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根尖炎局部麻醉是用什么方法

根尖炎局部麻醉是用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01 22:01:13

❶ 局部麻醉的方法

常见的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四类。后者又可分为神经干阻滞、硬膜外阻滞及脊麻。静脉局部麻醉是局部麻醉另一种形式[1]。
1.表面麻醉
(1)定义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浅表神经末梢所产生的无痛状态,称为表面麻醉。表面麻醉使用的局麻药,难以达到上皮下的痛觉感受器,仅能解除黏膜产生的不适。可用于角膜、鼻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的表面麻醉。
(2)注意事项①浸渍局麻药的棉片填敷于黏膜表面之前,应先挤去多余的药液,以防吸收过多产生毒性反应。填敷棉片应在头灯或喉镜下进行,以利于正确安置[2]。②不同部位的黏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一般说来在大片黏膜上应用高浓度及大剂量局麻药易出现毒性反应,重者足以致命。黏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与静脉注射相等,尤以气管及支气管喷雾法,局麻药吸收最快,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否则大量局麻药吸收后可抑制心肌,患者迅速虚脱,因此事先应备妥复苏用具及药品。③表面麻醉前须注射阿托品,使黏膜干燥,避免唾液或分泌物妨碍局麻药与黏膜的接触。④涂抹于气管导管外壁的局麻药软膏最好用水溶性的,应注意其麻醉起效时间至少需1分钟,所以不能期望气管导管一经插入便能防止呛咳,于清醒插管前,仍需先行咽、喉及气管黏膜的喷雾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
(1)定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取皮内注射针,针头斜面紧贴皮肤,进入皮内以后推注局麻药液,造成白色的桔皮样皮丘,然后经皮丘刺入,分层注药,若需浸润远方组织,穿刺针应由上次已浸润过的部位刺入,以减少穿刺疼痛。注射局麻药液时应加压,使其在组织内形成张力性浸润,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以增强麻醉效果。
(2)注意事项①注入局麻药要深入至下层组织,逐层浸润,膜面、肌膜下和骨膜等处神经末梢分布最多,且常有粗大神经通过,局麻药液量应加大,必要时可提高浓度。肌纤维痛觉神经末梢少,只要少量局麻药便可产生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②穿刺针进针应缓慢,改变穿刺针方向时,应先退针至皮下,避免针干弯曲或折断。③每次注药前应抽吸,以防局麻药液注入血管内。局麻药液注毕后须等待4~5分钟,使局麻药作用完善,不应随即切开组织致使药液外溢而影响效果。④每次注药量不要超过极量,以防局麻药毒性反应。⑤感染及癌肿部位不宜用局部浸润麻醉。
3.区域阻滞
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称为区域阻滞麻醉。可通过环绕被切除的组织作包围注射,或环绕其基底部注射。区域阻滞的操作要点与局部浸润法相同。主要优点在于避免穿刺病理组织,适用于门诊小手术,也适于身体情况差的虚弱患者或高龄患者。
4.静脉局部麻醉
(1)定义肢体近端上止血带,由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称静脉局部麻醉。适用于能安全放置止血带的远端肢体手术,受止血带限制,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内为宜。如果合并有严重的肢体缺血性血管疾患则不宜选用此法。下肢主要用于足及小腿手术,采用小腿止血带,应放置于腓骨颈以下,避免压迫腓浅神经。
(2)注意事项静脉局部麻醉主要并发症是放松止血带后或漏气致大量局麻药进入全身循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所以应注意:①在操作前仔细检查止血带及充气装置,并校准压力计;②充气时压力至少达到该侧收缩压100mmHg以上,并严密监测压力计;③注药后20分钟以内不应放松止血带,放止血带时最好采取间歇放气法,并观察患者神志状态。
5.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1)颈神经丛阻滞颈浅神经丛阻滞可用于锁骨上颈部表浅手术,而颈部较深手术,如甲状腺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尚须行颈深神经丛阻滞。但由于颈部尚有后四对颅神经支配,故单纯行颈神经丛阻滞效果不完善,可用辅助药物以减轻疼痛。
(2)臂神经丛阻滞包括经颈路臂丛阻滞法、肌间沟阻滞法、锁骨上臂丛阻滞法、锁骨下臂丛阻滞法、腋路臂丛阻滞法等五种入路方法。五种臂丛入路阻滞效果因各部位解剖不同而异,而上肢各部位神经支配亦各异,因此应根据手术部位神经支配选择最恰当阻滞入路。
(3)上肢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主要适应于前臂或手部的手术,也可作为臂丛神经阻滞不完全的补救方法。主要包括正中神经阻滞、尺神经阻滞和桡神经阻滞,可以在肘部或腕部阻滞,若行手指手术,也可行指间神经阻滞。
(4)下肢神经阻滞全部下肢麻醉需同时阻滞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因需多注药且操作不方便,故临床应用不广。然而,当需要麻醉的部位比较局限或禁忌椎管内麻醉时,可以应用腰骶神经丛阻滞。另外,腰骶神经丛阻滞还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措施用于术后镇痛。
虽然腰神经丛阻滞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用于下腹部手术,但临床很少应用。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联合阻滞是简单而实用的麻醉方法,可用于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髋部手术需阻滞除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以外的全部腰神经,最简便方法是阻滞腰神经丛(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大腿手术需麻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及坐骨神经,可行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大腿前部手术可行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联合或分别阻滞,亦可以采用“三合一”法,单纯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用于皮肤移植皮区麻醉,单纯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股骨干骨折术后止痛、股四头肌成形术或髂骨骨折修复术。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联合阻滞再加坐骨神经阻滞,通常可防止止血带疼痛,这是因为闭孔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很少。开放膝关节手术需要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最简便的方法是实施腰大肌间隙腰神经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采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也可满足手术要求。膝远端手术需阻滞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的分支隐神经,踝部阻滞可适用于足部手术。

