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太极拳匀速训练方法

太极拳匀速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18 18:29:36

⑴ 太极拳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在教学中对身法要求特别重视。他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常见多年纯功不能运化、双重之病未除者有之,发劲不能如放箭、有的放矢者有之,甚至有拳法变形走样者,凡此皆由于十三势身法末参悟,缺明师指点,学者不可不辨耳。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便有缺陷处,无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⑵ 太极拳训练方法技巧

太极拳训练方法技巧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的体育项目。练习太极拳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健全体魄,坚强意志,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太极拳训练方法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 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而”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采完药后,再行牢牢封固,这种功夫才是张三丰祖师传下来的太极拳功夫。不论杨、吴、陈、孙、武、李,谁懂这种功夫,才算得“下手炼精化气”之真传,得太极拳之真传。

不少练太极、形意、八卦的名师都说会“炼精化气”,也可能他们不愿写在书本上,但在我看来,那么多练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的,也只是会说说名词而已,实际都不会。如果真会,就不会说站着三体式能结丹、站着三体式能采药的外行话,就不会说“炼精化气”的外行话。“炼精化气”前面还得加上两个字,“下手炼精化气”才是行话。上面所说的功夫在公园里练行吗?当着人练行吗?不行。采药归炉后,还有许多功夫,因为这里重点是讲太极拳,所以我只介绍一下名称,分别有:提渣滓、卯酉周天、歙聚祖气、蜇藏气穴、提踵呼吸、点穴固丹、虚室生白、六根震动、大药过关、养育圣胎、出阳神、撒手九年之功等等。这说明太极拳确实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门哪派。历代太极祖师可能怕日后有背叛者、不忠者,他们往往不说太极拳是出自道家,而说是出于自己那家那派,所以不传下手炼精化气、手炼气化神、了手炼神还虚、撒手炼虚合道等功。如果谁说太极拳是他们家创的,就请他把这些功夫一一说清楚。以上我主要讲的是男子练法,至于女子练法今后有机会再另写一篇。还有年少有年少的练法,年老有年老的练法,有病有有病的练法,没病有没病的练法,不能概而论之。

六、舌部功夫

练太极拳从预备式开始就要舌尖倒卷,上顶天池穴。舌根部有两个穴位,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随着动作慢慢运行,舌下两穴会分泌唾液,这唾液行话为“玉液 ” (静中得来的此液为丹)。唾液不是有了就咽,而是要待整套太极拳练完后唾液满口时再吮吞下咽。会吮吞者,唾液直入任脉,不会吮吞则直入肠胃。入任脉则利阳精,久而久之能使肾机能强壮,使身体越来越棒。以五行相生而论:肾属水,肾脏无病,肾水足,水可生木;肝在五行中属木,肾无病利于养肝脏,肝属木,木又生火;心在五行中属火,肝气足又利于心,心属火,火又生土;心脏无病又利于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土又生金;在五行中肺属金,脾胃无病又利于肺腑,肺属金,金生水,肺腑无病又利于肾脏。此谓五行相生之理,有相生就有相克,这是辩证的关系。五行相生是顺理,而五行相克呢?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金克木,金在人身内属肺,肺腑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木肝之病,木在人身之内属肝,肝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土脾胃之病,土在人身内属脾胃,脾胃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肾水之病,肾属水,肾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心火之病,火在人身内属心,心脏无病又能帮助去攻克金肺之病。如此相生相克,循环往来,何病之有?此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就是阴阳辩证之理,此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它充塞宇宙,充塞大地,充塞人身,充塞万物,也充塞太极、形意、八卦,此理虽简明,然也不是一个对道家文化思想无知的人可理解的。所以,我断定太极、形意、八卦出自道家,不属哪门哪派,要说派就是道家武当派。

七、肩部功夫

练太极拳不论做什么动作,或起或落,肩是一直下沉的。这种沉不是僵硬之沉,而是自然松沉。不会练拳的人,却往往认为沉肩没什么作用。肩为胳膊之根节,肩能松沉,则一般人绝对抬不起你的胳膊来。放人亦然,如果对方身上较沉,那么自己的肩稍微一端,便立即使不上劲。因为肩一端,则使胳膊和周身脱节,和肘腕脱节,所以没有劲力。只有肩一松,使胳膊和全身成为紧锁在一起的整体,和肘腕成为一家,劲力方可好用。先辈把肩称为胳膊之根节,而肘为中节,腕为梢节,可见沉肩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练太极拳除下势等个别动作外,不论练多难的动作,两肩始终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推手中,肩靠是很有威力的技击动作。如对方捋我,那正好借对方的捋劲,往对方中部靠去,轻者靠出丈外,重者立即休克,可见沉肩肩靠威力之大。但如今练太极拳者,尤其是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一万个中也没见一个会沉肩的,这样下去太极拳岂不危险。

