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研究中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 . 历史研究
B . 观察研究
C . 调查研究
D . 实验研究
参考答案:
B
● 参考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② 模拟题: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四)2
.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
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 ( )
答案:√
8.试探性实验无须假设即可施行。 ( )
答案:×
9. 幼儿 A 智商 126 , 幼儿 B 智商 84 , 则幼儿 A 的聪明程度是幼儿 B 的
一倍半。 ( )
答案:×
10.标准友蔽差是最重要、最完善的差异量数,它能较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
况或离散程度。
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 )。
A.预见性 B.精确性 C.客观性 D.系统性
答案:C
2.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叫 ( )。
A.常数 B.常模 C.参数 D.系数
答案:C
3.选用某个测验或自编测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 (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4.下列观察方法中属于正式观察法的是 ( )。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频率计数图示法 D.特性等级评定法
答案:D
5.研究情景和条件与所研究的对象 (或行为)生活 (或发生)于其中的自然情景
相符合的程度,即为 ( )。
A.生态效率 B.标准关联效度
C.外部效度 D.表面效度
答案:A
6.下列方法中,主观性较强的调查方法是 ( )。
A.重点法、内容分析法 B.重点法、典型法
C.内容分析法、典型法 D.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答案:B
7.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属于 ( )。
A.S —— R 法则实验 B.好伍州多因子实验
C.验证性实验 D.P—— R 法则实验
答案:D
8.利用有关数据报告研究成果时,为了形象地表示出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
过程,绘制统计图宜选用的图型是 ( )。
A.长条图 B.次数直方图 C.曲线图 D.散点图
答案:C
9.统计图、表的标题应写在图、表的 ( )方。
A.上、下 B.下、上 C.上、上 D.下、下
答案橘烂:B
10.下列陈述中不符合报告研究结果的要求的是 ( )。
A.事实与数据相结合 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C.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D.一般与典型相结合
答案:C
③ 简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答题
一)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教育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主要有: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有:
(1)提出课题或假设;
(2)进行研究设计;
(3)搜集文献;
(4)整理文献;
(5)进行文献综述。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言谈、问卷等。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调查对象;
(2)拟定调查计划;
(3)实施调查;
(4)整理调查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设想来创设某种环境、控制某种条件来对教育进行研究以得出某种因果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分为:等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有:
(1)教育实验的设计;
(2)实验方案的实施;
(3)实验成果总结与应用推广。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在真实情境中对某个特定的教育样例进行研究(一般是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研究实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个案研究的课题;
(2)实施个案研究;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教育经验(自己的或他人的)进行分析与概括,以揭示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法的基本步骤有:
(1)准备工作(确定题目、选定对象、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制订计划);
(2)收集材料;
(3)分析和综合。
(六)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比较研究法可分为:同类比较研究和异类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定量分析比较和定性分析比较 ;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比较的问题;
(2)制定比较的标准;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4)比较分析;
(5)得出结论。
(七)移植法
移植法是运用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移植法的种类有:纵向移植法;横向移植法;综合移植法
移植法的基本步骤:
(1)定向学习,优选方法
(2)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3)实施研究,分析结果
(4)进行总结,形成成果
(八)其它方法
统计法、理论推导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等。
④ 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
学前教育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教育的学问,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语言、动作等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状况的方法。观察法具有直观、客观、真实等特点,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和发展规律,为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收集、查阅或渣滚、分析和综合相关文献资料,来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文献法具有系统、全面、准确等特点,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梁档果和发展趋势,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幼儿家庭、学校、幼儿园和社区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的方法。调查法具有灵活、实用、可操作等特点,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4.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变量、测量数据等方法,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实验法具有控制变量、可重复性、科学性等特点,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学前教育的假设和理论,为学前教育的改进提供实践依据。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这些方衫余法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 教育硕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 B.直觉观察时期 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 )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 )
A.教育研究设计 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 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A历史研究 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 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
A.效度要求 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 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 )A罗吉尔·培根 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 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 )
A.分析 B.综合C.归纳 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 )
A.求同法 B.求异法C.共变法 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三因素方差分析 C.协方差分析 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 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 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 B.独立性C.可测性 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7.样本
18.无关变量
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
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⑥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A.观察法B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E.比较法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因此本题中ABC项为正确项。
