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典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为鲎试验法,包括2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又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当各种检测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以凝胶法的检测结果为准。
鲎试验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其按试验方法还可进一步分为凝胶法、动态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动态显色法和终点显色法。
原理:
凝胶法是应用鲎试剂可与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内毒素的一种鲎试验法,检测时鲎试剂需以除热原水(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后使用,通过观察有无凝胶形成作为检测终点。
浊度法是通过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来检测内毒素含量的鲎试验法,其中动态浊度法检测反应混合物浊度升高至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时所需的时间或浊度升高的速率。
动态显色法和终点显色法都属显色基质法。显色基质法是通过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游离出生色团的多少来检测内毒素含量的鲎试验法,根据产物色度计算内毒素水平,又被称为比色法。
‘贰’ 细菌内毒素检测步骤,详细的
检测方法: 1、每套器具中,注入80mL水,放置37度保温至少1小时. 这就是A溶液了。2、这种情况下,内毒素要求(限值)就是 0.25EU/mL. 3、买灵敏度是0.25EU/mL的鲎试剂。4、内毒素制备0.5EU/mL浓度,作为阳性对照,药典中的C溶液。5、制备B溶液,这个可能要用近似法来制备,取5EU/mL的内毒素溶液 0.2mL与1.8mL的A溶液混合,漩涡混合至少30秒,就成近似的B溶液了。6、加样反应,取 8 支鲎试剂,全部加0.1mL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然后分别加A、B、C溶液,0.1mL, 还有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0.1mL, 每种溶液平行两管。7、放到37度水浴或干式的恒温仪中反应60分钟,就可以看结果了。8、B、C溶液的反应管必须要阳性,就是轻轻倒转180度过来,鲎试剂安瓿里的反应溶液形成了凝胶体,不滑落。 而D溶液,就是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那2管,必须要阴性,这样3个满足了,就说明你的试验成功了。最后看A溶液的反应情况,阳性就说明原套器具每套大于20EU。否则就合格,小于20EU了。 当然,1管阳性,1管阴性就要重新复查了,方法看药典。
‘叁’ 细菌内毒素检测
热原系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所以热原有外生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之分。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内毒素是热原,但热原不全是内毒素。欧洲药典委员会副主席J.Van Noordwijk提出:“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但所有已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热原。
热原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现已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三部内广泛应用,但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内一个药品都未运用,这主要是由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持点所决定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具有较家兔热原检查法灵敏、快速、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目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已广泛应用于西药、生物制品。但同时也应该指出,细菌内毒素检查是一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生产工艺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其干扰的增加,然而根据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中药注射剂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家兔热原检查法。但是对一些具有解毒降温作用的药物,因会干扰家兔的生理活性,引起体温下降,用家兔法检测不准,还是应考虑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由此可见,热原与细菌内毒素两者之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还是有区别的。同时,还要请各位同仁注意,不要将“热原”误写成“热源”。
‘肆’ 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方式有什么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是否符合规定。 内毒素(Endotoxin)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伍’ 细菌内毒素的试验要求应该怎么做急急急提前感谢啦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我公司提供多种规格的灵敏度为0.03, 0.06, 0.125, 0.25, 0.5, 1.0, 2.0 EU/ml的凝胶法鲎试剂。操作简便,经济,反应只需在37℃恒温水浴内进行。
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过程中浊度变化而定量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目前,我公司有提供动态浊度法鲎试剂盒,配套微板鲎试仪ELU808使用,其检测范围宽,检测限可达到0.005EU/ml – 10 EU/ml,同时其样本检测量小,快速测定,多孔同时检测,可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有显色基质法鲎试剂盒定量测定内毒素含量,其检测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检测限为0.01EU/ml-1 EU/ml 。可配套使用微板鲎试仪ELU808 , 通过96孔微板检测,最适宜的测定波长为405nm。也可使用分光光度计,通过试管检测,最适宜的测定波长为545nm。
凝胶法只能对样品中内毒素含量进行定性判断,也就是样品中的内毒素大于或小于某一个值,不能准确测定中样品的内毒素含量。而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是定量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厦门市鲎试剂实验厂有限公司
‘陆’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 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 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的时候 除另有规定外 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本实验操作过程硬防止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污染
凝胶法鲎试剂原理 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变形细胞溶解物的冷冻干燥品 内含能被微量细菌内毒素激活的凝胶酶原和凝固蛋白源 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pH值及无干扰物质)细菌内毒素能激活鲎试剂中的凝固酶原 使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 凝胶法鲎试剂是根据凝集反应所形成凝胶的坚实程度来限量检测细菌内毒素
‘柒’ 如何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摘要] 目的: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鲎试验检查法对新药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结果:介绍了如何建立新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重点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以及如何进行干扰试验。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为新药的质量控制以及应急检验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关键词]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
[中图分类号] R92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59-03
How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XIAO Guinan, SUN Qingping, SHENG Yingmei
Guangdo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Methods: Tachepleus amebocyte lysate test was applied to detect bacterial endotoxins in new drugs. Results: How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for new drugs was introced, and especially focused on how to define the limit of bacterial endotoxins and carry out the interference test. Conclusion: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provides useful bases in quality control and emergency test for new drugs.