八、肘部功夫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所以高手往往不愿用肘去击对方。这肘要是顶上,如顶在肋上,就得顶断几根肋骨,轻者也得吐血,故推手比赛严禁用肘。立肘更厉害,就是砸在对方后背上,也能使对方受不了,何况顶在砸在要害之处。如今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肘部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尤其那些不会推手的教太极拳者,根本就不知肘有什么作用。

九、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

练太极拳讲腕坐、指展,这样使肩、肘、腕成为一致的整体。如果肩沉了,肘坠了,腕却不坐,则使胳膊之劲不能成为一家,肩肘之劲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胳膊作为上身的两扇大门,肩、肘、腕必须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运用自如。肩肘腕统一了,指不展劲力也同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指展的问题也不能小看。发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发出去没有腕滚不行(如挤之势,腕不滚则不奏效),没有指尖的抖弹劲也不行。指不展从表演上看也没有可观性。太极推手时,指尖应如中医搭脉一样,稍一接触对方,便将对方的劲路、功力大小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们今天的专业运动员和公园晨练者,都是或出手娇无力,或出手不见形。更有甚者,把手搞成唱戏演员的“兰花指”,使人不懂,这手型究竟意味着什么?太极的指,同样是太软了不行(无力),太硬了也不行(劲僵),应是可软可硬,也就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十、两胳膊之劲

练太极拳处处体现圆运动,先辈武术家谓之“抱元守一”。这个“一”,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说明,这里再强调一句,这就是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就是无念的真阳。孙禄堂先生说,“太极皮球也,形意铁球也”。而今天的许多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专家教授们,别说懂什么抱元守一,就是两只胳膊抱圆都做不好。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哪一个不是瘪瘪楞楞。孙老先生说太极皮球也,指的可不是没有气的皮球,而是打足气的皮球,处处是圆的,让对方无处下手。如推手时两只胳膊棚得很圆,如同皮球,那对方在哪里下手呢?对方无从下手,没有任何缺陷,这就是抱球应达到的效果。以肩论,肩是圆的,肩下腋内可容一个拳头;以腰论,腰似车轴,处处运用自如;以背论,背是圆的,背如弓则劲无穷;以裆论,提肛、裹裆,裆是圆的;以腿论,后支撑腿(如弓步)是圆的;以手论,虎口是圆的;以起手落手论,起手是圆弧,落手也是圆弧,用行话说就是“起手要轻灵,落手要沉着”。所谓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即练者并没着意用劲,却让行家看来处处有种内含的暗劲。而如今的太极拳专业运动员,起手飘忽忽,落手忽忽飘,手没有准星,没有定向,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合适,出手娇无力,脚下软绵绵,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极拳吗?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练太极拳嘛,随便练练,一点劲也不用使。此言谬矣。如果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规范去练,不挺胸,不提肚,不撅臀,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练下来,一般人腿也会发抖。常见太极拳参赛者,腰不会动,或者说腰和四肢配合不上,只是耍胳膊耍腿,虽然练得很慢,但也不是太极拳,只能说是长拳慢练,没有太极拳的'味道,更没有太极拳的内在之劲。太极味、太极劲比较难练。说软嘛,软中有硬;说硬嘛,硬中有软。软不是软绵绵,硬不是硬梆梆。不在明师指导下言传口授,休想练出太极劲、太极味来。

十一、胸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极严。头顶了,肘坠了,腕坐了,指展了,但胸一挺就又破坏了上面所说的整体。上面所要求的肩、肘、腕都是劲力下沉的要求,而一挺胸,则气往上涌停于胸。太极拳要求周身一家,劲一松到脚。气往上涌,就不可能一松到脚。只有胸微收,气才能下降丹田。胸微收,又能使背撑圆,使气贴于背。太极、形意、八卦都要求收胸,就连西洋拳击,也要求收胸。只有收胸,两肩之劲才能向前、向左、向右放远。而挺着胸,劲力就被胸肢解、阻住,不可能放远。太极拳讲神气收敛入骨,气贴于背,就必须收胸。所以不收胸不仅使劲力受阻,而且气不可能沉于丹田。因此不论男女,练太极拳都必须收胸。那么男的较容易检查胸部收没收,女的怎么检查呢?检查女子收胸否,主要看后背是否撑圆。先辈讲含蓄在胸,又讲胸微收,心窝微收,都是根据道家祖师老子讲“虚其心,实其腹”而来的。因此,我认为,挺胸练太极,就不是太极。谁能收胸,谁才能练对了太极拳。请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练太极拳时能真正做到收胸呢?可惜包括那些专家教授、七八九段,会收胸者绝少。不会收胸,则上身劲力不能一致向下,而受阻于胸,永远练不成周身一家。

