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研究某一个人的学术思想
1、搞清楚这个人的经历、社会关系、言论、一般表现。
2、弄明白这个人的学历,这个“学习”不是简单指从哪里毕业,而是学习研究的历程,比如从小到大看过哪些书,从哪些人那里获得过教导,以及这些知识和其日常行为的关系等。
3、发表的文章、着作、讲演、授课等等
4、其对手的情况和与对手争论的情况
5、其学术所在领域的情况
6、一要积累尽量多的资料,尤其是实在客观的原始档案;二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彻底的深入的研究,切忌浅尝辄止和急功近利;三要注意在研究或将研究成果公布时,要顾及当事人等的感情,顾及法律和道德原则。
Ⅱ 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按照系统论、实践论、信息论、相似论、整体观的科学思想,以大陆造山带、区域成矿学、矿产勘查学、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资源工程学、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成矿谱系、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源地学信息集成矿产预测等新理论与新方法为指导,以矿集区综合研究为主线,以典型矿床系统研究解剖为支撑,以成矿研究服务于找矿预测为原则,以建立成矿模式和总结找矿标志为目标,把地质研究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研究结合起来,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把野外地质观察与室内资料研究结合起来,把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勘查方法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样品测试分析与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合起来,按照相似类比、存同求异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地质思维,最终以获得新的成矿认识、勘查靶区、找矿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体系为目的,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开展研究工作。遵循微观求证、宏观分析、点面结合、整体联动、循环反馈、综合集成的技术路线,突出专题重点和主攻方向,实现研究突破。
地球经过46亿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含人类圈)的地球系统。行星地球系统是在太阳等外源影响下,由流体地球子系统、固体地球子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子系统所构成的。从全球尺度上看,地球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耦合的各具特性的地核、地幔、地壳、水圈、气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和地球空间系统各圈层综合集成的连续开放的复杂动力系统。其各圈层或子系统是多级、多时、多性、多相、多尺度、多因素、多作用的。因此,按照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坚持系统论、整体观,成岩成矿研究与地质演化、构造运动、流体运移、壳幔物质分异等相结合,勘查模型建立与不同找矿信息的综合集成相结合,矿床模式、勘查方法与找矿预测相结合,实现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矿化信息与勘查方法的相互统一。
研究方法遵循以上学术思想,以成矿系列、矿床模型和找矿方法技术优选为基础,以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主要矿集区、典型铅锌银铜金矿床不同层次的解剖分析为核心,结合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尤其是热水沉积盆地、构造岩浆过程的形成演化研究,分析其成生关系、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成岩成矿机制; 系统收集分析工作区不同尺度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矿山开采资料,开展区内凤-太、柞-山及勉-略-宁矿集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和完善区内铅锌、铜、银、金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建立区域综合找矿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在此基础上,按照分析资料—确定问题—系统调研—建立模型—预测选区—验证反馈的技术思路,采取地质研究、异常筛选、相似类比、集成选靶的工作路线,筛选圈定找矿靶区,实施工程验证,及时反馈改进矿床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
Ⅲ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三个基本的研究视角:(1)时间系列的视角。(2)研究领域系列的视角。(3)研究方法系列的视角。
概括为:将各种管理思想放入相应的时间系列、研究领域系列和研究方法系列中,以理清各种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而揭示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Ⅳ 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途径
研究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系统的、联系的和综合的观点把握研究工作重点,从点到面、再面到体并以循环的技术路线突出工作方向。注重文献的研究,继承前人成果,更重视通过文献对比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用野外实践证实或进一步修正认识。并保持宏观思维的扩张与测试野外数据的充分扣合。学术思想可概括为:
(1)将矿床纳入岩石,将含矿地质体纳入构造单元的演化,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研究思维上,具体从全球重要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入手,概括其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和地质分布与全球对比,归纳中国两类重要矿床的成矿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祁连山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特征,探索其成矿规律。
