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河势稳定分析方法

河势稳定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4-01-28 01:38:36

❶ 河流的治理方法,要具体的,不要粘帖复制!

不难看出,改造一条平原河流,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在上游兴建枢纽,以拦河坝为主要矛盾方面来控制河流,调节来水来沙量,从而改变河道的水流条件;二是改变河床的边界条件,即依靠河床的岸边工程或其他整治工程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调整水流的流场,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第一方面的内容,我们已在前文中作过讨论,后一方面的内容就是要研究河道本身的整治工程问题,这是本文的主题。
对于平原河流而言,要控制其河势变化,就必须实施河岸整治工程。对于已满足防洪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较有利的河势,常常采用护岸工程以保护并稳定该段河势,对不利于防洪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河势;就必须采取整治工程或工程河段来调整或改造河势,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通过工程河段来调整和改造河势,难度很大、要求很高,通过岸边工程的实践将把河道整治的技术水平推向更高的阶段。
在河势的调整和改造中必须研究河流内部力的结构。运动的河流在时空上总是伴随着力的变化。水流作用于河床,河床对于水流的反作用,从宏观上都是通过力的作用来体现的;例如水流对于河床底部的剪切作用力,水流对于河岸边壁的作用力。对于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河势的调整改造而言,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后一种力,即水流对河岸的作用力与河岸对水流的反作用力。
有关的研究表明,根据水的动量推导出水流对河岸的作用力,是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水流方向改变的增大而增大的。当然,这在宏观上是一个合力,自然可以分解为对河岸的垂直方向和平行于河岸的两个合力,也可以分解为水流作用于整个岸壁上每部分承受的力。因此,我们依靠岸边的控导工程,改变水流的方向以调整河势是有理论依据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河流辩证法和河流学研究方面,应该更进一步认识水流与河床这一矛盾统一体的深化与发展。水流创造河床,河床约束水流,其中水流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一个总的概括。当你研究河床的形成与变化时,也有个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泥沙从上面来了,河床的演变现象就表现出来,即河床这一矛盾方面又深化河床的冲淤矛盾关系。水流呢?它的主要作用有多大,最大冲刷点在哪里,这就引出了水流作用的分力与合力的问题,即水流本身还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即水流的分力与合力的矛盾关系。例如,河道水流不可能始终作直线运动,水流一定是弯曲的,必然具有内在力的关系。例如,我们有可能分析水流动力轴线上切线和法线方向的分力,在沿流程上相互转化的规律,河道弯曲度大小即河岸的反作用对其合力和分力变化的影响。我们对力的相互作用剖析得越细致,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是能够利用这个矛盾,才能正确完成平原河流治河工程任务;并逐步把局部的经验性认识推向新的理论认识的水平。
目前,河床对水流的反作用表现为影响和改变水流的流场以及引起次生流。在大江大河中,水流结构十分复杂,大尺度涡流研究更少,难以应用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中,鉴于流体力学中微观结构的运动机理一时很难弄清,从宏观上用力学理论来研究水流运动中的力学关系的途径是可取的,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河道整治工作也基本上是适用的。