❷ 牙根尖炎有什么治疗的好方法

您好,一般情况下,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细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会觉得牙齿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齿咬合时感到疼痛.早期由于炎症的范围比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对控制炎症虽有一些帮助,但意义不大.专业的牙科医生仍然强调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药,医生通常会从牙齿疏通到根尖周围的组织,并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药物,如樟脑酚等.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范围扩大,可能出现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
西医治疗: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广谱抗生素和灭滴灵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药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药,疼痛剧烈者还可以在病牙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等.中医治疗:生地黄12克,生石膏15克,生甘草15克,骨碎补10克,刺蒺藜10克,川黄柏10克,北防风10克,白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上是对牙根尖炎有什么治疗的好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❸ 局部麻醉药的局麻药的应用方法

1. 表面麻醉(topical anaesthesia)
2.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conction anaesthesia,block anaesthesia)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腰麻,subarachnoid anaesthesia,spinal anaesthesia)
5. 硬脊膜外麻醉(epiral anaesthesia)

❹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

中文名

口腔局部麻醉

外文名

oral local anesthesia

简称

局麻

特点

不需特殊设备

概述

确切的含义应该是局部无痛,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仍存在;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特点

1.不需特殊设备,不需麻醉医师参与,术者可独立操作。

2.术前无特殊准备,病人保持清醒。

3.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安全性相对较大。

4.局部麻药中加入适量血管收缩剂,可使术区出血减少,便于手术操作。

5.不适用于不合作病人及局部有炎症部位。

适应症

1.一般的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

2.牙髓病的治疗

3.牙周刮治等治疗

4.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

5.种植牙手术等

禁忌症

1. 注射部位感染 。

2. 年幼的病人,特别是不配合的小孩子。

3. 将要做外科手术的病人。

局麻药物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脂类和酰胺类。

国内常用的局麻药物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甲哌卡因在国外亦较常使用。

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浸润麻醉药物为碧兰麻,阻滞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