[Key words] New drugs;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Interference test
新药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代替既往的家兔热原检查法是一个趋势,在药害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也符合国际上对动物实验的“3R”原则(优化、减少、替代)的要求。现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是1968年美国科学家Levin和Bang所建立的鲎试验法[1]。从开展内毒素检查的现状来看,部分单位未能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进行实验和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在建立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及干扰试验这两个环节,力图为新药的质量控制以及应急检验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
1.1 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计算公式
新药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L)的确定是整个方法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现在一般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 E进行确定[2]。计算公式为L=K/M,K为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非放射性注射剂K=5 EU/(kg・h),放射性注射剂K=2.5 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 EU/(kg・h);M为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成人体重按60 kg计算,体表面积为1.62 m2。部分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以体表面积描述时,可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剂量乘以0.027,即可转换为每千克体重剂量。
1.2 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的确认程序
首先根据所研究的新药品种说明书,通过查阅最新版《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权威资料,得到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M值)并求出L值,将所求得的L值与相关的质量标准(《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欧洲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转正标准或注册标准散件中关于该品种的细菌内毒素限值进行参考对比。
还有一种方法是参考该品种的热原检查剂量(可视为M值),因为热原剂量的设置一般为成人临床用量的1~3倍,与常用的安全系数3~10倍较为接近,这种参考热原检查剂量的做法在以前颇为盛行,现在已逐渐少用。
1.3 细菌内毒素限值计算的常见误区
1.3.1 将成人日均用量误作最大用量 大多数情况下,说明书或资料往往只提供了某药的单次或每日用量,实践中不少人往往将单次用量误作最大用量进行限值计算,所得限值明显偏宽。众所周知,除极少数情况(急性、重症患者用药)下的单次用量可作为最大用量外,多数情况的日常用量换算成最大用量,还需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取3~10倍)。
1.3.2 误将每日总用量当成每次最大用量 只根据说明书或资料提供的某药的每日总用量,未考虑该药品总量的静脉滴注时间已经远不止1 h,这样求得的限值难于真实反映实际限值,因为M值是反映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能接受的最大供试品剂量,而非全日的总用量。
1.3.3 对于大输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过于按部就班 没有考虑大输液的特殊要求,大输液的主药成分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实际多为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如果按主药成分计算细菌内毒素限值的话,容易偏宽,因而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将热原检查剂量10 ml/kg视为最大临床用量,将大输液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
1.3.4 忽视滴注时带入的外源性细菌内毒素 某些新药在临床使用时是溶于大输液进行滴注的。假设某抗生素药品的规格是1 g/支,其使用方法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在1 h内滴注完毕。可参照下述方法计算该抗生素细菌内毒素限值,此时K=5 EU/(kg・h),因而60 kg的成人每小时体内可以接受细菌内毒素的最大量为300 EU,而在1 h内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最大可带来125 EU的细菌内毒素,1 g的该药最多只能带入175 EU(125~300 EU)的细菌内毒素,因而该抗生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可定为0.175 EU/mg。如果按常规计算的话,求得限值为0.300 EU/mg。
1.3.5 没有考虑到主药外的其他成分 在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过程中,特别是原料,要注意扣除主药外的其他成分(如金属离子:头孢噻肟钠中的钠,西司他丁钠中的钠),因为标准一般规定为每毫克中头孢噻肟或西司他丁所含的细菌内毒素量不得过多少EU,而制成的原料往往是含钠等其他成分的。
