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hplc分析方法开发

hplc分析方法开发

发布时间:2023-07-16 17:59:26

1. 如何建立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一、开始之前必须明白:
1、有关物质来源的两种途径:
1)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和副产物;
2)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
2、分析你的样品结构,熟悉样品的基本性质;
3、样品中可能含有的中间体;
4、样品的基本稳定性和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

二、准备工作
1、查阅文献,看看是否同行已经做过类似的工作,有的话就简单了,直接奔主题了。
2、没有文献(苦!),那就很是麻烦了。
1)分析结构,看看有无紫外吸收,有就比较简单,选用紫外检测器就行了,没有的话那就麻烦,可以选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2)分析结构,看看选用何种色谱方式进行分离(正相或者反相色谱);
3)分析结构,看看流动相该如何选择,要不要选用一些离子对试剂。
4)分析结构。。。。。。
5)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三、开工(以紫外检测为例)
1、流动相的选择(采用粗品进行选择)
1)、有文献,按文献进行优化。不过我得提醒一下,文献的方法参考是可以的,要想完全按照他的条件做出来是很难的。
2)、没有文献。。。。。。
a、紫外扫描一下,看看哪里有最大吸收。将能得到的中间体、副产物、分解产物、样品配成相同浓度,在紫外扫描分光光度计上扫描一下,选择所有物质具有相同的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要是有pda检测器就不需要这一步了。
b、还是得找一些资料,看看类似的样品的流动相,以它为起始流动相进行选择,如果没有,那就找专业书吧,看看它是怎么教你选择流动相的。
2、最低检测限
3、系统适应性试验
重复进样5次,记录色谱图,给出系统评价报告
4、考察中间体及副产物和样品的分离度。同时定出中间体在色谱图中的出峰位置,为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5、考察降解产物和样品的分离情况。
这个一般是通过破坏性试验来考察。常用的一般是高温、强光、氧化、强酸、强碱五个因素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应该可以知道色谱图中那些峰是由于什么因素产生,这个也可为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6、根据上面的试验,应该可以知道样品的一些大概情况了,样品中有哪些杂质应该比较明确了。现在对三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归一化来观察,应该可以知道杂质的大概情况,根据这个可以定出相应采用自身对照法测定的杂质限量。一般情况下还应定出最大的单一杂质限量。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可以很好得到纯品,那么你就可以采用外标法来准确定量。
7、杂质的限量必须根据你的样品本身性质来定。

2. 如何建立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ppt

摘要 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薄层色谱法各条件确定的原理,并列举了质量标准制订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TLC法) 有关物质 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是研究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1]。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尤其是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测定,更具有其应用价值。如能将TLC法与HPLC法有机地结合、或彼此间进行比对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为准确的有关杂质信息,做到两方法间的相辅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
验证系统适用性。之所以如此配制,目的是模仿样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状态,即有少量(1%左右)杂质存在时是否能与主成分达到完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样品中实际存在情况的(见图1);而不应把该溶液配制成:主成分与中间体相同浓度的。因为一者实际检测时样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二者该浓度不易确定,目前国内申报资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制成较低的一致浓度,这样各斑点当然易于完全分离了(见图2),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主斑点急剧增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包含于主成分斑点中。同样,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亦如此。

