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常用方法
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法
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行为法
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作详细的观察和记录。②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对儿童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为修改的内容和程序。③按计划帮助儿童改变行为。④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是否及时﹐物质强化是否伴随言语的赞赏﹐强化方式是否多样化﹐强化是否恰当﹐给予强化的人是否为儿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惩罚的方法。
历史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阅文献。历史研究法的步骤是﹕史料的收集。要尽可能地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规章制度﹑决议﹑规划﹑条例等材料﹔还要收集反映当时教育情况的论着﹑报告﹑小说等有关材料。不仅要有文字的史料﹐还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鉴别。要用各种方式对收集的史料鉴别其真伪﹐也要区别长期为大家所公认的史料中史实的真伪。史料的运用。史料鉴别后﹐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进行步骤﹕①描述。把所要比较的国家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加以描述﹐要求准确﹑客观﹐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作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必要时须研究某些材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对象的现状。③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离不开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较法本身还要求科学化和定量化。
分析法
或称逻辑分析法﹐即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分析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分为各个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分析之后﹐又必须进行综合。即根据分析的结果﹐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联成一个整体来认识。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抽象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抽出基本的﹑本质的东西﹐撇开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质﹐概括则是从某些教育现象中抽取出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将所研究的同类教育现象概括出该类现象中的一般特征来。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对研究成果的关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须慎重地进行﹐特别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采取各种复杂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教育实验法多数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但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应用实验室实验法。不论采用哪种实验法﹐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实验法一般分 3种﹕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方法﹑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实验进行前﹐根据实验目的﹐拟定测验题目﹐准备教具﹑仪器﹑记录表格﹑统一标准﹐拟定记录方法﹑符号等﹐设法控制实验因素﹐使重要因素不变或少变。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复实验多次。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如外语教学中创造语言环境和外语演剧教学﹐直接教学法的试验等等。
Ⅱ 当今社会最受教室欢迎的教育研究方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研究方法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知识点,往往以单、多选的形式考查,该知识点考频较低,因而许多考生容易忽略,但事实上这一知识点的难度很低,考生只需系统学习、整理,即能做对题目、得到分数。本文我们详细介绍并整理了常见的3种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观察研究法
1.含义
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自然性、有详实的观察记录和能动性的特点。
2.类型
(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4)按观察是否预先有严密的计划和程序,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3.步骤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①描述记录:
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描述法、连续记录法。
②取样记录:
包括时间取样(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发生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事件取样(以事件、活动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分类取样)。较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③行为核对表
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下面划勾。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4.优缺点
(二)调查研究法
1.含义
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2.类型
(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冲刺调查。
(3)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3.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2)指定调查计划;(3)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4)实施调查;(5)整理调查材料;(6)撰写调查报告。
4.优缺点
(三)实验研究法
1.含义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类型
(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根据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4)根据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3.步骤
(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总结推广阶段。
4.优缺点
以上是我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各位考生可进行方法间的比较,认真备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Ⅲ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6)
【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1.含义: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2.类型:①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②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调查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计划⑤实施调查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1.优点:①调查过程的标准化②调查形式的匿名性③调查的范围广④适用于大样本,效率高⑤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⑥结果较易量化;2.局限:①灵活性问题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试,无法记录其答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效度问题也应予以关注;3.问卷的结构:①指导语②问题③结束语;4.问题的设计:(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②关于问题的数量(时间为20-30m);③关于题目的排列;(2)问题的形式:①结构型(封闭式问卷)②非结构型(开放式问卷)③综合型;(3)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菜单式)、评判式(排列式、编序式)、等级式、等距式、划记式;
(三)访谈调查–;–;1.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2.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3.类型:①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②一次性和重复性访谈调查③个别和集体访谈调查;4.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
(四)测量调查–;–;1.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的法则,以测试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且进行量化分析;2.类型:①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②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③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④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⑤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⑥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⑦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个人能力发展倾向;⑧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着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①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②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③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④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Ⅳ 教育研究方法的解答题:问卷设计包括哪些项目
从一次问卷调查开始到正式的测试,其基本步骤是:
1、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收集所需资料;
2、研究问卷形式,可以从研究者的时间、研究范围、对象、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等方面考虑;
3、列出标题和各部分项目;
4、征求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以30—50人为试测样本,求出信度、效度;
6、进行项目分析,重新修订;
7、正式测试。
如果单讲问卷的设计步骤,则包括五个层次: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问卷项目的语句和问卷的用词、问卷项目的编排。
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各层次的具体设计要求,以便确定问卷的结构和设计重点。问卷设计中的第一个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不同的目的和理论依据,决定了问卷项目的总体安排、内容和子量表的构成。第二个层次是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例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量表?量表应采取多少个等级(量表的点数)?是用奇数还是用偶数量表?量表上文字说明该用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在第二个层次需要考虑的。问卷设计的第三个层次是问卷的语句。注意事项如前所述。问卷的第四个层次是用词,总的要求是避免过于抽象、一般的词语,防止反应定势。第五个层次是项目的编排。应从一般开始,越来越具体,比如先排对学习或工作的整体看法的项目,然后了解有关学习或工作环境、奖励和团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应该把影响情绪的问题安排在问卷结束部分,比如,年龄、工作、身体状况等,这也是问卷设计的惯例,因为如果受试者认为这些项目涉及隐私而拒绝回答时,重要的信息在前面已经得到了。此外,在项目排列上还应注意顺序效应,即排在前面的问题有可能会后面问题的回答造成影响,要设法避免。
问卷法适用的研究问题非常广泛,采用问卷法,可以系统地了解人们的满意感、基本需要、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工作紧张、工作负荷、工作疲劳、群体气氛、领导作风、价值观和态度等等。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做出书面回答。问卷法总是为一定的研究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量量表及问卷设计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编制。
近年来,问卷调查法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