2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2.1 前期准备工作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 min以上)去除,部分物品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如强酸强碱浸泡法),但需经过确证不干扰鲎试验检查。
2.2 灵敏度复核试验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需要注意的是,当实测灵敏度λc在0.5λ~2.0λ(包括0.5λ~2.0λ,λ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日常检验中部分检验者误将实测的灵敏度作为批鲎试剂的灵敏度来进行常规检查或干扰试验。
3 鲎试验检查的干扰试验
3.1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认
MVD是指在试验中供试品溶液被允许达到稀释的最大倍数,计算公式为MVD=C・L/λ,式中L为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λ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C为供试品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则C等于1.0;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λ/L。
此处往往根据市售主要的鲎试剂灵敏度范围(0.03~1.00 EU/ml)来计算干扰试验中的有效浓度稀释范围。
3.2 干扰预试验
取本品1支(原料精密称取不低于10 mg的量),按照拟定内毒素限值,原料或注射用粉针加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至不超过MVD规定的系列浓度,注射液直接稀释至不超过最小有效稀释浓度的系列浓度,预试验时一般可取一个厂家灵敏度为0.125 EU/ml或0.250 EU/ml的鲎试剂,对供试品原液及其系列稀释液(供试品阴性对照,NPC)进行干扰检验,另外设立阳性对照(PC)、阴性对照(NC)、供试品阳性对照(PPC),每个浓度平行做两管,最终得出供试品(批号:20100802)在某浓度及以下浓度对鲎试验检查不产生干扰作用(PPC首次出现“++”的浓度)的结论。供试液的干扰预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供试品在不高于20 mg/ml的浓度下不干扰鲎试验的检查。
3.3 正式干扰试验
按表2制备各系列溶液,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MVD的溶液,参照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记录供试液的干扰情况。
只有当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的平行管都为阴性,且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对照系列溶液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计算系列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对照系列溶液和干扰试剂系列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当Es在0.5λ~2.0λ及Et在0.5Es~2.0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验;当鲎试剂、供试品的处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重新进行干扰试验。
4 排除供试液干扰的方法[3]
4.1 样品稀释法
选用较高灵敏度的鲎试剂,将供试品进一步稀释(低于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后进行干扰试验,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干扰作用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4.2 调节pH法
测定供试液的pH值,若不在鲎试剂的有效缓冲pH范围(6.0~8.0),可选用一定浓度的HCl或NaOH将pH值调节至6.0~8.0,但要注意应进行方法学验证(干扰试验),确保不干扰鲎试验检查,且对内毒素检查结果无影响。
4.3 超滤法
通过专用超滤系统,将影响内毒素检查的药物小分子杂质滤除,内毒素则留存于滤器内,滤器内加入相应的内毒素检查用水进行检查,可在几乎不影响内毒素浓度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小分子药物的干扰作用。
4.4 其他方法
微温保持加热法;使用去G因子鲎试剂或厂家提供的专用抗增液对样品进行稀释(此时须进行干扰试验)。
5 常规检查
使用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供试品溶液和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测。
6 讨论
建立新药品种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首先要结合临床最大用量确定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应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样品进行鲎试验检查(普通凝胶法或动态浊度法定量试验),如结果能证实样品在不低于最大有效稀释浓度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且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此时方可建立该品种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4-7]。
根据临床最大用量规定及实验结果,将所研究的新药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每毫克主药(或每毫升)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若干EU。经干扰实验确证,该新药在某个浓度或低于该浓度时(但不低于最大有效稀释浓度MVC)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取本品3批,按拟定的标准检验,其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