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师怎样根据各年级段学生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一、注意教学常规的养成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对于低段学生教师提前到达教学场地,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嘱咐学生要注意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对于农村孩子,他们的野性强,不容易受控制,加之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组织学生安静整齐的排好队,是非常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上节课跟学生排好队,等下次上课了,学生们又不知道站哪里了,课堂变乱糟糟的。或者刚排好的队伍,换个方位,学生们就不知道怎么站位了。所以,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这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真是又气又急。但我课后细细反思,怎么才能让他们记住排在哪里呢?经过查阅一些资料,和自己的总结,我终于找到了方法。我先在室内跟学生们讲述排队的方法、要求和作用,然后在实践课上运用快快集合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得自己的位置。这样坚持半个月,学生们就知道自己的位置了。也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准备。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体育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培养学生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体育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因为学生从小就喜欢玩,他们不会讨厌上体育课,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这使我们教学方便了许多,但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因为低段小学生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安排形式多样的,竞争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体育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体育课代表的培养:
体育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体育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体育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五、要注意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以直接视觉、听觉为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思维方式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因此,应以直观方式教学为好,如教师示范、模型、图解、影视等,做到讲解、示范、模型三结合。又因低年级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性占优势且易扩散,注意力不专一、易分散,所以教法应多样化、情境化,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模仿法等,就能达到好的效果。
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有耐心。把自己融入到他们中间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可爱。这样你也会很享受上体育课,不仅孩子们得到了快乐,最为教师本人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一面,自己内心也是非常开心的。
‘贰’ 教师个人简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发展,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要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必须从改革教学观念入手,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叁’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主动获得社会、自然、人体保健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 说明文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一、读:设法读精彩
首先是指向性朗读,许多说明性 文章 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其次是情趣性朗读,如模拟读、想象读、美读等。这样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地读,就会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语言,悟出方法
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应该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枯燥讲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说明方式。说明文的语感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2、理清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 逻辑思维 能力最好的依托。通过教师一步步精心地预设,不仅使学生读懂了 句子 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授他们以“渔”,掌握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3、替换比较,体会遣词 造句 的准确性。比较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或删词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学会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
2、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科普文中也有文本的空白点,在空白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3、从教学活动形式上拓展。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举办读书会、演讲会、图片展等语言实践活动,落实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四、积:积累词句,厚积薄发
力求在“当堂”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记”下一些词句,尽量是浸润性积累,“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地积累字词句段,当然也需要强记性积累,必要的读读背背,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一、变知识教学为素质教学
新课程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主动获得社会、自然、人体保健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说明文本身具有知识性强等特点,往往使教师只考虑学生理解课文知识,而上成一堂知识传授课,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如何改变这种倾向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转变这种“知识教学”为“素质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工夫。
1、在听、说、读、写中加强语言 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口头说话和书面表达能力。说明文教学同样要体现其他文体教学的特点,重视听说读写每一环节的教学。对于浅显易懂的说明文,在课堂上可以加强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听读课文后,能迅速说出被介绍事物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口头介绍事物,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教学中还可以加强读写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导写的目的,力求一课一得。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思想 教育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说明文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要求,体现这一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其实,在我们中学教材中选编的许多说明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课文大多与人们的品质、情操、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表现祖国园林美的《苏州园林》。
有展示变幻莫测气象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有反映我国古代及现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的《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艰苦历程和革命前辈不怕牺牲精神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有反映祖国科技迅速发展和歌颂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向沙漠进军》等等。这些课文都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靠的依据。
因此,教师应该紧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深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崇高理想等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3、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要真正提高学生的 语文知识 水平和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他们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并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 学习方法 ,达到“教为不教”的最高境界。
二、变枯燥讲解为趣味教学
由于说明文知识性强而缺乏生动的 故事 性,学生学起来有枯燥乏味之感,特别是有些教师为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介绍的知识而不厌其烦地讲解灌输,结果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的乏味甚至昏昏欲睡。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关键是教师在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把学生没兴趣的教材内容和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师生齐心协力,演好每一台“戏”。
1、课前激趣,使学生的身心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愉悦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时,特地选一个有阴云的天气,让学生先猜一猜近两天是否有雨,在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时,出示本节课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本课来验证,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性,还可以大胆用生物课、物理课中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分析中认识事物,明白事理。还可以组织多种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十幅 浮雕 内容时,出示十幅浮雕的图片,并打乱次序,让学生通过自学后重新编排次序,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更多的有关说明文的读写知识。
三、变照本宣科为知识补充
中学 语文教材 中所有入选的说明文中,科普说明文占一定的比例。这类说明文有些由于选编时间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文所反映的科技知识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上讲,这些教材已经凸显了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说明文时,要注意补充新的内容,避免教材的局限性。
比如《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3月,距今已有50年之久。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了我国解放后拱桥方面的新成就。但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拱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拱桥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特别是建桥新技术已经用很粗的螺丝钢柱把桥面吊到拱圈上,使拱圈由桥下移到桥面上。补充这些新的知识,不仅使学生对课文中的知识有了更新更全的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
这些新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己去补充去丰富。教完一篇说明文后,可以适当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的资料,如教完《死海不死》后,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的地理书籍,让学生对死海有更全面的认识。
3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一、初为人师,传统的实践者
记得教《统筹方法》时,完全模仿恩师的教法。先介绍作者,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分段。之后就开始讲解开水泡茶的原理,让学生 说说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终于得出结论:省时,科学。于是,一步步讲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三遍,估计学生学会了,再复习 其它 说明方法。最后做习题。
结果是,学生仍然一学就会,一做题就忘,越学越糊涂,说明方法见了就怕,说明文见了就头大。自己非常痛苦。
二、事实警示,传统的思考者
我意识到,书不能这样教了,日子不能这样过了。然而,说明文到底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地方呢?
