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试题

教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试题

发布时间:2023-07-23 19:53:36

Ⅰ 2011年全国课程与教学论4月考题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着,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
5.(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运行)和(发展)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多媒体教学)。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单项教学媒体、双项教学媒体、自学媒体)。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益智功能、健体功能、美育功能、养德功能)。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①②③④⑤)。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X)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X)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X)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答: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答: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答: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答: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答:1.教学方法的作用: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答案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Ⅱ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着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 )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Ⅲ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的重点或试题和答案


1.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可分为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和4大阶段。
A.视听技术
B.视觉技术
C.教育技术
D.教育传播
2.下列那个不是智能教学系统基本模块。
A.教师模型模块
B.学生模型模块
C.系统管理模块
D. 领域知识模块
3.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
B.斯金纳
C. 克劳德
D.加涅
4.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教学资源
B.学习者
C。系统设计思想
D.教学实践
5.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是:
A. 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发现学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 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
6.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盛行的时期是:
A.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7.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网络技术应用
C程序教学法
D视听运动
8.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A.信息和人员
B.材料和设备
C 设计和制作
D技巧和环境
9.谁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A.香农
B.韦弗
C.贝克
D.麦克卢汉
10.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A.做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抽象的经验
D.给学习者的刺激
11.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无线广播
D.电影电视录像
12.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A.教科书
B.幻灯投影
C.录音和计算机
D.电视和无线广播
13.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A.语言
B.文字和纸
C.印刷术
D.电子媒体
14.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
C 呈现的形态
D.使用方式
15.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A.利用计算机自学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联网
D.计算机管理教学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
B.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C.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
D.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
17.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基本类型为:
A.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
B.判断实验,推理实验,验证实验
C.判断实验,设计实验,析因实验;
D.判断实验,对比实验,析因实验
18.所有的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部分:
A.虚拟环境、虚拟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虚拟世界、虚拟软件、传感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D.虚拟世界、系统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二、填空题(8*2=16分)
1.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_______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械和电气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蓬勃发展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2.信息化社会教育新的含义和特征在技术层面表现为:数字化、_________、网络化和_______。
3.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______、教学理论、课程理论、__________和系统科学理论。
4.行为主义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_________,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_________。
5.教育技术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分析_______、开发和使用________的领域,其目的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6.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即.教育____层次、教育______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
7.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是教育技术学, ________; 信息技术教育; ________和现代远程教育。
8.多媒体创作工具本质上属于_______生成系统,而着作软件本质上属于______生成系统。
三、判断题(并改错) (3*2=6%)
1.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
2.媒体素材创作软件可以看作是着作软件系统的支撑工具,适当的着作软件与媒体素材创作软件相结合可构成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
3.认知主义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四、概念解释(5*3=15分)
1. 思维导图
2. 教学系统设计:
3. 协作学习:
4. 研究性学习:
5. 人机工程学:
五、简答题(5*6=30分)
1 .简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 简述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设计的内容和作用。
4. 简述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
5.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六、论述题(3*5=15分)
1.谈教育技术1994定义与2004年定义不同之处。
2.试论述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3.试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谈谈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选择题
CCBBAADCDDADBADADC
二、填空题(16*1=16分)
手工技术 信息技术
多媒化 智能化
学习理论 教育传播
学习的环境 正确的反应
教育问题 各类学习资源
哲学 科学
数字媒体技术 教育软件工程
媒体素材 应用软件
三、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可改为可构成一个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环境。
3.错误。“认知主义”错,是人本主义
四、概念解释(5*3=15%)
1.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它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1分),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表示思维的广度(1分);一个分支的长度表示思维的深度(1分)。
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1分);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1分);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1分)
3.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2分);协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相比,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1分);
4. 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1分);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1分);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分);
5.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1分);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1分);也就是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1分);
五、简答题(6*5=30%)
1 .简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1分);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1分);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1分);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1分);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1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1分)。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1分),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分)。基本理念: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1分);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1分)。
3. 简述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设计的内容和作用。
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阶段进行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1分)。因此,脚本设计阶段也是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由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过渡阶段(1分)。
从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脚本可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1分)。前者是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软件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的文字描述(1分);后者则犹如影视制作中的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能体现软件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编制的直接依据的一种具体描述(1分)。
4. 简述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
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2分); 教学资源由两部分组成: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1 .5分);
CAI软件库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国内外的优秀课件,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能是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CAI软件库中的CAI软件应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育培训的需要或个别化培训的需要。(1.5分)
学习资源库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扩展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分类多媒体素材。学习资源库也可用作教师培训备课的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参、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的分析等)。(1分)
5.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种基本技能:数字化影视摄录技能(1.5分)、电脑动画创作技能(1.5分)、数字非线性编辑技能(1.5分)、广告创意与设计技能(1.5分)。
六、论述题(15%)
1.谈教育技术1994定义与2004年定义不同之处
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而199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1分);
第二,2004年定义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1994年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了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2分)
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1分)
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1分)
2.试论述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1分)
教育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1.5分)
教育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1.5分)
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0.5分)
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0.5分)
3.试用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谈谈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简述(1.5分) ;
教育媒体的特点(1.5分)
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分)。