由于水流与河床间的分力与合力问题在弯道中最为明显,所以我们先从这里开始。为什么水流是弯曲的?这是因为即使在平坦地区上流动的河流,其直线流动方向也是最不稳定的,因此它在实际中也就是最不可能存在的。我们可以设想一条河流,在大体上同样的土壤上严格地依一条直线流动着,那么可以证明这种流动不可能持续得长久。例如由于土壤构成上的差异,水流在某个地方稍有偏移,则这种偏移在以后就会逐步加大。这是因为在那个初始弯曲的地方,水流开始作曲线运动,这样便出现了惯性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流要压向凹入的一岸,冲刷这里,这便使初始微凹部位的凹入程度加大,于是河流弯曲的曲率加大,惯性离心力也加大,其对凹岸的冲刷作用也随之加强。也就是说,只要由于某个小扰动产生了一个初始的最小弯曲,它就会不停地增长;即初始扰动在力学正反馈机理的作用下被不断地放大和成长,也即只有弯曲型流动才具有力学的稳定性。
弯道水流在重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横向水面坡度的同时(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还将形成横断面上的环流运动。由惯性离心力和(重力)压强差的合力分布可知,它的上部指向凹岸,而下部指向凸岸,构成旋转力矩,使水流沿横断面产生旋转运动,这就是横向环流。弯道横向环流相对于主流而言,又称为副流。实际上,横向环流与纵向主流相结合,使弯道水流呈螺旋状水流向前流动。环流强度的大小,通常可由横向流速与纵向流速之比的绝对值来衡量。横向环流在弯顶附近充分发展后,将因向下游沿程曲率减小而衰减。另外,在河道水流中的实际环流并非总是在整个横断面上的一个单向环流(即表层水从凸岸到凹岸,底层水流则反之),有时会有一些次生环流伴随着这个单向环流出现。在目力所及的范围里,有时弯段不那么明显;当我们看不见环流、或环流不明显时,弯段延伸的长度是可以看得到的,而这个长度是分力、合力长期发生作用的结果。
此外,单向环流还可转化为两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双向环流。沿程各断面的弯道环流应该是本断面离心环流和上游断面环流传递衰减后剩余部份的综合结果(惯性离心力的方向指向水流流速线的外法线方向)。
另一方面,河道水流中泥沙浓度沿垂线分布,上部浓度小,下部大;而水沙流速度分布则恰好相反。这样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浓度小、流速大的表层水流连续地流向凹岸,而浓度较高、流速较小的底层水流则不断流向凸岸并爬上边滩,造成横向输沙不平衡。结果是:凹岸岸边崩坍,坍落的泥沙则由底部横向水流挟运到凸岸堆积,即凹岸受到水流侵蚀,在靠近凹岸的主流处形成深槽,侵蚀产生的泥沙经螺旋流的作用搬运到凸岸(有时是下一个河弯的凸岸),并发生沉积,因而使得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淤长。在一定条件,这使弯曲率不断增大,直至发生弯道的自然裁弯现象。由于凹岸的顶冲点位于河弯顶点稍偏下处,故在凹岸后退的同时,还具有下移的趋势,由此造成河道的蜿蜒蠕动。
在两个河弯相交处的直段中,由于相反环流的干扰,导致泥沙的堆积而形成浅滩。深槽和相邻浅滩之间的距离一般为直段河宽的5至7倍。曲流波长(又称河弯跨度)为直段河宽的12倍,而曲率半径为直段河宽的3倍。
环流是弯曲型河流中的一个显着标志。在弯曲河流的弯道,环流结构较为简单和明显,多呈单向环流,这可由马卡维也夫方程予以描述。在弯曲河流的过渡段,即较为顺直的河段,环流结构常常比较复杂,也不那么明显,还可能出现多层多向的环流结构;这种现象也常常出现在山区河流的推移质型河流上。由于弯道水流存在显着的螺旋流运动,使水流增强了紊动,有时还会发生水流与凸岸的分离,产生旋涡区,从而增大了水流的能量损失(明渠流大尺度紊动起源于粘滞附面层的扰动,其受到扰动后,诱导产生的波幅为有限值,它不随时间加强也不减弱,即处于中性稳定状态;这种中性稳定的粘滞附面层就是河流低频紊动产生的根源)。
由上述的描述可见,在实际的河流中水流的结构非常复杂,其水流流态可以用流场加以描述。这个流场是由流速不同、流向不同的流力线组成。它在河道沿程中随时都在变化,这是一个三维的流场。一种流体即使在一定粗细的管子里(可看为固定的岸床),当其流速达到一定大小时,总会有涡流发生。而在河道里,水流更是以涡流的方式前进的。例如测量河水流速的测速仪会出现脉动现象,特别是在靠近河底的地方,脉动现象表明水流经常改变方向,即产生涡流;河水不但沿着河道前进,同时还要从河岸流向中央。在河底附近形成的涡流会带动轻沙,使河底出现沙波。在河道水流中,其水质点移动很不规则,呈弯弯曲曲的螺旋状,并有斜向及竖向的运动,这就是紊流。流体的紊流在水流的侵蚀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细粒物质于流体中保持着悬浮状态的搬运,就是靠紊流中向上的流动来支持颗粒的。如果不存在紊流,颗粒物质就只能贴着河底或仅能稍离河底,以滚动或拽拉方式移动。由于紊流的存在,在实际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某一深度上水质点的统计流速和统计流线。
