特征,再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治疗,真正治好病。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认识潜能。
第三 抽象和具体。这也是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和抽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感性具体就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事物的生动而具体的完整形象,这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抽象规定是通过思维分析活动,把事物整体分析成各种属性、特点和关系,从中去掉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分别加以规定。最后,再把事物的各种属性、特点和关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达到对事物完整、全面而深刻的本质认识,即理性认识。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

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又称直觉观察时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古希腊持续到16世纪.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剖析,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并从中获得最初的经验认识.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主要特征有:①采用观察、归纳、演绎、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②初步运用辩证法.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观察法、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开始为教育家自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
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中国古代许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先辈教育言论进行注疏诠释,就属于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测量评价法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世界最早的测量评价方法.
思辨法和逻辑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观察事实,用直觉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现象一般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我国的“五行说”、印度的“四元素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的本原是火”等.亚里士多德对多种观点进行概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提出了逻辑法,成为早期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研究问题的思考模式,并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是通过经验总结和思辨形成的.苏格拉底对辩论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了“诘问—定义—总结”的教学三步法,即苏格拉底助产术.昆体良对罗马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验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又被称为方法论时期.时间大约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有:①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着重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②将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归纳法和演绎法.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④从自然科学中移植了实验方法.
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末期,自然科学开始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发展,实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确立.伽利略第一个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感觉经验应该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开创了实验方法、理性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另一个对实验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指出,科学应当是实验科学,并主张使用归纳法来实现对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他提出了8个实验原则:变化法、重复法、倒转法、转移法、消除法、应用法、连接法和偶获法.
17世纪开始,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结合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各种科学方法也都有了发展.科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形成,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为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大力提倡教育实验,促进了教育实验的开展.
实证主义的鼻祖,孔德(A.Comte)认为,社会科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要把观察和推理结合起来.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实证主义的应用成为这个时期的最典型的特征.
实验法 第一个提出对教育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就必须提倡教育实验.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贫儿之家”,进行教育实验.
1825年,英国的欧文创设移民区“新和谐村”,进行教育实验.
1879年,德国冯特首创心理实验室,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国的高尔顿在伦敦设立人类学实验室,研究个别差异问题.
1896年,美国的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
1932-1940年间,美国的桑代克把动物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要有严格的实验验证,并在美国进行了为期8年的大规模教育实验研究.
我国教育实验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受当时美国教育实验运动的影响,各地纷纷建立教育实验区.到1935年,各种教育实验区有193处,遍及全国各地.这期间的着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测量法 测量法在20世纪初,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1864年,英国的菲雪尔(George Fisher)编制了最早的成绩量表.
1895-1905年,美国的来斯(Rice)编制了算术、拼字、语言等的测验.
1905年,法国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编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称为教育测量鼻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运用统计学原理,编制了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数量”,麦柯尔在1923年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教育测量运动在20世纪初蓬勃兴起,为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调查法 19世纪以后,教育研究人员开始重视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教育调查开始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霍尔(Stanley Hall)采用问卷法进行教育调查.
1897年,美国的来斯(Rice)进行了拼写练习调查;
1910年,哈佛大学教授哈诺斯(Paul Hanus)进行了学校调查.
1911-1912年,纽约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学校调查.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移植,进入教育研究领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学化跨进了一大步.继承、借鉴和创新,使得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进入20世纪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有:①教育科学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②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综合和人文成为这一时期的最典型特征.随着教育研究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它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点、情绪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纪4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开始关注将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体验、开放式访谈、个案调查、行动研究、参与式观察等开始被引入教育现象的研究中,并与原有的方法进行综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几个阶段全在这了

4.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一、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华夏民族在《易经》时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组成和谐整体的宇宙观念。《易经》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
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着《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观思维
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周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显然,“立象”包括了对于“观象”、“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
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 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宋代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相冥契,则是强调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
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许多科学家认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而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经过科学改造后也能适合现代科学的需要。如在量子力学中有不确定原理、引进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难掌握,而东方人极易接受,这不能不说与东方思维方式有关。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当两类事物之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认识得很清楚时,类比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富有成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如《齐物论》通过狙公赋芧、罔两问影、庄周梦蝶等比喻,来论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之争,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对认识的片面性。《逍遥游》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逍遥自在。《秋水》篇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
四、辩证思维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老子讲“正言若反”,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老子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孔子讲“叩其两端”,遇到什么问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辩证思维也很丰富。中国的太极图就表示着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 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 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 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 光来看问题。 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 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辩证思维深深地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 决定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 影响古代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决策; 影响传统的中医理论;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民族智慧的开发、文化的健康 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理性思维

5. 辩证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辩证思维的四种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方法。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则是辩证逻辑所特有的方法。

(1)归纳与演绎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辩证统一关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交替使用。归纳虽然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性,但不能区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所得结论还不是充分可靠的,要由演绎来补充和修正。演绎所依据的前提是事物的共性,但共性只大致地包含个性,个性也不能完全地进入共性,从共性出发不能揭示个别事物的多方面的属性。可见,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需要借助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2)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综合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3)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成功地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杰出典范。

(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①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②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6.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辩证的思维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是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最初的和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归纳与演绎。
抽象与具体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人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理性)具体的过程,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逻辑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历史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最初的思维研究方法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活性炭法检测氡方法 浏览:885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最佳方法小学 浏览:121
干锅包菜制作方法怎么样烧才好吃 浏览:429
java如何根据传入参数调方法 浏览:517
用什么方法能缓解口舌干燥 浏览:77
apollo计算方法 浏览:796
有肚子t恤下摆打结方法步骤 浏览:626
4岁幼儿口齿不清晰的治疗方法 浏览:825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小 浏览:77
手机充电器线的正确方法 浏览:493
如何快速生成get和set方法 浏览:683
小孩得了结核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634
比率电化学分析方法什么意思 浏览:410
活塞波浪环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551
脚上长疣的治疗方法 浏览:115
要用什么方法写字才快 浏览:557
原神中找封神童简单的方法 浏览:666
识字教学第六课画教学方法 浏览:771
浙江防雷检测技术和方法 浏览:331
wpsexcel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浏览: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