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型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有什么手段
中小企业利润操纵常用的会计手段
(一)通过不当挂账处理操纵利润。
1.利用应收账款操纵利润。企业为了增加某一会计年度的利润,可以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应收账款,在下一年度以销售退回为由,将应收账款冲回。
2.利用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操纵利润。往来科目的增减变动对企业日常现金流量影响很大,如果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会给企业带来大量正现金流,这部分现金相应会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同时可以调控企业延迟上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致使当期利润虚增或者虚减。
3.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操纵利润。很多中小企业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这两个科目调节收入或者费用,进而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通过模糊收支期间操纵利润。
1.记录虚假收入。许多企业在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客户有可能退货或者不付款的情况下确认收入,将未来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收入,违规将非销售收入计入销售收入蓄意操纵本期利润。有些中小企业利用不存在的交易业务,虚开销售发票增加利润,还有互相对开销售发票操纵利润的同时规避增值税负担。
2.记录虚假成本和费用。(1)当期应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公司成本从而调节公司利润。(2)通过调整预提费用,以达到调整公司利润的目的。预提费用是预先提取以后期间需支付的费用,计提的多少冲销与否具有可调节性,能间接操纵利润。(3)通过坏账准备调节利润。由于目前我国减值准备准则界定比较模糊,具体操作时更多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容易导致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准备,间接操纵利润。(4)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关联方之间通常利用资产重组、费用转嫁、转移价格、虚构交易等方式蓄意操纵利润。(5)企业通过不合理的确认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操纵利润。按照会计核算规定,企业必须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往往将收益性支出划分为资本性支出,从而达到减少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6)通过控制完工的进度来操纵利润。
2. 怎样识别和防范企业利润操纵
不少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冒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虚减。尤其是近年来,企业利用国家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的舞弊行为呈日益扩张趋势,而且利润操作方式复杂,谋划周密,金额较大,致使审计风险增大。
会计报表传递的信息失真,结果可能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那么,如何识别和防范企业利润操纵?对于报表使用者,应该持谨慎的态度看待财务会计报表,尤其是在借以做出经济决策时,更应该了解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和防范决策风险。
1)应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会计信息
连续观察若干年的财务数据,关注异常变动。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化通常在合理的范围,并能通过该年度的业务等解释该变化。如果变动异常,且无法合理解释,则可能是由于人为原因进行了操纵。
2)分析财务报表的组成要素
通过结构关系,揭示报表中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财务报表的总体构成。例如,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构成,及现金净流量的形成方式。
3)分析财务比率
会计报表中的数据有许多是存在内在勾稽关系的,同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数量对应与约束要求。比率分析就是依据报表中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率分析应用广泛,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获现能力进行评估。
4)计算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总数。不良资产为 3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及待处理财产损失。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剔除了不良资产因素,使计算所得的数据更贴近实际情况。
5)分析关联交易
关注财务报告关联交易的相关披露,了解关联方交易的业务,剔除与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利润,得出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对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评估,以进行相关决策。
6)注意审计报告
关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若出具的不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应该关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段和意见段,因为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重大重要的错报风险,能给予报表使用者提示。
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企业管理层常常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不完全相同,但这些操纵手段大多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和会计报表项目中反映出来。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
一、利润操纵的手段
1、操纵收入
1)虚构收入
低级水平的虚构收入方式,包括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对开发票、阴阳合同虚开发票,等等。这些明显的违法之举在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已经逐渐消失了,而更高级、更隐蔽的虚增方式正在为一些公司所采用。如企业自己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2)不及时确认收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销售交易形式的多样性,企业在进行销售收入确认时拥有较大的空间。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的提前确认收入的几种情况包括:
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在销售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具销售发票。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调控盈利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3)调节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而虚列应收账款,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等方法调整利润总额。当企业出现这种现象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小。如果这种方法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调整利润的方法,这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的比重就会高于一般企业,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会低于一般企业。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4)调节非经常性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收入如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关联交易引起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利用重组资产公允价值等进行利润操纵。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它对企业总体利润的贡献却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调节其他业务利润来影响企业总利润。
关联交易若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而事实上,有些企业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许多上市公司就是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利润操纵的。
公允价值通常可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确定。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还很低,非市场因素对公平的市场交易存在严重干扰,有较严重的评估操纵问题。通常上市公司受公允价值变动影响较大。
5)调整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比应收账款账户更具有隐蔽性,使用该账户进行利润操纵的单位越来越多。有些单位故意将其核算内容扩大,致使该账户的核算内容越来越多,进行操纵利润的余地也越来越大。
