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使用教学方法什么为最根本的标准

使用教学方法什么为最根本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3-07-17 08:14:17

1. 小学语文常用的高效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学问,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教起学生会比较困难,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方法技巧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

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2、渲染课堂气氛的方法

2.1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语文课最怕的就是教师一个人把课堂时间全部占用,而学生只能认真听讲。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越来越低。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自由学习的时间。以课文《飞向月球》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小学生对月球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然后再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月球上的事物进行猜测、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讲出自己的想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整个课堂显得自由活泼,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2角色体验,点燃学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笔者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3、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邓稼先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科学家,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教学《人类的朋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怎样使大自然更美丽?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4、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如学习《静夜思》这篇古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①读诗句;②讲字义;③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么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第三、四句时,老师则采用伙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四人一组,运用学法自学,互相质疑、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二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总是板着面孔,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

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三、语文老师要习惯赞扬、欣赏每一位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老师要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五、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

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关于《别……》的诗词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三

一、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包括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主要是由教师运用语言来传授知识。其基本要求是:表达正确、明了、生动,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坚持用普通话。板书清晰、简要、规范。

2、演示法

这是教师借助实物和教具,向学生进行展示以说明或印证所讲知识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向学生播放影像资料、作演示性实验的方法来说明或印证。

3、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指当老师或学生提出有探讨性或值得商讨的问题时,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对问题进行议论。它有助于师生、生生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4、谈话法

谈话法,又叫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提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1、师生角色相换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兴趣与疑问相杂

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或以耳熟能详的民歌、童谣,或以动漫画面)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激疑同时也是激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激疑看成是“创设问题情境”,语文教学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有疑——质疑——释疑。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朱熹早就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3、表演与实效相合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4、思维与创新相重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中不是缺乏创新意识,就是把创造性教学视为高不可攀。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增强思维活力,而不是要他们马上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只要是在他们的知识范围内,能够提出具有新意的思考和设想,就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创造性思维往往自疑问和想象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面对平常的事物进行种.种联想和想象,就有可能顺着问号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