常见药物

普鲁卡因优点:麻醉效果较好,价格低廉,毒性和不良反应小。

缺点:其血管扩张作用较为明显,故应用时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减慢组织对普鲁卡因的吸收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

过敏反应:酯类麻醉药物,偶能产生过敏反应。

利多卡因优点: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长,有较强的阻滞穿透性和扩散性,可用做表面麻醉。但在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目前是口腔科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还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心律失常病人常作首选的局部麻醉药物。

过敏反应:罕见。

阿替卡因商品名:碧兰麻。

优点: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给药后2-3min出现麻醉效果。

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的麻醉时间约60-70min,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以上。

适用于成人及4岁儿童以上。

过敏反应:罕见。

布比卡因优点:麻醉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的2倍,一般可达6h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4倍,特别适合费时较久的手术,术后镇痛时间也较长。

过敏反应:罕见。

丁卡因优点:易溶于水,穿透力强,麻药效能较大,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缺点:毒性较普鲁卡因大10倍,一般不作浸润麻醉。用作表面麻醉,一次用量也不超过40-60mg,即2%的丁卡因不超过2ml。

过敏反应:偶见。

过敏反应

1.有关局部麻药过敏反应的报道局限于酯类药如普鲁卡因,而酰胺类局麻药物的过敏反应极其罕见。

2.在用普鲁卡因之前,是否常规做过敏试验的问题,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建议做过敏试验。

3.临床上对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但也应做过敏试验。

4.过敏反应与药物主要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有关。局麻药中含防腐剂对羟基甲酸甲酯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

5.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应备好肾上腺素、氧气等急救药物,以防意外。

6.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皮内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看反应。局部红肿,红晕超过1cm者为阳性。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腔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甚至该鼻孔完全堵塞者为阳性。

利多卡因皮内试验:1%利多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看反应。局部红肿,红晕超过1cm者为阳性。

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1.临床上常加入少量血管收缩到局麻药物中,以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延长局麻时间,以及减少注射部位出血,使术区清晰。

2.局麻药物中是否加入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物应考虑几个因素: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及病人机体情况。

3.一般是肾上腺素以1:50 000-200 000的浓度加入局麻药物中,即含5-20ug/ml用作局部麻醉或阻滞麻醉,在注射部位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4.对健康病人注射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20ml,有心血管疾病者4ml。

局部麻醉方法

冷冻麻醉是指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能降低,以致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应用较少。

临床常用药物:氯己烷。

优点及适应症:方法简便,持续时间3-5min,适用于粘膜下和皮下浅表脓肿的切开引流,以及松动乳牙的拔除。

缺点:对组织刺激性大,在使用时,麻醉区周围的皮肤、粘膜应涂布凡士林加以保护。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浅层组织的痛觉消失。

适应症:适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的切开引流,松动乳牙及恒牙的拔除以及气管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2%丁卡因,麻醉效果强,但毒性大,临床上较多应用2%-5%的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特点:浸润麻醉时,药液用量大,故其浓度相对较低。临床常用药物碧兰麻或0.25%-0.5%的利多卡因。

操作方法:

1.常规方法:先注射少量局麻药于皮肤和粘膜内使成一小皮丘,再从此沿手术线由浅至深,分层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组织中,局麻药物扩散、渗透至神经末梢,发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2.骨膜上浸润法: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上,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3.牙周膜注射法:对于单纯使用粘膜浸润和阻滞麻醉效果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时,可使用牙周膜注射法加强麻醉效果,减少注射出血。自牙的近中和远中刺入牙周膜,深约0.5cm,分别注入麻药0.2ml。