十二、腹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讲的是气沉丹田。丹田者,在脐下一寸三。气沉于丹田,表现出来是腹部圆,气充于腹。如果提着肚子,说气沉丹田了,可能吗?提肚,腹是瘪的,瘪的就说明气没沉于丹田,气没沉于丹田,必然上涌于胸,所以提肚、收腹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大忌。一个有功夫的太极拳师,气沉于丹田,腹部被人打上几拳、踹上几脚都可以承受。我自己在四十多岁教太极、形意、八卦时,就让不相信的学生在我腹上打几拳踹几脚试试。今后学练太极、形意、八卦者,也可以问问你们的教练、教授、老师,腹上敢不敢让人打几拳踹几脚,没功夫的就不敢让你打让你踹。太极推手更讲腹部充实,太极推手高手,如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打人,比一般人用手的劲力还大得多。往往他向里一带,腹部一弹就能把人击出丈外,腹部放人的威力,比别人用推和挤还高。

十三、腰部功夫

腰和腹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分开谈呢,因为先辈武术家们多谈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开谈,为的是刚才能着重谈谈腹。练太极拳是腰带动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辈们说,腰似车轴。练太极拳时是腰的左右旋带动手和脚,腰不动则手臂也几乎没什么动作。太极高手由于能合理用腰,故动作常使一般人不觉。须知腰左右旋,不是左右摆动、左右扭腰。如果是摆动、扭腰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说练太极拳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无不动体现在腰,无不静体现在心、在脑。还是以左野马分鬃为例,左脚迈出着地,脚尖上翘,脚跟着地,两手左右慢慢分开,表面上看是手在动,而实际是腰在向左慢慢旋。如果腰不动,动作立止。又如云手,表面上看是手在左右运行,而实际是腰在左右旋,只是在腰到左右时手腕坐腕翻了一下而已。如果只是手在运行,腰不会左右旋,那只能说是初学太极拳。常见比赛场上的太极拳运动员,只是在耍胳膊耍腿,而不会用腰,实际那不是在练太极拳,那是在瞎比划。推手更强调腰的功力。如果和人推手,腰痛推得了吗?腰部没有功夫,不会前后左右旋,对方推来,接得住吗?因此,我认为,练太极拳不会用腰带动四肢运动,就等于不会练太极拳;练太极推手不会用腰发人放人,就等于不会推手。可见腰在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十四、臀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敛臀的要求极严。从人的全身来看,臀部占了相当关键的位置。如果撅臀,就会使全身的劲力在臀部断开,上下不能相合,以致于周身处处劲力脱节。臀部以下的部位大概要占到全身体重60%以上的比重,如果这么大的一部分功力练不出来,用不上,那能算把拳练好了吗?如果撅了臀,周身之功力,被臀肢解,分去了60%以上的比重,那不等于江山损失了60%以上吗?这剩余的40%,也不能相合,其中上身又占了30%,两只胳膊还能占多少呢?10%。那手放在别人身上,还能有用吗?从力学的角度看,臀尖相当于箭头,决定了上身劲力的走向。撅臀则箭头向后向下,劲力也就向后向下,那么对手向后推你,不是恰好帮助对手打你自己吗?内力外力相加,十个有十个就得仰身后倒。相反如果敛住臀,箭头向前,就能使周身劲力上下相合成为整体,那么就能撑住截住对方的推打之力。上面说了,对方如果端肩、挺胸、提肚、撅臀的话,反映到手上的劲就只有10%了,能推动敛臀后周身一体的重量吗?回答是肯定推不动。如果敛臀后周身完整的劲力再反过去攻击对方,加上腹部的弹力,就可以轻松把对手扔出丈外。前面讲了,从头到腰劲力协调一致向下,臀一敛则周身之劲能一松到脚,使周身上下的劲都成一家,统一落于两脚,那么放人、发人时周身统一之劲就能通过合理运用,由脚跟传到腿,到臀,到腹,到腰,到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手,上下协调一致,由此周身之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是臀部收敛的重要性。那么请看参加比赛的专业运动员,个个动作蹲得很低,不知道的以为他们很有功夫,但实际都在撅着屁股,因为收住臀,就蹲不了那么低。那么不会敛臀的是在练太极拳吗?不是,是在练长拳。近日又加上什么高难度,完全背离了太极拳的宗旨,练的根本就不是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长拳慢练太极呢?就是因为那些掌管着各大体育院校、各专业队的专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是练长拳出身,而长拳的技术要求就是仰脸、挺胸、提肚、撅臀、出手出腿平直。让他们搞太极拳,只能是要求太极拳向长拳看齐。所以现在凡是不按照这种长拳慢练的打法去参加比赛,根本拿不上分。有人为了追求名利,只好放弃原则。也有的根本不知什么是太极,只会跟着跑。不敛臀的所谓太极拳,只能得逞一时,早晚众人都会知道练太极拳要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肛提、功架取中,练起来起手轻灵、落手沉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才是太极拳的风格品味。那时练长拳慢练太极的人就无地自容了。我坚信有这么一天,而这一天不会很远。