⑦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欢迎阅读。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
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⑧ 第三节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
1.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观察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来认识教学现象。通过观察来积累关于所研究的教学现象的具体资料是教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它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观察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观察教学的某些部分,此外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还可以通过多次观察去完成。
2.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的主要特点∶(1)适用范围较广,研究课题较小;(2)直接、客观,有表面性;(3)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控制条件。
3.观察的作用
观察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方面∶(1)观察是假设、观点和理论产生的手段。(2)观察是解决特殊问题的手段。(3)观察是提供真实具体信息的重要途径。(4)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和个体差异。(5)观察是基础教育较为有效的评估方法。
(二)观察的类型
教学观察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这里主要介绍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观察一般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两种。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加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最容易得到真实的、有价值的材料。非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不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以某种方式把自己或自己的观察目的隐蔽起来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成功的关键是不让观察对象发现有人在对他们进行观察。
(三)运用观察法的要求
科学地观察要求研究者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2.目的明确
3.严密的组织计划
4.保持观察情境的自然性
5.克服观察中的主观倾向
6.正确记录,科学解释
(一)调查法的含义与特点
1.调查法的含义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的特点
调查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二)调查法的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四类∶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1.现状调查
也称常模调查,主要用以调查、研究某一类教学现象目前的基本情况或特征。这类调查目前在整个教学调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小学生错别字的调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情况调查等。
2.相关调查
这是指调查分析研究两种以上教学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的是寻找相关因素以便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系的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调查等。
3.发展调查
发展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如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的年龄特征,就可以利用发展调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行为的变化情况。
4.预测调查
预测调查是指调查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动向,目的是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进行预测。如对我国办学体制的发展前景调查,就可以通过对当前社会力量办学等有着问题的调查,结合经济情况,做出预测调查。
(三)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调查课题一般是根据教学研究或教学实践的需要提出来的。课题提出来后,要对调查课题作准确的界定,明确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同时还应对调查课题的核心概念做出准确的界定,对课题中的有着变量要下操作性的定义,准确操作指标。
2.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主要受制于调查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同时还受调查类型的制约。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教学调查包括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在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时,要根据课题的不同情况,针对各种方法和手段的长处和不足,恰当地选用。
4.制定调查计划
制定凋查计划是整个凋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用于制定调查计划的时间要占整个调查研究的1/3。调查计划一般包括∶调查课题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手段和方法;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调查经费预算;调查人员(包括课题负责人、调查员、协作者或协作单位)的组织。
5.调查的实施
调查的实施是整个调查研究的中心工作,它是调查者根据计划运用各种调查方式,借助各种调查工具收集资料的过程。这是调查的主体工作。研究者应尽量使收集的材料真实可靠、完整和系统化。调查者在收集材料时不能带有主观性和倾向性,切忌用自己的观点去寻找材料。同时要注意将事实和意见区分开来。事实是客观的,而意见则往往有主观色彩。对事实要进行核对,去伪存真。
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概括叙述调查课题的背景、本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调查采用的手段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正文。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调查者根据调查的事实,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分析、解释,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第三部分是结论。即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及有关的建议均是第三部分的内容。除此之外,要把有关参考资料附在报告的尾端。
(四)教育观察的基本途径有:
1、上课
亲自为学生上课,是观察学生最普遍、最经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观察途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观察,获取信息之准确、丰富是其他途径不能比的。很多教师已深有体会和备受其益。
2、听课
听课的目的是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可以直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技能;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特征。此外通过听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见解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这是教学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经常采用的途径。
3、参加有关活动(参与观察)
如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身临其境”,考察师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校风、学风的情况。在参与观察中,不能让观察对象知道和察觉观察意图,这样才能观察到想要知道的本来面目。
4、实地参观考察
观察学校的自然环境、校舍建设、设备仪器和清洁、卫生、纪律制度、校风教风等,并观察学校教学、生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情况,这是参观学习的外地人员或上级领导者经常采用的途径。
列席学校各种会议或召开座谈会,倾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学生的发言,观察会场气氛和大家的情绪;查看反映学校以前运转情况的各种资料,如计划、教案、作业、档案等,可以了解该校办学思路、办学水平、教改情况和团结情况等,这是教育督导人员经常采用的途径。
5、访谈
与观察对象访谈,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思想倾向、仪表神态以及身体状况等。访谈包括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时研究者要善于察言观色。
(1)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有目的地谈话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2)访谈法的特点∶访谈的优点∶一是灵活性。它可以向不同类型的人提问不同的问题,以了解不同类型人的材料。当调查对象不理解问题时,可以重复或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谈话中发现新的问题疑点,可以深人了解,持续追问。二是范围广。既有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同时又有涉及交谈方面的广泛性和深人性。三是真实有效。访谈时,调查者还可观察调查对象的表情与行为,以判断回答的可靠程度。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费时费力,另外调查结果还受调查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思想束缚的影响。
