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
实用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
导语:对外汉语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方法,下面我讲解实用的对外汉语论述题教学方法,欢迎参考!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视听法十分强调创造和利用情景进行语言教学,故而也被称为情景法。
●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外语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因而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四项技能的掌握才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模仿和操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而口语又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口语也是读写的基础,因此要听说读写全方面培养提高言语水平。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都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的。语言教学结合情景是真实地再现实际的交际活动。情景的出现一方面使学习者形象直接完整地体会语言材料的意义、使用对象和场合等,不必通过分析语法在拼凑组合中理解。另一方面,结合情景学习的语言材料,易于记忆,因为图像可使语言和意义紧密联系,录音有助于学习者整体感知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增强感染力易于学习者掌握记忆。
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视听法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在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时,辅以图像等实物直观和动作手势等语言直观。把外语教学变成了语言和意义图像直接联系的交际过程,培养了学习者通过外语的声音来直接理解表达思想。从而避免学习者因为依赖母语、文字为中介,追求目的语和母语的关系,过分以来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的的表达练习。
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要使学习者学习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能达到充分的、经常性的使用,就要对教学的常用词汇和结构进行一番选择,尽量挑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词语结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 视听法的评价
1、视听法的主要优点 :
(1)视听法的最大贡献是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起来了,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在语流中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
(3) 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2、视听法的主要缺点 :
(1) 有人为地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2)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3) 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4) 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
认知教学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为人脑的认知活动是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的,所以又叫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 认知法的教学原则如下:
1.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所谓语言能力就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它主张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1/5。反对机械模仿,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4.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语音与文字结合,口笔语相互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同时综合运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语音教学应适可而止,因为成年人学习纯正地道的语音不容易。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5.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本族语。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用学生的本族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便于理解。在初级阶段,学生的本族语使用得多一些,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6.学生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的各种错误,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但其他一般性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过多的纠正或指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怕出错的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 认知法有以下8方面的主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
(2)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3)注重理解,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4)反对听说领先,认为语言的声音和文字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相辅相成,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只改主要错误,反对有错必纠。
(6)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7)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和翻译。
(8)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创造语言环境,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 认知法评价
1.主要优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注重理解。
(1.语法翻译法形式的再现 2.对学生的关注)
2.缺点: 认知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从理论说,认知法理论基础的一些理论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如转换生成语法体系怎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实践上讲,缺乏与该理论原则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该法在美国多用于教本国人学外语,而在国内
外教他族人学英语基本上不用此法。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 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
● 基本原则:
1、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言形式为准
3、 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 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优点:
1. 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能使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外语的抽象词意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系统讲授语法知识,注意利用学生的理解力,有利于启发思维,训练智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义理解较确切,翻译能力得到培训.
2. 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3. 重视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原着培养阅读能力.语法翻译法能配合其它阅读与写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 便利易行.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教师只要掌握了外语基础知识,就可以拿着教科书教学.
5. 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缺点:
1. 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只注重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教学,忽视语音和语调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会使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病.
2. 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使学生容易养成使用外语时依赖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过多利用翻译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直接影响运用外语进行外语教学的实践机会.
3. 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语法和课文脱节,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呆板,气氛沉闷.
4. 过分偏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段,词汇很深,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 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6. 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
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 基本原则:
1、 直接联系原则
(1)主张外语词语直接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 (2)使用目的语进行思维。
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直接法认为口语优先,语言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口语上。这与语法翻译法重读写是针锋相对的。
3、 以模仿为主原则
模仿是提高口语的重要途径,目的是形成语感,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
4、 句本位原则
主张词语和语音都放在句子里教,反对孤立地教单词和语音。
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先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然后从语言材料归纳出语法规则。
6、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直接法主张应以当代通用语言即“活语言”为基本材料,但对语法翻译法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
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它所代笔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自己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为教学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先学话后学书面语是学习语言的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掌握。
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着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句式按其使用的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优点: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缺点: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⑵ 教学过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
(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常这种评价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如何?