十五、腿部功夫

前面已经谈了桩,这里讲腿,主要是讲讲弓步的腿功。前面说了撅臀的问题,由于臀敛不住,反映到弓步上就是拔腰。所以如今专业太极拳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拔腰,公园晨练者就更不用说了。太极拳的弓步要求是:敛住臀,后腿形成自然的活弯儿,而后膝尽量向外撑,膝和后脚尖成一条线,前弓膝不过脚尖。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是太极拳的弓步,否则就不是太极拳的弓步。

十六、脚部功夫

练新杨式太极拳,对脚也有极严格的要求。以八十八式为主的体委系统太极拳,包括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八式、四十二式、六十六式等等,都是新杨式的太极拳。而新杨式和老杨式在脚的要求上有严格的区别。新杨式向前迈步是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的前移,两手和前脚三家一齐到位。而老杨式是迈步落平脚;新杨式向前迈步是欲进先退,重心后移,前脚尖翘起,脚跟着地,随着身体的向前运行,前脚外摆约45度落地,而后上后脚。老杨式是原地动重心,而后上步;新杨式分脚、蹬脚,是直接提腿分出或蹬出。老杨式是划弧线分出或蹬出。新杨式无论向前迈步、向后撤步都不允许抬高脚,而是脚经踝关节前进、后撤。解放后国家体委主编的套路,凡属杨式,均以新架为主。而今天的参赛运动员根本分不出新架、老架的区别,而是想新就新,想老就老,没有定向。

十七、镜子

镜子是我的恩师李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教我们练简化太极拳时,教给我的检查自己或检查别人太极拳的动作正确与否的一面镜子(地点: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这面镜子的作用是自己的太极拳动作,别人的太极拳动作,时时刻刻用它来照一照,以免出偏,不论谁练太极拳用这面镜子一照立刻现原形。这面镜子是什么呢?就是还原法。还原法就是不加丝毫调整地把动作还原,此还原法除下势和海底针等个别动作可以略有前倾外,其它任何动作都是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例如起式,如动作前俯了,那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立即现出动作前倾的丑态;如起式后仰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后仰、挺肚、挺胸的丑态;如起式一肩高一肩低,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一肩高一肩低的丑态;如起式撅臀了,不加丝毫调整的还原,就立即现出撅屁股练拳的丑态。今天我把这面镜子说给大家,你们用这面镜子照我,照你自己,照你的老师,照专业太极拳运动员、教练员,照专家、教授,七、八、九段权威。不论谁一还原就丑态百出,他就是假专家、假权威。今天先简谈至此,今后,我在之三、之四中还要详论这面镜子的作用,我要让那些假专家、假教授、假教练、假太极拳运动员在这面镜子中现出假太极之原形。

十八、综述

我今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杨式新架太极拳的规矩。我根据个人练拳58年的体会,分析了太极拳对头、眼、耳、鼻、舌、肩、肘、腕、指、胸、腹、臀、腿、脚等等部位的要求,参考了太极拳和道家功的书籍,提出太极拳出于道家,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别的哪家哪派。太极拳只有一派,那就是道家武当派。以前各种书籍对张三丰祖师以前的师承都说不清楚,我根据手上的资料总结清楚了张三丰祖师的师承,并在我写的《张三丰祖师简介》一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张三丰祖师,此处不再重复。我引用恩师的话,大声疾呼“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指的就是以新杨式为主的国家体委系统的太极拳。新杨式的楷模,先是恩师的父亲,解放后则是我的恩师。目前国内国外的太极拳热,就象当年的气功热一样,给了不少投机商钻空子、卖假药的机会。我成全民健身,但我不成下里巴式的太极拳。既然是练太极拳,就起码应懂得并做到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这些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否则即使只为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更反对以假太极当真太极堂而皇之地兜售,明明是长拳慢练,却硬说是太极拳。我写《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之一、之二,就是针对假太极去的,这就是我的目的。

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这种太极拳即使全国都在练,全世界都在练,有一个不练的,那就是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我就继续之三、之四地写下去,直至假太极全部消亡。

;

⑶ 学好太极拳的十个技巧

学好太极拳的十个技巧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下面来给大家讲讲学好太极拳的十个技巧,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啦。

太极技巧一:松。

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太极技巧二:静。

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气力合。

太极技巧三:空。

心空,意空,神空,体空。中空道通,全身透空。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全身气息充盈。