Ⅳ 08年的护理管理学和护理教育导论的考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护理教育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3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起源于()
A.社会活动 B.生活习惯
C.劳动 D.人类精神
2.用研究“迷箱中猫的行为”的方法,发现动物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斯金纳
3.短期记忆的储存能力有限,能储存()
A.约3个信息块 B.约5个信息块
C.约7个信息块 D.约9个信息块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A.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B.个体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学习
C.人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学会的
D.人的学习过程包括:新信息的获得、信息的转化、评价
5.人本主义理论重视()
A.人的行为 B.人的动机
C.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 D.人的观察力和技能
6.由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相互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为()
A.社会学习 B.合作学习
C.强化学习 D.自主学习
7.以社会的需要为中心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学科课程的缺点是()
A.分科不够精细 B.强调知识体系、忽略了学习者因素
C.过于重视学科间的差异 D.课程门数过多
9.行为目标模式对课程设置有广泛的影响,其优点是()
A.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B.陈述每一个学习结果的目标
C.不仅反映训练的领域,也反映教育领域
D.促进了同一性和差异性
10.下列增进讲授效果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
B.根据学生爱好组织教学内容
C.为学生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氛围
D.讲授者注意语言清晰、生动、简练、准确
11.教师在经验学习中的角色功能()
A.面临—催化剂 B.参与—激励者
C.认同—调节者 D.内在化—批评家和评价者
12.对主观性试题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项是()
A.考试对象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自由发挥
B.可以一次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分
C.可间接用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D.评分比客观性试题容易
13.下列不属于有效评估的标准的选项是()
A.真实性 B.简易性
C.可靠性 D.区别性
14.试题的量应根据考试时间、内容、题型等选择,一般考试时间为2小时,那么试题的量应该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时间是()
A.1小时到1小时30分 B.1小时30分到1小时40分
C.1小时40分到1小时50分 D.1小时50分到2小时
15.使用描述性语言对评估对象“质”的特征程度、状态和性质进行评估属于()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性评估
16.“学生能够为乳腺癌病人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这一目标属于认知领域的层次为()
A.知识层次 B.分析层次
C.应用层次 D.综合层次
17.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效果最佳的强化原则是()
A.正性强化 B.负性强化
C.惩罚 D.强化消退
18.下列不属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则的是()
A.正性强化 B.负性强化
C.强化递增 D.强化消退
19.一项技能对另一项技能产生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称为()
A.负迁移 B.正迁移
C.前摄迁移 D.倒摄迁移
20.“论证法”属于课程类型在护理教育中应用()
A.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B.综合性护理课程
C.以问题为中心的护理课程 D.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21.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分类方法是()
A.按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划分 B.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划分
C.从层次构成上划分 D.从课程规模大小来划分
22.“决定成为某个经历中的一员”是属于经验分类中的()
A.面临 B.参与
C.认同 D.内在化
23.影响经验学习运用的重要因素是()
A.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B.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感知
C.教师对专业的情感 D.教师对经验的感知
24.经验学习的过程正确的是()
A.经历阶段→反应阶段→分析阶段→评价阶段
B.经历阶段→分析阶段→反应阶段→评价阶段
C.分析阶段→反应阶段→经历阶段→评价阶段
D.反应阶段→经历阶段→分析阶段→评价阶段
25.一份试卷,如果P>0.5,D>0.2,那么可以认为该试卷()
A.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B.试题偏难,但仍然有较好的区分度
C.区分度较差,如果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试题尚可使用
D.无区分度,又过分难,应该放弃不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1984年,某些学者将人类的动作技能分为3个主要部分,分别是()
A.成熟依赖性技能 B.教育相关性技能
C.固有价值技能 D.独立性技能
E.先天性技能
27.教育目标是指教师所预期的学生变化,教育目标的特点有()
A.相关性 B.明确性
C.可测量性 D.发展性
E.可行性
28.在不同课程模式类型中,行为目标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学校和课堂教学。这一模式中课程设置过程包括()
A.目标 B.内容
C.教学 D.方法
E.评价
29.演示法的特点是()
A.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资料 B.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C.需要物质条件 D.演示过程应配合教师说明、讲解
E.使用不当会干扰教学任务的完成
30.减轻学生临床学习的焦虑的方法有()
A.鼓励学生讨论实习中的问题 B.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沟通
C.让学生知道教师可以随时找到 D.教师与学生保持开放性的沟通
E.简单明确地解释学习的目的
31.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动物和人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学会的,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布鲁纳
E.罗杰斯
32.有关遗忘的理论包括()
A.干扰理论 B.编码特性理论
C.增强理论 D.消退理论
E.认知理论
3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方式有以下几种作用()
A.提高智慧潜力 B.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
C.学会发现试探法 D.有助于知识的记忆
E.降低记忆效率
34.核心课程主张的观点有()
A.以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作为课程编订的基本出发点
B.比较倾向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C.以学习者的活动作为教学的形式
D.由教育者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课程
E.主张实行分科教学
35.“活动课程”是由“进步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杜威倡导,并在美国实验学校率先试行的,下列不属于“活动课程”主张的是()
A.教育就是生活,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B.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C.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D.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
E.以学科做为课程的基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6.当学生的觉醒程度低于或超过最佳时,他的学习和决策能力就会________________。
37.四种常见的课程模式包括系统模式、________________模式、过程模式和________________模式。
38.操作技能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才能学会。
39.人本主义理论学家认为学习是人的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应该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
40.在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彼此十分相近的材料时,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1.护理教学过程是护理教育者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护士学生________________,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
42.开放式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有________________、地方体系、________________和半合同体系。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3.测量
44.操作技能
45.合作学习
46.“光环”效应
47.教育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8.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
49.简述护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50.简述制定讲授计划时需考虑的学习者的心理因素。
51.小组教学法是护理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简述可促进小组教学效果的各项措施。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2.结合实际,谈谈讲授法的优缺点。
53.试述成人教育理论在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Ⅳ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不会,冰天雪地跪求,内附题目

