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导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小就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
1.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自主探究。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联系实际,巧设陷阱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做倒水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圆锥容器盛满水到入同样大小的圆柱体容器内,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一个小组到了3次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淌出来了,淌出来了!”,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刚好灌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个问题引发议论,学生自觉参加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操作感知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想学、能学、巧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兴奋。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操作做好记录。有小组说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等到多个小组都有这样的认识以后,教师说:“这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迁移尝试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型合作教学理念。合作交流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用薯仔做学具,让学生在切薯仔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轻松地把握了长方体的三个知识点,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二、效果显着
1.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合作成功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体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充分的相信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在这样的开放型的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升华。
一、 利用生活中的原型组织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也只有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数学教学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新的数学课程教材在研发过程中就注重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就生活在数学当中,生活无处不数学,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对探究数学生发浓厚的兴趣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课前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箱。课堂上合作理解“表面积”的含义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测量出纸箱的长、宽、高,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用字母a,b,h分别代表长、宽、高,用S代表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一个完整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就是:S=2(ab+ah+bh)。之后这位教师布置给各个小组一个任务: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各小组自己寻找长方体实物,先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所测量的实物 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所在,学生兴趣儿高涨,再也没有数学枯燥无味的厌倦想法。数学一旦回归到生活大海之中,学生就会尽情的畅游其中。
二、 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数学研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并且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周率一课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圆周率的数值是3.14,而是事先布置学生用硬纸片做出大小不等圆,想方设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去除以直径,所记录出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14左右,最后让学生阅读《祖冲之与圆周率》。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所说的圆周率是这样被发现的,既激发了探索数学海洋的兴趣,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 利用熟悉的生活,创设研学情境
数学教学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变“厌学、苦学”为“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年级身心特点以及智力发展因素,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课教学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起学生学习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生活化,更便捷的搭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布置各小组用用硬纸片绞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形长和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快发现了奥秘:是等同的关系,再利用长方形面积=长X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在利用已经学过知识的基础上“温故而知新”,不仅真实的再现了生活,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打造出数学研学的高校课堂。
四、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生活走进数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每当这个时候,学生是快乐的,充满了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科教学走进生活,数学教学会充满活力,学生也会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甚至把书本上数学知识发展的广阔的自然空间。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要挖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越来越强,兴趣越来越浓厚。真正提高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安排了一次数学知识竞赛。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和评委来计算参赛者的得分,由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参加超市推出的优惠活动,学生自己购物,自己付款,然后把付款凭条拿出来总结归纳,提出一系列数学问题:优惠前后差价是多少?哪家超市的优惠政策更好?利用统计知识提出更有价值的信息,采访超市经理,这次优惠活动虽然产品价格降低了,但是营业收入增加了多少?学生不但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熟悉社会、驾驭社会的生存能力。而且有的学习小组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超市开展优惠活动,不少居民大量购买商品,结果用不完,还扔掉一部分。那么这样的优惠活动到底值不值得参加,如果参与了,花多少钱,买多少商品,买什么种类的商品最恰当。这就不但是应用数学的问题了,是学生主观意识上升到生活价值观的取向。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有效的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材料,将小学生们熟悉的蕴含数学知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学生会在这样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的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尽情的遨游数学的海洋。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是高效的,也是孩子们最热衷和最欢迎的。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也极大的关注着生活,可以说数学和生活形影不离,相辅相成。数学的价值观来源于对生活的关注程度,作用程度。要让学生喜欢、爱好数学,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亲身感悟到数学对于历史、现在乃至于将来巨大价值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发掘身边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生活实践,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数学探索活动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高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