太极拳技巧四:连

太极拳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均为连贯系列动作,立身中正安舒,以腰为轴,动作如行云流水,均速连绵不

太极拳技巧五:缓

气沉丹田,动静相间,思绪高度贯注,一招一式,缓慢匀速,意气合一,悠缓流畅。

太极拳技巧六:合

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外: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眼身法步要合,神形意气功要合。开合自然流畅,全身协调和合。

太极技巧七:通

心通,意通,神通,全身通。五脏六腑、四肢百体一通无有不通。一动无有不动,动则根松摧,中通畅,稍发透,气行通达无滞处。

太极拳技巧八:乐

即是含笑意。且发自内心之,是内含笑意,外示安逸,笑则气降体舒神畅。

太极拳技巧9:圆

太极即是圆,阴阳各半,互为包容。一动一圆,一静一圆。无论是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还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以弧形、圆形动之。

太极拳技巧十:柔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掤而不架,松而不散。动如棉中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合。

“松,静,空,通,乐,圆,柔,连,缓,合”为统一整体,乃太极之真境界。

;

⑷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其要领

初学者一定要掌握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练习中体会太极拳的节奏感。训练太极拳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其要领。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

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就放弃了学习,下文有详细的学习方法。

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

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

许多人都不喜欢练桩,觉得桩功枯燥乏味,其实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而且桩功是灵活多变的。

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

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

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练好桩功能稳固下身,下身不稳会影响到上身的施展,因此,一定要多练桩功。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

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

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

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 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

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

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

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而”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

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

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

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

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

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

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

在太极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初学太极拳不会用腰或练拳多年仍不会用腰者,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练习。

笔者在选择练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学练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摆胯、抖擞等,并以上述功法作为热身练习磨练多年,渐渐增长了腰劲。

除此之外,还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拳势中某些技术性较强、典型的用腰动作进行练习,如:云手、野马分鬃,以及陈氏太极拳中发劲动作等。

通过单势练习,学会腰走圆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运化”的技能技巧,为练好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二、以中正为本

太极拳要求行拳要缓慢均匀,形态上要求上轻下稳中间活。中间当然是指腰间。活,是指腰的运化要灵活。而这一切,都要以上体中正为根本。

只有保持上体中正,才能使腰胯放松,才能使纵轴免受外力挤压,也才能保证腰的灵活运转。

因此,练拳时必须遵循身法要领,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头正、项竖、沉肩、肘坠,使腰间始终保持松竖状态,而没有丝毫“额外负担”,以便随时发挥其“主宰”作用。

三、正确把握旋转度

太极拳拳势中以腰为主的旋转动作,除脚下旋转90°以上的旋转外,通常其旋转度均为45°以内,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动量,也符合太极拳注意松腰和内动的基本要领。

在以腰为主的旋转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间的动量关系,即,转腰只可随上下一线而摆胯,决不可扭胯。胯与腰保持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腰与尾闾也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除此若出现腰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紧张,甚或关节扭伤。

四、以意领动腰在先

用意,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是太极拳所有的步骤的前提。用腰也需要我们能够用意来引导,那么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意念先动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将意念放于腰上。

这么做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腰功,同时也符合了太极拳腰为主宰的思想,能够提高我们的太极拳水平。

太极拳的学习步骤

一、打基础

开始学练太极拳的时候,最初的十多天最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

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建立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的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

但是,这就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

这样的学练太极拳几年、几十年,只能算是比划太极拳套路,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而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之滋味就无从品尝了。

所以,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

魏树人老师说:“由简到繁地学习、掌握太极拳的内功理法,是把握太极拳基本技术核心的关键。从内功理法入手,由浅入深地琢磨、体验动作的内含主旨,随着日久功深,便可自然转入下一个阶段——内外相合。”

这个阶段关健就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的融进行拳走架的整修过程中。

在这个阶段,不仅要重视以上的内容学习, 还需要我们重视对于太极拳基本功的学习与掌握。

基本功是太极拳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太极拳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练习者来说,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学习的太极拳流派特点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帮助自己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内外相合

着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令人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

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道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就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

工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

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很多人对于内外相合并不了解,也就很难去掌握内外相合的相关内容。内外相合指的是身体与自然的交汇融合,是练习者通过神意气的结合形成的功夫。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能够感受到太极拳的功效。另外,对于内外相合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三道气圈。

平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地练习这三道气圈。走路的时候带着三道气圈;转身的时候要照顾到三道气圈;转身的时候要照顾到三道气圈;站桩时可专门练习三道气圈(包括三圈相摞)。

⑸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很多人喜欢打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虽然说很多人在练习这个,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太极拳对身体的作用。以下是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1