2、挂账处理
1)待处理财产损失
待处理财产损失是由当期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为了当期能有客观的利润,故意对待处理财产损失不做账务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2)在建工程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常常运用外部借款融资。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予以资本化,之后的利息予以费用化。企业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不结转固定资产,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固定资产不增加,又可以少提折旧减少费用,这样就从两个方面虚增了利润。
3)预收、预付账款
企业为了延迟上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故意将预收账款挂账,致使当期利润减少。在当今信用制度不够健全的经济环境下,预付账款经常发生,但是企业很快就会收到货物,使该账户发生结转。
一般而言,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预付账款的货物(或劳务)已经收到(或接受服务),企业为了少摊费用,没有及时入账;
二是预付账款无法收到货物,款项又无法收回,变成了坏账,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不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使当期利润增加。
3、调整费用
企业不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如企业为了虚增利润,个别费用不入账,或转由母公司承担。
有些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为调整利润不及时进行费用摊销。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的待摊费用账户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记载和核算,使该账户成为企业盈利的“蓄水池”。每月会计结账时,将亏损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冲减,列入当月待摊费用;如果当月实现利润,则按利润数额增加成本费用,同时冲减相应的待摊费用,这样企业账面保持每月不亏不盈。
4、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企业还常常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资产减值准备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1)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包括物质性耗损和无形耗损,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一样,企业有较多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并以此操纵利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同,对企业盈利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加速折旧法在前期计提折旧较多,减少前期企业利润,在后期则会使利润大量增加。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净残值两项指标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折旧年限来调节利润。
2)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有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3)调整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而我国目前的市场参照系并不完善,对资产的公允价值缺乏公平的确认,使减值计量难度很大。资产市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将损失推迟或提前。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将以前的包袱一次解决,然后为未来年度的盈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报表使用者的建议
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操纵利润,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真实性及质量。在实务中除了对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比率﹑获利能力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现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
1、研究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
利润操纵是利用了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的特点,但在较长时间内,有些利润操纵手段将失去效用。如推迟确认费用必然引起下期费用升高;提前确认收入(或虚增收入)和利润就会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润降低;费用不摊销,则其有关的对应的项目不发生变化等。因此扩大信息观察的时间范围就能发现企业是否有利润操纵。
2、对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与利润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增减变化直接影响到利润的变化,通过分析各期相关科目的变化可以发现利润变化的原因。如应收账款余额突然增加,可能是信用政策放宽所导致,但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该账户在调节利润。尤其是每个会计年度末,其余额变化较大,则极有可能是管理当局在操纵利润。当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企业年末应收账款很多,但到次年年初很快变少时,我们就应对该单位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同时,我们还应该分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关系。
3、结合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对于新成立的和成长中的企业,现金如同新鲜血液;对于衰退中的企业,现金是使企业重现活力的良药,它可以使企业的销售由亏损变为盈利。现金净流量为正数,通常说明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经营越稳健,企业盈利情况越好,资产的流动状况越佳,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因此,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首先要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的流入和流出项目,并注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和盈利质量分析。
1)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通过这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现金余额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便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现金流量结构合理。
2)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包括盈利现金比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毛利率等指标的分析。
盈利现金比率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好。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尚存在没有实现的现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破产。在盈利质量分析时,仅仅靠一年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需要进行连续的盈利现金比率的比较。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它更注重现金概念,更为保守,也更真实可靠。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些水分。
现金毛利率是对销售净利率的有效补充,可以识别权责发生制下利润率计算不实或人为虚增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特殊行业,特别是一次性投资规模较大分期回笼现金的行业,如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应该将该指标进行连续几期的计算,以确定现金毛利率的合理水平,正确评价公司业绩。
4、关注其他信息
1)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会计报表之间的数据是相互联系的,数据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的报表之间出现前后不一致、报表不平衡、不符合逻辑关系等情况,则应对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企业应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企业实事求是的进行会计核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所有的会计报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充分的理由而不及时提供报表,则应考虑到该企业是否私自做会计调整。为此,报表使用者对于那些迟交报表的单位应多加留意。
2)利润来源分析