适应症:多用于上颌牙槽突及下颌前牙区的牙槽突(牙槽骨较薄,骨质疏松,药物易渗透)。

操作过程

1、唇颊面麻醉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麻醉根尖部神经丛,而起作用。

麻醉位置标记:龈粘膜、牙冠、牙根在牙龈上的等高线

唇颊面麻醉操作过程

· 将唇尽量翻开,使唇面部暴露。

· 注射器的规格为25 或27 (5 号或4 1/2 号),针的方向与牙齿长轴线平行。

· 进针点在牙齿以上,从口腔前庭沟或唇颊龈沟处,进针长度1-2mm,针与粘膜成斜角进针。

· 将大约1ml 的麻药在20- 30 秒钟内慢慢推注。不要让组织膨胀。

· 推注完麻药后,针头慢慢撤回。

体征和症状

· 需要处理的牙和邻近的一或二颗牙失去感觉。

· 在处理过程中没有疼痛。

2、腭/舌面麻醉 腭面麻醉操作过程

· 让病人尽量张大嘴巴,告诉病人有一点痛。

· 为了腭侧龈剥离时无痛,应在腭侧距龈缘大约5-10mm 处的龈粘膜下注射麻药。注射针与龈粘膜成90 度角刺入,抵达骨面,深约1-2 mm。

· 大约0.2 –0.3ml 的麻药缓慢推注。注射点周围会变白。

· 推注完麻药后,针头慢慢撤回。

体征和症状

· 麻木,腭侧龈粘膜变白。

· 在处理过程中没有疼痛。

3、舌面麻醉操作过程

· 让病人尽量张大嘴巴

· 针头与舌粘膜平行方向处进针,应在舌侧距龈缘大约5mm处的舌粘膜下注射麻药。抵达骨面,深约1 mm。

· 大约1ml 的麻药缓慢推注。

· 推注完麻药后,针头慢慢撤回。

4、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特点:麻醉范围广,可减少麻药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疼痛,避免感染扩散。

适应症:适用于一次要拔除一个区的多颗牙。如下颌牙的拔除或当浸润麻醉失败后。

操作过程:

(1)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区域:同侧下颌牙,舌前2/3,舌粘膜,口腔底。

麻醉位置标记:冠状凹口、翼下颌皱襞、下颌后面磨牙的咬合面、用拇指和食指测量,下颌骨最窄的中间部分。

操作过程:

· 注射器的规格为25(5 号),长的针头。

· 注射器置于注射部位的对侧口角处,放在两个小磨牙上方,以水平方向进针。

· 在翼下颌皱襞外侧颊脂垫尖,咬合面水平上方1cm处刺入。(图17.6)

· 慢慢进针,深度为2-2.5cm或是针长的2/3,即可触及下颌骨升支内侧面的骨面。

· 如果触到骨面时进针过浅,矫正方法是针头往回撤,注射器向中线方向移动,到尖牙上面,再进针抵达骨面。

· 如果触到骨面时进针过深,矫正方法是针头往回撤,注射器向远中线方向移动,到磨牙上面,再进针抵达骨面。

· 如果一次就抵达骨面,针头往回撤约1mm,回抽无血。

· 如果回抽无血, 大约1.5 ml 的麻药缓慢注射。然后将针头往回撤,深度是针长的1/2 ,再回抽,如果无血,再注射麻药0 .5 ml 或边退针边注射麻药以麻醉舌神经。