5、口语与习作相融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他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一般来说,说话说得好,清楚、干净、有条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作文也会写得好。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说是写的基础,说又是检验书面语言的尺度,要让学生照说话来作文;书面语言通过对口头语言的加工,又比口头语言更准确,更凝练,更规范。当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要培养初步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要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2. 教育中的几种教学方法求解答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问题探究法、陶冶法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优点,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力求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接触新事物广泛,思维活跃,以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方式,已经不适用,生命化课堂要求教师不能再一味的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用单一的讲述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改革的浪潮中,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进步? 中国李秉德教授在《教学论》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分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我个人认为李教授对教学方法的分类非常适合目前生命化课堂初中化学的教学,他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李教授的主张也正是我校开展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精神的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力求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尽可能的进行优化组合。以下是我在课堂中对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一、认真聆听 领略知识中的精华讲授法要求教师运用语言的方式,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和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该法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知识概括能力要求较高。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微观世界了解甚少,很难理解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对原子的内部构成,原子中的电子排布更是无从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用精炼清晰的语言,简明扼要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现的次数比在远离花朵的地方大得多。使学生感知,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最终让学生明白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电子的能量不同,运动区域也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较远,能量低的离核较近。离核最近的区域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举例说明如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第一层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排布6个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进一步加深理解。二、动手动脑 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俗话说:“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实验对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才能在动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受到熏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操作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实验法也是我们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例如对氧气的性质一节,我们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从氧气的制取,氧气的收集到研究氧气的性质,一切活动都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充当助手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小组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人动手实验,经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没在液面以下,为什么导管不宜伸入集气瓶太长,怎样做集气瓶里不会留有气泡,保证收集的氧气的纯净……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中豁然开朗,避免了只从表面知道而实际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弊端。从本节的检测情况看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注意事项等都掌握的很好,充分证明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合作交流 探索问题中的玄机问题探究法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节,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当教师把问题抛出后,学生不会答或答的不完整时,教师往往急不可耐,怕学生耽误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赶紧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可是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在知识检测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仍然错误百出。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这些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学生并没有动脑,所以学生不理解,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用几天就忘了老师讲的是什么了,老师觉得很委屈,辛辛苦苦讲了那么多遍,就好象对牛弹琴。更严重的是,这种直接揭秘的方法慢慢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的科学素养扼杀掉了。在生命化课堂中,我认为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应该放手将问题扔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题意、参与讨论、最终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由于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本节课设计如下:准备打火机,蜡烛,酒精灯,分别点燃,让学生说出它们熄灭的方法及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在课堂上,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这些活动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所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氛围。经过短时间的交流讨论,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 “打火机熄灭只需松开开关,没有气了,就灭了。”“对!”一名学生刚答完,全体学生大声对其评价。“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里面没有氧气了,就熄灭了。”“对!”“灯帽要拿下来,再盖一次。防止压强小,下次不容易打开。”有另一名学生进行了补充。“太好了,你考虑的非常仔细。”听了我的表扬,这名学生开心的笑了。“蜡烛用嘴吹灭,吹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火就熄灭了。”“对。”“不对吧。”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分歧,而且明显犹豫不决。我进一步提示,“用扇子扇风,蜡烛会不会熄灭?扇出的风,是二氧化碳吗?”“扇风是由于温度降低了,蜡烛熄灭。”学生纷纷抢着回答。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从随后的课堂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灭火的原理都非常理解明白,大多数学生所举例子就是导课所用的三个例子。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四、陶冶情操 感受生命中的闲情陶冶法是指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他们思想觉悟和品德水平的方法。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怎样让学生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通过化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衣食住行个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制品,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用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使其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发言,提醒学生从早晨醒来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设想直到晚上睡觉时为止,都会用到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从起床后穿的衣服、裤子、鞋,吃饭时饭桌上的馒头、面条、米饭、蔬菜,上学用的自行车、汽车,教室里的课桌、书本、铅笔、门窗等等一一分析,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学好化学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的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学习原子的结构,制碱等内容都可以采用陶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创建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感。五、博采众长 感悟化学中的真谛在实际的教学中,单一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单调乏味,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授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甚至交叉的、重复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之花在生命化的课堂上遍地开放,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理解含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我分别使用了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学生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分析,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正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努力,力争做的更好。参考文献:1、李秉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2、卢巍 程同森等 《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3、毕华林 卢巍 《任务分析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3.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

您好!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巨集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 *** 、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专案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物件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络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汇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慧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据: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据: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据: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 王兴山 反思来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反思的产生。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想,而是探究、检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产生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深层原因。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那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学前的反思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备课程标准,知道理念新在何处,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备教法,注意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活起来;备好自己,成功一堂课,成就一个人。 二、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每天都在进步成长的学生、日日都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如果我们仍固守着陈旧的经验去操纵教学,那么课堂生成将成为难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进行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等等。 三、教学后的反思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资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在审视自己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吸取新的资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作者单位:南召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问一下学生的感受
或者把反思记录下来
以后吸取教训
请采纳
谢谢