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较小,非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过大或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来源时,就要考虑企业是否在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法调节利润的可能。资产重组往往使上市公司具有一夜之间扭亏为盈的特效功能,所产生的利润在投资收益中直接反映出来,因此要充分关注企业利润结构、利润来源的变化。
3)不良资产分析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调节利润是某些公司惯用的手法。这些情况往往通过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科目虚拟资产进行。通过多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积压等产生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较大。
4)关联方交易分析
将关联方的交易所得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去后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该盈利并不是企业本身的能力,而是借助于关联方的“支持”引起的。分析时可以从数量和金额大小、种类的变化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大小中看出问题,从而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以减少投资风险。
5、注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要引起使用者的警惕和重视,关注可能发生的利润操纵。同时,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也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内部审计开展好的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翻阅公司的各种文件,如商业计划、营销计划等。报表的使用者还要多关注有疑问的业务,如改变核算时间,“放松”信用评估标准等。
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操纵利润的手段会发生改变,随着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企业利润操纵的手段会更加隐蔽。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反映企业利润操纵的财务指标特征,及时把握这些指标特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增加新的检验指标,在更全面的层次上进行考察。
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N 个实例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文件。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报告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实际中,有的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1)收入的实现与确认
在收入确认时,一般应解决两个问题:定时和计量。定时是指收入在什么时候入账,比如商品销售是在售前、售中,还是在售后确认收入;计量则指以什么金额登记,是按总额法,还是按净额法;劳务收入按完工百分比法,还是按完成合同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利息和使用费收入的确认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利息收入,应按让渡现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2)重大会计差错
3)非关联方交易
我国对关联方交易做了严格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失公允的部分,视为是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资本公积,并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为了绕开上述规定,一些上市公司在重组、收购等重大事项中,逐渐转向了如何钻非关联方交易的空子。
4)合并会计报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凡设立在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一些上市公司便利用不披露子公司经营状况等手段来粉饰合并会计报表。
5)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等内容。一些公司并未按照上述规定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6)固定资产变更折旧方式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及营业成本和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同时,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
7)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通常情况下,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出现负数,那么该公司相应的净利润也就应该为负数。然而由于未确认的投资损失的存在,在原本为负数的利润总额减少数股东收益及增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后,净利润就变成了正数。未确定的投资损失形成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器。
8)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其中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坏账准备
企业可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那些,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来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反之,只能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工具。调增计提比例,就会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利润,减少当期税额。坏账计提一般都计入管理费用,进而直接影响利润。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坏账准备调整利润提供了可能,而坏账准备计提不足也就成为一些公司调整利润的首选。
2、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 10% 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由于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例如:ST 鲁银在 2002 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 -1.07 元,亏损额高达 2.65 亿元。实际上鲁银投资 2002 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 2002 年增长了 24% 和 40%,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准备金高达 1 亿元,使得管理费用剧增。
这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由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追溯调整公司将 2001 年 378 万元的盈利也调减为亏损 2490 万元,连年的亏损使其成为交易所首次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的企业之一——*ST 鲁银。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鲁银投资 2002 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每股利润 0.03 元,净利润 718 万元。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另外,从会计处理的角度上看,长期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一般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部分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在 20% 上下随意变动,以致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4、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四、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
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1.1、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
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 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 42 家改为 114 家,亏损面将由 5.2% 扩大至 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2、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1.3、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1.4、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3、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4、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5、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来源:中国投行俱乐部
3. 上市公司如何操纵利润,具体案例分析
给你说个简单的,第一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全额计提...这样第一年就巨额亏损,
然后,第二年计提的损失再转回,账上就会出来盈利...这叫冼大澡....
