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loe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427444/answer/20528676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学期正好在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课,把笔记分享给题主好了。
社会科学提出理论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为特定目的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总结信息(或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研究(research),它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
1.寻找问题,并论证研究问题的价值
2.通过文献综述,找出当前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缺失
3.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变量和假设
4.设计程序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5.报告数据分析的结果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我想题主想问的可能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吧?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的两大类。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内容分析、控制实验、问卷调查等等,定性的研究方法也叫做质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就是深度访谈、焦点小组、民族志/田野调查之类的。
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个东西呢,我学了一学期,可是到写学期论文的时候,我依然不知道要用哪种研究方法,所以,一两句话根本讲不清楚的。题主如果想系统的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去看书,这种教材简直数不胜数,我们老师推荐的是艾尔·芭比的《社会研究方法》。如果题主想深入的了解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请照目录把每种方法都来一遍,实践出真知。
至于我们如何判断某个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好意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判断不了的。没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我们就只能看它是否符合常识、是否以逻辑实证为基础、是否有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做支撑。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我真的不敢说某某领域的某某理论正确或者不正确。
就酱。
我继续搞我的传播理论论文选题去了。。。
⑵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利益分析
认识社会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认识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一把钥匙;深刻认识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工具;理解各社会主体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法宝。
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就是其具体运用;它与因果法具有同一性,两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益分析方法本质上就是透过社会现象探求其原因的方法;为从社会存在看社会意识的方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的变化。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提供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指导线索。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中都有广泛的适用性。
利益分析法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服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局,就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特征。
即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入手,分析人的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揭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人的思想变化及行为产生的规律。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分析法。
⑶ 如何做综述性研究的内容简介
在科学研究中。孤立的研究者注定要重复前辈们所犯的错误。 研究者对以往研究中感兴趣的主题领域所做的分析,是每一项科学研究的起点。没有这一步,研究者就不可能综合、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他们也不可能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成就。 这本书将有效地指导人们怎样做综述研究——如何发现、评估及综合以前的研究,帮助那些具有基本研究方法和统计知识背景的社会科学家、行为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更好地从事研究。 本书试图形成这样一种研究综述:它可以被其他人重复使用,能够得到学者们一致认可,并在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模式中聚焦争议。最重要的是,在完成研究综述时,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会感到他们的研究中包含的知识比较丰富,并相信他们的原始研究今后会对该领域有所贡献。
⑷ 如何做文献综述 3种方法来做文献综述
目录方法1:写作之前1、弄清教授的要求。2、缩小主题。3、找到焦点。4、建构论点。5、评估搜集的材料。方法2:构建论文架构1、从可靠的介绍开始。2、组织论文主体部分。3、得出明确的结论。4、使用研究证据。5、保持自己的观点。方法3:修改论文1、回顾指导意见。2、检查连贯性和转折句。3、校对文章。有些人可能以为文献综述就是阅读一本书,然后给它投赞成票或反对票,其实并非如此。文献综述要回顾同一话题的各种学术成果,包括系列丛书,也包括小册子一类的短小文章。有时,文献综述是一个更大的研究论文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防止重复研究、解决冲突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方法1:写作之前
1、弄清教授的要求。有些指导老师会让你去做文献综述,除此之外没有更具体的要求,或者他们给出了具体要求,但你当时正在玩植物大战僵尸而没有记住。无论是哪种情况,明确教授期待什么样的成果是获得A的第一步。你应该包括多少资料?每种类型的资料他希望分别有多少?资料必须至少是最近的吗?
在讨论你要写的主题时,你只是在做概括或批评吗?有些综述需要论点,但有的并不需要。
你应该就这些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你需要提供概念、历史这类的背景信息来帮助读者理解吗?
2、缩小主题。在保持足够数量的必要资料的同时,尽你所能地缩小主题。采用发表顺序进行研究可能会查到很多本书,采用同类主题的研究顺序能帮助你更快捷更方便地搜集资料。注意更新。如果你在做人类学、历史学或社会科学的文献综述,不太注意时效性还勉强可以(实际上,观点的时间变化也可以成为论文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你在写自然科学的文献综述,比如写糖尿病的治疗,那么5年前的信息就已经过时了,可以挑选该领域最新的参考书目或文献综述来看,以感受你所研究学科的预期。
3、找到焦点。不幸的是,你并非只是搜集资料并总结他们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还应该考虑什么主题和观点能把这些资料联系在一起。把这些书看作是一群就同一话题进行争论的朋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假设?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不必寻找确切的内容。是否忘却了该领域的一个方面?是否你搜集的所有资料都在描述一个理论?你看出显示出来的趋势了吗?这会极大地帮助你梳理出论文的机构,集中注意力于那些能实现论文目的的内容。
4、建构论点。既然你已经找到了论文焦点,那就到了建构论点的时候了。你也许会觉得文献综述不需要论点,这种观点对错各一半:文献综述有论点,但论点之间相当不同。你的论点没必要为一种立场和观点辩护,相反,你只要说明资料的一个特定方面即可。例如,“该主题的当前趋势是A、B和C”,或者“1985年后的大多数资料都假定X理论”。说明这样一些内容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如当前趋势在未来会如何变化?要是假定的理论是错误的该怎么办?这会让你的文献综述更有趣、更有意义。
在强调一次,文献综述不是新信息。你不是在分析资料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你只是在做一个类似于电脑的工作——记录下你搜集资料的模型、漏洞和假设。
5、评估搜集的材料。你可以以最好的意图和散文般的语言来说服最坚定的怀疑论者,但如果你搜集的材料确实不太可靠,那么这就是事实。总之,确保从不同层次评估你搜集的资料。作者的依据是什么?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得到论证的(故事、数据、历史发现等)?