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功有哪些基本功一:前后摆拳基本功是将劲力从前臂出,经腹部(剑状穴处),到手掌,然后由指传拳,拳入掌,然后手掌出击,同时,气沉丹田,以剑气作力。不管是手摆拳,还是从头顶发出的摆拳,都要以剑状穴来施展,通过内部的气血和发劲时手发出的拳来配合使用。这就是太极拳的第一种前摆拳基本功。

太极拳的第二种前摆拳,也可以简单的把它想象成将前掌作用于拳头打出,同时,可将手形象想象成一个一对一的对打。

在这种前摆拳练习中,应该注意,手的前指不能完全伸直,同时不能有前臂弯曲。手心不能内扣,而是以拳心作用于拳头,来发力。前臂保持伸直状态。

基本功练习二:身体平衡如果在摆拳动作已经做好基本功训练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如身体平衡,前后摆拳训练,这一套组合拳是练习拳击最基础的一套动作,目的是锻炼前臂肌肉力量,不能以手心用力。

练习一步时要使手腕伸直,手指蜷紧不能屈曲,指甲在手掌正中心位置,手掌向前挥出。只要掌握了太极拳的这套技术,就可以练习下面这一步了。身体平衡做好以后,做好这一步,就能够打太极拳了。

要求不仅会用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还要会用后摆拳来练习,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和后摆拳练习身体稳定。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协调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充分地刺激人体内部的气色,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锻炼人体的反应能力,使人体健康。

是一项有利于人们健康和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而且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在发挥出武术功能,并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心境平和,身体健康是一项非常全面的体育运动。我最不忍心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学太极拳没有几年。也就能看懂三步崩拳四步崩拳三十六劲。就像那些练气功和养生那些都是真东西,可是很多人都没看懂。太极拳讲的是平衡。打发子力要分阴阳配合。手上阴一分正打发你的身体一分正。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2

1、太极拳基本桩功

太极拳的基本桩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桩功的结合练习,如站桩时可以高桩、低桩结合着站,一开始站低桩、接着站高一点的桩。如果时间比较短,则可以采用单腿或是形意的混元桩来站也是可以的。

很多时间,不用分太清楚哪种桩法,只要管用就行。我经常站的是单鞭桩(陈式太极拳),一般一次3分钟(3分钟换一次重心);懒扎衣桩也是可以的,重心侧向一侧保持三分钟左右,再换重心到另一侧保持3分钟;

2、活步桩

从套路中拆分基本动作,如上三步、退卷肱、开步等动作进行单一练习。上三步,连续进行从开步,到重心转换,再换步,循环往复,中间不间断,100步左右,配合手法、呼吸进行。

可有效提高下肢的力量。退卷肱,退步法,40-50步即可;开步,单腿提膝,擦步,重心转换到位后,再换腿提膝,可有效提高开步的感觉,并提高重心转换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及稳定性。在练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动作宜慢,忌快。

3、原地基本动作练习

每天在开始训练前,针对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进行练习,如单式的内外缠丝、顺缠、逆缠等练习;原地单式还有正反云手、掩手肱拳、搬拦捶等基本技法,通过每天训练前的10-15分钟的热身时间来完成。

4、辅助练

平时如果有大枪或是长杆,可练习大枪的扎枪、拦枪、拿枪、劈枪、点枪、花枪、抖枪等基本技法,以枪的长度带动身体的整体发力,提高身体的劲法,增加出拳的力度以及放松程度。太极拳的松、活、弹、抖等劲法,可借助长枪或是长杆可进行提高。这种辅助的训练方法,对于劲法的提升非常快,因此,可以集中时间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分开练习。

5、套路的练习

套路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选择这样来练习效果更好。第一遍一定要慢,慢到你能感觉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与呼吸,架势不一定特别低,动作细缓柔和,即使发力动作也可以不发力来练习,去感受打拳时的劲法;第一遍拳一个字,就是“慢”。

第二遍拳可以正常速度打,但架势要低于第一遍拳。这一遍拳的重点在于拳架“低”,应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可过于太低。速度正常速度打,动作到位,发力到位。第一遍和第二遍拳之间是否有间歇,可根据自身的体能来合理安排。

第三遍拳可适当的快一些,但动作应到位,注意过度及细节,这个快的概念与对比和第二遍相比,相对快,但不能过于快。一些动作之间的过渡可以更加紧凑,该慢的地方还是要慢的。第四遍拳和第一遍拳一样,还是慢打。如果只打三遍,则第二遍拳正常打,第三遍拳慢打。

通过对于套路的快慢变化来适应不同的习拳节奏,让我们的拳能够适应变化。一成不变的速度会使身体快速适应,并形成固定的模式,不断改变打拳速度,改变身体的不同适应力,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与打拳感觉,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节奏却要。