河流或水系,经过上千万年的活动以后,其形态发生了显着改变,调整得适应于输送水流与泥沙。河流纵断面逐渐演变为向下游坡降递减的平滑河道;这一过程称作河流的均夷。这时,河流能够搬运流域所供给的全部荷载物,但再也没有能力迅速下切了,但均夷化的河道仍可侧向切割河床(即河岸)。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平原河流河段可被认为都是均夷化的河道;因此从岸边工程的角度看问题,考虑二维流场便已大体够用了(在某些需要一步刷深的河道,我们可用R和S的常数或反比关系来予以把握)。
对于平面二维流场中的诸流线,可以进一步抽象成若干主要的分力与合力,一般说来,这对于分析河岸或岸边工程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及促进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下面我们先从几个具体的例子出发来阐明其意义和作用。
分力、合力在一般情况下不易看出。从表面上看来,河岸似乎是光滑的,实际上摩擦力使它的表面有无数个小豆豆,它们就像无数个小丁坝。假如你在河岸上做个小丁坝,水流马上就把丁坝底下刷深了;因为就在这里形成个分力,或者原有的这个分力加大了。于是它就使另一个分力也必然要加大,即这里的分力越加大,就愈加影响到对面。当对面的力加大之后,就在丁坝这里形成一个合力,于是这里就刷深了。丁坝越大,产生的合力就越大,它的下腮就刷得越深。因为有了丁坝,水不能顺畅地往下走,就汇合起来,水都涌到这里来,于是水面就鼓起来;丁坝越长,合力就越大,一直要长到丁坝这个方面的分力超过对岸的分力,最后它总是横着过来,水流就转到对岸去了。但在一般的平原河流里,你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例如在长江里,你不可能修一个像拦河坝那样的丁坝。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这里的水流就变成了缓流,这里就变成湖了。而如果丁坝足够长,到最后它总是要超过对岸的分力,当它真正超过对岸的力,就能造成一个力量使弯段提前;因为这个丁坝太长了,水到这里上不来了,就使更多的水直接过来了。这就说明了一个一般规律:凹岸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能太短了,只有当它长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水转到对岸去。否则,当它不够长的时候,水还是要回到凹岸来。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可以把弧型的河岸看成是由无数的平面连接而成,在每个平面上都要产生水流的作用力及对水流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也和相邻的另一股来水的分力合成为一个合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一个河弯看成是由无数个小丁坝所组成的来加以研究;而所谓的主流线也可以看作是水流的两个主要分力形成合力的表现形式。它不仅在水平方向表现为分力、合力之间的关系,在垂直方向上亦是如此。
另外,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形式的丁坝作用(包括自然的“丁坝”)。当丁坝把受其影响范围内的水流动能汇集成一个很大的分力,在丁坝坝头的下游与丁坝影响以外水流更大的分力汇合时,形成其下游的强烈冲刷,形成大的冲刷坑。例如,单一丁坝如处于顶冲段的前部时,不仅不能将水流挑向对岸,反而增大了丁坝下腮的冲刷力,形成深坑;如荆江河段的观音矶,因为荆江数万流量所形成的分力大于由丁坝挑流作用所形成的分力,迫使水流仍旧返回本弯道的凹岸。深坑就是由这两个分力的集中冲刷点造成的。又如,当丁坝处于弯道尾端或顺直河段时,河流主泓受该弯段连续挑流作用,实际上形成了一股接近优势的分力,在这样的河段上修建丁坝能够增大这股水流对另一股水流的优势,迫使主泓提前转向对岸。如40年代杨家场粘土河岸及其丁坝,迫使长江主泓以急转弯形式冲向对岸的冲和观、祁家渊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这种将主泓提前转向对岸的河道整治工程,如能接连运用,就可使某一弯段走向反面,由凹岸变成凸岸。再如,通过对一个河段的全线防护工程可使主流转向。一个河段的连续守护工程相当于无数个看不见的小丁坝对水流的作用,由于其连续性使丁坝的分力具有累积作用逐步使主流转向,这也是人工加强了对水流的反作用。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远比单一大丁坝有利,但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因为代价太大。比如荆江郝穴河段,即从马家寨到郝穴河段的全线防护工程,就是因为这一河段的堤脚临近深泓,没有足够的宽大边滩,而迫不得已采取全线防护办法。一旦我们将其主泓南移至黄水套故道,那就用不着全线防护了。