矿床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特殊岩石,它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产物,一定地质构造单元在一定的构造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作用,并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形成与特定地质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矿床成矿组合。祁连山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大陆裂解发生、洋盆出现、俯冲消减和构造汇聚的完整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成矿响应,例如形成与大陆裂谷、岛弧裂谷和弧后扩张脊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别以白银厂、浪里克和雪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矿床)、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以小柳沟为代表)和低温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以寒山为代表),以及与构造汇聚后前陆盆地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床(以天鹿为代表),这是以一个构造演化为主线表现出来的成矿系统。按类似的完整成矿系统,在活动大陆边缘和成熟岛弧环境中,预测还应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可能,但迄今未发现可能是无形成这种矿床的重要条件,也可能是勘查工作程度还不够而造成的,不论哪种情形成矿系统仅是一种系统观点的认识,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地质条件的差异,在成矿组合和成矿强度上是不同的。但从研究角度讲,可提供一种探索的思路。本书着重于特定矿床类型的研究,重点是同类矿床在不同微相中的可能成生形式的研究。
(2)将相邻构造单元的同类矿床纳入一个体系,以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世界勘查成功的实例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的研究,选取靶区找矿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这是当今找矿勘查中运用较多的地质对比方法,是一种联系的成矿观点。例如西澳大利亚的Olympic Dam超大型铀铜矿床,就是通过与赞比亚超大型铜矿地质背景对比进行勘查成功的;还有美国地调局对美国东北部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湖1Ga的大陆裂谷玄武岩与俄罗斯Noril’sk和加拿大Voisey’s Bay大陆溢流玄武岩进行对比,认为同属超地幔柱作用大火成岩省的结果。龙首山地区的金川超镁铁岩可能与南祁连的拉脊山拉水峡全岩矿化的超镁铁岩属同一大规模岩浆作用认识,是本研究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的实践。联系的观点还表现在矿床形成与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的紧密结合上,运用地质历史上超大陆形成和裂解块体重塑的成果,可为开展区域找矿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矿床的发现又可作为大陆聚散的重要证据。
(3)将矿床研究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紧密结合,以综合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对于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对矿床形成的全面认识,单一的矿床学研究方法不可能取得深入的成果,这也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认识,以矿床学研究为基础向综合学科方向发展。本书研究中强调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探索,特别重视综合火成岩成因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大陆重建、区域构造地质的最新认识成果应用,旨在试图对祁连山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力图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发展、补充和创新。
本书研究选取两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带范围进行研究,主要锁定在两类矿床的区域成矿作用研究和区域找矿潜力分析上。具体采取的技术路线为:
(1)文献收集分析,提出研究重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已有的文献和成果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国内外最新有关文献,对比研读后选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突出重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2)依托执行项目,针对性开展野外工作。以正在开展的项目工作为基础,精心设计野外调研内容,通过路线地质剖面、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专门样品采集等工作方式收集野外资料,并对重要矿体的硐探和采场进行现场观察研究,进行资料综合,提出新的问题。
(3)修正认识,明晰研究思路。在野外资料综合成果与前人成果复查对比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新认识新发现,与国内外重要矿床和所在成矿区带进行对比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并在进一步的野外工作中证实和完善。
(4)深化成果,完善论文研究提纲。对初步研究成果和新的认识成果撰写专门论文,以进一步深化认识,明晰总体论文框架,在修改专门论文的同时,逐步形成总体论文的目标和研究内容结构,完善论文提纲。
(5)突出重点,争取创新成果。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源泉是反复实践。在研究提纲明确后,针对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收集资料和开展野外工作予以弥补,日臻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特别思考了该两类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找矿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宗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飞速发展,据国际铜业协会的统计,2000年全球铜消费量达到1520万吨,其中:中国达到250万吨,占到全球铜消费量的17%,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中国铜需求年增长速度高达10%~15%,估计2004年中国铜市场可能将会出现约30万吨的供给缺口。可见中国铜矿找矿任务的艰巨。镍矿全球性价格回升,国际矿业市场镍价已达12250美元/t,镍已成为世界性的战略资源,全球寻找镍矿的热情大大高涨,目前中国大部分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Cu-Ni-PGE矿床成矿带均已有外国勘探公司介入,也反映了世界矿业界对镍矿找矿的迫切需求。