(1,3,4为杂质,2为主成分)
图1 图2 (杂质浓度均为供试品溶液浓度的1%)
3.检出条件的确定
其基本出发点是:主成分与相关杂质均应在该条件下显色,且在相同浓度下,斑点大小应基本一致。薄层板的类型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来选用,测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质通常选用GF254或GF365板;测定无紫外吸收、需喷显色剂的,常选用硅胶G板或H板,选用该类薄层板时,显色方法根据被测物质的结构式选取,但当有多个显色方法时,应分别进行试验,选取灵敏度最高的显色方法。如醋酸氢化可的松有关物质的测定,中国典2000年版采用碱性四氮唑蓝试液显色,美国典26版采用硫酸-乙醇(10:90)溶液显色,两者均为激素类物的显色方法。醋酸氢化可的松属于激素类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四氮唑法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重要显色方法;而硫酸-乙醇显色法则主要是针对激素类中的的显色反应,对于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醋酸氢化可的松则反应活性不强,结果两法的灵敏度相差10倍以上。因此,检出条件的确定,一定要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4.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灵敏度试验——最低检出限的测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设定在有关物质检测中是至关重要的,浓度越高、越能反映样品中杂质存在的情况,但若设定得过高,则会产生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超载现象的发生,产生错误结论;若设定太低,又将达不到检测杂质的目的,观测不到杂质量的变化。其设定是根据最低点样量和最大点样量来综合考虑的。
最低检出限虽然是个绝对值,但真正的意义却是其相对值,即相对于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多少而言,所以测定结果不仅要罗列出其绝对值又应列出其相对值,这样最低检出限才有意义!最大点样量则是通过不断加大供试品溶液浓度,直至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情况出现时来得到的。然后根据最低检出限,采用“上推法”来确定:如一般设定杂质斑点小于1.0%对照斑点,对照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最低检出浓度(即最低检出限)的20~50倍,则供试品溶液浓度是最低检出浓度的2000~5000倍;反过来,最低检出浓度应至少达到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2%~0.05%。应注意的是:由于最低检出量和最大点样量因试验环境、薄层板质量以及即时试验时其他各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即耐受性因数),故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在保证小于最大进样量的情况下,可在此基础上设定得再高一些,以保证该浓度可适用于各种条件下。举例说明见表1(规定杂质限度为1.0%)。

表1 最低检出量、最大点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最大点样量
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
最低检出量 浓 度 8mg/ml 3mg/ml 30μg/ml 1μg/ml 点样量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绝对量 30μg 0.3μg 10ng 相对于样品测定浓度的 100% 1.0% 0.02% 倍 数 关 系 5000倍 30倍 “基准点”
供试品溶液浓度也可设定得再高些,但不可超过最大点样量。
5.加样回收试验(即准确性试验)
准确性试验可采用在预经有关物质测定后的样品中,加入已知量杂质的方法来评价。准确称取各杂质,将含有1%(w/w)浓度的各杂质加入到样品溶液中,以验证所采用的薄层测定条件是否可分离检测出相应的各杂质以及样品中已存在的杂质是否累加,斑点是否加深。该原理同前面所述的专属性研究是一致的。
6.强力破坏试验
该项研究是为了揭示原料内在稳定性的特性,它是开发研究的一部分。这些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剧烈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能够包含品在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剧烈条件。可取一批样品通过强光、高温、高湿、氧化破坏、以及酸碱破坏来证明该展开条件能分离检测出杂质。
7.展开距离
测定时一定要采用25cm、长薄层板,展开距离应尽可能长一些,以使杂质与主成分尽量分离。如用短板,易造成临近主斑点的杂质斑点“躲进”主斑点中。但同时又应注意,距离拉大,斑点分散,会损失最低检出限,降低灵敏度,故应综合考虑。
8.其它的因素
展开温度应尽量控制在20~25℃之间,尤其在冬季,应注意环境的温度,如太低,将严重影响展开效果。另层析缸的盖儿,应涂抹凡士林油,以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层析缸的密封,避免展开剂挥发;并应在展开前,预先倾入展开剂,以使层析缸内的空气饱和,达到最佳的展开效果。薄层板由于有自制、市售,质量不一也应注意。
二.讨论
1. 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最好能将最难分离的杂质订入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将此杂质的浓度配制为主成分浓度的1%,或0.5%,或0.2%(依据杂质限度而定)进行试验,验证分离度后,再进行样品的测定,以确保试验的准确进行。
2. 质量标准中,应配制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即梯度对照),以对杂质有“半定量”的概念,这可更好地评价杂质存在的情况;并应规定杂质的个数及最大杂质斑点的限度,使质量标准更完善、科学。经查阅,中国典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有70个品种,仅有2个品种采用了梯度对照,绝大部分品种仅是制定了对照溶液,均未规定杂质个数,和最大杂质斑点限度,如有若干个杂质斑点也无法判定;而英国典和美国典则几乎每个品种均采用梯度对照,并规定杂质个数和最大杂质斑点限度,这一点值得学习和推广。
3. 错误的一种误区,认为HPLC法完全替代了TLC法,这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论证、相互参考才是最客观、最科学的!
本文是在参阅了日本《分析方法验证》一书和大量日本国内新申报资料中质量研究部
分的内容所写而成。