山师的吧?!嘿嘿,校友好!
一 、泰勒原理: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评价:
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性,各环节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关联性。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选择教育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检验和基本保证。其中,教育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于评价;既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和关键因素,又是开发评价手段和工具的规范。因此,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范式,引起人们在课程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这种课程的体系为具体的课程实践研究奠定了基本框架。当然这种目标编制模式过于强调科学性、操作性与程序性,也会导致妨碍运用过程中的教师及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其他潜在教育内容的被利用,使教师受目标的严格限制而影响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学生也被教师严格地控制在应该学习的经验与情境中。

二、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自我简介”演示文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学习新知识,领会对比新旧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美化演示文稿,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以不同知识和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成为学科的内容。学科课程可以分为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有肋于系统地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有肋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经验、生活知识,容易导致死记硬背,容易导致忽视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单调的教学方法,变革的难度较大。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旨在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优点在于: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动机、需要、兴趣,能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它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整合起来,有助儿童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其局限性表现在: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经验课程难度大于学科课程,要求老师有相当高的组织能力。经验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

两类课程虽然在时间上,份量上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应无主次之分,两者缺一不可。可以从几个方面认识两者的功能及关系:

第一,经验课程是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学科课程中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经验。

第二,经验课程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同一性和教学活动的一致性,面在经验课程中,老师的作用体现为指导性和服务性,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性。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学科课程学好了,为经验课程确立了知识基础,并为学习经验课程提供认知能力的准备,有肋于经验课程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而在经验课程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丰富了感性认知,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了个性特长,对学习学科课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隐性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1.隐性课程的内容
关于隐性课程的含义,有多种表述方式。尽管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看法不尽相同,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并非易事,但其中的共同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即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学校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课程,具有隐含性,泛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表,但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隐性课程的特点
(1)广泛性。隐性课程泛指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所有学校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涉及到学校建筑的样式及色调、各项规章制度、各种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团体及其亚团体、环境卫生甚至学校的一草一木等因素。
(2)潜在性。隐性课程主要是以间接的、潜在的等不明显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机制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潜在的课程因素整天与学生相伴,在学生看来似乎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般情况下,学生也很难意识到隐性课程对他们的实际影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
(3)持久性。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正因为这些影响是在学生几乎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学生对这种影响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这些影响,所以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挥作用,难以消除。
(3)难量化性。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多是精神方面的,属于非理性的,例如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心理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所以我们对隐性课程的影响结果往往采用定性分析。