4. 对于企业利润操纵分析哪种类型企业比较好
对于利润操纵的含义,现目前有两个层面,第一种是合法的利润操纵,企业在法律和会计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为了规范企业的收益行为,把企业的会计收益的信息进行调节,这种又叫做盈余管理。第二种就是不合法的利润操纵,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扭曲财务报表的信息,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二、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
(一)管理层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在我国,大部分公司管理层的薪资报酬都与其业绩、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紧密联系的。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总体目标是趋于一致的,但是短期目标则不同,尤其是当企业不能如管理者所愿,利润逐年上升,管理者为了把自己的业绩提高,会违背所有者意愿,为了让自己的财务指标能够合格,完成领导的下达的任务,通常会将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隐瞒,塑造出一个管理有条有理、业绩逐年升高的虚幻形象,以此获取相应的报酬。
(二)避免成为ST公司,避免退市
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把经营状况不好或者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标记,他们被称为“ST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都未能改善其连续亏损的情况,那么证券交易所会与官网上发布相关公告,证券交易所会特别关注这些财务情况异常的公司,这些公司也会成为股民避之而不及的公司,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公司就陷入了可能被摘牌的困境。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退市,避免成为ST公司,决定进行利润操纵,将真实的财务状况隐瞒,营造出虚幻的良好的经营状况,获取广大股民的信任,避免受到损失中止或者停止上市的情况。
(三)融资需要
保证资金链的长期运行是每个企业必须要做到的,资金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资金充足,企业才有可能长期发展,才能持续、有效的增强盈利能力。企业在向银行、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偿债能力,因为银行、信贷公司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很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发现企业的亏损情况,就不会去借款。因此,为了能够顺利融资,企业会选择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营造出偿债能力很强的假象。
(四)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匮乏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独立性是审计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我国还是出现了许多的审计失败的案例,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保障,大量失败的案例让社会审计被质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监管制度不够健全,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完善,而且因为事务所的恶性竞争,为了打败对手,不惜抛弃原则,不再追求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质量愈发低下,审计质量的低下直接导致了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误导广大股民做出错误的决策。
5. 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法有哪些
利润操纵一般是指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极大,它歪曲了企业当期的盈利状况,掩盖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误导了投资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动摇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一、利润操纵的动机
1.为了发行股票而操纵利润。目前,我国股票发行分为设立发行和定向配售发行(配股)两种。设立发行: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经营业绩,近三年必须连续盈利,股票才能上市;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和盈利能力有关。因此,企业为了顺利地上市并募集到尽量多的资金,往往要进行利润操纵。配股规定:公司在近三年内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1999年3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配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下调为平均10%,每年不低于6%)。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成了上市公司再筹资的“生命线”。据统计,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而实际上除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企业外,净资产收益率在9%至10%的寥寥无几,严重违背了自然正态分布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亏损企业,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如果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中国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并限期消除亏损,如果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中国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由于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连城,为保住上市资格,连续两年亏损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并不亚于前两者。
2.为了提高股票选择权的价值。在正常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达不到市场的利润预期,股价就会下降。因此,上市公司总是力争达到或超过市场对它的利润预期,为自己描绘一条缓缓上升的盈利曲线,用欺骗的手段掩盖公司实际财务状况。
3.为了配合庄家操作共同获利。一些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或其它投资咨询机构合谋,操纵利润从而达到操纵股价共同获利的目的。如某证券公司借某种名义,将一块利润“包装”给上市公司,并以市场价格购入该公司的股票。由于增量利润产生的乘数效应,该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上扬,证券公司从中获得了利益,股份公司也从中获得了利益。
4.为了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提升和奖金、福利等。企业业绩的考核,利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5.为了使公司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持有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公司职工股是本公司职工在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时按发行价格所认购的股份。按照《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本公司股票上市6个月后,可安排上市流通。原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作为投资者所持有的公司发行的股份,按规定在公司股票上市3年后可上市流通。企业为了使职工获得更大的利益,往往要在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上市前进行利润操纵,从而达到提高股价使职工获利的目的。
二、利润操纵的方式
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转换和股权转换。然而,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却被用作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年关将近,那些净资产收益率不到10%的公司或亏损公司,纷纷进行资产重组,把非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常见的做法是:①把上市公司一些闲置资产或不良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②把非上市公司下属的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③以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而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从理论上说,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而事实上有些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利用协议定价,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
