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前心理实验研究方中存在哪些常见问题
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托尔曼,斯金纳
主要观点:认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对行为采取了整体式定义,而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关系。与之相随,托尔曼强调机体的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赫尔强调行为内部的可能机制,斯金纳则强调选择、制导行为的相关环境事件及其与行为构成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评价:对科学问题具有巨大的客观性,选择简单的操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心地控制实验条件,得到了一些相对地摆脱了偶然性变量的资料,发展了对行为首尾一致的描述,这种描述极大提高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能力。但是,还有许多的心理现象不能被解释。
以上三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活动,都是用客观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出现的续拍都是在前一个学派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前面的学派更完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方法: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评价:华生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但是,行为也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第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第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三、、机能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W.詹姆斯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而另一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活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支持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倾向,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科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心理学的只研究意识经验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方法:过程研究法。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用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补充,比较法的采用导致在研究条件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和因素分析。并且发展了许多方法,如内省法、客观观察法、测量和测验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的区别:联系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构造学派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学派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由于两派对于心理的理解不同,因此使它们在研究内容(机能不同—构造是元素;机能是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范围(机能比构造范围大)、方法与发展方向(构造运用纯粹内省;机能运用心理测验)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分歧。就哲学基础说,这两派的哲学基础,归根到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心理学的整体看,构造派对于感觉的有些研究,机能派对于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的有些研究,都找到一些事实,两派的工作有互相弥补的成分。 四、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L.韦特墨、K.考夫卡、W.苛勒等。
主要观点: 韦特墨发现了“似动现象”,并探索形成似动形成的条件,对创造性思维有所贡献;苛勒主张以现象学的方法知道心理学的研究,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考夫卡提出了整体概念在儿童心理上的应用。但是,在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时,提出了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特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同型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也是同型的。虽然反对认为的分析的内省法,但并不否认内省法,最终没有突出内省法的圈子。
方法:自然而然观察的现象学实验法。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所有上述三个学派,在实验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变旧心理学的思辨的内省为实验内省法;符兹堡心理学派变冯特的实验内省为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派又演变为自然而然的现象学实验法。三个学派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相同,但方向和目标仍是对直接经验的分析;它们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五、符兹堡学派
代表人物:屈尔佩
主要观点:认为思维可以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冯特的内省法无法对思维进行深入的揭示。提出了“系统实验内省法”或“分段实验内省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重量比较判断的研究(证明了在判断过程中不存在意象与印象的比较)、控制联想实验研究(被试在得到和理解了指令时,意识的操作已经在执行任务之前完成了)等。符兹堡学派提出了“无意象思维”的学说,即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着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方法:“分段实验内省法” ,先让被试完成一种任务,然后让被试做出在其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顾报告。并且是任务先行的。 六、构造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观点: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方法:内省法。冯特将传统的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发展成为“实验内省”。并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内省规则:(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2)观察者必须处于准备状态,这指的是集中注意力于内心活动;(3)观察必须重复若干次;(4)必须能随着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来改变实验条件;(5)在变化刺激的情境的条件下,来观察被试经验中所引起的变化。
内省法是难以做到的、枯燥的、为一般人所不习惯的。因此(1)冯特强调内省者需经过严格的训练;(2)要求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做大量重复单调的预试。冯特把实验内省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过程,他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
实验内省法所采用的是,从内省描述中获得意识经验的元素,再用经验的元素去描述意识经验。
评价:1.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② 实验内省法的简介:
早在第四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就正式提出了内省法,这时的内省法只是引导被试自我观察、 体验,研究者对被试的陈述进行分析,没有实验的概念,即没有适当的控制条件。比如提斯顿主张把内省变为一种立时的回忆,即在一个心理活动停止之后,对自己的心理经验进行立刻的回想。
后来随着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早期的心理学家在内省的基础上期望使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其代表为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冯特,他承袭并发展了提斯顿的看法,力图使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形成实验内省法,并使之成为当时心理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实验法与内省法的结合是为了使内省所观察到的心理经验尽量合乎科学的要求,可以重复进行验证,并能对其进一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因此,实验内省法要求可以将心理过程分析到最简单的元素,比如分析到感觉与情感的心理元素,所以,他把内省的心理活动局限在简单的心理过程上,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这些心理活动过程进行内省。比如,冯特收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测时器等工具,用以记录被试的反应。
实验内省法强调应用客观实验技术,而不主张主观的内省,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开拓了实验内省法的先河。冯特为实施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四条规则:1)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以便使被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2)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以后,被试必须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3)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4)经常变换刺激条件,以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1]。
后来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对实验内省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对内省描述的要求更加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第一,铁钦纳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第二,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这样内省就变成了回忆,内省考察变成了事后考察。而老练的观察者则会养成一种内省态度,因而他在观察进程中不仅可以在心里默记时而不干扰他的意识,甚至还可以做笔记,犹如组织学家眼睛看着显微镜同时还能做笔记一样。第三,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注意必须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记录必须像照相一样地精确。第四,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在周围环境安适、摆脱外界干扰时,才能进行观察。第五,内省必须是公正而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最后,铁钦纳赞同冯特把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的做法。他认为心理学的观察实质上不仅是内省的, 也必然是实验的。他一丝不苟地遵守科学实验的严格规则,并指出:“为了确保清晰的经验和准确的报告,科学必须求助于实验。 实验是一种可以重复、 分离和加以变化的观察“[2]。如果说冯特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实验的话,那么铁钦纳的实验内省法则重在内省,只不过他对内省的限制比冯特更加严格而已,而且进一步把实验内省用于研究如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 实验内省法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意义,通过实验内省收集的实验资料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美国墨菲的概括,当时冯特实验室做了 4 方面的工作:关于视觉和听觉的研究、反应时的研究、心理物理学实验以及联想实验。这些工作使前人的工作进一步心理学化了,也为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做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内省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看待和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上。古典内省把实验条件这种客观外界仅看作引起主观映象的一种刺激、 条件、 偶然的机会、并不问这种客观外界对被试这个主体的意义如何,否则,被试便要犯所谓 “刺激— 错误” 的实验室规矩。其次,这种要求被试对主观映象作元素分析,以为用所谓心理元素的化合结构原则足以解释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这是企图用主观映象来说明主观映象,以心理自身来说明心理,不可能发展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水平。
现在的实验内省法能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客观事实移入脑中产生了心理现象,许多心理现象都是自我体验 ,可以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加以研究。例如在研究两点阈、 深度知觉和闪光融合现象时,研究者通过听取被试的自我报告作判定。但仍然有局限性 ,例如被试的直接经验经常被歪曲:有的被试由于知识的局限性,无法觉察自己的直接经验;有的被试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当时的体验,导致被试的错误判断;被试所抱的态度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这在研究中经常遇到。因此,在使用实验内省研究心理现象时,应尽量避免被试的主观猜测,而要引导被试进行客观报告,在实验前让被试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研究者对被试的分析要科学,避免非科学性,还要保证对被试的人格无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