(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
(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3.制订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
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订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参与交往状态”为例来说明如何制订操作说明。(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参与交往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
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F.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
(1)操作说明的内容。从上面的操作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操作说明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评价指标的解释,即这个评价指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这个评价指标,它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等;二是每个具体指标的观察内容,这个观察内容实际上是对达到指标的状态的描述,而这种描述通常是用行为指标来表示的。除了相应的行为之外,还可以对具体观察时需要获得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定和建议。
(2)注意事项。操作说明是对评价指标的细化,其目的是为了让评价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评价指标的含义,以及评价指标所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在制订评价指标的说明时,应该尽可能清楚地标明评价指标的相应含义和具体的反应行为,其实质类似于给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以制订操作说明的关键是说清楚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概念及其相应的行为指标;在给出相应的行为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过于琐碎,也不宜建构一个过于大而全的东西,只要让评价者知道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就能够判断这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将其细化为进一步的三级,甚至是四级指标。
4.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
通常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即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评价方案,大体上是对价值、应用等的一个简单描述。
(2)评价原则,即整个评价方案的制订、指标的建构、评价的实施、结果的解释、应用等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在有些评价方案中,不直接提评价原则,而是提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从某种角度上看,评价的思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原则之间。评价原则是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评价原则不应过于虚幻,而应该根据具体目的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原则,如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等。
(3)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个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4)操作说明,是评价指标的具体细化、应用与评价范围的说明,是判断哪些行为、情境适用于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和解释,是对评价指标特征的说明。
(5)评价表的使用说明,主要需要说明应用评价表的方法、步骤、程序等,也可以包括对一些评价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提醒。此外,还通常包括对评价表的评价结果或者等级的判断和应用进行说明。
5.实施
量表评价法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要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因此在评价之前应确保评价者掌握和熟悉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相应评价要点与行为,对于不太熟悉方案的评价者可以采用教学录像评价的方式进行培训。
(2)评价中。评价者应该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学过程来组织的评价指标之外,对于评价指标的判断和评价往往需要跨越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阶段,甚至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说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据评价要点,在评价过程中作好相应的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始,以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相应的感受。要注意的是:听课笔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没有必要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案;同时要熟悉整个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
(3)评价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因此在评价等级的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需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意见,能够跟上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讨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量表评价法主要由评价者和上课的教师来进行,通常可以将上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在评价时,最好能够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6.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评价报告
采用量表评价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进行评价量表的填写,相反,评价等级的判断还需要综合来自教学各方面对象的信息,而这个过程就是指评价信息的整理分析,即评价者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综合,在此基础上获得评价的结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针对评价对象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意见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评价结论中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尽可能具体和有针对性。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
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专业化、系统化、量表化、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随堂听课评价法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往往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其自身对课堂教学有很高的造诣,评价意见往往中肯、具体、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法相比于量表法,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也有利于发挥。
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的。在随堂听课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仅有共同关注的评价内容,而且评价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气氛非常适宜于教师的成长。任课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获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离的原则
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三)随堂听课评价法的设计和应用
1.课前的充分准备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收集、了解与即将要评价的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召开预备会议,向被评价者介绍评价的目的、内容,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熟悉教学目标、充分把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针对性,而这个针对性来源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应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了解被评价课的教学设计。听课评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拓展的空间,甚至可以针对所教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即评课者自己如果来上这堂课,应该如何上?此外,还应该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以便在随堂听课和课后的讨论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了解教学设计,也能够使得听课和评价时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对于评价对象的教学设计,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随意改变。
(3)确定听课方式。随堂听课评课中,评价者可以选择充当旁观者和参与者,而这两种角色决定了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经验丰富的评价者往往交叉使用这两种听课方式。当评价对象进行课堂讲解时,评价者往往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融入班集体但并不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当开展小组活动时,评价者可以在教室中四处走动,观察小组活动或者参加小组活动,必要时还可向小组提供帮助。
要根据听课目的(汇报课、研讨课、指导课、检查课)确定侧重点,针对教师业务层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听课的重点将集中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薄弱环节上。在随堂听课之前确定听课重点,将使随堂听课更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并通过课后讨论提高评价对象的教学能力,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2.课中的仔细观察和翔实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评价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同时评价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1)仔细观察。由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听课也是看课。