基本的功的训练在太极拳训练中很重要,可根据自己的练拳习惯选择相应的基本去训练,没有必要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习,但你应该有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每天坚持练习基本,一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一年的训练,拳术的提高会让你自己惊讶,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3

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

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

前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

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

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

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

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3、扭腰:

①双手叉腰,开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②③反复轮换做。④还原。

要求:双脚基本不动。

三、腿功。

1、压腿:

正压:

①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③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④还原休息。双腿轮换锻炼(图3-31)。

侧压:

①侧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将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上跷,近肋木内侧之臂垂于裆前,外侧之臂屈肘上举,手心朝上;③上体侧屈下压,用上举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压腿的脚尖,然后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压腿的要求:①双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压腿的脚尖向上跷;③压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压: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双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铺腿压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压;如果反复数次以后,换成另一侧的仆步,同样反复做动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正确,上体正直;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体不要前俯;③平铺腿要伸直,脚掌缘不可外翻,下蹲腿脚跟应着地站实。

2、耗腿:

一腿直立,将另一腿抬高搁在体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体上),静置数分钟,双腿轮换。

要求:双腿不可屈膝、上体自然正直。

3、扳腿:

前俯扳脚: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脚尖上跷,脚跟着地,双手扳住右(左)脚前掌;②双臂屈肘,上体前俯,尽量贴靠向右膝盖,然后还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体尽量前探;②初练时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独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紧贴胸部,然后立正还原,双腿轮换练习(图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撑腿挺膝伸直,上提腿应尽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侧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脚尖绷直或上跷。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状态,直立一段时间

(数分钟),轮换另一侧(图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双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时要缓缓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双手侧平举或叉腰;②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眉间踢起;③前踢腿下地后,(前进一步)即支撑体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双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进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后转身继续练习(图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双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脚,支撑腿脚趾抓地。

斜踢:

①双手侧平举或叉腰;②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异侧的耳际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撑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弹踢:

①双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撑,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关节,小腿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弹踢有力、迅速。

外摆腿:

①双手侧平举;②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异侧踢起,经面部向同侧外摆落下。双腿轮换。

⑹ 太极拳科学训练方法

太极拳科学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不容怀疑,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不仅能治疗一些慢性病,比如:胃病、风湿病、腰酸腿疼、高血压等,而且通过长期的、科学的锻炼,尤其是长期的练习内功,将会增加人的各方面的肌体机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长寿。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提供的太极拳科学训练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辨证的了解太极拳的技击

谈到太极拳的技击,人们不免想到了太极拳推手,太极拳的推手早期称谓打手、散手、葛手等。其技法含有:摔、拿、打、点、踢、蹬、踹、抓闭拿脉、分筋错骨等技法。解放后国家体委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太极拳的健身运动,把传统的推手中的摔、拿、打等手法限制应用,并统一了名称为太极推手。今天讲的太极拳的技击从内容上应该为传统的技击之法。太极拳的技击同其他拳术一样,虽然有着独特之处,但是决不是万能的。每一个门派的技法虽然不同,但是技法的目的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太极拳的技法综合了各个门派的技法,并且创造了太极拳独有的技法。太极拳的技击讲究“粘连粘随,引进落空,不丢、不顶、不抗”的原则,“八法”的运用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前面我讲了太极拳的技击的战略战术,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呢?我想结合自己练功的经验,把太极拳技击之法分为三点进行讲述:

1、科学的运用圆弧运动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

太极拳的圆弧运动所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缠丝劲。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圆弧的运动形成的离心力虽然在太极拳运动中无具体的体现,但是就一个自行车的轮胎的运转可以明确的体现出,一个重大的力在圆弧的.运动中,可化为一个很小的力,并沿着离心的切力线方向运动。以一个直面打来的拳为例,我可以用右手捧出,顺其力沿其力的运动方向化拨,对手则很容易的被化出。这就是离心力的运用。太极拳就是充分的利用离心力,以小的力量化解对手的巨大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缠丝劲的运用。太极拳的打手歌:“捧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不拨千斤。”最后一句“四两拨千斤”那就是讲利用圆弧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化掉对手的千斤力。

向心力的运动和离心力的运动相反,太极拳运动中利用合力的表现则就是利用向心力表现。举个小的例子:对手以直拳击我,我以右手捧之,左手顺其劲合之利用向心力将其拿住。向心力的运用简单的说就是太极拳合力的运用。

