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好处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3-08-22 12:45:41

A. 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好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都能得到提高,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标准。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实现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性的数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情境对于数学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之中,发现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情境的类型有很多,譬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操作情境、练习情境、问题情境等。
、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进行发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而提问的形式要多样,问题的难度要合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

B. 道德与法治中教师如何能做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合理的教学策略,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还不够重视,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教师应变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总结学习方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我的祖国”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海陆疆域,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观察,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祖国的地图像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说:“像一只大公鸡。”然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去徒步旅行,你应该要做什么准备?”学生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探讨,确定徒步旅行的路线等,模拟“徒步旅行”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活动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辽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理解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的方法,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小组合作方法、自主探究方法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传媒与生活”时,由于现在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传媒工具,如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学生本身就非常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传媒工具及作用,教师提出问题“有关《疯狂动物城》电影上映的日期,你是通过哪些传媒工具来获得的?”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都积极地回答,有的学生说是从手机上获取信息,有的学生从电视上获得的信息,还有的学生说是从广播上获得的信息,然后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这些传媒工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今后更好地运用这些传媒工具。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课上和课下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C. 解题方法多样化,对学生有何作用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解题能力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从内容上看,解题能力包括对应用题、文字题、计算题等各类问题处理的能力。从小学生解题的行为实际看,小学生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发展思维、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下面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比如解答“三年级种树25棵,四年级种树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几棵?”先让学生用综合法从条件到问题依次说出思路,再让学生用分析法从问题到条件说出思路。学生顺逆分别说清思路后,再列出算式“25×2-25”。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流畅,思路还不够清晰,还要再让学生看算式“25×2-25”,再进行第二次“顺逆说”:先让学生说第一步“25×2”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说第二步“25×2-25”表示什么?最后先说第二步、再说第一步。在解答文字题时,也可进行顺逆说的训练。如“3个1/5比2个1/4多多少?列出算式”1/5×3-1/4×2“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1/5×3-1/4×2“的意义,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A与B的比是3∶5”,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1)B与A的比是5∶3;(2)A是B的3/5;(3)B是A的5/3;(4)A比B少2/5;(5)B比A多2/5;(6)A是3份,B是5份,一共是8份,等等。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5粒,小圆吃了6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6>5”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
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针对解题模式的干扰进行变题训练。如学生学习了工程问题后,求合做工作时间,容易形成这样一种解题模式“1÷(1/A+1/B)”。我们可将条件中的时间改变成分数形式。如“一项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4小时完成,如两人合做要多少小时完成?”如老师不提醒,学生绝大多数会把“1/2小时”和“1/4小时”当作工效,仍然列出算式“1÷(1/2+1/4)”来解答(实践统计,第1次这样的错误率在75%以上)。又如学生学过等分除法应用题后,往往见“分成几份”就“用除法计算”。在学生掌握等份除法计算方法后,也要注意变题训练。如设计类似题“6粒水果糖分成3份,最少的1份是多少粒?”可淡化消极的“6÷3”思维定势的干扰。因为“6÷3”计算错了,其实最少的1份是1粒(题中并没有要求平均分)。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形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难理解的题,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先解熟悉的题,再解生疏的题。如要解答:“某专业户要种一块300平方米的果树,行距2米、棵距1米,种完这块地要多少棵树苗?”可首先补充另一题:“在一块300平方米的操场上站队做操,每两排纵队之间相距2米,前后两人之间相距1米,按这样站队,站满这个操场一共要多少人?”因两题思路相通,解法相同,先解贴近学生生活的补充题,再解原题,迁移自然,默化易成。
2.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联系题型对比。
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比如“6个苹果吃了2个,还有几个?”除用这种“应用题”的形式描述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算式“6-2=?”来描述,也可以用一句话“6减2的差是多少?”或一幅线段图(或实物图)来描述。根据这种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D. 如何看待数学解题的方法多样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就是对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的诠释,提倡多策略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开拓数学思维、优化思想、创新研究,让教师实施解题方法多样化教学,老师不要“死教学”,学生不能“读死书”,将重视结果教学转变成重视过程教学。“解题方法多样化”将重新构建师生关系,老师评价学生的准绳变得更加宽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在提升,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很准确地落实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方面对“解题方法多样化”作浅显的探索。
一、 数与代数方面落实“解题方法多样化”
我经常问自己:数学源自于哪里?为什么要学数学?听过很多名家的讲座,看过很多名师上课,我觉得别把数学看得深不可测,尤其是小学数学,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并且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才去学习数学。所以,小学生们也是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的。正是有了这样那样的经验,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
【教学实例1】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时以6捆小棒引出课题,问学生:如何计算小棒的总数是多少?在一阵独立思考之后,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方法:
① 数一数:
生1:我是一根一根地数,共60根。
生2:你那样数太慢了,我是十根十根数的,10根,20根,30根……一共60根。
生3:我是二十根二十根数的,20根,40根,60根,一共60根。
②加一加:10+10+10+10+10+10=60(根)
③乘一乘:
生1:10×6=60(根)