世界最大的岩浆硫化镍矿床加拿大Sudbury镍矿深部找矿,Falconbridge公司从2001年起重新拟定了矿区的勘查战略,试图寻找埋深1500m左右,在矿区附近可以立即开采的新矿体。勘查中使用三维模式,利用过去井中电磁异常资料。重测了1996年施工的MAC-100号钻孔,使用UTEM Ⅳ井中EM系统。通过钻探验证在Sudbury火成杂岩体东沿的南侧,发现了新的Sudbury接触带矿化,即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和块状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下盘的矿化宽0.5~20m。目前已控制推测资源量矿石460万吨,含镍2.17%、铜4.9%、金2.6g/t、铂3.66g/t、银18.56g/t。这是一个老矿区深部找矿的重要实例。研究区内金川矿床作为世界级的巨型岩浆硫化镍矿床同样存在进一步找矿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开始变得日益重要。按英国力拓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甘肃省秦祁矿业公司近期签订的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对甘肃龙首山铜镍矿进行风险勘探。英国力拓公司将运用高精度航空磁法测量,对甘肃龙首山大约2000km2的地区进行风险地质勘探,以寻找新的具有世界级别的铜、镍矿床。上述成功的勘查实例和勘查实际的需求,启发我们应积极对该地区找矿新区的开辟加大研究力度。
据报道中国铜城白银由于矿产资源枯竭,铜城风采已不再。当年折腰山、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年出矿量达400万吨以上,可谓“日出斗金”,从1956年矿山开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继闭坑,两采场共贡献铜金属量81.3万吨,但目前白银公司累计亏损已达47亿元,资产负债率160%。寻找新的矿山,开辟新的矿区应是白银的出路之一,对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富铜矿床的研究勘查,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研究工作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依托笔者参加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超大型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预测研究(编号200110200058)”(2001~2003)和主持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雪泉铜矿普查(编号2002001)”(2002~2003)及中澳合作项目“中国青海东部拉脊山地区金川型Cu-Ni-PGE矿床找矿潜力评价研究”(2003~2004)等项目工作开展的。
“中国超大型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预测研究(编号200110200058)”项目是汤中立院士集多年研究之大成,主持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的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项目,目标旨在对中国大陆背景、镁铁-超镁铁岩特征与世界上重要世界级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环境和含矿岩石特征对比研究,预测中国形成超大型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可能及其类型和地区。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项目。该项目研究重点是对中国大陆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进行总结性研究,并重点对扬子古陆西缘峨眉玄武岩、华北古陆西南缘中小侵入体和塔里木古陆西南缘新发现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估,同时对新疆北部准噶尔陆块(哈萨克斯坦古陆东缘)北缘(喀拉通克铜镍矿床为代表)、东南缘(黄山铜镍矿床为代表)、华北古陆东北缘(赤柏松、红旗岭等矿床)和扬子东南缘(宝坛科马提岩型岩浆镍硫化物矿床)大规模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华北古陆西南缘的金川矿床是中国惟一的世界级超大型岩浆铜镍(含铂)硫化物矿床,也是世界上铜镍矿产勘查和研究者关注的地区,自该矿床发现以来基本未曾间断过地质工作,近年又有英国矿业公司在外围进行音频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CSAMT)探索深部隐伏侵入体,要使该矿床类型的找矿有进一步突破,首先需要认识上的进一步突破,本书就该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扬子古陆西缘峨眉玄武岩是目前在中国境内惟一被学术界认可的由地幔柱作用形成的大火成岩省(Chung et al.,1995;Xu et al.,2001),它可为中国大火成岩省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一个研究的场所,但目前在该地区尚未发现有大规模Cu-Ni成矿的表现。塔里木古陆西南缘新发现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在近年西昆仑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中发现了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它应是塔里木古陆边缘裂谷的产物。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雪泉铜矿普查”项目是导师夏林圻研究员指导下,笔者主持申请的勘查研究项目,旨在对该地区形成于洋壳环境的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潜力和前景做出评价,该项目本身目标的明确性,促使笔者深入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环境、成因模式进行研究,并纳入区域地质背景中审核区域成矿强度和可能的保存方式。北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勘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以往比较概略的划分为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和与基性火山岩有关块状硫化物矿床两种类型,已有工业矿床的发现基本上都是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的类型,例如白银厂、清水沟-白柳沟的尕大坂和郭米寺等矿床。与基性火山岩有关块状硫化物矿床,仅在东段发现有老虎山小型矿床,在西段有九个泉、错沟等小型矿床。夏林圻研究员在“八五”、“九五”连续十余年的北连山海相火山岩成因和相关矿产找矿潜力研究中,依据弧后扩张洋壳环境拉斑玄武岩残存的判别确认,预测指出与弧后扩张洋壳环境拉斑玄武岩系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夏林圻等,1996)。甘肃肃南雪泉(石居里沟)铜矿的发现初步印证了这种认识,但找矿前景如何目前仍无法定论,勘查工作还在进行。深入对矿床成矿机制和最终保存样式的研究是重要的,已有的工作已展现出至少有两种成矿样式:一种是弧后扩张初期主要是中心式火山爆发-喷溢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块状玄武岩中,环古火山口的原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交汇处形成成矿热液循环体系的喷口,形成的金属硫化物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呈板柱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闪锌矿,有时闪锌矿含量可高于黄铜矿,与成矿部位有关,以雪泉石居里沟Ⅵ号沟为代表,矿石矿物中见有斑铜矿,说明后期的进一步富集改造,因此Cu含量可达30%以上,为典型的富铜矿;另一种是弧后扩张成熟期裂隙式的火山喷溢作用形成典型的海底枕状玄武岩中,平行扩张脊或垂直扩张脊形成的裂隙构成热液循环体系的喷流系统,形成有一定延长的铜硫化物矿体呈不规则状。因此主要为弧后扩张初期和成熟期两种成矿样式。需指出的是当成矿液作用于火山岩凹地时可形成成层状矿体。