2、 科学的运用肢体的旋转产生螺旋力

肢体的内部旋转形成螺旋力,螺旋力如同螺丝旋转所产生的力,实际就是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综合。螺旋力不但表现在上肢上,而且表现在下肢上腰部上。腿部的螺旋力在某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的强大。在技击上,腿法的运用不但表现在踢、弹、踹、蹬上,而且表现在腿部的拿、缠、扣、摆上,而这些方法贯穿了太极拳的螺旋劲力。腰部的螺旋力主宰着整个躯体,是十分关键。无论身体怎样运动,上身必须保持脊椎的上下垂直,也就是说身体的运动,首先要保持腰部垂直的螺旋运动。腰部的螺旋运动直接影响者两臂的圆弧运动,两臂的开、合、捧、捋等运动都要在腰部的螺旋运动的带动下进行。螺旋力的应用对太极拳的技击将增加无穷的力量。

3、科学的运用内收、内合的缠丝产生弹簧劲

肢体的的内收、内合的内缠丝实际上是我们常讲的“蓄劲”,太极拳的弹簧劲是在先收回外劲,通过内合,然后瞬间发放。太极拳的弹簧劲是太极拳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发放之力。弹簧劲的形成是在肌肉群放松的前提下,产生肢体的捧劲,再转换成内缠丝然后发放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长期的锻炼的结果。而弹簧劲的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所练成的。弹簧劲的运用是符合科学的,既先收力 ,然后在瞬间发力,其力量巨大。

太极拳的技击之法运用,首先要掌握练习好太极拳的架子、劲力、配套推手,熟练的运用好每一个招数和劲路。只有长期的套路的练习,才能够练出功夫。有的人说;我不练习套路,上手就练习技击和推手,照样能实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辨证的分析,如果不按照太极拳的练习步骤练习,那么就象“沙滩上盖房子”,肯定是不结实的。如果没有太极拳的修为,那么上手就是较力,最后必然失败。反过来讲如果只练习套路而不练习推手和技击,同样是失败。

太极拳的技击不是简单的拆招,技击过程中的招数是瞬间变化的,因此必须要灵活的运用太极拳的战略、战术。巧妙的利用太极拳的八法、五行、劲路。太极拳几百年的流传,到现在传统的技击之法丢失的太多了,比如:传统的技击讲究摔、拿、打、点、踢、蹬、踹、分筋错骨等技法。而现在的交手讲究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交手限制各种手法的利用,这样长期下去不光是太极拳的技击,其他的技击也将衰落,那样势必走拳术变为健身操的后辙。

二 ,太极拳具有的健身作用

通过近几百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生命在于运动,不论是太极拳,还是其它拳术,或其他的体育运动,只要不是极限运动,那么它就有健身的作用。

太极拳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骨骼学,都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练习太极拳是否就能达到健身、驱病、长寿的目的呢?这里我还是辨证的讲以下。

1、练习太极拳必须遵循太极拳的科学性,要遵循人体的骨骼结构。严格太极拳的训练步骤,尤其是对于拳架的练习,要特别的注意架势的准确性,比如:一个架势步法的高低,屈膝的角度,腰部的松塌程度,圆裆的要求等等。架势不准确,角度过大,或者腰部长期内挺,这样长期的重复一个动作就会造成软骨或腰脊的损伤,这样,不但不能健身而且还练出了病。现在好些人练成了“太极腿”,甚至有的人练成了“罗锅肩”。

2、练习太极拳要了解阴阳学说,要了解人体的经络学说 。在这一点上,看上去难以理解,实际上并非多难。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本来就是辨证,是立拳之本。世间万物都可以用阴阳学说进行解释。比如:太极拳的开、合,进、退,吐、纳,都是遵循阴阳的。掌握了太极拳的阴阳规律,在练拳的过程中就能很快的掌握太极拳招数变化规律。了解人体的经络走向,有助于意念运用,太极拳的运动实际上大脑意识的运动,太极拳运动中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念支配者肢体的运动,肢体的运动又促进血液的运行。血液的健康的运行,输送着人体所须的营养,并排除垃圾和毒素。所以长期太极拳的锻炼,就能达到健身的目的。然而,太极拳意念的练习确不是容易的,就要在松静的基础上,慢慢的体会。

;
阅读全文

与太极拳匀速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分离小三方法 浏览:194
瘦后背最有效的方法视频 浏览:981
华为手环b5使用方法 浏览:57
黏土小乌龟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701
如何清洗猪大肠好的方法 浏览:510
铁核桃用什么方法炸出油 浏览:965
青少年视力如何恢复有哪些方法 浏览:326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学会九键 浏览:132
角蛙泥使用方法 浏览:103
有哪些方法可以不疼着死 浏览:871
肌肤快速补水的方法 浏览:357
股骨韧带锻炼方法图解 浏览:674
虾头处理方法视频 浏览:398
点焊机连接电瓶的安装方法 浏览:302
左右倒库最简单又准的方法现实操作 浏览:581
尾气处理方法有什么 浏览:480
足面一片癣用什么方法可以好 浏览:625
电动机转子打磨的正确方法 浏览:866
择日择年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894
包装气密检测方法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