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病毒核酸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病毒核酸位于病毒体中心,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籍此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核酸具有多样性,可以为线型或环型,可为双链RNA、单链RNA、分节段RNA、单链DNA或双链DNA。病毒核酸的大小差别悬殊,微小病毒(parvovirus)仅由5000个核苷酸组成,而最大的痘类病毒则由约4000000个核苷酸组成。病毒核酸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必须被易感宿主细胞所解码,方可被识别、转录并转译出多种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作为模板还可在细胞内复制合成子代病毒的基因组,并最终形成完整的子代病毒。
㈡ 病毒的特征是什么其核酸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有的病毒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与其它病毒相区别。其特点是由以下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即病毒的构成、形态、繁殖方式、大小、病毒抗原特点及与宿主细胞相接触的受体。 一、病毒的构成 1.基因组 病毒的核是由核酸组成的。核酸的成分要么是核糖核酸,要么是脱氧核酸,二者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病毒核内。核酸包括着病毒生存及繁殖的基因物质。根据基因组的构成,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壳体 由蛋白质构成,附着于核体外对其有保护作用。 3.被膜 有些病毒包含一层脂蛋白膜被膜内,该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这些特质起源于它及所感染的细胞,当病毒从所感染的细胞中逃出时,这些脂蛋白通过伸出芽体的方式粘于病毒表面。 4.病毒颗粒 由壳体所包括的核心基因组构成了完整的传染病毒微粒,这种微粒叫做病毒颗粒。 病毒不能像细菌那样分类,因为他们没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染色质及核糖体等。它们包括核糖核酸这种生命的基本物质,有能力繁殖,但是它们必须生存于细胞内,因此它们是细胞内寄生物质。 二、形状及大小 病毒的壳体和基因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标准的、对称的核体结构。不同的病毒有许多种形状。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其直径变化在18~300nm,有数百种病毒可使人感染,它常常是根据其形状、大小、核酸成分而分类的。 三、繁殖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就丢掉其蛋白质外壳,因为病毒繁殖不需要这些成分。它们应用基因组内的合成机器去劫持他们所侵入细胞的细胞核。病毒核酸影响着宿主细胞原有的基因物质,同样也影响着细胞的原生质、能量释放及新陈代谢系统。病毒基因组将重新编制宿主细胞核的基因程序并指挥其生产更多的病毒,已感染的宿主细胞从而变成一个病毒加工厂。在每个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内可产生数百个新病毒,这些病毒成熟后从宿主细胞逃出再去感染其它细胞。 四、病毒抗原特点及宿主细胞受体 病毒的抗原特点是由其表面结构决定的,各种类型的宿主细胞携带着细胞表面受体,从而便于和各种病毒相结合。病毒抗原可喻为一把钥匙,而细胞表现的受体可喻为一把锁。如T细胞表面受到(T-cell recepter,TCR),这种分子与每一个TCR有关,并根据CD不同组的数目而分类,不同种数的T细胞与不同种类的黏液分子有关,如CD3、CD4、CD8、CD26等。
㈢ 病毒核酸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着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物种多样性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对于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题。迈尔(1953)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中国学者陈世骧(1978)所下的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 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等,1997)。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施立明等1993葛颂等1994),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位。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