①利用关联购销业务操纵利润。例如:ST苏三山,1997年销售一批货物给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子公司,销售收入16002万元,销售成本14002万元,产生净利润2000万元,交易价格由协议确定。这项交易利润占公司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②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企业之间是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的,但实际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拆借现象非常普遍。如某公司对关联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按20%的比率收取固定回报,为企业创造了一大块利润。③利用合作投资项目调节利润。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弥补所需的利润缺口,便与其关联企业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测算的利润缺口确定。为了应付注册会计师的查帐,公司先指使其关联企业在查帐前支付这笔利润,然后在审计人员撤离后再把这笔款子打回去。④利用关联企业间的托管经营调节利润。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及操作规范,托管经营就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另一方式。一些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企业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使上市公司既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又凭空获得了一块利润。反之,关联企业也可以通过把获利强较的资产以较低的收益由上市公司托管,直接为上市公司注入利润。⑤转嫁费用负担。上市公司和其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上市公司利润不足时,母公司就出现承担上市公司应承担的管理费、广告费、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甚至把上市公司以前年度支付的有关费用也调到母公司,从而达到转移费用、提高上市公司利润水平的目的。
3.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调节利润。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保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应地改变会计核算方法还是可以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事实上,改变会计核算方法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
4.利用利息资本化操纵利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可计入成本(利息资本化);如果资产已经交付使用,即使未办理工程决算,利息资本化也应予停止。但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息处理时,以某项资产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为借口,年年利息资本化,以虚增资产和利润。一些公司在建工程中利息资本化数额和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远远少于企业平均借款余额应承担的利息支出。
5.潜亏挂帐。按规定,公司资产帐户中,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均属于不良资产。根据配比原则,这些不良资产要在一定期间内成为利润的抵减项。但不少上市公司为提高当期利润,都不愿处理不良资产,使其长期挂帐。反过来,对于三年以上的应付帐款,企业一般都非常积极地进行处理。
6.利用“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调节利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科目主要是指除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以外的其它款项。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科目的期末余额不应太大,但事实上,许多公司的期末余额巨大。主要是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其它应收款”,可以隐藏潜亏、费用挂帐、高估利润;而“其它应付款”,可以隐瞒收入,低估利润。
7.地方政府以财政手段扶持企业。由于上市指标少,“壳”资源紧张,地方政府不忍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所以在危难时刻,往往要伸出援助之手。其主要形式有:⑴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补贴;⑵为上市公司降低税负;⑶给上市公司以利息减免和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
三、利润操纵的识别方法
1.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还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了解,都需要以注册会计师对其财务资料的审查和鉴证结论为必要前提。目前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的报告日益增多,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应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分析说明段内容和保留意见的深层含义。
2.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识别利润虚实。在正常条件下,一定的帐户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关系,当财务报表反映的帐户之间的关系不合理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在粉饰报表。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必须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识别。①进行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对比分析,②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③分析企业资产质量。
3.分析研究企业披露的信息。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建立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判断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6. 利润操纵的方法
1、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尽量克服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本身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在会计制度上要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要有所限制,避免企业通过会计制度的缺陷来调节利润。
2、采用物价变动会计,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修工历史成本原则
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弥补历史会计这一不足,能反映和修正物价上涨或下跌对会计数据的影响。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具体制定价值调整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准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实际损益,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的虚增、虚减收益,提供准确会计信息。
3、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法对凭证编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有明确规定。要做的是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当前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热衷于粉饰经营业绩,强迫、诱便会计人员做假帐、编制假财务报告的企业负责人和编造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要严格依照 《会计法》进行惩处。
4、改善外部环境,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从制度上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监事会、财务总监、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的职权,建立健全经理法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理人实行期股期权薪酬制度等较长时期的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鼓励经理人集中精力提高公司长期经济效益。
5、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利润操纵并非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而是通过弄虚作假,进行利润操纵。要消除这一现象,必须依靠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监管部门和证交所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
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数量多、规模小、集中程度低、无序和不当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应将现有会计师事务所改造成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体,联合体成员执行共同的执业标准和收费标准,联合体成员之间相互监督、风险共担。
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体制混乱的情况,应逐步改革现有证监委由多部门派人组成的局面,组成独立的证监委,逐步形成证监委、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针对存在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与企业合伙作假误导、坑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情况,要制定有关法规,对因出具虚假会计审计报告,有意或明显过失提供错误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提供者的责任。