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丁坝出发得出的分力、合力模型等效于弯道水流的纯力学模型,而且它更具有直观性和简明性,便于指导河岸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也利于与水工模型相互印证和补充。下面我们将用这种分析方法对荆江两个着名的危险河段的演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上荆江河道整治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其两个危险河段变为安全河段。这两个河段就是沙市河段和郝穴河段。历史上,杨家场以上的公安河段曾在目前主泓的北边,那时杨家场以下的黄水套曾经为大江主泓;后来随着公安弯段向南移动;经过杨家场粘土咀控制,其挑流作用不断增加,这就加大了其中的一个分力,致使杨家场以下长江主泓不断向北摆动,黄水套进流条件逐渐恶化而成为支汊。即使如此,在1931年和1949年洪水时,还能分别通过10000个和5000个流量。历史演变的过程表明,主流在上下游的摆动方向是以杨家场为共轭点的;即主流在公安段愈向南摆,经杨家场下游主流愈向北摆动,以致形成郝穴河弯荆江大堤堤外无滩或窄滩的全线险工段的严峻形势,而黄水套这个曾经是主泓的汊道目前已被淤塞,仅在洪水时能过200-300个流量。
过去,由于没有认识这种转化规律,就眼睁睁地看着郝穴河弯由安全河段向着危险河段转化。如果当初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将公安弯段的主泓河道从南向北移动 200-300米(即在该弯段凸岸开挖引河,加强凸岸水流分力),就可以采取较小工程,加大向黄水套进水这个分力,就可使黄水套逐年展宽加深,并使郝穴河弯逐渐淤死,黄水套故道重新恢复为主泓,可惜这一有利时机已经失去,现在必须做较大工程才可达到这一整治目标。
对于沙市河段而言,如果对其全线进行守护则工程量将非常巨大。但如在观音矶头向右开挖河道,则不论三八滩及上游如何变化,就可诱导主泓南移走三八滩南汊的新河道,相当于另一个黄水套,这样右岸这个分力便大大加强,然后可在北汊采取促淤工程,促使观音矶前淤出滩地,这样的投资要小得多。由于有分力和合力的理论,现在可以不再做模型试验了;可用工程本身做为1:1的模型,在一些小的地方,可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稍微调整一下。
水力学、河流学目前还都处于实验科学阶段,很多问题还不能用严谨的理论分析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模型实验对这两门科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河流学与水力学还有不同,任何一个需要整治的河流,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实例,客观上有一个1:1的原型供我们研究,这比任何人工模型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了河流的客观现实。河流通过其自身发展的历史,毫无保留地、全面地向我们展示出其运动的规律性。所以说研究河流的基本规律,主要依靠原型观测和分析。模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我们将已经认识了的客观规律用于改造自然的效果。特别是在河流上兴建了大型的建筑物以后,改变现状较大,有可能出现一些我们还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够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工程实施后预测其发展后果,模型试验可给我们以定性的启示和粗略的定量概念。
现阶段的水工和河工模型试验与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化学实验是不同的,更确切地说我们应称其为模型验证。既然是验证,那么被验证的应该是根据对原型的观测和分析所得到的可以用来改造河流的规律;但如这些规律在天然河流中已被多次地验证过,它就并不一定要再用模型来验证。所以河流的规律主要靠研究河流而得到,整治的结果也往往在河流的历史演变中(包括整个河流,不限于某一段)可以找到借鉴。这是河流自身提供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这就是河流工程的一个显着特点。没有一个预先对河流规律的正确认识,盲目地相信和依靠模型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整治工程,所谓“河工模型试验万岁”的观点,实践一再证明往往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做岸边工程调整河势时,需要分力-合力的理论进行指导。

