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马原实践教学方法

马原实践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11-21 16:54:06

A. 如何教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教学目的:学习和把握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使学生提高在实践中自觉遵循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1、价值的含义;
2、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教学难点: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等
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4版。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什么是价值?哲学上所讲的价值与经济学上所讲的价值是一样的吗?(提问一到两位同学)
导入新课: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含义: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P79)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2.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P79)
真理尺度 :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尺度 :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3、价值的特性( P79 -80)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1)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对象;
第二,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82-83)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重点和难点)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p84)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例1:一幢教学大楼(比如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大楼)的建设,既要遵循真理尺度,又要符合价值尺度。一方面,要遵循真理尺度,要根据建筑学的力学、材料学、施工规律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就无法建成,即使建成也会因
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而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还要遵循价值尺度,要根据教学对房间布局、采光、保温、通风、给排水、出入通行等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再结实我们也不会满意。
例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邓小平同志提出衡量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p84)
第一,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是以掌握相关真理为根据的;
例如:袁世凯对药物的错误的价值认识。袁世凯生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和肾脏病。他不信西医、迷信人参、鹿茸等昂贵的补药。平时无论是坐车外出,还是居家,总是口中嚼着人参片,喝着鹿茸汤,后来死于冠心病和尿毒症。专家指出,乱用人参、鹿茸等药物对于心血管病和肾病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只会加速其疾病的恶化。这表明,袁世凯对于药物的价值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关于自己的疾病和人参、鹿茸等补药的正确认识,他对补药的错误的迷信态度反而害了自己。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遵循相关真理为前提;
例如:唱歌要遵循一定的发音规律和技巧。
第三,真理必然有价值。
任何真理,只要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它迟早会给人带来价值。
例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如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别说实际价值尚未显示,就是真正理解它的人也没有几个,害得爱因斯坦不得不用了近30年的时间作科普工作。结果,后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在核能研究和利用、宇航事业中表现出巨大价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现在也有数学研究上的、思维训练上的、知识积累上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实践发展,它的研究成果迟早会显示出其价值的。
例2:“人总是要死的”这是真理,其价值何在?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人总是要死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生命;第二,人的生命也是非常短暂的,要过得有意义和价值。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B.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方法论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 而应从实践去理解。就是说, 生产力本身已内在地包括了客体、主体和实践, 而对于实践, 不仅要从“客观的活动”去理解, 而且要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把“主体”和实践联系起来。实践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就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 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 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了起来。这也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和诠释生产力。由此,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力量。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与观念的变换过程。这样, 马克思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中找到了把客观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从而解决了先前生产力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 这里我想谈一下实践的生产力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 而应从实践去理解。就是说, 生产力本身已内在地包括了客体、主体和实践, 而对于实践, 不仅要从“客观的活动”去理解, 而且要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把“主体”和实践联系起来。实践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就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 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 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了起来。这也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和诠释生产力。由此,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力量。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与观念的变换过程。这样, 马克思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中找到了把客观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从而解决了先前生产力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才能高效健康的进行下去。

C.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建议

这学期,我们在何文模老师的带领下,系统的学习了部分马克思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马克思原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以后出生社会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马克思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何文模老师通过教学使我们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把我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马克思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做到精讲,要“管用”,马克思原理的教授要把其三哥主要部分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马克思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法论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阅读全文

与马原实践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采购运营技巧和方法 浏览:242
天才计算方法和技巧 浏览:820
自己灌鸡蛋香肠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699
短视频数据研究方法 浏览:687
泡蜂蜜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511
迅羽使用方法 浏览:940
牛乳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叫什么 浏览:180
快速绑钩方法图解 浏览:756
睑黄瘤的治疗方法 浏览:707
如何找蚝油方法 浏览:276
切断木头最简单方法 浏览:607
ph值的计算方法 浏览:312
手机壳自己制作方法 浏览:288
水泥路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93
汽车发电机检修及测量方法 浏览:382
轻食食用方法 浏览:364
前车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943
搓澡棉的使用方法 浏览:986
白板投影仪使用方法 浏览:825
液压油缸安装方法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