3. HPLC原理及基本操作是什么

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仪根据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力来分离混合物。这种相互作用力通常是分析物及分析管柱之间的一种非共价性质。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在不同的时间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中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每个峰顶都代表一个另外化合物的种类,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以液体为流动相而设计的色谱分析仪器称为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压灵敏检测器等装置的液相色谱仪成为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种类繁多,但不论何种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上都分为4个部分:高压输液装置,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

操作

将要分离和分析的样品混合物以不连续的小体积(通常为微升)引入渗透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流中。样品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通过色谱柱,这是与吸附剂(也称为固定相)的特定物理相互作用的函数。每个组分的速度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固定相(柱)的性质以及流动相的组成。

特定分析物洗脱(从色谱柱中出现)的时间称为其保留时间。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保留时间是给定分析物的识别特征。

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其中填充了粒径,孔隙率和表面化学性质各异的吸附剂。使用较小的颗粒尺寸的包装材料需要使用较高的操作压力(“背压”)的和通常改善的色谱分辨率(连续的分析物从柱中出现的峰之间的分离度)。吸收剂颗粒本质上可以是疏水的或极性的。

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与各种有机溶剂的任何混溶性组合(最常见的是乙腈和甲醇)。一些HPLC技术使用无水流动相(请参见下面的正相色谱法)。

流动相的水性成分可能包含酸(例如甲酸,磷酸或三氟乙酸)或盐以帮助分离样品成分。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组成可以保持恒定(“等度洗脱模式”)或变化(“梯度洗脱模式”)。等度洗脱通常在分离与固定相亲和力非常不同的样品成分时非常有效。

在梯度洗脱中,流动相的组成通常从低到高洗脱强度变化。流动相的洗脱强度由分析物的保留时间反映,高洗脱强度可产生快速洗脱(=较短的保留时间)。

反相色谱中的典型梯度曲线可能始于5%的乙腈(在水或水性缓冲液中),然后在5–25分钟内线性增长至95%的乙腈。恒定流动相组成的周期可以是任何梯度曲线的一部分。例如,流动相的组成可以在5%的乙腈中保持1-3分钟,然后线性变化直至95%的乙腈。

流动相的选定组成取决于各种样品组分(“分析物”)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例如,反相HPLC中的疏水相互作用)。根据它们对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过程中,分析物会在两者之间分配。

此分配过程类似于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的分配过程,但该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逐步进行的。在此示例中,使用水/乙腈梯度洗脱,一旦流动相在乙腈中的浓度更高(即,在洗脱强度更高的流动相中),则更多的疏水性组分将较晚洗脱(从色谱柱中洗脱)。

流动相组分,添加剂(例如盐或酸)和梯度条件的选择取决于色谱柱和样品组分的性质。通常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以便找到可以充分分离的HPLC方法。

用途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常用于医药品、化学、环保、生命科学、与食品工业的研究上。

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可将液体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可检测分析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

4. HPLC法中定量分析方法大致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定量检测一般就两种,一个是外标法,一个是标法,对于没有标准物质的,就只能靠容面积归一法粗略定量。

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


(4)hplc分析方法开发扩展阅读:

HPLC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成分分为正相色谱和反向色谱。

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5. 如何建立有关HPLC分析标准的步骤和方法

能问得详细点不?你指的是标准曲线的绘制还是什么?
用HPLC检测物质,先要摸清楚HPLC条件:检测波长,流动相,流速,HPLC柱子。这个条件是指,能检测出你的物质,而且可以和杂质分开,出峰时间合适,不能过早出峰,否则杂质跟你的目标峰叠加在一起,太晚出峰浪费时间。
摸清楚以后,就做标准曲线啦,然后你检测的物质的浓度就可以根据标准曲线读出来了

阅读全文

与hplc分析方法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食用油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73
食用油哪些方法 浏览:118
健身地胶点训练方法 浏览:743
透明手机解锁方法 浏览:986
2021年智慧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浏览:704
测量铺贴瓷砖平整度的正确方法 浏览:360
如何确定齿轮的制造方法 浏览:609
公路涵洞测量方法 浏览:638
对数方程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5
导泄作用的研究方法 浏览:92
生态建设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70
职位评价技巧和方法 浏览:301
有治疗近视的方法吗 浏览:745
虫草花的最佳食用方法煲汤 浏览:374
宝鸡扶风种植方法 浏览:676
目前术后疼痛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967
衣柜空心横杆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847
梨花烫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659
人参的鉴别方法和原理 浏览:251
红米6手机麦克风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