直到教至 毕业 年级,做了许多阅读题之后发现:学生最好得分的文章竟然是说明文!
在那一本本的阅读资料中,只有说明文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乐趣,单是题目就令人神往,诸如《地球之肾》、《飞人的战靴》、《走进空间站》,比起一些 记叙文 乏味的煽情,科技的魅力占了上风。于是,说明文的知识与趣味使我折服,也切实意识到:要改变说明文教学的思路,把可爱的说明文带给学生。
三、卧薪尝胆,传统的创新者
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从第五年开始摸索新的方法,并随时改进,现在有了一些成形的方法,归纳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说明文有用
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这样导入“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但古人却能预知天气。同学们猜一猜他们靠什么帮忙?”学生顿时开动脑筋,最后不难得出:“可以借助天象”。“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助手——云。”引入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列表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当天的作业是——观察天上的云,预测明天的天气!学生非常高兴,趁机引导他们:“很快就学会知识的原因是作者用了很多特殊的说明方法,现在来认识它们。”于是,学生快乐地接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2、借用其它学科知识,让说明文变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被压扁的沙子》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用语言叙述不太好懂。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证明题格式和化学的方程式。
先让学生找到斯石英的段落,慢读两遍,我将文字变成方程式,用方程式解释“斯石英的变化过程”。
再让学生读最后几段,又用证明题的形式把斯石英存在与恐龙灭绝的关系表达出来。
变形后的说明文使学生茅塞顿开、眼界大开:既学了知识又看懂了文章,还认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3、吸收其它文学形式,让说明文出彩
文章由于目的不同,故而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吸收其它文学形式,有助于说明文的理解。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中,我适时引入了 对联 的形式对比罗布泊的今夕,让学生在阅读后把下联对出。只有熟悉课文才能有所获得,于是学生积极阅读,都想成为对联高手。
4、不断进行写作训练,让说明文回归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说明文教学当然离不开写作练习。在 八年级 的教学中,我一直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从说明局部到说明整体,一点点地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观察——写作的模式。学期中组织年级的 作文 竞赛——《铁七中的玫瑰花》,并将出色作文结集成册,传阅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四、探索 反思 ,扬鞭奋进
现在看来,我不自觉地进行了情境教学,而且就像专家所说“先把教材吃透,吃进去再吐出来”,才能在课堂上有所创新。但是我认为,把“枯燥”变成“可爱”,把“讨厌”变成“期待”,应该只完成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转变学生的态度;把“无效”变成“有效”,把“盲目”变成“ 清醒”,才是帮助学生准确拿分的必经之路。
4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一、读为基础
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对 科普知识 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读作为 语文学习 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 总结 ,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在听课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另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分析学生的基础现状及接受能力,来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为形象简明,教师应当在引导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小学生的 教学方法 ,如根据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说明文、科普说明文为主,
学生通过严谨规范的语言获得对说明形象的认知,学生在品读具有文学趣味的说明语言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知识 经验 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当学生把握说明语言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对课外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从而提出其他问题,这就是动态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生成问题。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容易生成各种临时性的动态问题,这种问题的生成恰巧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结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及时补充科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让学生能将文本教学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师生的思考极为关键,教师的思考能够为预设教学提供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够为教师的及时总结反思提供基础,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进一步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中获得感性知识,与自身的背景知识进行双向结合,真正地激发学生自身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内部情感。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预设说明文教学。关注于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技能,有效地联系三维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质疑,敢于正面教学目标的落差。另一方面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生探究说明文中的科学价值,分清主次、重难点教授知识,切勿将说明文文本的字词篇章知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一锅烩,进而偏离说明文教学的初衷。再者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课堂互动对话的方式,进行平等对话沟通,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说明文教学中真正地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科学知识探究的小主人,教师成为启发点拨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导教学活动。
三、行为反馈
说明文以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教学时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识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还应当将课内文本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举一反三地对同类型的科普文章进行有效地解读,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转变已习得的知识为实践技能,在学校教育和 家庭教育 的双向壁垒中积极课外观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科学反馈的方式,开发利用说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