6、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损益真实性负责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当然也要对盈余信息的真实性首要责任。企业负责人要增强法律意识,明确应负的法律责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对本单位会计资料和财务成果的真实性负责。
7、推行会计委派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失真、人为操纵利润现象普遍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不强,会计工作受制于本单位负责人,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有关。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选拔合格会计人员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可以使会计人员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更好地行使《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权力。
7. 利润操纵的手段
1、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确认与费用的确认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及递延资产价值的确认和摊销等加入了主观因素。采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其中夹杂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确认可以被企业利用进行利润操纵。
2、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的计量理论客观上造成财务成果的扭曲,主观上又常被利用利润操纵。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基本前提,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就会受到扭曲,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是当前有不少尚难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而历史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或物价下跌、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重置价值与历史成本差异很大,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损益难以提供可靠的信息。一些企业正是利用计量理论的这些问题,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故意背离重置价,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资产重估价值,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从会计制度本身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坏帐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较大的选择权,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
4、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兄弟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利润操纵手段:
(1)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特别是母公司之间普遍存在大比例购销往来,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帐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
(2)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特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
(3)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4)会计个体变更。母公司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时必须将该企业纳人合并报表范围。一种情况是拥有50%以上股份,另一方面情况是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重组,使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一些盈利强的公司,或减少一些亏损的子公司,达到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
5、除以上通过钻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空子,披上合法外衣调节盈余、操纵利润外,企业还通过以下违法违规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随着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利润计算等会计核算方法;
把成本和存货倒置;
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费用摊提不合理;
在关联交易中用不公平的价格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在本单位内倒帐,浑水摸鱼;
设置帐外帐。
利润操纵的结果不仅造成损益不实,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素不实,以此计算的各种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8.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实证以及对它们的分析
利用会计报表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傅继波 (一) 利润操纵可以定义为公司管理层违反一般会计准则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证券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并决定其资金投向的。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经过利润操纵行为后的会计报表信息,投资者据以推测、判断公司未来业绩的水平,将变得毫无意义,投资者的利益必将受到侵害。更为严重的是,错误的信息将导致资金非合理的流动,使证券市场丧失了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无论是对广大投资者、注册会计师,还是市场监管者,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法很多,往往又比较隐蔽,不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外部人员很难发现,这就是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是广大投资者可以直接以较低成本获取的公开信息。所以如何从公司的会计信息来辨别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为了识别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我们可以将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分成两类:第一类反映公司操纵利润的倾向。实证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征的公司容易发生利润操纵行为。例如增长较快而规模较小的公司为了保证较高的增长率以维持其股价,往往会发生利润操纵行为;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那些前景堪忧的公司中。第二类信息是会计报表中与现金流有关的科目和各类应计科目。上市公司常常是通过虚增收入、虚计存货、虚减成本等手段操纵利润,任何利润操纵行为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的某些科目。这样,就为利用会计报表来识别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提供了可能。综合两类信息,我们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1、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该指标等于第t年与第t-1年应收帐款周转率之比,反映了连续两年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之间是否保持相对的稳定。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大幅下降,可能是因为公司为应付激烈的竞争而改变公司销售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也可能是公司通过虚增应收帐款增加收入。无论是哪种情况,公司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增大。 2、毛利率指标。该指标等于第t年与第t-1年毛利率之比。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这是公司前景不妙的一个信号。因为前景不好的公司容易发生利润操纵,所以该指标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即指标越小于1,公司利润操纵的可能性越大。 3、资产质量指标。资产质量是指资产给公司带来利润的能力,公司帐面上的有些资产能否为公司盈利并不确定,如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等,所以往往用这些盈利能力不确定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质量的指标。如果公司将应该摊入本期的费用资本化,或推迟确认费用,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那么资产的质量就会下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公司连续两年的资产质量,来分析公司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4、销售额增长指标。该指标等于第t年与第t-1年的销售额之比,反映了公司的成长性。销售额的增长本身并不意味着利润操纵,但是成长型的公司较其他公司更容易发生利润操纵,因为这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对资本的需求给公司的管理层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公司达到一定的利润。当公司的增长率达不到市场的预期时,公司的股价会大幅下降,这使得这类公司有更强烈的动机操纵利润。 5、折旧率指标。该指标是第t年与第t-1年的折旧率之比,折旧率=本期折旧/(本期折旧+固定资产净值)。