(3)运用访谈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调查,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事前准备好访谈计划、访谈提纲;二是要尽量取得调查对象的合作;三是要作好详细记录。
6.调查表法
(1)调查表法的含义∶调查表法又叫报表法。它是调查者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把设计好的调查统计表格请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填写,以便了解某一地区或单位的工作现状及发展情况的法。
(2)调查表法的特点∶它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机构向下级进行调查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格式规范、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可广泛的收集资料等优点。但是所获得的资料只能限于一般隋况,很难深人事物的本质。
(3)编制调查表的基本要求∶一个好的调查表应符合三个要求∶一是适用;二是规范;三是美观。
7教育观察法的优点是:(1)最大优点是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资料;(2)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资料,适用范围广;(3)花费少。
8教育观察法局限性1、取样小。由于受感官和仪器的局限,观察的范围不大,观察样本小,使教育观察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数量多且分散的情况下难以应用。
(一)实验法的含义和特点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教学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外的教学研究都很重视实验,并已取得了多方面的实验成果。
2.实验法的特点
(1)教学实验是有意识、人为地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变量,但在实验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实验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实验结果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对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应有弥补的有效措施。
(3)教学实验会产生所谓的“实验者效应”,即实验者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实验者的期望,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实验班发生了偏向,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二)实验法的类型
从不同的方面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教学实验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性质和目的上划分,可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推扩、验证性实验三种;从手段上划分,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从组织形式上划分,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三种。
1.确认性实验
实验的目的在于收集事实材料,确认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特点是∶研究问题来自实际,在现场情境中进行,研究方法带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是开放的不太规范的,内外效度均不高。
2.探索性实验
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是以探索某种教育现象以及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及问题解决尝试建构某种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特点是∶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严格合理的条件控制,比较规范的实验程序以及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处理,寻求尽可能大的内在效度,并以科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探索性实验一般研究教学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改革。
3.推扩、验证性实验
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是对已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订和完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重复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较高的外在效度。
4.实验室实验
这是在特设的心理与教育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室内采取各种实验仪器和现代化技术,在人为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而进行实验研究。由于实验室内条件完善,便于控制,得到的结果较为准确。
5.自然实验
这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验研究的目的,适当地控制某些条件,有计划地变更某些条件,以便观察或测试研究对象发生的变化的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是在教学实际情况下进行的,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教与学中的各种问题。教学实验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实验的条件控制较难,给分析研究带来一定困难。进行教学实验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因素∶班级的基础、学生年龄、知识基础、业余爱好、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等;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学生的家庭条件(家长的知识修养、职业爱好、学习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教材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的长短;学校设备、环境等。
6.单组实验
这是指向一组研究对象施加某一个或数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其所产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借以确定因子的效果如何。这种单组实验法比较简单易行,条件也比较容易控制。但是上面介绍的单组实验法,其实验效果只能证明试验的新教材和新教法是否可行,却无法进行比较,如要想证明新教材是否优于普通教材,就需要采用等组实验法。
7.等组实验
这是指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分别施行于两个或几个教学条件基本相等的组,然后比较其所产生的变化,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
采用等组实验法最关键的问题是,除了实验因子(如教材)不同外,其它教学条件(如师资水平、班级基础、教学时间等)要求基本相等。在等组的条件下,采用比较的实验方法,能较科学地确定一种新教材或新教法的优劣。但要选择教学条件完全相等的几个组是不容易的,而且要保证实验过程中除实验因子外,其它因素的影响也相等是很困难的。这点必须特别注意。
8.循环实验
它是把不同的实验因子,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轮换地施行于不同的班组,然后根据每个实验因子所发生变化的总和来决定实验的效果。循环实验法与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相比较有两大优点∶其一是在循环实验法中,两种教学方案(两个实验因子)都被每个教师实施过,都在每一班学生中实验过,所以,即使教师教学水平有高低,学生班级基础有好差,由于循环实验的结果,把这些差异的情况所产生的影响平均分配给各个实验因子,对于实验因子都无所偏向其二是在循环实验法中,由于各个实验因子的实验次数增多,因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但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
4.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
实验进行前,根据实验的目的,拟定测验题目,准备教具、仪器、记录表格、统一标准,拟定记录方法、符号等,设法控制实验因素,使重要因素不变或少变。
5.实验的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要作精确、详细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进行重复实验。
6.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
研究者要编好测试题,测试时的指示语要统一,不要给学生任何暗示。统计时要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客观结果。
7.验证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实验的假说进行验证,对实验的探索结果、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等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8.撰写实验报告
这是对教学实验工作的总结。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实验的课题、目的、意义;教学实验方法;教学实验的结果;讨论;结论,最后还可以列出参考资料。
(四)运用实验法的要求
运用实验法进行教学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实验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这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关键。
2.认真搞好实验设计,这是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
3.进行必要的预备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实验的效度和信度,在正式实验前可选择少量被试进行预备实验,为正式实验提供必要的资料。
4.做好实验的抽样、分组、调控、统计等工作,重视检查实验结果。