“中国青海东部拉脊山地区金川型铜-镍-铂族矿床找矿潜力评价研究”项目是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国际着名矿业公司西澳矿业公司(WMC)签订的一项旨在进行勘查评价可行性评估的科研工作项目,是笔者提出来的一种找矿设想,对金川铜镍矿床当时成矿条件的模拟和后期构造改造样式重塑。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有两类:一类是浸染状(disseminations)矿石,一般认为是就位岩浆房发生熔离形成的矿石,矿石金属含量较低,国外称为Ⅱ类矿石,不大可能形成大规模矿床;另一种是海绵陨铁状(net)矿石,是深部岩浆房或岩管(column)发生硫化物熔离(不混溶)在进入高位岩浆房位于底部成矿,国外称为Ⅰ类矿石,是大规模成矿的必要条件。金川矿床90%以上的矿石由Ⅰ类矿石组成,表明深部岩浆房有强烈熔离作用发生,并有岩浆不断补给。拉水峡矿床尽管矿体规模小,但也主要是Ⅰ类矿石,是深部岩浆房熔离作用形成的高硫化物液相贯入高位岩浆房(矿浆房)的结果,也应有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发生才可以提供这种可能。这种大规模的岩浆作用推测与金川所指示的大规模岩浆作用可能是同一事件的表现。
Ⅳ 历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史学方法论:或称历史科学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
它并不指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指关于史学方法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可以用于历史研究的普遍方法理论,抑或可以说,拿一定的世界观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便是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方法学”。
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论史学方法。 32.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牧首
东正教的最高教职。又称宗主教。东正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统一的中心和首脑,在拜占庭亡之前,该教的宗教日常事务由君士坦丁堡牧区、亚历山大牧区、安提阿牧区、耶路撒冷牧区的四大牧首共同管理。在各自主教会成立之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名义上具有首席地位。东正教的宗座称为牧首。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阿訇,
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 *** *** 对主持 *** 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一般分为“开学阿訇和散班阿訇”两种,前者是指全面执掌 *** 寺教务工作的 *** ,亦称为正任阿訇。后者是指只具备阿訇职称,而未被聘请为正任阿訇的 *** 。阿訇是经数年 *** 教育与培训,通熟《古兰经》与圣训,精通 *** 的种种法律与法规,并具备《古兰经》与圣训的真精神——做人的完美品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劝善戒恶,品德高尚的 *** 。
伊玛目,
系 *** 语单词的汉语音译,英语音译为Imam,是对领导者的尊称。在当代,含义为领袖、表率、率领者、楷模、祈祷主持,
毛拉(Mawla)
*** 教职称谓。旧译“满拉”、“莫洛”、“毛喇”、“曼拉”。毛拉有可能间接来源于波斯语Mullah (Persian: ملا)其来源于 *** 语Mawla, 用来称呼 *** 教的教士。 *** 语音译,原意为“保护者”、“主人”、“主子”。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载有“主啊!吾人之保护者”一语,其中“保护者”一词的原文即为“毛拉”(Mawla)。随着 *** 教的传播和发展,今为由 *** 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知晓过去和未渣亏来的变化,自成一个学派3《新史学》,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4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横跨洹河两岸。
5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在此一制度下,诸侯、领主或大地主能强行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其领地上行使 *** 职权。 6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7《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8“古史层累说”是顾颉刚古史学说中最先提出,是主要核心与灵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体系。就具体的古史研究而言,顾颉刚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古史层累说”,这既是一种历史观,又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这是在“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支配下的方法论体系。
9丧家狗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典故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凯漏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盯梁烂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10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11何谓“编户齐民” ①被西汉 *** 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12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13 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着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14即对民众使用儒学进行统治,同时使用法学(即酷刑)来对付威胁统治的人。在汉朝,一般认为是儒、法、道(黄老之说)并施的。
