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介绍
《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厉保秋,是国内第一部以系统介绍多肽药物研发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书籍。
B. 简述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制剂的开发研究过程
摘要 您好,主要流程如下
C. 植物多肽是怎么回事
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
其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分子质量在1000μ以下。
以大豆肽为例,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优良的保健食品素材。
(3)多肽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一般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的数目为二到九,根据肽中氨基酸的数量的不同,肽有多种不同的称呼: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一直到九肽。
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分子量低于10,000Da(Dalton,道尔顿),能透过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铵所沉淀。
也有文献把由2~1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小分子肽);10~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多肽;由50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肽就称为蛋白质,换言之,蛋白质有时也被称为多肽。多肽也简称为肽,是20世纪被发现的。
D.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
E. 多肽是什么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它们的分子量低于10000Da(Dalton,道尔顿),能透过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铵所沉淀。也有文献把由2~1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小分子肽);10~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多肽;由50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肽就称为蛋白质。
(5)多肽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多肽对人体的作用:
1、多肽在人体中表现出载体作用
可将平常人所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吸附、粘贴、装载在本体上。
2、多肽可在人体中起运输工具的作用
可将人平常所食的各种营养物质吸附在本体上后,然后运载输送到人体各个细胞、器官、组织,同本体一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这就是目前世界上人们把多肽原料中间体作为药品和食品配方的原因,其目的是要加强药效,增强吸收率。
3、多肽具有主动被人体吸收的特点
对于因消化系统缺陷、障碍、损伤,而不能吸收营养者,多肽具有主动让人体吸收或迫使让人体吸收的特点。这对于那些消化能力差,营养缺乏,身体虚弱,体弱多病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多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论多肽的吸收机制
F. 谁那有最新的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 年的?你要哪年的
G. 国外对多肽荧光性质的研究程度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以下是为您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世界的精准动态成像。日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王跃飞博士团队在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发的“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可作为天然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潜在替代物。此项研究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
H. 固相合成多肽需要研究哪些基因毒性杂质
基毒性杂质设定5ppm每用药量少基毒性杂质(或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y GTI)指化合物本身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基突变或体内诱变具致癌能或者倾向潜基毒性杂质(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y PGI)结构看类似基毒性杂质警示性未经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类、亚硝胺化合物、甲基磺酸酯等化合物均见基毒性杂质许化疗药物具定基毒性良反应由化疗药物细胞基毒性所致顺铂、卡铂、氟尿嘧啶等
I. 论多肽的吸收机制有哪些
由于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的蛋白酶和肽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动植物蛋白质降解成小肽后,再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所以人们一直把氨基酸作为研究、制作、追求、服食的主要营养。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才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小肽可以被完整吸收和利用。由于这个重大的发现,人们才逐步接受了肽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观点。小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在人体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都比单纯氨基酸佳,不仅如此,小肽还能在肠道内保护易被破坏的氨基酸。此外,单纯的氨基酸在体内根据需要新组成肽和蛋白质,而小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可省去一部分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它的生物效价更高。此后,人们对动物体内的运转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动物体内可以存在多种小肽的转运体系。目前的研究认为,二、三肽能被完整地吸收,大于二、三肽的小肽能否被完整吸收尚有疑问,但近来的研究发现四肽、五肽、六肽都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关于小肽的转运机制目前还不全部清楚,但是三种可以证实:1、具有pH依赖性的H+/Na+交换转运体系,不消耗三磷酸腺苷(ATP);2、依赖于H+或Ca2+浓度的主动运转过程,要消耗ATP;3、谷胱甘肽(GSH)运转体系。尽管对动物小肽转运机制还不全部清楚,但小肽的转运需要载体是得到公认的,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肽载体基因已被克隆表达。通过研究小肽载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载体与小肽及各相关离子间的作用关系,是目前小肽转运机制研究的热点,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多肽专家邹远东在长期研究中对肽有了新的发现。首先是在对哺乳动物的喂养和解剖中,发现他们的小肠末端有大量的小肽聚集,试验表明动物吸收蛋白质的形式主要是以小肽吸收的。小肠是小肽的主要吸收场所,肠黏膜上存在肽的转运载体,具有转运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的特点。肾脏是另一个小肽较多的场所,能够吸收未被机体充分利用、但对机体仍然十分有用的那部分小肽。其次是在以小肽喂养动物的科研实践中,发现了酶法多肽吸收速率较氨基酸快70%、在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率较氨基酸高26%,作为神经递质,在动物体传递信息、作为运输工具,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还发现了机器摩擦可产生食物蛋白降解所不能产生的肽等。
J. 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内容简介
第一、二章简要介绍了多肽基础知识、多肽药物研究及开发趋势;第三、四章介绍了多肽药物原料药、制剂(尤其是非注射给药途径制剂)研究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第五章 简要阐述了多肽药物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一般常识和主要特点。《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内容为第六、七章,全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已上市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多肽药物的最新信息和现状,包括其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资料系统丰富,全面反映了国内外多肽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该书主要为药物研究院(所)及生物医药研发单位(企业)从事立项、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多肽药物研发的相关知识,也适用于关注多肽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高校教师、研究生等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