3、作用:(1.)扩大课程研究的视野,完善我国的课程体系
潜在课程是一个与显性课程有密切关系又相对独立的领域,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显性课程更加具有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程研究领域,尽管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效果在短期内尚无法精确测量和评估。对潜在课程的深入研究必将扩大我们的课程研究视野,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课程理论体系,更加全面地、深入地认识课程这一概念。
(2.)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课程研究的内容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现代化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能力,而隐性课程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重视潜在课程,加强对潜在课程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国课程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3.)利于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
显性课程的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潜在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逐渐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对隐性课程的本质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使人们认识其重要性和作用,进而使我们更加重视环境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4.)有助于人们课程观念的现代化
对潜在课程的认识、研究和宣传,能够促进人们对学校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及对学校教育各种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够促进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思维模式的科学化,有利于全面贯彻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Ⅵ 高分悬赏:请教育技术学达人帮忙解答以下2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麻烦详细解答)在线等!!!!

1. 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技术领域的问题,弄清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应用效果,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教育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3、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5、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作详细的观察和记录。②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对儿童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为修改的内容和程序。③按计划帮助儿童改变行为。④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是否及时﹐物质强化是否伴随言语的赞赏﹐强化方式是否多样化﹐强化是否恰当﹐给予强化的人是否为儿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惩罚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阅文献。历史研究法的步骤是﹕史料的收集。要尽可能地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规章制度﹑决议﹑规划﹑条例等材料﹔还要收集反映当时教育情况的论着﹑报告﹑小说等有关材料。不仅要有文字的史料﹐还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鉴别。要用各种方式对收集的史料鉴别其真伪﹐也要区别长期为大家所公认的史料中史实的真伪。史料的运用。史料鉴别后﹐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进行步骤﹕①描述。把所要比较的国家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加以描述﹐要求准确﹑客观﹐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作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必要时须研究某些材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对象的现状。③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离不开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较法本身还要求科学化和定量化。
8、分析法或称逻辑分析法﹐即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分析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分为各个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分析之后﹐又必须进行综合。即根据分析的结果﹐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联成一个整体来认识。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抽象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抽出基本的﹑本质的东西﹐撇开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质﹐概括则是从某些教育现象中抽取出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将所研究的同类教育现象概括出该类现象中的一般特征来。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对研究成果的关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须慎重地进行﹐特别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9、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采取各种复杂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教育实验法多数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但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应用实验室实验法。不论采用哪种实验法﹐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实验法一般分 3种﹕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方法﹑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实验进行前﹐根据实验目的﹐拟定测验题目﹐准备教具﹑仪器﹑记录表格﹑统一标准﹐拟定记录方法﹑符号等﹐设法控制实验因素﹐使重要因素不变或少变。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复实验多次。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如外语教学中创造语言环境和外语演剧教学﹐直接教学法的试验等等。
10、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个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调查结合进行﹐进行的步骤﹐与调查法类同。一般为﹕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达成疏理、解释或评价、预测任务的一种方法。

阅读全文

与教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软膜如何安装方法 浏览:624
dna提取方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方法 浏览:454
如何降血压有效方法喝醋 浏览:550
照明电路烧保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浏览:50
涵曦仟体乳使用方法 浏览:449
儿童情商训练方法 浏览:498
英树使用方法 浏览:729
初中物理如何复习方法 浏览:405
零地线相碰用什么方法鉴别 浏览:343
成人自由泳训练方法 浏览:188
孩子牙疼的快速止疼方法 浏览:587
肾病综合症最好的治疗方法 浏览:870
本科论文有哪些研究方法 浏览:375
蔷薇花种植方法 浏览:912
打呼噜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浏览:132
高热量餐具解决方法 浏览:500
运动后损伤按摩治疗方法 浏览:213
子线夹连接子线方法图解 浏览:444
全包套平开门安装方法 浏览:438
热水器调温阀安装方法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