汉宣帝曾教育他的儿子时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15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
16永嘉之乱后,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17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
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18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
《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19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20中国古代对交易中介人的主要称谓,有过驵侩,牙人,经纪等多种,其中牙人是始见于唐代而为后代所长期沿用的一种主要称呼。21珠玑古巷位于距离南雄市区东北方向10公里远的珠玑镇,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
22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39年(嘉靖十七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争论,为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政治纷争,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历时三年(1521年至1524年)。
23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亦称市坊制。
24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25《朱子家礼》是朱熹所着的主讲纲常伦理,礼节礼仪的书。
全书共分五卷,分别为通礼、冠礼、昏(婚)礼、丧礼和祭礼。26“援礼入法”是将传统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的原则贯彻到国家法律之中,依据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
27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
1. 是一本书,本书基本是一本“史学入门手册”,介绍本学科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结合大量普通历史学家的论着,介绍查找资料的门径,选题的操作,史料的阅读和理解;讲述考订史实,分析历史现象,写作合格论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史学传统,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试图沟通中西,搭建中西史家开展对话的共同平台。 本书是大学历史学科本科生基础课教材,分章节讲述了历史学的性质,学科特点,从事历史学研究需要训练,简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2.历史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
3. 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
4.覃正爱撰着的《历史方法论》(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针对目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注重理论而忽视方法的倾向,结合学术界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讨论,并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相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体系,从而使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达到了内在的统一。
该书构建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体系包括四种方法即研究评价方法、科学预测方法、社会改造方法和理论建构方法。各种方法既具有历史理论根据,又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联系。其中研究评价方法是基础,科学预测方法是核心,社会改造方法是关键,理论建构方法是体系建设的需要。该书作为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专着,具有相当的创意和深度,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有利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方法是人们进行工作和生活所运用的整体手段的组成部分,不论在工厂、工作单位和学校,人们都要使用方法来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任何事情。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物质、能源、时间以及资金的消耗和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可以减人的精力的消耗,减少遭受损伤和工伤的概率;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求得最高的产出,以提高生产率。
方法研究的定义是:对现有的或拟议的工作(加工、制造、装配、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严格的考查,作为开发和应用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方法研究的目的 1、改进工艺和程式 2、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 3、改进整个工厂和设备的设计 4、经济的利用人力,减少不必的疲劳 5、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的利用,提高生产率 6、改善实际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 7、降低劳动强度 方法研究的特点 1、求新意识——永不自满,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是方法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不以现行的工作方法为满足,力图改进、不断创新。 2、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力求在不投资(不增加人、机、物)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获得大的经济利益。着远的企业内部的挖潜。 3、方法研究的着眼点──系统整体优化 方法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活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式分析),然后再深入的解决关键的局部问题(操作分析),再进而解决微观问题(动作分析),从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目的。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其主要特征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