❷ 长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有哪些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组建了流域机构,开展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初步建立了长江防洪、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在保护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域情况的变化,长江治理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加以解决,把长江治理开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长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仍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

一是抓紧完成长江近期防洪工程建设任务。

在按规划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任务之后,继续加强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支流堤防的达标建设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对荆江四口洪道、洞庭湖区及其四水尾闾、鄱阳湖区及其五河尾闾进行必要的清淤疏浚,清除洪障,保持行洪畅通。

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挖掘潜力,充分发挥丹江口、五强溪等已建大型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及其调度运行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意义重大,要按照水利部审定的《三峡水利枢纽防洪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大纲》,积极开展水库防洪库容的复核及三峡工程不同运行阶段防洪调度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和移民建镇的思路,分步安排分蓄洪区建设,实现计划分洪,尽可能减少分洪损失,近期重点实施城陵矶附近100亿m3的分蓄洪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减少分蓄洪区的使用机率和范围,必须兴建防洪作用较大的干支流水库。为了使长江防洪体系能主动适应三峡工程建成后情况的变化,要加紧长江中游防洪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是要高度重视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建设和运用。长江洪水的自然特性表明,即使防洪工程系统进一步完善后,要完全消除洪水灾害也是不可能的。

必须大力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人为的活动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特别是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以便在长江发生不同量级洪水时,提供足够的蓄泄场所,避免发生影响全局的毁灭性灾害。要加快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展长江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的研究和修订,加强洪水保险等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及实施。

要强化流域机构的防洪管理职能,加强防洪风险的研究及风险管理,依法加强河道、湖泊和分蓄洪区的管理,严禁对河道湖泊洲滩进行新的围垦和侵占。

(二)、加快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新世纪长江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

1.抓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尽快实现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2.加快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步伐,为国民经济提供优质能源

(三)、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加快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泥沙防治,是长江治理开发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1.进一步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2.加强泥沙的原型观测,充分发挥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

3.加强中下游河床演变的观测与分析,加快实施关键性河势控制工程,保持中下游河势的稳定

4.深入研究复杂多变的江湖关系,科学调控水沙

5.加大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强化水资源保护,是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城市水资源战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节流优先”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合理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用水的发展方向。据预测,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m3,污水处理约为10元/m3,而节水仅需3元/m3左右,通过节水减少污水排放是最为经济的手段。“治污为本”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

长江流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率不高,据预测,要在2010年以前基本遏制城市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保护城市水源,并在2030年以前使水环境有明显改善,2010年和2030年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率必须分别达到50%和80%以上。

二是坚持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污染综合防治战略。由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工业废水造成的水污染负荷占水污染总负荷的50%以上,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是由工业废水的排放带入水体的,要把控制工业污染做为源头治理的重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耗能大、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产品和工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削减污染排放量。

与此同时,要结合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的建设,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废弃物和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将面源污染减少到最少。特别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是坚持多种手段并用。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建议抓住《水法》修定的有利时机,增设“水资源保护”专章,建立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同时强化违法的法律责任,增加流域管理方面的条款。

具体到长江流域,应根据三峡库区水环境的保护、南水北调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长江口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西部大开发中的水资源保护和长江中下游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等实际需要,制定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通过法制保障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尽快将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在巢湖等重点水域实施一批水资源保护工程。

采用调水、截污、清淤、非点源控制生物治理、污染源治理等综合措施,为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提供可靠保障。积极探索运用税收、财政、信贷、补贴、奖励、收费、赔偿、罚款等经济杠杆,调节流域内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污染。抓紧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对主要城市江段的水质、入河排污口、近岸水域、鱼体残毒及沉积物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防污、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型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抓紧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推进水生生物环境诊断技术的应用,逐步研究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制定适当的环境技术政策,鼓励低污染和无污染生产。

(五)、坚持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推进长江治理开发的根本动力

长江流域机构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与其肩负的使命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还很不适应。

最突出的问题是:依据现行的《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规的规定,流域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难以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流域机构对于违法水事活动很难进行处罚和纠正,对流域内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大多没有直接管理和调度权,无法起到统一调度的作用。

流域治理缺乏稳定的投资保障和有效的筹资机制;还存在政事企职能交叉,责、权、利不清的问题,长委的汉江集团、陆水管理局等主体企业的公益性耗费长期得不到补偿,负担沉重,缺乏活力。

完成新世纪长江治理开发的艰巨任务,必须在体制改革和机制、科技创新上狠下工夫。

阅读全文

与河势稳定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形象快速记忆的方法 浏览:362
实验室真空烘箱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浏览:276
怎么去掉眼袋最快的方法视频 浏览:447
缝纫机正确的穿线方法 浏览:282
液晶电视屏幕自检解决方法 浏览:998
豌豆粉丝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27
太极泥使用方法 浏览:985
眼神灵活性训练的方法有几种 浏览:850
什么方法去血管瘤 浏览:83
快点下载安装方法 浏览:745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结题报告 浏览:646
苹果7手机接入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72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有哪些 浏览:321
左手冰凉的治疗方法 浏览:611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 浏览:550
正确发声的方法视频 浏览:979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法 浏览:35
观赏鱼战争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603
自做生日蛋糕最简单的方法家庭版 浏览:751
手汗蒸的最佳方法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