作者的观点客观公正吗?是否遗漏了能够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数据?
资料的说服力如何?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要点?
他们的工作是否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该话题?
方法2:构建论文架构
1、从可靠的介绍开始。就像任何事情一样,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你的介绍应该让人们对你介绍的话题有个快速的认识,无论是主题方面还是组织模式。帮助读者了解他们要进行怎样的过程。如果你要使用一个论点,那就放在介绍段的末尾,在介绍结束的时候,读者应该参与到寻找证据和你论文的主体部分中来。
2、组织论文主体部分。这是你有最多选择的部分,你找到很多资料,由于它们都是有关同一话题的,所以可能有很多共同的内容,你只要选择最自然的方式过渡到你的特定关注点上就好。按时间顺序安排。如果你在阐述不同时代的观点或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时间顺序也许是最可行的。
按出版物组织文章。如果不同出版物有不同立场,这种组织方式会很顺利,如果资料之间有自然演进过程(例如激烈趋向保守化),那这种方式也会进展顺利。
按趋势安排文章。如果你注意到了资料中的模式,按他们显示出来的趋势组织文章也许是最明显的结构。某些资料结合在一起会显示出随时间、地点或其他变量变化的模式。
按主题安排文章。这高度取决于你的论文观点和你搜集到的资料。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比较抽象的关注点(例如“殖民主义正被视为罪恶”),也许会以能够把各个主题捏合在一起的方式安排每一小部分。
3、得出明确的结论。最后一段需要总结你的论文,重申你在介绍部分说过的内容,讨论到目前为止你从你的研究中得出什么结论。你也许可以让你的结论是建议式的。如果别人想在你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你所讨论的哪些内容可能有所进展?目前资料的模式和漏洞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使用研究证据。把不同资料自由地组合成你的语言来得出论点,要使用有专业成果支持的自己的语言。但是,少用引号。调查性质的文献综述不允许深入的探讨或详细的文本引用。 一些简短的当然可以,但是总体而言,这应该主要是你写的内容。
5、保持自己的观点。确实,你不是在表述你内心涌现出的信息,但每段的开始和结尾仍应该是你自己的语言,你的观点应该优先表达并作为表达中心。当解释一段并非你所写的资料时,一定确保用你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信息。 然后,把它与你综述的内容相联系。
有些教授也许会要求你评价资料并总结哪些资料对本领域的贡献最大,如果你的论文专注于此,在介绍时就决定你选择哪些资料,并将其串联文章始终。
方法3:修改论文
1、回顾指导意见。有些教授喜欢以特定的方式写作论文,确保你的文章不仅符合内容方面的指导意见,而且满足形式方面的要求。你的指导老师要求用APA格式列参考文献吗?边距怎么设置?页首、页尾、脚注、页码都怎么设置?他们希望你的姓名、标题和副标题写成什么样?他们希望你论文的引用页怎么标注?