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

一、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要最优化
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人们对课堂的期望带来了美好的憧憬,希望以此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过程。但是,由于资讯科技的飞跃式发展和网路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资源的数量呈爆炸式增加,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成了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笔者以为,在对多媒体资源进行选择和应用时,要遵循最优化的原则,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谓最优化原则,即所选的资源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象等)要能最好地呈现教学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人产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冲动。
实践表明,动态的文字比单一呈现的文字更具有 *** 性,而图片所创设的情境更优于文字的效果,动画、音视讯的应用能更好地使师生互动,能直观、动态、准确形象地传递资讯。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多媒体资源时,要注意精挑细选,仔细斟酌,做到能用视讯的不用图片,而能用图片的则往往遗弃文字。这样的资源选择和应用方式,使获取的资源是最好的,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最大的冲击力。应用资源的方法是最佳的,达到的效果必定是最好的。
二、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到教学的“关键点”上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是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所谓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汇入点、启发点、衔接点、拓展点和思维盲点等。对这些点的处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首选就需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其优越性首当其中的是要体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重、难点的分析能否到位,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而以优质教育资源支撑的课堂,通过优美的画面、动态的场景、互动的双边活动、真实有趣的生活内容,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是课堂的汇入点。汇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汇入的环节,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汇入,犹如一位德国学者做出的精辟比喻一样。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当将15克盐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它们情不自禁地吞下。知识之于情境,犹如盐在汤中。这样的比喻,何等的形象!
第三,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建构起生动、活泼并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里用多媒体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和优质高效性等特点,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注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点拨,如武术招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使学生豁然开朗,放飞思维。
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优质的多媒体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它们最终只能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把教学全托付给它们,不能用多媒体资源代替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深度剖析,更不能用它取代学生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既不提倡将多媒体资源供奉于神台之上,视之为万能之法,也不提倡资源的滥用和误用而导致教学要素的缺位。
多媒体资源选用的“适可而止”,是说在使用它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
所谓适时,即教师要把握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时机和时间,既不能一谓不用,也不可“满堂灌”地乱用。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习重点,破解了学习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避免视听疲劳,防止资讯污染的出现。
适量是要教师控制多媒体资源传递的资讯量,防止资讯氾滥。多媒体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资讯,学生接受和加工处理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本是多媒体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但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喜欢将能找到的资料都堆到课件或课堂上,汇入时视讯播放要好几段,解释重点时用好几个动画,播放好几段音乐,结果使学生面对繁杂的资讯时无所适从。狗吞泰山无从下嘴,反而产生出新的、更多的困惑和疑问。因此,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料,即使很精彩,也要裁剪掉。量体裁衣,衣美观,按量取食,更健康,教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再者是适度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师生共建,和谐生成的过程。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资源制作的课件,会侵占学生的想象空间,减少学生主体思维的主动性,从而背离资源使用的初衷。所以,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活动,应该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做中学”,而不是光“看课件”。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互动、生成与创新,而不是不加思考地从课件中获取问题的答案或仅仅对课件进行“欣赏”。
四、多媒体资源使用时要减少“伪资源”的干扰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资源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课件中过于繁杂的色彩,过多的版式变换和动态效果,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无关的动画,与课题不相干的图片,多余的音、视讯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认知的正向迁移。这些我们称之为“伪资源”。
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源环境,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减少“伪资源”的妨碍呢?这就要求我们追求多媒体资源使用的“真”“善”“美”。
1.求真
“生命成长的课堂”中“生命”的内涵在于教师要把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关键,就是传授“真知”。资源中展示的概念、原理要真实可靠,分析推理要严谨、准确,方法步骤要正确无误,模拟效果要形象逼真。就是有比喻、夸张,也要贴切、恰当、合理,不能随便臆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真实的课堂教学才是有价值的。
2.求善
要求教师要善于取材,合理用材,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独特魅力。全新思维要求教学资源素材要具备交响感、设计感、故事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故而,多媒体资源的选取,要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其应用要具有代表性和规范性。课件不仅要在版面布局上合理,内容呈现上吸引学生,而且要关注画面的启发性、新颖性以及表现力、感染力等。对于无关的动画,要做到少而精,甚至完全放弃。装饰和点缀要尽可能科学有趣。多余的音、视讯要设法裁除。
3.求美
要求教师选择和应用资源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美感,包括各种资源的色彩、比例、层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又给人舒适、和谐、有品位的享受,能表达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情感等。这要求素材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语言文字规范、简洁明了,声音清晰、无杂音、无停顿,视讯分辨率要高,人物形象鲜明。同时,在导航图示、动画设计上,要意图明朗,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快速引起学习者的跳转,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唯真、唯善、唯美,才能求真、求善、求美,才能把握各种资源的真谛,凸显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的辅助作用。
五、多媒体资源应用时要关注课堂的弹性
任何时候,教学都要以传承人类文明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无论完成哪种任务的教学,“教”始终是为了“学”。“教”是依附于“学”,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的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的法子要依照学的法子。由此可预见,多媒体资源应用的课堂应该是以学为主的课堂。所以,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要灵活,因学而动,不要过于生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如何教,教什么,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要依据学情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调节资源
使用的长度和广度。不能因为资源是自己费心找来的,就舍不得丢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使用教学资源,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教师对职业的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一如艺术家,教学才能如行云流水,流畅欢快。多媒体资源运用应自然得体,生动活泼,看不出半点牵强和做作,并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就会避免因“一刀切”而出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停顿、超时、失控等尴尬局面。
课堂教学的弹性还体现在其生成性的一面。课堂的生成往往是师生互动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是动态的,这样就会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包裹在里面。此时,教师就不能因为自己的课件是“这么设计”的而继续生搬硬套,置学生的思维于不顾,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在应用资源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把“弹性”思想融入其中,有时可以顺水推舟抑或另辟蹊径,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灵活多样,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多媒体资源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