生2:20×3=60(根)师问:这个20表示什么意思?3又代表什么呢?
生3:30×2=60(根)师问:你来说说算式中的30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在黑板上把学生的各种想法一一呈现,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三种方法的牵引下,学生会思考了,可以从加法、乘法两方面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当然老师会问: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这也是一个方法最优化的体现。
接下来,老师可以再出示一道问题:在6捆小棒的外面再加上6根小棒,问问现在有几根?让学生思考。仍然是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在刚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6根小棒就可以了,又巩固了一遍本课的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学习知识扎实,达到高效课堂。
【教学实例2】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时有这样一道题:红星小学组织学生给希望小学捐书,六年一班学生捐书78本,比一年一班的2倍还多12本,一年一班捐书多少本?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本例题 。学生在本上计算,老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板书:
法一:算数法 (78-12)÷2
法二:用方程计算 解:设一年一班捐书x本,列方程如下:
2x+12=78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给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
上述两个教学实例,就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例子。老师每抛出一个数学问题,都是又学生自主探究,形成了多种解题方式的呈现。如果给这两个案例细分的话,前者是算法多样化、后者则是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使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而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无论是算法多样化还是一题多解,都是在学生灵活思维的牵引下,对于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至于课堂上如果学生还有更多的解题思路,老师要鼓励学生表达,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正是由于每节课上孩子的生成性问题的不断涌现,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活动充满生机。学生思维活跃了,老师的情绪也会被带动,教者情绪高涨,学者自会信其理。
二、 图形与几何方面落实“解题方法多样化”
北师大版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编排特点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和实例走进学生心理,浅显的文字表述以及鲜亮的图片颜色都是促使学生快速找寻数学信息的因素。
其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使我明白,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
【教学实例3】教学完《长、正方体的体积》后,教师在之后的一节练习课上让学生带来长、正方体的物体或容器,以及小石块、薯仔等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能测量并计算出哪些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利用正方体的容器、水和直尺,想办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吗?学生在组内进行了激烈的谈论与探索,老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启发学生运用更快更好更多的办法解决这类题。学生代表在汇报的时候有许多精彩的表现:
生1:我们组讨论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正方体容器装满水,量出水的高度。
师:为什么要量出水的高度?
生1:此时水的高度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棱长,只有知道水的高度才会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然后把小石块放进这个容器中,水就会马上溢出来,这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有什么要说的吗?
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这个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怎么计算了?我认为还要把溢出来的水放进跟这个正方体一样的容器中,再量出这个水的高度,计算出水的体积,这个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了。
师:对了!你说的非常精彩!这个方法的计算过程就是你们两个人的说法捏到一起去,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大家这么喜欢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表达中老师简俨然看到了一个个小科学家的诞生! 那么其他小组还有背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组是这样做的:把正方体容器装一点水,不用装满,然后量出水的高度。再把小石块放进去,这时水面就上升了,然后再量出水的高度,这时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最后用“正方体的底面积×上升了的水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了。
师:大家给他鼓鼓掌吧!这第二种方法大家听懂了吗?谁来说说你对于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看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方法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后请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些方法的感受: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大部分学生已认识到第二种最简便,因为它的思路很清晰,操作起来也不是很复杂。教师再小结。
在解决图形与几何方面的习题时,经常会出现这个教学实例中的现象,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汇报交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呈现方式气氛热烈活跃,学生踊跃参与,大部分学生积极地争取机会发言,通过交流来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和本质联系。
以上三个教学实例中,老师都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指导,而非总结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这也是很多老师疑惑的地方,就是说:到底用不用告诉学生哪种方法刚好?其实我认为:只要学生能掌握顺手的方法就可以了,不用非得说必须用哪种方法解决。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算法使学生理解、掌握,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因此对于此类的特殊题型,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切忌急于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方法,而是在学生不断的练习,交流,体验中引发思维震动,真正理解和掌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中对于“解决方法多样化”是有很多研究价值的,课堂的时效性也不是空穴来风,教师要抓住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灵活应对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当学生的回答贴合课堂的节奏,老师就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学生的潜力很大,很喜欢用别人没用过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孩子们特有的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老师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尽量多交流,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来,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活跃了,这样做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但是千万不可以为了“方法多样化”而方法多样化,一味的追求多种方法,这样也是不对的。机械的罗列出一大堆方法,如果老师不适时总结和归纳,找寻它们的共同点,提升思维,创建高效课堂,那么再多的方法罗列也是徒劳,这样只会让我们的课堂内容看起来太满太多,却抓不住重点,反而起了“反作用”。所以,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真正让“解决方法多样化”对教学有指导意义,而不是一件“浮夸的外衣”。

E.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好处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好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食用菌事业管理方法 浏览:85
打死结的方法图解步骤 浏览:714
java测试类中的静态方法怎么调用 浏览:160
开关按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94
方法治疗好些 浏览:156
双创课生活中的痛点及解决方法 浏览:38
灭火几种方法视频 浏览:474
血管瘤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浏览:970
挡水板安装方法 浏览:856
电脑清除流氓软件最彻底的方法 浏览:238
急性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821
茶台的使用方法 浏览:359
电脑墙托板固定方法 浏览:830
aoac法定分析方法好吗 浏览:833
治疗早射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36
美声正确的发声方法 浏览:220
带分数连加计算方法 浏览:324
输电线路快速融冰最简单方法 浏览:10
香蕉用什么方法育苗 浏览:281
怎么能学好生物的方法 浏览: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