具体听些什么呢?首先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仔细思考评价对象是否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其次是听评价对象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清晰;三是听评价对象的提问和教学启发是否得当;四是听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恰当、富有创造性;五是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看些什么呢?首先是看评价对象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得法,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即看评价对象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次是看学生:观察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活跃;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即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2)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具体、详细。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可包括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总的来说,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实录;二是课堂教学评点。通常在听课记录本上的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教学实录中,首先是教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学科、班级、评价对象、第几课时等;其次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第三是板书内容;第四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第五是学生活动情况;第六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录有三种记录方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是评价者(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据此提出的相应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课堂评点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的及时点评,这种点评不是听课完成之后的回顾式点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3)认真剖析,归纳小结。
⑶ 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分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坚持撰写教学案例分析,坚持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能厚实教师的专业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记载,对今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也是造就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⑷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举例分析
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如下:
1、选择事件
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比较具有选择性,那么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写案例时,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
3、确定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
4、检查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5、假设
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虑的话选择也会不同的。
说到举例分析,这主要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为了妥善解决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4)教师片段分析和论述的方法扩展阅读
教学案例的相关结构
1、标题
教学案例总是有标题的,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一般地说,教学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教学案例的标题,两种标题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写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教学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背景
教学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教学案例的叙述中。而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教学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
4、问题
教学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描述中要讲明问题的发生、发展、结局。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学案例的主体。
5、反思与讨论
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智慧并形成自己解决教育的正确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⑸ 常见的几种评课方法是什么
导语:课堂教学评价简称评课,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评课仍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力抓手。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常见的几种评课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评课效果如何,方法很重要。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评课方法的选择与个人的教学经验、上课的课型和评价对象等有关。
1.片段分析法。
片段分析法是对一堂课某个教学片段进行针对性评析,以达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用片段分析法评课虽然是对某个片段进行评析,但往往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对某个片段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整堂课的基本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有时,也可以就多个片段进行对比分析和跟踪研究,从而获得教学的新发现。
运用片段分析法评课时,要把握好片段的针对性和分析的有效性。如针对导入、讲授、练习等环节进行研读与分析,挖掘教学现象的背后原因,揭示教学的本质特征;就学生的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讨论活动、小组活动、自学活动等现象展开评议;从教材的处理、教学的理念、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师生的互动、能力的培养、媒体的使用诸方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以达到研究现象、分析成因、提供对策、改善教学的目的。
用片段分析法评课可操作性强,较多应用于校本教研中主题式研讨,适用于研讨型、诊断型、观摩型的课堂分析活动。
2.问题探讨法。
问题探讨法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开展的研讨评析,并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教学问题的解读与解决。问题探讨法的问题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获得:一是学校教师日常教学或听课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二是学科教学中普遍性的问题,三是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落实某些新的教学思想方法所提出的教学问题。这是一种开放性的评课活动,也是一种开放性的研究任务。它强调的不是给课的优劣下结论,而是从课中产生一些研究的课题,使这节课不是教学研究的终点,而是教学研究的起点。
用问题探讨法评课时,可以就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然后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一方面要了解现阶段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疑难与困惑提炼成教学问题,开展校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过程改进教学。
用问题探讨法评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澄清一些模糊或不当的认识与做法,落实新思想、新方法。由于这种方法非常具体地提出或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常应用于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日常教学以及学校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研讨活动等。
3.解读评点法。
用解读评点法评课是对课堂的解读与评点。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诠释备课与教学的意图,理解教学思路,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评析。评课时,通常将一节课划分成若干环节或段落,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剖析,通过阐明该课的背景,分析每个环节的得失,从而形成对全课的总体看法。
为了有效分析课堂教学结构和研读教师的教学状况,可以针对某节课进行解读与评析。首先是背景分析,包括说明设计这节课的理论依据,明确这节课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开展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想和措施,然后将这节课的课堂实录分成几个环节进行分析,最后就全课作总评。
通过解读评点法评课,有利于研究课堂结构、形成教学规范。在示范课、展示课的评课中,教师往往用解读评点法进行评析。用解读评点法评课,可以对某节课的教学实录进行剖析,也可以就某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读评点,是一种常见的评课方法。
4.塑造评议法。
用塑造评议法评课,其目的是塑造,手段是评议,评议是为塑造服务。它以执教者为主体,关注的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评议重点不在于“讲课”,在于塑造“人”。
在评议时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根据教师发展的要求和教学的规范,并结合教师的年龄和教学特点,规划教师教学发展的方向;二是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潜能,帮助执教者找到适合其个性的最佳教学行为,提炼并逐渐形成教学风格。
用塑造评议法评课在帮助教师建立教学规范、积累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当然,塑造评议法对教师的教学塑造不能仅仅依靠孤立的一节课,要进行长期跟踪评议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种评课方法常用于日常评课活动中,也适用于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所进行的培养过程。
5.特色鉴赏法。
特色鉴赏法是指对一堂课中的某些与众不同的、新颖独特的做法与创新之举进行评析,其关键是能否有效提炼特色,鉴赏能否引起共鸣。这就需要评课者有宽广的胸怀和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并洞察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创新之举。评课时要把理论说得朴素些,把实践说得理性些,要把这些“特色”置于整节课的环境中来分析,挖掘现象背后的教育价值和理论基础,揭示教学中的规律性,弘扬执教者的个性、特点和风格。
特色鉴赏式评课的立足点是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挖掘教师的教学亮点。可以从教师的语言、教学组织上发现特色,也可以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提炼创新之举。如在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值得评课者评析。评析时,首先要求评课者能够发现执教教师的特色所在。其次,要分析这些特色是否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是否符合现代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如何。同时,要看这些活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维碰撞,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
用特色鉴赏法评课有利于发现教学人才,有利于提炼教师的新经验、新模式和新方法,也有利于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评议对象往往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特色鉴赏法评课适宜示范型、观摩型的课堂评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