· 推注完麻药后,针头慢慢撤回。

症状和体征

· 下唇,下巴及舌尖出现麻木和变肥厚的感觉。

· 在处理过程中没有疼痛。

(2)颊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过程

· 注射器的规格为25(5 号),长的针头。在颊侧,磨牙的远中面后外方向为穿刺点。

· 缓慢进针,深度为2-3 mm ,抵达骨粘膜。

· 大约0.5ml 的麻药缓慢推注。

· 推注完麻药后,针头慢慢撤回。

麻醉前准备

1、让病人知道病情及所要做的治疗,征求病人的同意,然后才可以进行操作。消除病人的余虑。

2、 不要让病人看到注射器和针头。

3、如果麻醉药从冰箱里拿出或室外温度太低,麻药要捏在手里,加温。

4、 可将麻药涂布于粘膜表面以麻醉末梢神经(麻醉药滴在棉球上,涂布于进针部位)。

5、 如果病人在打麻醉的过程中,有乱动,手乱抓的情况下,应该有人帮助压住病人的手。

6、缓慢推注麻药。

麻醉后检查

浸润麻醉大约3 分钟麻醉起效,神经阻滞麻醉需要5 分钟。用探针检查龈缘,病人能感觉医生用力刺龈缘,但是没有疼痛。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嘴唇和舌头也麻木。

注意事项

1、麻醉药1-2 小时才会消失,在麻醉没有消失之前不能咬舌头和嘴唇。

2、 术后在3-4 小时之内不能喝热水,不能吃热的食物。

并发症

晕厥: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一般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情况较差、疼痛以及体体位不良等因素引起。可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无力、脉弱、恶心和呼吸困难等。防治原则:做好患者思想工作,避免空腹进行,一旦发生迅速停止注射,放平椅位,松解衣领,氧气吸入和静脉补液等。

过敏反应:可发生于注射酯类局麻药物后,即刻反应可出现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延迟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防治原则: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

中毒:常因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或局麻药快速注入血管引起。防治原则:应了解局麻药一次的最大用量及原则。

注射区疼痛:常见原因麻药液变质或混入杂质,或针头钝而弯曲等。防治原则:注射前认真检查麻醉剂及器械。

血肿(组织内出血肿胀):在注射过程中,刺破重要的血管和静脉,会出现血肿。所以在注射时,针头回抽无血才可以推注。如果发生意外,可施行压迫止血,1-2 分钟,并采用冷敷。 感染:注射针被污染,局部或麻药消毒不严等。防治原则:药及器械严格消毒,注射时避免穿过炎症区。

针头折断:如针头太细或太短,可发生针头折断。操作不当也是原因之一。防治原则:注射前检查针的质量。

暂时性面部麻痹:病人感觉注射侧,眼睑不能闭合,嘴唇下垂。如出现面瘫,待药物作用消失后,可自行恢复。但有时症状会长一点。

神经的损伤:在进行神经干阻滞麻醉时,可出现神经的损伤。可引起局部不舒服和麻醉时间延长。可采用针刺、理疗等方法治疗。

牙关紧闭:发生于神经干阻止麻醉时,由于麻醉药注射到肌肉,使肌肉失去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出现痛苦表情,嘴巴活动受限。麻醉过后,大多在2-3小时内恢复。

暂时性复视或失明:注射针误入下牙槽动脉且未抽回造成,局麻药作用消失后即可恢复。防治原则:推注局麻药物前回抽。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声音嘶哑,全脊髓麻痹。

❺ 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 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 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 穿刺点 方向 深度 剂量 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的前庭沟底 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后、向内方向刺入 1.5~ 2.5厘米 1.5~2毫米 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1/3处 大口张,从对侧下颌尖与第一前靡牙间,向上、后、外方向刺入 约0.5~1厘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磨牙的腭侧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龈乳头基部(腭乳突处) 大张口,与牙长轴平行或从侧方刺入 约0.5厘米 0.2毫升 腭侧粘膜及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 翼下颌韧带外侧颊垫尖端交界处 大张口,从对侧下颌两前牙间,与下颌牙咬合面症行,向后、向外刺入。 约 1.5~ 2.5厘米触及骨面 1.5~2毫升 同侧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侧粘膜及牙龈 舌神经阻滞麻醉 同上 同上 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0.5~1厘米 0.5~1毫升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粘膜 颊神经阻滞麻醉 一法:同上 同上 麻醉舌神经后将针稍稍退出再转至下颌升枝前缘0.5厘米 0.5~1毫升 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 二法:腮腺导管口后方1厘米处 与粘膜成15~30度角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见图5~2 图5~2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见图5~3。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节牙孔注射):见图5~4。 图5~3腭大孔注射 图5~4节牙孔注射 拔牙麻醉选择:见表5~2 表5~2拔牙麻醉选择 牙位 唇、颊、侧 舌、腭、侧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 切牙孔注射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腭前神经 腭侧浸润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 浸润麻醉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 浸润麻醉 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后神经 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 加对侧下牙槽神经交通枝) 下颌孔注射 加对侧局部浸润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颊神经 下颌孔注射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孔注射)和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图5~5、5~6、5~7)。 图5~5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位置示意图 图5~6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及方向 图5~7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部位的解剖关系

