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计算保本点
1、保本点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产品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又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单位贡献毛益
则,上式又可写成:保本点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 单位贡献毛益
2、盈亏平衡点收入 = 年固定成本总额 ÷(1 - 变动成本率)
其中,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单价)× 100%
则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 变动成本率)×100%
3、(生产单一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贡献毛益率
4、(生产多种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1)保本点分析的方法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一、价格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是影响保本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图(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上,基于一定的成本水平,单位产品的售价就越高,表现为“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大,保本点就越低,这样,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
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新的变动成本线的斜率大于原来变动成本线的斜率,使保本点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的盈利性相应的降低;反之,则是保本点水平相应降低。
三、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于固定成本增加,销售总成本线上移,使保本点有所提高,生产营利性相应降低;固定成本减少,销售总成本线下移,保本点相应降低,盈利性提高。
四、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不同产品盈利性通常不同,因此,产品品种构成的改变,将改变企业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从而使企业的保本点发生相应变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保本点
Ⅱ 量本利分析法——保本点
错误,观点不明
1、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量和保本点销售额。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2、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边际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边际率
3、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4、例题讲解
例题1:某企业产某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1:计算保本点(分别用实物量和金额表示)
2:将保本点下降20%,有何措施?
3:若该企业目前利润为10000元,要提高到20000元,有那些措施?
解析:
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20000/(20-10)=2000
2
A提高单价P:1600*(P-10)=20000,得出P=22.5
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A:1600*(20-A)=20000,得出A=7.5
C降低固定成本B:B=1600*(20-10)=16000
3、目标利润为10000,则此时单价20,单位变动成本10,固定成本20000,销售量3000,欲提高目标利润为20000A、其他不变,单价P变动:
则(P-10)*3000-20000=20000,P=70/3B、其他不变,单位变动成本B变动:
则(20-B)*3000-20000=20000,B=20/3C、其他不变,固定成本A变动:
则(20-10)*3000-A=20000,A=10000D、其他不变,销量R变动:
则(20-10)*R-20000=20000,R=4000例题2:某企业经营甲乙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20,10;预计销量分别为20000,1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4;固定成本总额为52000,计算保本点分析:固定成本的分配(按销售额);加权边际贡献率
甲产品边际贡献率为(20-10)/20=50%,预计销售额为20000*20=400000
乙产品边际贡献率为(10-4/10=60%,预计销售额为10000*10=100000
企业预计总销售额为500000,其中甲占80%,乙占2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0%*80%+60%*20%=52%
保本点销售额=52000/52%=100000
保本时甲销售额=100000*80%=80000;乙产品销售额=100000*20%=20000
Ⅲ 保本平衡点怎么算
保本平衡点1
固定成本 F
不得成本 V
产量 X
利润 P
销售单价 S
公式: P=(S-V)*X-F
X=F/(S-V)
S=F/X-V
V=S-F/X
收入的计算:收入=客单价*座位数*翻台数*上座率
客单价(平均每位顾客每次在餐厅内消费金额)翻台数(餐厅每个座位平均每天上座次数)上座率(餐厅整体入座率)
科单价可与盈亏平衡模型中的单位销售单价S相对应,而座位数、翻台数以及上座率相乘则在于计算总的顾客数,与盈亏中的产量X意义相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收入计算方式,与餐厅的经营方式有关,餐厅的产品较多,成本结构也不尽相同,而且顾客到餐厅消费多为儿人在一起,统计上,如果以每单消费数额计算,不仅不便于财务核算,也不便于经营管理,因此可行的方式是排除每单消费的人数影响,计算出平均每位客人每次的消费金额,再与总顾客数相乘计算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