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
因取义的广狭不同,史学的定义从内涵上可归纳为两种。广义的“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1)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和(2)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不包括前者,而专指后者。
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诞生之前,人们一般从广义上来界定史学,即对史学的定义与对历史的定义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对两者进行严格的概念上的区分。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是同一个词:History。根据第四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对过去事件的研究;第二义项才是“历史”——过去的事件,尤指从整体意义上来认识的过去事件;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可见,“历史学”和“历史”是其本义。在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的定义或解说中,History具体所指为何,一般应视具体的文本语境而定。
中西方对史学的认识所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中国古代的“史学”概念亦从对“史”的认识发展而来,或者说它最初也包含在“史”中。据瞿林东先生的研究,大体说来,中国古代“史”的含义经历了史官、史书、史事、史学的发展过程。史学概念可能始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称王之年——公元319年(东晋太兴二年)。在当时和其后一个半世纪间,人们并未对它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解说。但是,史学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并与传统的经、律两学鼎足而立,成为官学中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上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后来它有了编纂学、文献学的内容;至清代乾嘉时期,人们又赋予了史学以历史叙述技巧和历史认识方法等内容。要而言之,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史学概念的解说所达到的最高认识水平是:史学是一门关于如何认识、叙述或编纂过去的事件的专门性、技艺性的学问。这种认识与西方近代历史学家“历史学是艺术”的界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正因“史学”从“史”的硬壳中脱胎而来,所以,尽管在当代历史学家看来,“历史”与“史学”是两个内涵和本质均不相同的概念,对于它们各自是什么的回答分属于不同的本体论范畴,但是当人们定义它们时,它们就像是一个双面怪——两者交互使用、互相纠结在一起。正如“易”因背出分训、并行分训和同时合训而“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史”因一字多意同时合用亦总有二义,这种情况在近代依然顽固地维持着。因此,近人对史学的定义,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亦往往不能彻底分割克丽欧女神的双面性。当他们在定义“史者何”或“历史何谓”的时候,实际上不是在确定“历史”的定义,而是在确定“史学”的定义;有时则同时合训而兼具两义。如果从历史本体论角度来分析,人们难免会把他们的定义当做是从观念形态上来界说“历史”概念,从而得出他们的历史观本质上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结论。如果我们从他们解说的实际内容和文本的整体语境来分析,则不难看出,他们正是从狭义上确定了史学的内涵。例如,近代国学大师、“新史学”革命首倡者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这里的“史”,很明显是指“史学”;而且,《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所阐述的内容,亦是如何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而不是论述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当然,多数史家则采用传统的同时合训的方法。例如,杜维运说:“一般来讲,所谓历史,不外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简言之为往事),或者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往事的记录)。”
Ⅵ 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史学常识。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近(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例:请从革命史范式出发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历史(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二.史料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
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
1,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五.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六.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后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阶级斗争理论
(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
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孟子荀子--地主阶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1: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例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
例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