❻ 口腔科有哪些局麻的方法

口腔科的局麻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局麻方法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传导麻醉。

(一)冷冻麻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痛觉的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是氯乙烷,麻醉时间3-5min,目前已很少用冷冻麻醉。

(二)表面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浅表组织的痛觉消失,临床上用较多的是2%-5%利多卡因和0.25%-0.5%的盐酸丁卡因。

(三)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治疗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常用的浸润麻醉方法有:1.骨膜上浸润法,是将麻药注射到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骨的手术。2.牙周膜注射法,又名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注射针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深约0.5mm,分别注入局麻药0.2ml,这种麻醉的缺点是注射时比较痛,但损伤小,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亦可避免因其他麻醉方法时容易产生的深部血肿,其次,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不全时,加用牙周膜注射,常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四)阻滞麻醉,是将麻醉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因神经干和分支或主支血管一般都是伴行,所以当注射针头到达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前,须回抽检查有无回血,以防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神经阻滞麻醉:

1.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有翼腭管注射法和口外注射法。进针的表面标志是腭大孔的是属于翼腭管注射法。口外注射法的进针标志是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中点,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而后到翼腭窝。上颌神经的分支是:鼻腭神经,腭前,中,后神经,上牙槽前,中,后神经。由于腭中,后神经被麻醉,还可有恶心,呕吐感。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麻药注射于上颌结节,故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引起翼静脉丛血肿,另须注意,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可麻醉上牙槽前,中,后神经,有口外注射法和口内注射法。(1)口外注射法,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2)口内注射法,注射针与上颌中线呈45度,于侧切牙根尖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顶刺入。

4.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大孔或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行麻醉手术时,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后神经,引起恶心,呕吐。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经。

6.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卵圆孔附近的下颌神经,故又称卵圆孔注射法,本法与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法极为相似,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与皮肤垂直刺入,直抵翼外板,然后退针至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针尖到达卵圆孔附件。下颌神经在口腔中分支为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颏神经,切牙神经。

7.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亦称下颌支内侧隆突注射法。

8.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亦称颏孔注射法。颏神经,切牙神经是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分为口内法和口外注射法。

9.咬肌神经阻滞麻醉,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运动神经分支,分别分布于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因而又叫咀嚼肌神经。麻醉该神经可以暂时解除或减轻某些炎症等引起的牙关紧闭,增大张口度,以利病灶牙早期拔除,缩短病程。

阅读全文

与根尖炎局部麻醉是用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会计案例分析学习方法 浏览:878
检测是否对粉底液过敏的方法 浏览:675
锻炼大脑前厅的方法有 浏览:255
什么方法丰胸最见效 浏览:464
手提袋的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869
机械五金cad图纸测量方法 浏览:171
浓痰怎么去除方法 浏览:782
生产食用菌保存最多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249
茶花的嫁接方法视频 浏览:935
天麻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254
提前还贷等额本金计算方法 浏览:943
新车除味有哪些方法 浏览:247
心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372
百度地图位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09
如何改变电脑连接方法 浏览:24
vivo手机屏幕锁定方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79
如何制作胶水最简单方法 浏览:761
山东莱阳立碑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147
做事的方法论怎么做 浏览:772
毛栗子剥壳的方法及如何保存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