折旧率指标小于1,说明公司折旧的速度下降了,可能是由于公司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改变了折旧的方法以提高利润水平,所以公司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增大了。 6、费用率指标。该指标是第t年与第t-1年的费用率之比,费用率为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该指标大于1,说明公司的费用率上升,这是公司前景悲观的一个信号。所以该指标和公司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呈正相关。 7、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是第t年与第t-1年的资产负债率之比。一般来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如果两年间公司资产负债率发生较大的变化,就要考虑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债务合同操纵利润的行为。 8、应计项目占总资产比例指标。应计项目的会计处理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管理者往往通过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如果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变化较大,公司就有利润操纵的嫌疑。我们可以用下面一个指标来反映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重: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本期折旧与摊销)+总资产 我们很容易从公司连续两年的会计报表中获取上述的指标。这些指标给我们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非利润操纵因素也可能会导致上述指标的波动。因此,上面的分析只是给出了公司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不能仅凭这些指标就断定公司有利润操纵的行为,还要综合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我们不但可以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分析会计报表,对其本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出一定的判断。
满意请采纳
9. 求 企业利润操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急)
国外专门对利润操纵(包括合法的盈余管理和不合法的会计造假)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但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却很多。如黑利1985年[52]、莫叶1988 年[53]、斯威尼1994 年[54]、马德方和派克1997 年[55]分别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奖金计划、政治成本、负债契约、总经理变更等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而迪舟、所罗安和斯威尼则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被 SEC 起诉高估收益的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和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产生盈余操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盈余操纵行为一旦被发现和披露,则公司的资金成本将显着上升。
波因顿等2002 年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了题为“盈利管理与公司可选择最低税收”一文。该文针对美国1996 年税收改革法案中公司可选择最低税收(Corporate alternative minimum tax,简称AMT)账面条款而可能做出的盈利管理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司的纳税与会计报告盈利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纳税至少常常被企业视为其计算报告盈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此过程中,盈利管理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企业根据其纳税需要,对主观应计部分进行上调或下调,以得到所需的报告盈利。
1.4.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会计界专门研究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文献较多。如刘锋 2001 年对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违法造假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四川红光实业公司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不仅仅是一部《会计法》或相应的会计技术规范所能解决的,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林钟高等1999 年关于大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税负最少的目的,而国营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代理业绩好的经营形象;黄世忠教授在其讲稿《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中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包括:①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②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③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④为了政治目的而粉饰会计报表,⑤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⑥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王性玉教授 2002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时,将博弈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工具,分别建立静态及动态的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尽管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但他们的研究结论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对进行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研究有着诸多启示。
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星、分散。首先,祝立宏等 2002 年认为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一般可区分为最终动因和中介动因两个层面,获取私人利益(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最大化)是盈余管理的最终动因,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具有多样化的中介动因,具体表现为:筹资动因、避税动因、政治成本动因、债务契约动因。而关于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他们提出了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从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其次,钟秋绮 2005 年认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有:利益驱动、逃避税收、融资困难、违规成本过低、外部环境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以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几个方面,并且也从加大会计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以及狠抓会计诚信建设等几面入手来探讨治理对策。最后,田钊平等 2005年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重要诱因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诚信缺失,外部原因是政府监督部门对民营企业管理监督不力,内在原因是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先天不足和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漠,并认为治理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有效途径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与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搞好会计诚信建设几个方面。
2006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也是利益驱动、融资困难等原因,对经济活动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核算办法,加强监督力度,狠抓会计诚信建设,避免假账出现。2006 年2 月15 日,为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在多次反馈和修改中应运而生,确定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上市公司中首先推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使用,而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使用的新会计准则,由于新会计准则刚刚推出使用不久,所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现象不是很严重,当前重点任务是防止企业借新旧会计准则转换“钻空子”造假。
10. 最常见的企业操纵利润的方法有哪些
嘿嘿,这个内容,是纳税筹划的范围,看看下面的网页吧,一定对你有帮助.
http://www.shuif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