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生认识图形有哪些好办法
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只要直观的感知就可以了。
Ⅱ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图形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中,会要求孩子数出给出的图形中的特定形状的数量。在这一类的题中,所有的图形不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大大小小地图形合在一起,图中有图。比如,我们常见的数三角形的题,如下图所示:
在点数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砖并没有缺少,而每一层都少了大砖。根据每层应该有3块大砖,要求孩子在每一层写下缺少的砖的数量。
4. 计算:家长指示孩子计算缺少的砖的总数量:2+2+1+2+2+1=10
5. 家长指示孩子把答案写在题目要求的对应位置
6. 家长夸奖孩子
7. 家长给出下一题(建议每次练习不超过5题)
Ⅲ 如何指导学生认识图形
1)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在此内容的呈现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物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
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引入,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直线和线段性质的引出,角的概念引入,以及练习,习题中都呈现了大量生活中的图形,在实际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现更多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的兴趣。
2)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概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还可以设置许多“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如从一些图案中发现平面图形,画出由九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探索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关于直线,线段的性质,探索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探究点”,鼓励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多交流。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开始阶段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丰富直观,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开始阶段,可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
做到了以上几方面,学生就不难掌握和理解图形了。