2、检查连贯性和转折句。最好坚持清晰简明的写作风格,但在第一次尝试时,这并不容易做到。重新检查自己的文章,修改那些含糊不清和冗长_嗦的内容。如果所有内容都清楚明白了,那么文章流畅吗?是否你的文章不仅段与段之间衔接得很好,而且句与句之间也衔接自然?确保你的研究依据和结论相符,对资料的安排符合逻辑。
减少不必要的行话和专业词汇。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库,但你的指导教授们并没有。要写能够被大众读懂的文章,不要写得过于深奥。
3、校对文章。你已经把最难的部分完成了,现在你要做的只是检查下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在写作和校对之间稍微休息一会儿——你的大脑已经够疲累了,休息好之后再回来校对。最好是有其他人也能校对你的文章。你已经把文章看了太多遍,以致于你会心不在焉,很难发现问题。换一个人来校对会发现那些你没注意到的错误,问一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寻求对模糊要点的澄清。
小提示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你的任务可能会明确地要求文章中使用什么样的引用格式,通常,教授会把严格遵守引用规范作为分数评定的一部分。
列出文献综述大纲。这会帮助你整理出思路,以有组织的方式呈现,让论文最终非常容易写。
警告避免抄袭剽窃。使用自己的语言可以帮你避免许多学术部门都非常重视的抄袭剽窃,抄袭剽窃的证据会让学生被留校察看或开除(这包括没有过关的论文),所以确保所有引用的规范性。
⑸ 如何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
关于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体会 方 真
一、关于选题
1. 选题意义
选题是一切社科研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其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读者(包括编辑、评委)的角度来看,第一件事就是审题,看题目有没有引力,题目没有吸引力的很难进入其关注的视野。
2)有好的选题才能写出新义,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想写出新义很不容易。所谓新义主要体现在观点新、材料新和论证新。
2. 选题的要求
选题总的来说有四个要求:
1)选择感兴趣的问题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注意观察,看材料时就会高度集中注意,想得也会更深入。没有兴趣的问题,研究起来投入的程度必然有限,不会时刻放在心上,也就难有较深的体会。所以,要想真正有点心得,最好是选择有兴趣的问题。
2)选题要重视积累
有很多好问题值得研究,但能否研究好,要看自己的积累或是否有较多的关注。有些人写文章出于应付,什么问题都写,或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导致问题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这些都脱离了以前研究的积累或缺乏长期的关注,此前在认识和想法不能成为当前研究问题的基础;而且,这样的研究也不能成为未来继续研究的基础。不重视知识和观点的积累去选题,常会犯流寇主义错误。
3)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创新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很难实现突破,因为缺乏基础研究的积累,在自然科学方面是如此,在社会科学方面更是如此。最好是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今年国家创新大赛社科项目获奖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很明显:获奖
共28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12项。大致分类一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建设问题(10),二是低碳类(7),三是弱势群体和文化类(各4)。其中一个项目是关于三峡大坝移民状况调查,很受关注。
这些热点问题有的很宏观,如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如何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等,这些问题难以驾驭,涉及的知识背景复杂,不合适作为中学生创新的选题。这些年有部分选题具有一定这样宏观的特点,但结果多是较空泛。要选择热点问题中的某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就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如农民工问题,很大,但涉及很多具体问题,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我们可以去对其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对比政府解决有关问题的成效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还比如市场的物价问题,物价的过快上涨对群众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等等。
4)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
有的问题太小,发生作用的影响小,也很难扩散,关心的人太少,其意义不大。比如,有些涉及地方文化的研究课题,可能看起来问题不大,便研究的结论应当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否则,相对而言意义就不那么大,评委关注的程度就比较小。
二、资料的搜集和使用
1. 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完整地掌握有关问题的研究动态,了解研究进展。其中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非常重要,它能提供基本的科研动态,避免重复思考与研究。
但现在信息量过大,选取资料非常重要。必须在大量的资料当中,选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再进行精读、细读,写心得体会。有时,一天可能只看一篇文章,得到很多想法,这比一天看20篇文章可能更有意义,因为这样可以将这篇文章的每个观点都搞清楚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确实思考了不少问题,必然会有所收获。
2.以学习的眼光同时也要以审视和挑剔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研究
成果
我们看已经出版或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目的是要形成自已的观点,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同时少走弯路,并不是要跟着他走。否则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看别人的研究成果,要边看边想,好的观点我们吸收和借鉴,而对有些观点要打一些问号,要从一些别人认为是常识性的东西中看出不同的东西(如“人到无求品自高”、精神痛苦当成没有生过某事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自已的想法和理由。
3. 使用他人研究成果须注意两点:一是直接引用,须标明出处;二是批评他人观点须准确、严谨,不能无的放矢,或缺乏充分理由妄加否定。
三、重视写作规范
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坚持研究的规范性。可能大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规范是不一样的,有些对规范的要求可能还会有冲突。但一些基本的规范还是一致的,是所有研究都必须遵守的,如对理论动态的阐述,要点的标识,引文、注解的格式等等。不过,从决策咨询报告的角度来说,其要点、层次的标识就如学术刊物不同,有自已的特点和要求。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和了解学术规范和公决策建议的不同要求,否则就有些不对路。所以,建议多看看相关研究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行政学院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或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可以适当地了解有关问题研究的思路和格式。
四、研究报告写作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重视研究现状综述的写作
对各种研究来说,对研究现状的阐述都是重要环节。对研究现状的阐述,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或分类方法,将相关研究动态阐述清楚;对决策研究来说,要将当前某个或某方面的问题的现实状况阐述清楚。研究动态的综述,建议采用两种方式来写:一是分观点来写,将