如何有效的进行单词教学?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单词的识记是学好英语的极大障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学生识记一定的词汇,进而运用词汇达到学生能初步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多的尝试与探索,现将我自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作如下小结,愿与广大英语教学同仁交流。 一.采用灵活的方法教读单词。 在以往教学单词时,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由我范读和领读,在学生会读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记。然而在检查学生的识记效果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改变了以往常用的教法,利用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教新单词,效果就比以前好多了。实践证明:在教学新单词时通过投影出示、实物呈现、简笔画描绘、动作演示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度过记单词的难关,获得基础知识;又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学英语应用于实际的良好习惯。 二.提供有效的方法识记单词。 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往往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在记单词的时候急于记写法,而且很多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写法好不容易记住了,却有的连读都不会,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学生记单词前,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要求先知其声,后明其意,再记其形。对于形相近的单词可采用比较记忆,对于一词多义的可结合句子记忆;对于词性不同的可注意英汉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记单词就容易多了。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巩固单词。 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原本记住的东西,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复习和巩固,就会很快的遗忘。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和记过的单词及时地加以复习和巩固。我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用几分钟的时间,用开火车、猜谜语、词语接龙、做动作、唱歌、画画、同桌听写等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单词,避免学生过快地遗忘单词,让学生把单词记得更牢。 四.制定具体的措施落实单词。 在落实单词方面,本人着重两个方面:一是听写。听写分每课听写,单元听写。对于听写分层制定达标要求。达标的给以奖励,不达标的及时加以督促。二是应用。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记住了单词,但却不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很好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做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我常常设定一些与新单词有关的选择、填空、造句、作文等题型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所学单词。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4.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着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 )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阅读全文

与使用教学方法什么为最根本的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1年智慧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浏览:704
测量铺贴瓷砖平整度的正确方法 浏览:360
如何确定齿轮的制造方法 浏览:609
公路涵洞测量方法 浏览:638
对数方程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5
导泄作用的研究方法 浏览:92
生态建设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70
职位评价技巧和方法 浏览:301
有治疗近视的方法吗 浏览:745
虫草花的最佳食用方法煲汤 浏览:374
宝鸡扶风种植方法 浏览:676
目前术后疼痛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967
衣柜空心横杆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847
梨花烫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659
人参的鉴别方法和原理 浏览:251
红米6手机麦克风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52
失眠晚上耳鸣最好的治疗方法 浏览:271
测定hiv的最简便方法是选择题 浏览:742
elf冰淇淋妆前膏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686
炸鸡架子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