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方法
1 色谱条件的确定
专属性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是采用
在被测物对照品(或供试品)中加入适量的杂质或辅
料以验证所选色谱条件能否将各杂质与被测物
分离检出
[2]
。应按1(w/w)被测物浓度的各杂质量
添加至被测物中模拟被测物中可能存在杂质的
状态即有少量(约1)杂质存在时能否与被测物
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以验证系统适用
性。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客观、科学地反映被测物的
实际情况。而不应将被测物与各杂质配制成相同浓
度的溶液因为实际检测中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且该浓度也不易确定。在实际检测时由于被测物
浓度较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峰包含其中。另外还需
测定溶剂和辅料(检测制剂时)是否有干扰。目前
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及许多进口产品的
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的专属性验证均
采用此法。还须说明的是杂质与杂质峰间的分离
度达1.2即可而被测物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
必须大于1.5。
2 检测波长的选择
有关物质检测的研究对象是杂质而非被测
物。但测定则是通过各自的峰面积来表达故波长
的选择必须考虑被测物和各杂质在检测波长下的校
正因子(f)是否相同。应分别制备相同浓度的被测
物与各杂质溶液经紫外扫描后以吸光度相近的波
长为检测波长。在该检测波长下分别进样测定
由各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若f为0.81.2则表明
被测物与各杂质的f相同可消除f的影响。若f≤0.8
或f ≥1.2则应在计算时加入f。目前通常以被测物
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检测波长、不加校正因子的计算
方法而未综合考虑各杂质的f。
3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也非常重要。虽然浓度
越高越能反映被测物中杂质存在的情况但若设定
过高会产生主峰严重拖尾、裂峰、柱超载和检测器超载等情况若设定过低则灵敏度不够无法
检测杂质及其含量变化。
最低检出浓度的测定可分为信噪比法和直接评
价法两种
[3]
。后法是目前较为科学的做法即将仪
器的灵敏度调至较适宜的值(仅对灵敏度可调节的
仪器而言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的液相色谱仪均已
设定了一个恒定、较为灵敏的值)然后将被测物
溶液不断稀释后进样测定直至被测物峰面积无法
检出为止此时的浓度即为最低检出浓度。
最大进样量则是采用不断增加被测物溶液浓
度直至峰严重拖尾、裂峰、柱超载和检测器超载
等情况出现。
根据最低检出浓度采用“上推法”来确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如一般设定杂质总量小于1.0
对照液对照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最低检出浓度的
2050倍供试品溶液浓度则应是最低检出浓度的
20005000倍。同时还应考虑仪器、色谱柱等因
素对最低检出浓度和最大进样浓度的影响(即耐用
性因素)所以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在保证小于最
大进样量的情况下适当设定得高些以保证该浓
度在任何试验条件下均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表
1为最低检出浓度、最大进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
照溶液间的比例关系(进样量10µl规定杂质限度
1.0)。
4 线性试验
在稳定性考察中如某杂质含量不断增加
则说明被测物降解的途径稳定、可循则有必要对
该杂质进行针对性地监控即采用该杂质对照品
(经确证结构后由人工合成获得)以外标法准确测
定。此时与含量测定相似应进行线性试验。
通常将杂质限度设定为该杂质的100浓度线性
验证范围10150(即相当于被测物测定浓度
表1 最低检出量、最大进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
溶液间的比例关系
参数浓度/µg·ml
–
1
绝对量/ng相当于供试品
溶液浓度/与最低检出
浓度的倍数
最大进样量3000
最低检出浓度0.110.02
供
Ⅱ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的步骤有哪些
一、预处理:
1、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含水量较高,取使用部分烘干后,粉碎过筛。
2、液体样品:搅拌混合均匀。
3、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特殊处理。
二、提取:
1、浸提法(固-液萃取法):将样品浸泡在溶剂中,把固体样品中的某些组分浸出。
2、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利用被提取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分离。
三、净化:
1、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
2、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3、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动速度不同,而将各组分分离。
四、浓缩:
1、常压浓缩: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从而达到浓缩目的。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样品。
2、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样品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样品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从而达到浓缩目的。
3、冷冻干燥:冷冻的同时抽真空减压,使溶剂升华。适用于生物活性样品。
4、氮吹仪www.cnpetjy.com浓缩:采用氮气对加热样品进行吹扫,使样品迅速浓缩,达到快速分离纯化的效果。适用于农残检测和制药行业等样品的批量处理。
Ⅲ 液相色谱仪检测样品中杂质含量如何计算
计算含量有内标法和外标法,最小二乘法等好多的,常用的就是外标一点法。
质量百分含量=样品面积*对照品浓度*体积*稀释倍数/对照品面积/称样量*100%
Ⅳ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编辑本段]测定方法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面积归一化法
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当杂质峰面积与成分峰面积相差悬殊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测定前,先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检测器的灵敏度或进样量,使对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谱峰面积满足准确测量要求。然后取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根据测得的供试品溶液的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和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限度。
内标法
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总量限度
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法。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i;再配制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注样,记录色谱图ⅱ。记录的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该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峰保留时间的倍数,色谱图上内标峰高应为记录仪满标度的30%以上,否则应调整注样量或检测器灵敏度。
如果色谱图ⅰ中没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则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应小于内标物质峰面积(溶剂峰不计在内)。如果色谱图ⅰ中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物质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应将色谱图ⅱ上的内标物质峰面积减去色谱图ⅰ中此杂质峰面积,即为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总面积加色谱图ⅰ中此杂峰面积,即为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应小于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
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as/ms]校正因子f=-
ar/mr
式中
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m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mr为加入对照品的量。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或其杂质)峰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x
含量(mx)=f×-as/ms
式中
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m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量。
f、as和ms的意义同上。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外标法
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a<[x]>
含量(mx)=mr×-ar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时,以定量环进样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