5.实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时,为能在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还需进行验证性实验或纵深研究。
(一)个案分析法的含义和特点
1.个案分析法的含义
个案分析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对单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它通常是以一个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了解此人某事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个案分析法往往需要借助其它方法。如个案分析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占有大量材料。要通过谈话、观察等方法,了解情况,搜集材料。对学生的个案研究还要经常使用各种测验量表。
2.个案分析的特点
(1)研究对象容易确定,简便易行;
(2)个案分析容易得到个案对象和有关人员的支持;
(3)研究的时空范围较大,研究的持续过程较长。
(二)个案分析的一般步骤
1.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
2.进行个案现状的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
3.理出个案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初步的判断及因果分析;
4.根据判断结果,提出个案发展的意见;
5.总结、撰写个案分析报告。
(三)运用个案分析法的要求
1.选择对象要恰当,要有代表性、典型性;
2.要在详细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3.要善于抓住必然性、本质性的材料,运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4.要考虑相关因素,综合地加以分析;
5.要善于通过特殊事物和现象,从中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个案法在于通过特殊事物、现象探索共性、一般性,不能停留在具体材料、具体经验的描述上,只有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才具有科学研究的意义。
6.个案发展的教学意见,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行动研究法的含义和特点
1.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教师和研究人员结合,是一团体互动的过程,形成优势互补;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3)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研究;
(4)在计划和实行的循环中不断前进;
(5)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即时性。
(二)行动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教学中可能存在着许多问题,到底确定哪一个,一般来说,所确定的问题应是教学实践中迫切解决的,有一定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者能够解决的。
2.收集资料
发现和确定了研究问题,就要广泛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首先要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此问题的过去和现状;其次要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对与问题有关的人员和部门进行调查,征求他们对问题的意见;第三征求专家的意见。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应用行动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运用行动研究法的前提条件。
2.认真制订严密、科学的行动方案是行动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
4.研究结果不能轻易推广。
(一)比较法的含义和作用
1.比较法的含义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学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学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法的条件∶一是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事物;二是所要比较的事物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三是所比较的事物必须有不同的特性。
2.比较法的作用
(1)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
(2)能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本专区、本单位的教学状况;
(3)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
(4)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比较法的类型
比较法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三)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1.明确比较的问题
比较研究首先要明确比较什么,这是比较的前提。这一环节包括以下细节∶(1)选定比较的主题。(2)确定比较的内容。也就是确定比较的项目。(3)确定比较的范围。要明确是班内的比较,校内比较或是跨校学区甚至跨国比较。
2.制定比较的标准
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比较。比较的标准可据实际情况制定,但要求明确化、具体化,即具有可操作性。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然后,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类,并列,最后,对这些归类好的资料作出解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意义,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4.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常采用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定性比较主要比较事物间的本质属性,而定量比较事物的数量差异。
5.结论
做出比较的结论,就是对比较对象的材料、比较过程和比较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作出结论,论证说明预先确定的比较主题,揭示教学的规律。
(四)运用比较法的要求
1.资料的可靠性与解释的客观性
2.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比较
3.比较事物的本质
4.比较法要与其它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克服其不足
⑨ “高频考点”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
根据教师资格 《保教知识与能力》 的 考试大纲 要求,要求掌握 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 ,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教师教育网 为帮助考生掌握此知识,特整理以下重要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和复习!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实施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2.进行预备观察
目的是确保信度,避免或减少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
3.进行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的过程要注意避免期望效应、放任现象、反应性现象、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几种干扰现象。
4.观察反思
反思推论或者猜测是否如实记录客观事实。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以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于某个人、某件事、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实施步骤:
1.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编制谈话提纲、安排谈话事宜和准备谈话工作所需要的纸和笔等。
2.进入谈话现场:研究者要与谈话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
3.进行正式谈话:谈话过程中包括提问、倾听、追问、回应和谈话记录等几个环节。
4.补充陈述内容:谈话结束后,要整理记录,做好小结。
三、作品分析方法
作品分析方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是收集信息;二是获得幼儿园的信息,帮助处理问题;三是检验假设。
2.定义关键术语: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题目,最好形式是:题目+研究方法。
3.作品抽样:包括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和单元抽样。
4.设计与开发简易研究工具:需确定好分析维度和分析指标。
5.信度检测:对同样的研究材料进行分析统计,并比较量化结果。
6.评价与自我指导:参照标准评价完善研究。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1.提出实验课题:遵循有价值、创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2.建立实验假说: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判断。
3.实验设计:对研究的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
4.实验的实施: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5.资料的统计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6.实验报告:反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 考试大纲 要求,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一般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在此基础上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