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学方法名人名言摘抄
教学方法名人名言摘抄
教学方法名人名言摘抄,好的句子往往被赋予时代意义,将摘抄作为一种习惯就能改变你的思维,摘抄本上的每一条都是旧时的痕迹,摘抄就像将知识编入脑中的数据库,教学方法名人名言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2、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3、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4、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6、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7、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8、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9、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10、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11、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2、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希特勒
13、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
14、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5、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1、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2、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3、慈父+慈母=教师
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5、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增广贤文》
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7、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8、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9、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10、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11、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12、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13、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4、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15、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16、教师要用心去爱,去教育学生。
17、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1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关汉卿
20、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2、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23、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2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5、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⑵ 《学记》提出了什么教学原则与方法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散拿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冲嫌搭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者手。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⑶ 关于教学方法的名人名言_教育教学名人名言
教育 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增益、互相促进的关系。本名句阐述“教”与“学”这两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范畴的辩证关系。
关于 教学 方法 的 名人 名言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 文化 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 儿童 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1.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关于教学方法的名言——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有关教学的名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2、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3、慈父+慈母=教师
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5、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增广贤文》
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7、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8、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9、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10、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11、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12、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13、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4、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15、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16、教师要用心去爱,去教育学生。
17、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1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关汉卿
20、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2、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23、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2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5、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7、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29、小鸟展翅看大鸟,学生成长靠教师。
30、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3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 对联 》
3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33、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
34、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将来超过自己。
3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7、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38、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39、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容纳孩子最可谴责的行为。
40、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41、勤于给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终将迎来争奇斗妍的春天。
4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43、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44、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
45、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46、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
4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8、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49、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50、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5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关于启发式教学 名言警句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 记忆力 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苏联当代着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北宋哲学家)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当代着名教育改革家)
猜您感兴趣:
1. 课堂教学名言好句摘抄
2. 有关教学方法的名言
3.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格言
4. 教育的名言名句
5. 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
6. 关于教育名人名言
7. 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大全
⑷ 《学记》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
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
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
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
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着中亦属罕见”.(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
用.
二、 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
说,
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
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
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
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
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
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
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
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
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
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观摩性原则
儒
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
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10)另外,荀子、《易》、《大学》等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
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响教育都必须以“善”为前提.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
《学记》强调,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论学取友”,引导学生接近“益友”,而且还要争取使“损友”转化为“益友”.这正是“相观而善“另一方面的积极意
义.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观摩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交友标准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六、启发性原则
《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11)
“喻”,就是启发诱导.如南宋戴溪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12)明代姚舜牧亦说:“喻,有不言自契之意”.(13)喻是一条极其
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对孔孟启发诱导思想的总结概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要按“喻”的原则教学,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师如何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
是“道而弗牵”.道即导,引导,指导.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教师只有很好的启发诱导,认真指导,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这
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达到了“和”,就是说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这样,学习
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强而弗抑”.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畏学.清学者方苞注此说得非常透切:“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丧矣.”(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强
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决不会视学业为畏途.因为没有思想负担,心理压力,所以学起来自然会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且
会信心十足,困难也易于克服.这就是所说的“强而弗抑则易”.
三是开而弗达.开,开启,使露其端倪.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
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某种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与作
用.所以,启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针对当时教学的弊端:“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埋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
正因为启发诱导原则重在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它很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启发性克原则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地运用,并大力倡导,原因就在于此.
七、长善救失原则
教
学很可能会有得有失,得与失就是教学结果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学之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而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
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
对教师来说,要起主导作用,必须善教,就要克服自身的“失”,发扬其“善”.对学生的“失”,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摸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施教,才能做到“长善救失”,这就是《学记》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得
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辨证的.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
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
长矣.”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正确地做到“长善救失”.
八、藏息相辅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业”(正课)与
“居学”(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相结合,学习进修
与游戏休息相结合,也就是课内外劳逸结合.教学的这个过程,决不可能永远处于紧张、兴奋或者绝对松散的状态.总要有一张一弛的合理安排,师生都必须有劳有
逸,课内外各项教学活动必须相互结合,辨证统一.
首先,必须安排按时的正课教学,当正课完毕后,学生便可离校休息,但必须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
“大学之教也,明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必须紧密结合,它们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因为从复习的角度说,“居学”是“正业”的复习、巩固,又是
使正业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即《学记》所说的“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从预习的角度说.“居学”既是学习正业的准备,又能增进“正业”的兴趣.即“不兴其艺,不能乐
学”.
“正业”的弦、乐、诗、礼是学的主要内容,而居学的操缦、博依、杂服是艺,是练,是掌握正业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时,
“藏修”与“息游”偏重于课内外的劳逸结合,意为学习应有张有弛.学生既可以在游息中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发展爱好特长,又可以扩大视野,培养兴趣,增长智
慧,学得愉快又有信心.自然容易达到安学、亲师、乐友和信道的目的.正如清人姜兆锡所说“藏焉修焉之,谓正业专习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谓居学养纯而义愈
熟”.(1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藏息结合的原则,抓住了人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劳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其科学依据.合
理而辨证地处理好这种关系,既保证正常的
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符合教学规律,就今天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当今,语文教学中
对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强调,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乃至“大语文教育”的倡导,同这一原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何况“不学博
依,不能安诗”等是对古代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作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着,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
和理论价值十分显着.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观摩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和藏息相等辅原则,是以
当时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是当时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对以后历代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学原则是对师生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原则的提出和发展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支持.同时还必须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
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而《学记》中所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早已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它从先秦的教学实践中来,又指导了以后历代的教学实践.经实践检
验和历史证实,这些教学原则对今天的教学实践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教育内容、过程、手段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些教学原则的应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为当前的教育服务.
⑸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如下:
1、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尊师重道。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碰念肢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是尊师,其次是重道。
4、豫时孙摩。
豫,预防性原则笑世。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要有预见性。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