有关问题研究的已有成果从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点出主要代表人物和文献;一是从历史发展过程来写,将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从初步研究后来的进展,阐述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特点、标志性的观点等。在阐述清楚研究动态之后,要对它进行评价,分析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存在的问题出发,选择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才能提出有价值、有见解的思路和观点。
2.突出重点
一般来说,申请表里要求突出几个问题,如整体结构和思路、重点问题、创新点、研究方法等。这里要注意的是,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创新点,对创新点要认真提炼,使人有一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3. 逻辑清楚,一目了然
整个研究报告要做到看起来不繁琐、不零乱,简洁、明快,没有多余的话,不需要专家自己从中去寻找重点和创新点。
6.前期成果填写要真实、准确、规范。
7.重视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的讨论与修改
论证与修改: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必须进行论证和修改。可以先进行课题组成员内部讨论、论证,再请有关外专家提出问题,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方案最好是课题组自己去思考。
五、关于对策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一)决策咨询研究的类型
1.规划。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对地区可某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方向、实施措施和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包括比较研究)。规划研
究要有与规划相应实施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有效性。
2.建议。主要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提出对策性建议。其重点不求面面具到,但要具有建设性:前瞻性、可行性、有效性。
(二)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的差别
从选题方面来看:基础研究,更多是学术研究的问题,所以选题本身要有学术特点,不能过于现实化。这类选题,一般都偏重于选择较小的问题,问题太大难以深入。而决策研究课题,则需要从现实社会实践中寻找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有前瞻性,不大可能研究几千年前的问题。
从结构方面来看:学术研究通常要有一段相关问题的学术动态方面的概括和分析评价,寻找出尚未解决的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说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作用。而决策研究则不需要这些,重点在于阐述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是什么,需要如何解决,解决方案或思路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如何,具备哪些解决的条件等。所以学术研究更重视理论和逻辑分析,而决策研究更重视现实性和可行性,不需要太多地讲为什么,也不需要讲其重要性如何。
2.对现实情况掌握的程度;;3.是否具有前瞻性;;4.可行性如何;;5.作用面是否广泛;;6.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7.是否精练;(四)对策研究常出现的问题;1.标题没有吸引力;2.不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浓缩而成,内涵贫乏;3.逻辑关联性不强,易导致混乱;4.大而空,缺乏操作性;5.离热点问题太远,不受关注;6.顾此失彼;7.问题太小,关注度低;8.简单比较
2.对现实情况掌握的程度;
3.是否具有前瞻性;
4.可行性如何;
5.作用面是否广泛;
6.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7.是否精练。是否做到篇幅适中、要点明确、一目了然。
(四)对策研究常出现的问题
1.标题没有吸引力。有时问题很好,但标题不醒目,别人没有兴趣看。
2.不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浓缩而成,内涵贫乏。需要进一步了解时,难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不能进行持续的研究。
3.逻辑关联性不强,易导致混乱。
4.大而空,缺乏操作性。
5.离热点问题太远,不受关注。
6.顾此失彼。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导致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负作用问题。
7.问题太小,关注度低。
8.简单比较,不具备特殊性。
9.老生常谈,不具新颖性。
六、指导学生研究技术方面的建议
1. 真正起指导作用
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及掌握研究的方法。对创新研究的具体要求在前期要明确,而在指导研究的程中,重点应是方向和方法两个方面,而不能事无巨细都要管,否则就近似于代办,失去指导课题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2.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
参加大赛,要获得好的成绩,这是正常的,否则没有激励作用。
但因此而出现背离目标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指导教师要避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借助他人之手或主要借助他人之手完成研究或修改任务,否则就失去了参加创新大赛的意义。
3. 重视提示学生完善、修改课题研究成果的方法
这方面,我主张坚持三个“理念”:
1)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不能首先将存在的问题直接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进行思考,先由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坚持“文章是改出来的”的理念。修改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思考和的过程,研究报告的修改要反复进行,要树立修改与研究同等重要的意识,克服重研究过程轻修改过程的倾向。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
3)坚持“点燃火焰,摒弃灌输”的理念。要设法点燃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思考能力,不要受已经形成的成果的框框和思路、结构的束缚,也不能将老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否则修改过程就不是一个创新过程,修改的质量也就非常有限。
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来看:学术研究更多地查阅他人的研究成果,从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而决策研究在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要求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⑹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有哪些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2、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对社会科学中三个基本关系(定性与定量、个体与整体、事实与价值)的辩证解决,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神,又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相结合的,因而,它们可以构成适应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基础。
(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综述扩展阅读
马克思曾预言:“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一百多年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尤为突出,不仅深入到了自然界的宏观领域、宇观领域和微观领域,还深入发展到了人类机体(包括大脑)和人类社会领域,而且这两个方面仍在不断地进行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社会科学(包括思维科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这种不断地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称之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